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1855
如何保持旺盛的“高效能”工作状态,助力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如何持续有效地改进管理、提升管理,让管理于无声处激发企业活力?
怎样把优秀的人才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工,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职场人如何定好位、如何理解管理、如何理解成功、如何不忘初心?
如果你有上述困惑,你要认真读一读
《高效能工作法:管理者的9大认知升级》
第1章 战略设计
002 / 战略是一种高级思维
006 / 明趋势,才能定战略
011 / 战略分析工具与方法
018 / 战略战术的最佳搭配
020 / 请拿出勇气作“决断”
022 / 战略解码实操与落地
025 / 常见的市场定位战略
030 / 战略合作不是“花瓶”
033 / 说一说战略节奏控制
037 / “面子”“圈子”“杯子”
第2章 目标管理
042 / 为什么要做目标管理
045 / 目标制定与目标分解
049 / 不懂业务,别谈目标
053 / 为目标分解做“预热”
055 / 目标导向与问题驱动
058 / 小目标里藏着大学问
062 / 注意“规模”“时间”
064 / 一气呵成,一脉相承
067 / 推进目标:“稳准狠”
069 / 再谈“目标原则方法”
第3章 人力资源
072 / “期待”与“产出”
075 / 激活人才的“活力”
081 / 做人力资源必须懂文化
084 / “升维”较量时代来临
087 / 百年基业VS十年管子
089 / “青蛙”“螃蟹”外传
091 / 我的2019“新年讲话”
094 / 一起呼唤首席文化官
097 / 请培养“靠谱”的人
099 / 用人部门看任职资格
第4章 组织流程
106 / 组织优秀,成本才低
108 / 把组织变成“鲶鱼群”
111 / 谈组织的陷阱与修复
114 / 激发组织的集体智慧
117 / 组织的魅力是“人和”
118 / 组织,就是排兵布阵
120 / 抓住关键业务“流程”
123 / 三个流程实战案例
127 / 好的流程,水到渠成
130 / 再造流程,多产粮食
第5章 企业文化
134 / 好文化,一定看得见
138 / 知名企业的文化举例
142 / 企业文化到底在哪里
145 / 企业大学与“文化人”
148 / 用学习创建核心团队
152 / “凡人”“牛人”“天才”
154 / “内刊”小,“意义”大
157 / “脱虚向实”的企业文化
159 / 从“胸牌”看企业文化
161 / 任正非谈“企业文化”
第6章 自我管理
166 / 自我管理“七大关系”
170 / 出名趁早,大器晚成
172 / “冲动”不见得是魔鬼
174 / “牛人”的四种学习能力
176 / 不搞一刀切的“抱怨”
179 / 不妨学会“追时髦”
182 / 高效工作的几个好习惯
184 / 用好“述职”,自我监督
186 / 高效会议的几个技巧
190 / 自我管理“杂谈”
第7章 决策机制
196 / 没有反对就没有决策
199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3 / 分级决策与集体智慧
205 / 勿忘那“临门一脚”
208 / 看懂方案,轻松决策
213 / 决策大师的“拥抱”
215 / 稻盛和夫与阿米巴
217 / Peter的秘书一直叫Rose
218 / 突破“决策思维”局限
220 / 创业维艰,决策当下
第8章 创新思维
224 / 创新:企业的第二生命
228 / 给华为的“创新”观点赞
229 / 关于创新落地的“土壤”
231 / 个人创新,“弯道超车”
235 / “捐书”带给我的感悟
236 / 一套好方案的“创新”
239 / 谈“粉丝经济”创新
242 / 先“套路”后“创新”
245 / “颠覆式”与“微创新”
249 / “新组合”与“老问题”
第9章 风控监督
252 / “风险”无处无时不在
256 /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60 / 谁都没有“免死金牌”
262 / 唯有合规,方能致远
264 / 任正非这样看“风险”
267 / 风控离不开监督机制
271 / 一定要学会把钱看好
279 / “相互监督”的威力
281 / 让“客户”参与监督
283 / 在日常工作中轻松完成监督
第10章 职场彩蛋
288 / 领导喜欢“装样子”
290 / 我的读书“四得”
292 / 助你看透“人脉”
294 / 我的两把“刷子”
296 / 跟我一起做“学问”
298 / 我为什么要开“微店”
301 / “四少”与“四多”
303 / “鸡飞狗跳”的成功
305 / “角色”与“本色”
306 / 人生最怕“约等于”
附录 / 310
后记 / 311
推荐序一
管理之于一个企业,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时候是无法证实的,但往往可以证伪。换句话说,好的企业通常有好的管理贯穿始终,差的企业不一定就是管理出问题,但很多差的企业的确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因此,基于千差万别的企业,如何持续有效地改进管理、提升管理,让管理于无声处激发企业活力,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的好友代仁和他的伙伴敢于探讨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所以当他邀请我给他的新书作序时,我首先是把他书中讲的内容和我现在的工作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对照检查,获益良多。
首先,凡与管理相关的内容本书大体都覆盖到了,做到这点实属不易。以现实视角阐释管理方法还能自成体系,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书中的文字非常精练、通俗易懂,既不是教科书式的教导,也不是理论领域的模型阐释,更多来自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想法,也来自作者研读优秀企业管理案例的思考。
其次,本书涉及的管理实践和案例分析,在我看来大体是基于两个维度的:一个立足企业全局管理视野,另一个以人为本接地气。立足企业全局,从战略、目标管理导入,谈及组织流程、创新思维和风险监督,基本实现了企业整体管理的所有链条;关于以人为本则谈到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和决策机制,这便触及一个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精髓:管好人、做好人,企业管理大体差不到哪里,反之也好不到哪里。
最后,我很喜欢职场彩蛋部分,这一章看起来没有之前的架构那么完整,也没有什么特别成体系的框架,真的像彩蛋一样散落在本书最后的部分。但分别选读之后,却发现这部分是从职场人士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启发和建议,或者说这部分内容不像是写给管理者的,而更像是写给一些职场中人的,如何定好位、如何理解管理、如何理解成功、如何理解不忘初心,这些都是一个职场人经常碰到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很有心思的安排。
管理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其实真的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就我个人在证券公司从业二十多年,从一个专业职场人到一个管理参与者的经历而言,我觉得胸怀和视野决定不跑偏、方法和体系决定执行力,但归根到底是实践出真知。希望这样一本务实之作对大家能有启发。
东兴证券副总裁 银国宏博士
推荐序二
一本好书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它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以生存、发展、壮大,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让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加入,只有把这些人才聚集起来,拧成一股绳儿,形成合力,才能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怎样才能把这些优秀的人才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分工,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是科学的管理。只有懂管理、会管理的各级管理者,把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管理最大的能量,做好企业的每一件事情。
管理的概念非常广泛,大到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小到部门管理、团队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等细节。管理的实用性也较强,用管理的理论可指导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具体业务的运营、企业组织架构的编制以及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安排。
管理必须以现实工作为出发点,依据主客观条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管理得当,就能够整合并有效利用企业所有资源,使得各种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既能从微观角度上帮助企业实现良性发展,又能从宏观角度上保证整体经济平稳运行,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因此,学好管理这门知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既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必备技能,也是每一位求职者的必修功课。多读几本好的管理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运用这些知识和本职工作相结合,可以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石。
本书作者银代仁有着二十多年的市场经验,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低谷。取得成绩时不会狂妄自大,仍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遇到挫折时不会低头认输,而是总结教训、伺机再起。在日益忙碌的日子中能够静下心来,把自己经历的往事记录下来,上升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成《管理密码》的书籍,并于去年7月出版发行。
《管理密码》这本书我还在仔细回味,在今年,另一本新书——《高效能工作法——管理者的9大认知升级》也已完成,准备出版,速度之快真是难以置信。这充分说明作者对管理的理解和认知已经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件事本身就是“高效能工作法”的一个好例证。
我相信这本新书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欢。更为关键的是,它会让广大管理者受益匪浅。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敬佩的事情,值得拍手称赞,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好书出版发行。
原中国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 金炳炎
自序一
升级管理认知,追求高效工作
我认为:“认知”的初级层次是“认识”和“知道”,它的高级层次是“认可”和“知心”。因此,提升“管理认知”,就是要让企业里的各层级先“学习”,再“参与”,进而“认可”,团队才能一心扑在“高效能”工作上。
尽管一个企业的管理往往是由企业最高负责人牵头推动,但当我们置身其中时,人人都需参与管理,因而人人都是管理者。传统意义上的“被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走向卓越。
正如任正非所言:“唯管理与服务不可引进。”它得靠自己消化才能被有效吸收,它得靠团队摸索才能共同成长。此外,管理还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没有什么管理之道是普适的,没有什么理论是长期有效的。华为在其成立之后的30多年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主题,都有对应的世界顶级管理咨询顾问公司介入,推进华为的管理车轮一往无前。
有鉴于此,我在2018年针对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出版了《管理密码:源起市场,赢在职场》一书,希望能够让部门总监“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腰”的力量,全面构建“前场心态、中场视野、全场思维”。
如果我们希望全员参与管理,就得给组织内的“全员”展示“全面”管理的构架和逻辑,即战略设计与目标管理、人力资源与组织流程、企业文化与自我管理、决策机制与创新思维、风控合规与监督机制。这十个模块同气连枝,不但让“全面管理”的骨架开始变得清晰,更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天然联系。因为“全面”,故能看清管理事物的“全局”;因为“全员”,方能集合“群体”的力量!
本书抛弃学院派的行文风格以及枯燥的理论说教,力求通俗易懂。每一章都先给大家搭建一个相对全面的基础知识框架,再导入该模块的核心思想,以便读者探寻理论的源点,之后把实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出来,让读者能够抓住关键并学以致用。
因此,本书既可成为各类企业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经管类通俗读物,也可用于提升企业内骨干员工的管理素养。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不建议在校学生把它当成“教辅”看待,因为书中的某些专业术语,不如学校教材那般“严谨”。
唯有“认可”管理,方能“知心”协作,基于这样的管理认知“升级”,我们的“高效能”工作才有保障,我们的组织才会变得更加健康强大。
银代仁
自序二
让管理助力业务腾飞
从学校毕业至今,我已经工作了快15个年头。曾先后在不同的企业平台负责过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等业务模块,经历了战略梳理、团队组建、目标绩效、风控合规等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也体会到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流程再造中的种种“磨合”。
2018年秋,好友银代仁先生正式出版了《管理密码:源起市场,赢在职场》,认真阅读之后,我清晰地看到了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部门负责人在“部门管理”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这逐渐激发了我探寻和突破更深层次“管理认知”的浓厚兴趣。我们也常在工作之余切磋技艺,交流心得。
去年秋末,在又一次与银代仁先生探讨渠道管理和业务发展规划之后,他对我说,“这些问题不就是我们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年都要面临的挑战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寻找更好的‘路径’和‘答案’?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个过程的真实感受分享出去,以便让更多的同人和朋友,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提升?”
这一番话我至今还记得。于是,我们有了联手把这个“过程”记载下来的念头。我很开心能够和银代仁先生携手编著此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写书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个“快乐”和“兴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磨炼”和“挑战”的过程。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观点、论证、案例的选择而争论和“僵持”。好在银代仁先生从容不迫,驾轻就熟,让我们这次协作变得越来越顺畅。
当全部书稿撰写完毕,我们又一起各自通读了几次。我慢慢领悟到,这其实更像是一次自己全面“成长”和管理认知“升级”的过程:那些我们日积月累的文字、那些管理的各大模块、那些我们在平常工作实战中缺少的总结、那些我们失误之后及时的反思……通过“战略设计、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组织流程、企业文化、创新思维、决策机制、风控监督”等章节的解析,我们不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管理”的真实和生动的全貌,还不时从内心深处涌动出一股力量。我想,这或许就是“自我管理”的奥秘。
回想近些年,自己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高效能”工作状态,并在负责的岗位上有一定的进步,助力公司业绩取得了大幅增长,一方面是源于公司领导和同人真诚的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不断提升“管理认知”的一个收获。在此,感谢领导给予我的支持与厚爱,也感谢公司提供给我的管理大舞台!
谨以此书献给读者朋友们,愿我们:共同进步,砥砺前行!
李中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