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62728
一段远隔万里云天的青春爱情故事
书写青春就是记录美好,从为青春立传来写一生*美好的时光;
可以是失败的,但是足够回味的;
他的记叙和想象,又是一种对自己失去的岁月的弥补;
以书写的方式再次拥抱似水年华;
读一本你能遇到的书吧,或许正是你想发现的。
◆ 初识董老师,是在畅销书《走吧,张小砚》中,那位与张小砚“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墨脱中学老师。
没想到几年以后,书中的人物跃“出”纸上,自己写了一本书。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
爱情,是青年人无法躲开的一堂课,伴随着对自我、他人、社会、人性的探索。不论我们是否接受,事实是,修好这堂课,和修好学校设置的课程一样重要,甚至可能更为重要。这也是董老师的作品有别于其它爱情小说的出发点所在。
除了故事同样扣人心弦,董老师的文字中,则有更多现实主义的色彩:首先,爱情故事是虚构的,但爱情不需要,那些翻江倒海,苦痛甜蜜,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曾体会。更重要的是,真实的爱情路途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与学业、事业,与社会、家庭等的矛盾冲突,就像本书封底引用莎士比亚所说:“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作者没有回避这种种真实,而是尽可能真实地融入了主人公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印证。
主人公们的爱恨故事从中学时代一直绵延到职场时代,而作者将主要的故事场景设置在了自己的母校:西藏民族大学——爱情与求学,这两大青春记忆中的*重要的主题,一幕幕呈现在经典的真实的校园场景中。
我个人是通过阅读董老师的书稿才得以闻知这所坐落于陕西咸阳的非常优秀的大学,60年来他们为祖国的西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书中另一些重要的场景就设置在西藏林芝的墨脱。董老师的文字充满了对母校真挚的热爱,充满了对他工作过的墨脱地区的热爱。今年是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大庆,谨此表达祝贺!也向那些像董老师一样,为祖国西部建设奉献了青春、智慧和热情的西藏民族大学的校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 读者定位
关注青、少年情感问题的读者。
喜欢读爱情故事的大众。
喜爱《走吧,张小砚》中“董老师”的读者。
西藏民族大学的校友。
一 墨脱手记——雪山
001
二 邂逅
004
三 洪水猛兽
013
四 秘密
019
五 只为遇见
027
六 坚贞
033
七 聚
039
八 殇
048
九 续梦
054
十 启程
059
十一 江湖
065
十二 入门
071
十三 似曾相识
079
十四 祸
085
十五 墨脱手记——路
095
十六 迈出
101
十七 万人之中
109
十八 约在断桥
116
十九 没心没肺
121
二十 墨脱手记——根
129
二十一 雪
134
二十二 墨脱手记——兰与脆蛇
143
二十三 并未了然
149
二十四 揭过
153
二十五 她
160
二十六 初见
164
二十七 恋
170
二十八 化解
175
二十九 兄弟
184
三十 合
192
三十一 分
201
三十二 波澜起处
210
三十三 赌终身
216
三十四 逝
224
三十五 路过
231
三十六 传说
240
三十七 墨脱手记——极致
248
三十八 重逢
254
三十九 知情
259
四十 缘
265
四十一 咫尺间
273
四十二 旁观者
282
四十三 理还乱
289
四十四 起炉灶
294
四十五 试刀
301
四十六 断
310
四十七 迷
317
四十八 等
321
四十九 沉
329
五十 变
338
五十一 忍
347
五十二 离
356
五十三 墨脱手记——生死
364
五十四 蓝图
370
五十五 搏
382
五十六 墨脱手记——求佛
386
五十七 时光
392
五十八 墨脱手记——囚徒
397
五十九 天下宴席
404
六十 归去来
411
谁都曾有少年时——那段让人怀恋不已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眼睛只能看到此刻的风景,却不易追溯它的过往。一条大河,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一片河床,乱石遍野,草木央央。而若去追溯,它们远在天边的源头,那无声冰凉的泉,淙淙欢快的溪,一路在雪山草原森林中的漫游,是它们的少年时光,清澈,明朗,叮当作响。
广袤沙漠,辽阔海洋,浩瀚宇宙,但凡追溯,无不如是。在不停留的时光中,轮回无休。
流浪街头的拾荒者曾是学霸,徜徉巷口的侍鸟者身怀绝学,内敛沉稳的中年汉子曾在年少时身背吉他长发飞扬,波澜不起的垂暮老人也曾在青春里灿烂辉煌,泼辣油腻市侩者是昔日的西施,贤淑雅静从容者深藏着一段铭心的记忆……岁月赋予人厚重,而历练成就演技。
时光逝不复返,青春之后的人生百态万象,而少年的心境大抵相似。无论当时如何的羞怯迷惘或叛逆,那其中最闪亮动人的,无疑是懵懂的爱情和高远的理想。
人的一生都是挣扎的囚徒,而回忆中的青春时光却不羁绽放。
我是一个教书先生。每个人都只经历一次青春,教书先生却有幸陪伴更多的少年时光。这种陪伴,常让人产生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让人心态年轻,永不老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栉风沐雨,春暖花开。看着一群少年曲曲折折地长大,看他们乖巧,看他们叛逆,看他们偷偷学会了抽烟喝酒,看他们悄悄地与异性回眸相牵,看他们昂扬奋发,在运动场激情飞扬,看他们颓唐迷惘,在小花园里暗自悲伤……
他们是心弦的绝佳弹奏者,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泪目。
我是一个教书先生,在西藏林芝教一群中学生。这里的孩子更粗犷也更细腻。高天阔地雪山草原造就他们牦牛般的倔强,蓝天白云藏传佛教塑造着绵羊般的纯洁善良。
抓着青春的尾巴,我开始了教书生涯,在偏远的山区,远离功名负累,与山水、书和一茬茬永不长大的孩子为伴,身心得到净化。关注他们成长,关注他们爱情和理想的萌芽,浇灌,修剪,让其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乐在其中。时间变换着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留下一串串美丽的故事,飘浮在空中,与我已沉淀的青春呼应。在回忆与现实的交叠中,一个有关爱与理想的美好青春故事,成就了《追爱到第三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