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44464
本书为茅盾《子夜》之经典版本,精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独家出版:
1.《子夜》将民族工业及民族资本家的奋斗和失败的悲剧纳为取材对象,并连带对对整个社会的剖析式描写,被称为中国现代*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可以媲美《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的杰作。曾入选《亚洲周刊》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选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子夜》问世以来,影响巨大,印行多版次,成为畅销和常销性质兼具的永不过时的名著。
2. 建国后,茅盾先生的重要作品均在我社出版。1984—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40卷本《茅盾全集》。此次再版,我们以我社1960年第3版为底本,并参考全集本重排,作品在保留作者个人注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简注,以便于读者更快速理解作品内容及时代背景。
3. 本版我们增加了著名画家、插图家叶浅予先生特为《子夜》绘制的插图19幅,以让读者获得更加丰赡的艺术享受。叶先生为绘制这批插图曾费时一年,专程到上海体验生活。叶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这批插图处处见匠心,成为插图史上的经典之作。我社对这批插图享有专有出版权。
4.《子夜》我社享有专有出版权。其他版本的《子夜》均系盗版,编辑、校勘、印装质量大打折扣,读者应该警惕。
5. 此版精装,封面重新设计,厚重典雅,意味深厚。正文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以70克全木浆胶版纸印刷,质量上乘,书感更好。
6.《子夜》被列为语文新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对青少年语文、历史教育及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系国内文学读物及语文课外读物出版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极强,在业界素享盛誉,希望为读者奉上的,是靠得住的精良版本。
小说以吴荪甫、赵伯韬的矛盾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围绕着这条主线,把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纷纭复杂的矛盾和形形色色、多姿多态的人物,编织进一幅广阔、鲜明而又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图画,结构谨严而宏大,被称为中国*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历史小说写作。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日本著名文学研究者筱田一世认为《子夜》是一部可以与《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
此次出版,随文附上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特为《子夜》创作的插图19幅,图与文,均已为文艺史上的经典。版式更加新颖,封面重新设计,厚重典雅,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加舒适丰赡的艺术享受。
★ 中国*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 可以媲美《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的杰作
★ 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及“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 语文新课标必读名著
★ 随文附著名画家叶浅予插图19幅 图文均系经典,美轮美奂,至臻呈现
后 记
右《子夜》十九章,始作于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脱稿;其间因病,因事,因上海战事,因天热,作而复辍者,综计亦有八个月之多,所以也还是仓卒成书,未遑细细推敲。
但构思时间却比较的长些。一九三○年夏秋之交,我因为神经衰弱,胃病,目疾,同时并作,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就在那时候,我有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后来我的病好些,就时常想实现我这“野心”。到一九三一年十月,乃整理所得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此书在构思上,我算是用过一番心的。
现在写成了,自视仍复疏漏。可是我已经疲倦了,而神经衰弱病又有复发之势,我不遑再计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我的原定计画比现在写成的还要大许多。例如农村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意识形态(这决不像某一班人所想象那样单纯),以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我本来都打算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又如书中已经描写到的几个小结构,本也打算还要发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为今夏的酷热损害了我的健康,只好马马虎虎割弃了,因而本书就成为现在的样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
我仍得感谢医生诚实,药物有灵,使我今日还能在这里饶舌!
茅盾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再来补充几句
出版社要求我写个新的后记。我以为四十五年前此书初版的《后记》已经说明了写作经过以及此书之所以成为“半肢瘫痪”的原因;那么,“新”的后记又将说些什么呢?但是出版社却提出具体的要求:说说此书的写作意图。
无可奈何,只好勉力试为之。
一九三九年五月,我在乌鲁木齐,曾应新疆学院学生的要求,作了一次讲演。当时的讲演记录后来登载在《新疆日报》的副刊,加了个题目:《〈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解放后,外文出版局出版的英文本《子夜》把这个讲演记录的一部分译为英文,用《关于〈子夜〉》的题目登在本文的前页,算是代序。但是那次的讲演只是以《子夜》为引线,泛论了小说写作的如何必须有生活经验作基础,如何分析社会现象,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把握典型环境,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说《子夜》的写作意图,无非如此这般。但意图同实践,总有距离。就《子夜》而言,它能完成意图的百分之几呢?那么,具体地简要地说来,不过如下:
《子夜》的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沿津浦铁路一带作战,其规模之大,战争的激烈,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业也受到阻碍。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成为普遍现象,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罢工浪潮一时高涨。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子夜》原来的计画是打算通过农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较集中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加强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小说的第四章就是伏笔。但这样大的计画,非当时作者的能力所能胜任,写到后来,只好放弃。而又舍不得已写的第四章,以致它在全书中成为游离部分。同时,单写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少的损失,这就使小说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对于立三路线,小说是作了批判的,但不深入。也没有描写到当时地下党员中间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以上种种,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本书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作者与有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此所以我称这部书是“半肢瘫痪”的。
剩下一个问题不可以不说几句: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当时参加论战者,大致提出了这样三个论点: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打倒国民党法西斯政权(它是代表了帝国主义、大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是当前革命的任务;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
在共产党手中,这是革命派。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论点。《子夜》通过吴荪甫一伙终于买办化,强烈地驳斥了后二派的谬论。在这一点上,《子夜》的写作意图和实践,算是比较接近的。
当然,《子夜》的缺点和错误还很多,读者自知,这里就不噜苏了。
一九七七年十月九日茅盾记于北京。
1999年列入《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1933年,鲁迅在致曹靖华信中曾给予《子夜》很高评价。
1988年,日本著名文学研究者筱田一世在著作《二十世纪的十大小说》中将《子夜》与《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等十部名著并称,名之以“二十世纪十大小说”。
《子夜》……是中国*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作家瞿秋白
这几年(1934年前后)我们的长篇小说,渐渐多起来了;但真能表现时代的只有茅盾的《蚀》和《子夜》。
——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
我有这么个感觉,他(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
——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叶圣陶
(《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尤可爱者,茅盾君之文字系一种可读可听近于口语之文字。
——著名学者吴宓
《子夜》杰出的成就和贡献在于:*,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第二,《子夜》在现代文学史上*次以相当宏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次以相当可观的深度刻画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子夜》是现代都市文学的杰出代表。第三,《子夜》是五四以来*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长篇小说。在此以前,我国新文学虽然已经出现了不少长篇,但大多数线索单一,结构单纯,实际是些中篇,而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子夜》则完全不同。在这个作品里,多条线索同时提出,多重矛盾同时展开,小说情节交错发展,形成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 构思长篇巨制。他是彻底改变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 使之走向完善的*突出的小说家。
——著名学者、文学史家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在这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特别是描写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次。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孙庆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