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1820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素质全真模考题库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人员在深入地研究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一)选题精
题库训练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考试规律的一种可靠途径。为了保证考生的学习效果,本书编者非常注重试题的选取。书中每一章精选了历年统考省市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配置的模拟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真题契合,让考生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二)考点全
题库训练的目的,在于掌握考试的常考考点。为此,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对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真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年真题的考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常考考点,按照题型体系编排试题,并给出详细解析。
(三)研发细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规律及*考题中的一些新变化,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对未来的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做了细致深入的研讨,并将这种研发成果融入到本书中。
购买本书,扫码加入中公移动自习室,在线与志同道合考友互动,交友答疑、共同进步,圆考试梦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素质全真模考题库中学》依据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架构起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五大章。书中每一章分为真题实战和模拟演练两大模块。
“真题实战”部分精选近七7年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让考生在联系真题的过程中,体验考试范围与考试难度,以便快速把握考试重点。
“真题实战”部分精选近七7年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让考生在联系真题的过程中,体验考试范围与考试难度,以便快速把握考试重点。
“模拟演练”部分编拟了大量高质量的模拟题,让考生能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快速夯实基础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应试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真题实战
专题一教育观
专题二学生观
专题三教师观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真题实战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专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专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专题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专题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专题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专题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专题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真题实战
专题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专题二教师职业行为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科学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节文学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节艺术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节写作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写作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真题实战
专题一教育观
专题二学生观
专题三教师观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真题实战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专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专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专题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专题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专题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专题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专题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真题实战
专题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专题二教师职业行为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科学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节文学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节艺术常识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节写作能力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写作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真题实战
专题一教育观
1.【2018年下】关于下图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2018年上】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2018年上】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4.【2017年下】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号烧瓶倒入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左手托住……”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D.教育行为失范
5.【2017年上】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6.【2017年上】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7.【2016年下】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8.【2016年下】下图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B.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D.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9.【2016年上】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B.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10.【2015年下】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11.【2015年上】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
12.【2014年下】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说:“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
13.【2014年上】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
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14.【2013年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15.【2012年上】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
16.【2017年上】材料: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运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7.【2012年上】材料: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1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专题二学生观
1.【2018年下】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2.【2018年下】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3.【2018年上】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2017年下】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指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5.【2017年下】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6.【2017年上】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7.【2016年下】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8.【2016年上】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9.【2015年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主体教育思想B.强调学生自主发展
C.鼓励学生自学成才D.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10.【2015年上】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A.正确,便于分层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11.【2014年下】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12.【2014年上】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发展规划。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13.【2012年下】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互补性
C.顺序性D.差异性
专题一教育观
1.【2018年下】关于下图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2018年上】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2018年上】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4.【2017年下】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号烧瓶倒入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左手托住……”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D.教育行为失范
5.【2017年上】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6.【2017年上】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7.【2016年下】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8.【2016年下】下图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B.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D.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9.【2016年上】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B.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10.【2015年下】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11.【2015年上】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
12.【2014年下】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说:“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
13.【2014年上】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
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14.【2013年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15.【2012年上】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
16.【2017年上】材料: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运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画、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7.【2012年上】材料: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1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专题二学生观
1.【2018年下】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2.【2018年下】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3.【2018年上】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2017年下】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指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5.【2017年下】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6.【2017年上】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7.【2016年下】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8.【2016年上】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9.【2015年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主体教育思想B.强调学生自主发展
C.鼓励学生自学成才D.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10.【2015年上】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A.正确,便于分层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11.【2014年下】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12.【2014年上】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发展规划。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13.【2012年下】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互补性
C.顺序性D.差异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