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被掩埋的巨人
讲述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
无可慰藉
小说描写一位钢琴演奏家在一座谜样的城市里所经历的谜样的几天。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所见之人无不一往情深却又执迷不悟;所遇之事无不怪异荒诞,充满变数。在这座人心为怪诞的艺术价值观所左右的城市里,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甚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远山淡影
小说通过一个移居英国的日本寡妇对故土、故人的回忆,讲述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带来的阴影与心魔,*终以母女成功移民,而女儿自尽作为悲情结局。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全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浮世画家
曾获“惠特布莱德文学奖”,是石黒一雄早期的一部名作。战后日本百废待兴,人们积极投身于重建未来中,画家小野看似闲云野鹤的晚年生活却潜伏着一股心灵暗流。为了给小女顺利出嫁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他开始重访故友,重温往事,让记忆回到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那段时期。他频频遭遇与青年一代在思想、世界观上的矛盾和冲突,对曾经笃信和引以为豪的信念与业绩产生了困惑和犹疑,在正视与反思、肯定与否认间备受煎熬。作品以浮世绘般的手法将人物与情节一一串联起来,不见硝烟地把战争、军国主义思潮对普通人、对艺术家人性的摧残委婉展现出来。
长日将尽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我辈孤雏
英国伦敦,1930年代。年少得志的克里斯托弗•班克斯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会一路寻觅,*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莫失莫忘
英格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学校中,凯西、露丝和汤米三个好朋友在这里悠然成长。他们被导师小心呵护,接受良好的诗歌和艺术教育。然而,看似一座世外桃源的黑尔舍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凯西三人长大后,逐渐发现记忆中美好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无法追寻的惶惑与骇人的问号……
“石黑一雄引人争议的题材与井然有序、具说服力的散文体,为他赢得了多次的文学奖章,包括法国政府所颁发的一级文学骑士勋章,以及英国皇室文学骑士勋衔等。他在本书中提出超人的见识,灵巧地悠游于情感的国度,呈现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必然连繫,以及怜悯与残酷、愉悦与苦痛之间的细微分界。”
──《书单杂志》
“石黑是个独创性高、成就卓越的天才。”
──纽约时报书评
“此人堪称当代*杰出的知名散文作家。”
──《英伦情人》作者翁达杰
“石黑的作品有如禅园一般,没有花俏的譬喻,非但无风,更无蔓生的野草足以威胁–也不容许–侵扰作品情节。”
──《加拿大环球邮报》
“石黑一雄的作品出类拔萃,不啻为失落一代诗人当中的头号雄辩家。”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阅读石黑就是走入一个光辉灿烂又朴实无华的文体世界。他的文笔克制、拘谨、精准,有时甚至寡淡。但在一个个绝妙的从句之下,暗潮开始涌动。悸动降临了。这就是文字之下的深意浮出水面的时刻。”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Sara Danius,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