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3738丛书名: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全真题库》本题库具有以下特点:
(1)突破思维,专项特训模拟演练
本题库以专项特训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对真题归纳整理,剖析命题规律,科学预测考试趋势,旨在帮助考生夯实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要点。
(2)详解真题,洞悉考试命题方向
本题库“真题实战”版块收录了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2014—2019年真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帮助考生梳理答题思路。
(3)精选习题,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本题库所涉及的每一道模拟试题都是依据考试要求和真题的特点,精挑细选而成。题型较为全面,题量丰富,以期考生能融会贯通,提高实战能力。
(1)突破思维,专项特训模拟演练
本题库以专项特训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对真题归纳整理,剖析命题规律,科学预测考试趋势,旨在帮助考生夯实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要点。
(2)详解真题,洞悉考试命题方向
本题库“真题实战”版块收录了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2014—2019年真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帮助考生梳理答题思路。
(3)精选习题,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本题库所涉及的每一道模拟试题都是依据考试要求和真题的特点,精挑细选而成。题型较为全面,题量丰富,以期考生能融会贯通,提高实战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全真题库》一、前言:前言对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情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本书的特点,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正文内容:正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并设置了以下版块:
真题实战:回放2014—2019年真题,帮助考生及时了解考试题型和出题动态。
模拟演练:丰富的精编试题,确保考生“熟能生巧”。
参考答案及解析:专业研发团队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答疑解惑”。
三、扫码关注,可以获取教招图书专享大礼包。
二、正文内容:正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并设置了以下版块:
真题实战:回放2014—2019年真题,帮助考生及时了解考试题型和出题动态。
模拟演练:丰富的精编试题,确保考生“熟能生巧”。
参考答案及解析:专业研发团队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答疑解惑”。
三、扫码关注,可以获取教招图书专享大礼包。
目 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真题实战(2)
模拟演练(3)
参考答案及解析(9)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6)
真题实战(16)
模拟演练(16)
参考答案及解析(21)
第三章教育目的(27)
真题实战(27)
模拟演练(27)
参考答案及解析(30)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34)
真题实战(34)
模拟演练(34)
参考答案及解析(36)
第五章课程(39)
真题实战(39)
模拟演练(39)
参考答案及解析(44)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50)
真题实战(50)
模拟演练(51)
参考答案及解析(56)
第七章教学(62)
真题实战(62)
模拟演练(64)
参考答案及解析(71)
第八章德育(81)
真题实战(81)
模拟演练(82)
参考答案及解析(89)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97)
真题实战(97)
模拟演练(97)
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06)
真题实战(106)
模拟演练(106)
参考答案及解析(107)
第二章认知(108)
真题实战(108)
模拟演练(108)
参考答案及解析(116)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123)
真题实战(123)
模拟演练(123)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第四章个性心理(129)
真题实战(129)
模拟演练(130)
参考答案及解析(133)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38)
真题实战(138)
模拟演练(138)
参考答案及解析(140)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142)
真题实战(142)
模拟演练(142)
参考答案及解析(145)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48)
真题实战(148)
模拟演练(148)
参考答案及解析(153)
第四章学习心理(158)
真题实战(158)
模拟演练(158)
参考答案及解析(168)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77)
真题实战(177)
模拟演练(177)
参考答案及解析(178)
第六章教师心理(179)
真题实战(179)
模拟演练(179)
参考答案及解析(181)
第四部分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真题实战(186)
模拟演练(191)
参考答案及解析(197)
第五部分教育写作
真题实战(208)
模拟演练(215)
参考范文(223)
第六部分综合知识
第一章政治常识(236)
真题实战(236)
模拟演练(240)
参考答案及解析(244)
第二章经济常识(250)
真题实战(250)
模拟演练(252)
参考答案及解析(256)
第三章历史与地理常识(261)
真题实战(261)
模拟演练(262)
参考答案及解析(264)
第四章文学常识(268)
真题实战(268)
模拟演练(269)
参考答案及解析(271)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常识(274)
真题实战(274)
模拟演练(275)
参考答案及解析(276)
第六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79)
真题实战(279)
模拟演练(280)
参考答案及解析(281)
第七部分职业能力
第一章逻辑判断(284)
真题实战(284)
模拟演练(284)
参考答案及解析(287)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290)
真题实战(290)
模拟演练(292)
参考答案及解析(295)
第三章资料分析(299)
真题实战(299)
模拟演练(301)
参考答案及解析(305)
第四章英语阅读(309)
真题实战(309)
模拟演练(313)
参考答案及解析(3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2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真题实战(2)
模拟演练(3)
参考答案及解析(9)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6)
真题实战(16)
模拟演练(16)
参考答案及解析(21)
第三章教育目的(27)
真题实战(27)
模拟演练(27)
参考答案及解析(30)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34)
真题实战(34)
模拟演练(34)
参考答案及解析(36)
第五章课程(39)
真题实战(39)
模拟演练(39)
参考答案及解析(44)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50)
真题实战(50)
模拟演练(51)
参考答案及解析(56)
第七章教学(62)
真题实战(62)
模拟演练(64)
参考答案及解析(71)
第八章德育(81)
真题实战(81)
模拟演练(82)
参考答案及解析(89)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97)
真题实战(97)
模拟演练(97)
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06)
真题实战(106)
模拟演练(106)
参考答案及解析(107)
第二章认知(108)
真题实战(108)
模拟演练(108)
参考答案及解析(116)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123)
真题实战(123)
模拟演练(123)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第四章个性心理(129)
真题实战(129)
模拟演练(130)
参考答案及解析(133)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38)
真题实战(138)
模拟演练(138)
参考答案及解析(140)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142)
真题实战(142)
模拟演练(142)
参考答案及解析(145)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48)
真题实战(148)
模拟演练(148)
参考答案及解析(153)
第四章学习心理(158)
真题实战(158)
模拟演练(158)
参考答案及解析(168)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77)
真题实战(177)
模拟演练(177)
参考答案及解析(178)
第六章教师心理(179)
真题实战(179)
模拟演练(179)
参考答案及解析(181)
第四部分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真题实战(186)
模拟演练(191)
参考答案及解析(197)
第五部分教育写作
真题实战(208)
模拟演练(215)
参考范文(223)
第六部分综合知识
第一章政治常识(236)
真题实战(236)
模拟演练(240)
参考答案及解析(244)
第二章经济常识(250)
真题实战(250)
模拟演练(252)
参考答案及解析(256)
第三章历史与地理常识(261)
真题实战(261)
模拟演练(262)
参考答案及解析(264)
第四章文学常识(268)
真题实战(268)
模拟演练(269)
参考答案及解析(271)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常识(274)
真题实战(274)
模拟演练(275)
参考答案及解析(276)
第六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79)
真题实战(279)
模拟演练(280)
参考答案及解析(281)
第七部分职业能力
第一章逻辑判断(284)
真题实战(284)
模拟演练(284)
参考答案及解析(287)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290)
真题实战(290)
模拟演练(292)
参考答案及解析(295)
第三章资料分析(299)
真题实战(299)
模拟演练(301)
参考答案及解析(305)
第四章英语阅读(309)
真题实战(309)
模拟演练(313)
参考答案及解析(3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20)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真题实战
1.【2019·单选】我国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梁漱溟
C.陶行知D.黄炎培
2.【2019·单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以下不属于劳动教育的是()。
A.育人导向价值B.德育创新价值
C.综合素质价值D.教学创新价值
3.【2019·单选】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由以下哪位创立成为正式的教育制度?()
A.王阳明B.朱熹
C.陆九渊D.王安石
4.【2018·单选】下列学派、代表人物及教育思想对应错误的是()。
A.儒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儒家—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C.道家—荀子—人之初,性本善D.法家—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5.【2018·单选】在教学法上强调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第一个提出了直观教学原则,还编写了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作为教学工具的是()。
A.夸美纽斯B.杜威
C.布鲁纳D.苏霍姆林斯基
6.【2017·单选】下列哪位教育家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做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A.夸美纽斯B.杜威
C.布鲁纳D.苏霍姆林斯基
7.【2016·单选】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杜威B.赞可夫
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8.【2016·单选】下面关于我国教育家及其主要思想对应错误的是()。
A.陈鹤琴—活教育B.梁漱溟—乡村教育
C.陶行知—教育即生活D.杨贤江—全人生教育
9.【2014·单选】下列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创办私学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D.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
10.【2014·单选】“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
A.《诗经》《孟子》《周易》《尚书》《春秋》
B.《春秋》《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C.《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D.《诗经》《论语》《孟子》《尚书》《礼记》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以儿童为中心著称,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目的与生活的统一,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杜威
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杜威D.班杜拉
3.认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B.梁启超
C.蔡元培D.陶行知
4.反对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用成人的标准来苛求儿童,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洛克
C.斐斯泰洛齐D.斯宾塞
5.教育者的人性观直接支配其教育观,影响其教学行为。某些教育者主张用严格的教育制度、规章来约束学生的“不好的第一天性”,从而形成某种秩序。这种教育观念主张的人性观是()。
A.人性本善论B.人性本恶论
C.人性中性论D.人性伪装论
6.杜威是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新三中心”的教育观点。“新三中心”是指()。
A.教师、教材、课堂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D.儿童、教材、活动
7.“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等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杜威B.柏拉图
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
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持有这一观点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主义教育学
C.实验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凯洛夫B.布鲁纳
C.杜威D.夸美纽斯
10.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
A.社会性B.目的性
C.文化性D.政治性
12.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黄炎培
C.蔡元培D.杨贤江
13.教育活动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教育影响B.教育手段
C.教育物资D.教育内容
1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5.被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名言的人是()。
A.徐特立B.蔡元培
C.杨贤江D.陶行知
1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等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
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17.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8.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这一教学经验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A.师生协同B.启发创造
C.因材施教D.反馈调节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
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把教育与()相隔离。
A.生活B.经济
C.政治D.生产劳动
21.()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性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22.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程序教学B.暗示法
C.发现法D.掌握学习法
23.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4.()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第斯多惠B.乌申斯基
C.苏格拉底D.夸美纽斯
25.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
C.墨子D.荀子
26.()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孔子
27.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
28.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继承性
C.民族性D.社会性
29.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30.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A.确立社会主流思想B.传播统治者的意志
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31.()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A.隐性教育功能B.显性教育功能
C.正向教育功能D.负向教育功能
32.我国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劝诫人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是()的具体表现。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教育起源说
33.“一切人类社会皆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这句话反映了教育的()观点。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
34.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孟禄
C.沛西·能D.斯金纳
3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
C.高尔顿D.达尔文
36.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生产性B.科学性
C.民主性D.商品性
37.在小苏生活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与他人的共同生活过程来教育自己,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氏族生活、仪式典礼都为人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小苏所处的时代最有可能是教育历史发展的()阶段。
A.古代教育B.现代教育
C.未来教育D.近代教育
38.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39.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段性B.等级性
C.传统性D.垄断性
40.“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要求。”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
41.()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
C.洛克D.杜威
42.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接受教育
4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其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
A.《大学》B.《论语》
C.《孟子》D.《学记》
45.《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原则。
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46.《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了教学中应贯彻()。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真题实战
1.【2019·单选】我国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梁漱溟
C.陶行知D.黄炎培
2.【2019·单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以下不属于劳动教育的是()。
A.育人导向价值B.德育创新价值
C.综合素质价值D.教学创新价值
3.【2019·单选】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由以下哪位创立成为正式的教育制度?()
A.王阳明B.朱熹
C.陆九渊D.王安石
4.【2018·单选】下列学派、代表人物及教育思想对应错误的是()。
A.儒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儒家—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C.道家—荀子—人之初,性本善D.法家—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5.【2018·单选】在教学法上强调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第一个提出了直观教学原则,还编写了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作为教学工具的是()。
A.夸美纽斯B.杜威
C.布鲁纳D.苏霍姆林斯基
6.【2017·单选】下列哪位教育家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做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A.夸美纽斯B.杜威
C.布鲁纳D.苏霍姆林斯基
7.【2016·单选】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杜威B.赞可夫
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8.【2016·单选】下面关于我国教育家及其主要思想对应错误的是()。
A.陈鹤琴—活教育B.梁漱溟—乡村教育
C.陶行知—教育即生活D.杨贤江—全人生教育
9.【2014·单选】下列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创办私学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D.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
10.【2014·单选】“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
A.《诗经》《孟子》《周易》《尚书》《春秋》
B.《春秋》《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C.《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D.《诗经》《论语》《孟子》《尚书》《礼记》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史上,以儿童为中心著称,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目的与生活的统一,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杜威
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杜威D.班杜拉
3.认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B.梁启超
C.蔡元培D.陶行知
4.反对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用成人的标准来苛求儿童,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洛克
C.斐斯泰洛齐D.斯宾塞
5.教育者的人性观直接支配其教育观,影响其教学行为。某些教育者主张用严格的教育制度、规章来约束学生的“不好的第一天性”,从而形成某种秩序。这种教育观念主张的人性观是()。
A.人性本善论B.人性本恶论
C.人性中性论D.人性伪装论
6.杜威是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新三中心”的教育观点。“新三中心”是指()。
A.教师、教材、课堂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D.儿童、教材、活动
7.“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等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杜威B.柏拉图
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
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持有这一观点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主义教育学
C.实验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凯洛夫B.布鲁纳
C.杜威D.夸美纽斯
10.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
A.社会性B.目的性
C.文化性D.政治性
12.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黄炎培
C.蔡元培D.杨贤江
13.教育活动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教育影响B.教育手段
C.教育物资D.教育内容
1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5.被毛泽东赞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名言的人是()。
A.徐特立B.蔡元培
C.杨贤江D.陶行知
1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等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
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17.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8.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这一教学经验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A.师生协同B.启发创造
C.因材施教D.反馈调节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
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把教育与()相隔离。
A.生活B.经济
C.政治D.生产劳动
21.()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性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22.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程序教学B.暗示法
C.发现法D.掌握学习法
23.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4.()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A.第斯多惠B.乌申斯基
C.苏格拉底D.夸美纽斯
25.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
C.墨子D.荀子
26.()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孔子
27.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
28.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继承性
C.民族性D.社会性
29.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30.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A.确立社会主流思想B.传播统治者的意志
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31.()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A.隐性教育功能B.显性教育功能
C.正向教育功能D.负向教育功能
32.我国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劝诫人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是()的具体表现。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教育起源说
33.“一切人类社会皆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这句话反映了教育的()观点。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
34.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孟禄
C.沛西·能D.斯金纳
3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
C.高尔顿D.达尔文
36.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生产性B.科学性
C.民主性D.商品性
37.在小苏生活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与他人的共同生活过程来教育自己,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氏族生活、仪式典礼都为人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小苏所处的时代最有可能是教育历史发展的()阶段。
A.古代教育B.现代教育
C.未来教育D.近代教育
38.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39.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段性B.等级性
C.传统性D.垄断性
40.“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要求。”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
41.()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
C.洛克D.杜威
42.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接受教育
4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其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
A.《大学》B.《论语》
C.《孟子》D.《学记》
45.《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原则。
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
46.《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了教学中应贯彻()。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