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75087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中学一本通》本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知识体系力求覆盖大纲考点,契合真题考点。具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本书特色一;紧扣考纲考情
编者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总结了高频考点和命题趋势,每节内容前设置考点聚焦,让考生对本节重点一目了然,帮助考生迅速把握考情。
本书特色二:直击核心考点
本书在正文中添加了经典真题,直观呈现历年考试真题,并对重要考点知识用浪纹线进行标注,方便考生掌握核心内容。
本书特色三:新增特色模块,提高备考效率
教材中新加了“备考锦囊”,总结高频考点,呈现考试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分析作答思路。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中学一本通》秉承着严格依照考试大纲和紧扣真题考点的原则,编者严格依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知识体系构建。
本书包含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中学学段科目一和科目二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素质(中学),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五章内容;下篇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章内容。
书中设置了经典真题、备考锦囊、牛刀小试等版块。经典真题把知识点的讲解和命题方式直观呈现;备考锦囊总结高频考点,呈现考试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分析作答思路,便于考生理解;牛刀小试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本书包含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中学学段科目一和科目二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素质(中学),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五章内容;下篇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章内容。
书中设置了经典真题、备考锦囊、牛刀小试等版块。经典真题把知识点的讲解和命题方式直观呈现;备考锦囊总结高频考点,呈现考试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分析作答思路,便于考生理解;牛刀小试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目 录
目录
上篇综合素质(中学)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
第三节教师观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基础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
牛刀小试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二节科学常识
牛刀小试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
牛刀小试
第四节文学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五节艺术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牛刀小试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牛刀小试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牛刀小试
第四节写作能力
牛刀小试
下篇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节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牛刀小试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四节教学原则
第五节教学方法
第六节教学模式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八节教学策略
第九节教学评价
第十节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
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
第四节学习迁移
第五节学习策略
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牛刀小试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
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牛刀小试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第四节课外活动
第五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附录一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
附录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上篇综合素质(中学)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
第三节教师观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基础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
牛刀小试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二节科学常识
牛刀小试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
牛刀小试
第四节文学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五节艺术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
牛刀小试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
牛刀小试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牛刀小试
第四节写作能力
牛刀小试
下篇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节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牛刀小试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四节教学原则
第五节教学方法
第六节教学模式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八节教学策略
第九节教学评价
第十节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
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
第四节学习迁移
第五节学习策略
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牛刀小试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
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牛刀小试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第四节课外活动
第五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附录一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
附录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上篇
综合素质(中学)
重点导读与备考方略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以及教师基本能力共五章。它要求考生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考查的方式灵活,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综合素质这一部分,需要考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本篇内容详尽地讲解了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并根据大纲分析了每个知识板块的考点。考生需要结合“考点聚焦”,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重点和考点;结合“经典真题”和“牛刀小试”的题目,准确把握真题的考查形式以及命题思路,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学会应用,提升解题技巧。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考点聚焦
1.题型题量
本节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可能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单独考查,或与学生观、教师观结合在一起考查,考查题量为1~2题。
2.高频考点及考查频次
知识点高频考点考查频次要求掌握程度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及
基本要求面向全体4掌握
促进全面发展12运用
促进个性发展4掌握
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新教育理念2掌握
关注过程1理解
关注体验2理解
评价多元化1理解
考点梳理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素质教育由此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决定》的颁布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年修订(2015年再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的意思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2.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分别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全员性的体现,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应试教育具有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这种权利。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素质教育还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1.【2018下】关于图1-1-1-2反映的情形,
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B。
2.【2016下】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答案】B。
五、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校教育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纵向上,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横向上,意味着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2018上】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B.素质教育不包括家庭教育
C.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D.素质教育不包括社会教育
【答案】A。
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不能有任何放松。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应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018上】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C。
2.【2017上】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答案】B。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个知识点是考试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偏重于德、智、体、美某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例如不重视班会课、自习课、活动课的开展,不鼓励学生唱歌、跳舞等艺术方面的发展,只重视某一方面特长的培养。
综合素质(中学)
重点导读与备考方略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以及教师基本能力共五章。它要求考生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考查的方式灵活,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综合素质这一部分,需要考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本篇内容详尽地讲解了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并根据大纲分析了每个知识板块的考点。考生需要结合“考点聚焦”,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重点和考点;结合“经典真题”和“牛刀小试”的题目,准确把握真题的考查形式以及命题思路,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学会应用,提升解题技巧。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考点聚焦
1.题型题量
本节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可能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单独考查,或与学生观、教师观结合在一起考查,考查题量为1~2题。
2.高频考点及考查频次
知识点高频考点考查频次要求掌握程度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及
基本要求面向全体4掌握
促进全面发展12运用
促进个性发展4掌握
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新教育理念2掌握
关注过程1理解
关注体验2理解
评价多元化1理解
考点梳理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素质教育由此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决定》的颁布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年修订(2015年再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的意思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2.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分别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全员性的体现,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应试教育具有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这种权利。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素质教育还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1.【2018下】关于图1-1-1-2反映的情形,
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B。
2.【2016下】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答案】B。
五、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校教育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纵向上,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横向上,意味着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2018上】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B.素质教育不包括家庭教育
C.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D.素质教育不包括社会教育
【答案】A。
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不能有任何放松。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应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018上】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C。
2.【2017上】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答案】B。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个知识点是考试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偏重于德、智、体、美某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例如不重视班会课、自习课、活动课的开展,不鼓励学生唱歌、跳舞等艺术方面的发展,只重视某一方面特长的培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