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571569
她经营的企业,几乎不打广告,却每天能卖出上百万瓶的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45亿元。
她创业维艰,稳步发展,却坚持“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不让别人入股,也不去参股、控股别人”,*终成为行业冠军。
她能够抵制诱惑,放弃做房地产,拒绝多元化。
她不赊账,从创业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本书从多个角度剖析了老干妈这个企业的长赢基因,如诚信经营、匠人精神、家文化、顾客至上、做本行,不跨行,以及“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等。选择这些基因来分析,是因为中国企业家受到儒学文化的熏陶,家文化会影响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做人和经商。力求探索家文化在家族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中国家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在中国企业家中,她非常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却把一瓶几元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贵州茅台酒齐名的快消品品牌。
她“目不识丁”,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汉字,不断地摇头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好打脑壳。”
她经营的企业,几乎不打广告,却每天能卖出上百万瓶的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45亿元。她创业维艰,稳步发展,坚持“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不让别人入股,也不去参股、控股别人”,终成为行业冠军。她说:“我们没有(上市)这个需求,而且只专注做辣椒酱,不搞其他的,所以没有跟那些机构接触的必要嘛。”
她能够抵制诱惑,放弃做房地产,拒绝多元化。她说:“把一个行业做精。我们利很薄,就靠量,薄利多销。靠暴利那是不行的,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她不懂花哨的西式管理制度,却悟出“干妈式管理”,即使是财务管理,也只有两笔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不赊账,创业以来从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她就是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媒体甚至将其誉为“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塔尖上的女皇。如此称呼足以说明媒体对陶华碧的较高评价。在此评价背后,却是陶华碧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比艰辛的创业之旅。
大量事实证明,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陶华碧也不例外。
由于中国的一段特殊国情,创业经商曾被视为投机倒把,经商者通常是要被批斗的。
在那段特定的历史里,批斗无疑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即使远在西南的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也是如此。因为出生在商人家庭,陶华碧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期间波及乡镇的种种政治风潮也就在所难免。
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风潮,自然会影响已经记事的陶华碧。所谓“批斗”,是指批判斗争,是“斗私批修”的简称,其行为往往采取“批判大会”“批判小会”“游街”“武斗”“文攻武卫”等形式来进行。
一般地,批斗是对不满意的人或事进行批斗,必须经过大家的允许,共同把错误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摆在台面上一起对这个人或事进行公开批评。在陶华碧的记忆里,她所见过的批斗肯定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其中有一项就是针对个体经营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当然,这样的社会氛围与改革开放后的热门词汇,比如“致富”“发展”“下海”“万元户”相去甚远,但是却为改革开放后那些敢于创业的、日后成为企业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其头版刊发了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该文章的发表被誉为中国理论界炸响的一声“春雷”,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该文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此结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为改革开放拉开思想解放的序幕。
此后,由教授、科学家、下海机关工作人员、下岗工人、农民等组成的企业家队伍登上中国现代商业史的舞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但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这批企业家敢于走向这个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其勇气的确可嘉。
不管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踏上这个舞台,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虑,尤其像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这批群体,更值得崇敬。因为他们不仅是这段商业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书写者。
当我们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商业史时,虽然时间久远,心情却依旧激荡澎湃。究其原因,“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9.6%的平均速度飞速发展,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风雨征程,有多少艰辛的探索、伟大的创造,有多少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故事”。
在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有的创业者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有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就属于种。
丈夫病逝后,陶华碧不得不肩负养家的重任。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的贵州,一个没有工作的寡妇,要养活两个儿子,其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1989年,陶华碧的丈夫病故,面临如此灾祸,陶华碧被动地开始自己的创业人生。经过艰苦奋斗,陶华碧谱写了一部现代版“阿信”的传奇故事。她先是靠卖米豆腐维持生计。做这个营生,陶华碧自己磨豆腐,背着上百斤重的米豆腐去卖,在搭公交车时被售票人员撵下车。虽然事隔多年,陶华碧却记忆犹新。陶华碧回忆说道:“售票员态度非常恶劣,几下就给你推下去。当时1毛5分的车票,我给3毛钱,她还不让我坐。我说不行也得行,今天非要坐。天天吵架。”
尽管如此,要强的性格促使陶华碧独自面对困难。当媒体记者说陶华碧“很要强”时,陶华碧的回应非常实在,没有打官腔或敷衍:“我(要)不强,我们生活都无来源。女人只要有事业心,哪都能撑下去。更何况现在党政策又好了,只要你不乱,我什么都做得到。”
在陶华碧的故事中,苦难总是与之相伴,正如孟子所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研究老干妈时发现,在闪耀的光芒背后,却是异于常人的辛酸。对于陶华碧来说,家庭的变故是极其不幸的,但是她意外地发挥出自己优秀的经商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华人就有老干妈”的快消品品牌,这是时代给予陶华碧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说,陶华碧又是幸运的。
穷困中的陶华碧自然向往更好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衣食无忧。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她必须解决生存问题,因为“生活都无来源”,何来衣食无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陶华碧挑了一条为艰难的路———创业。在创业这条路上,陶华碧精心研制辣椒酱,在创业初期亲力亲为,结果真的就赚到了钱,后的收获远远地高于她的预期。正是寻求生存萌生创业想法,让陶华碧的老干妈实业越做越大。正是面临养家糊口的难题,让陶华碧在不经意中撬开了一个巨大的辣椒酱冷门市场。
其后,在陶华碧的经营和管理下,老干妈辣椒酱开始走出贵州,南下广东,北上北京等地,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华人的调味品和对家乡思念的寄托之物。
海量的市场无疑提升了老干妈的品牌价值。2018年5月,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的数据显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品牌价值为121.48亿元。
上百亿的品牌价值足以显示老干妈的含金量。在这背后,是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经营智慧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更是对多元化诱惑和资本运作的抵制。陶华碧认为,运作是“上市圈钱”。在她看来,“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据了解,陶华碧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贵阳市市政府的官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
据老干妈企业内部人士回忆,这些年来受到陶华碧接待的投资机构只有两家,这两家机构都是先赴当地,然后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人引见,但陶华碧均回绝了其洽谈的要求。
陶华碧拒绝的理由是,“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专做精。钱再来得快,也不能贪多”。
正是因为如此,老干妈的产品才能数十年保持品质的稳定。在老干妈壮大的过程中,很多辣椒酱企业如春笋般创建,又纷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可见,创业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撰写陶华碧的创业故事,解读陶华碧曲折离奇的创业人生,挖掘陶华碧成功的创业基因,无疑比讲述当下“互联网 ”时代里任何一个一夜暴富的创业传奇更具参考价值。
在创业过程中,失败率是很高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2.9年。这样的失败率说明,如果创业太容易成功,那么创业本身的借鉴意义也不大。
在喧嚣的创业大潮中,有的创业者还没注册公司就想到要大举融资;有的创业者刚研发出产品,就号称做中国“沃尔玛”;有的创业者为了节省成本,完全漠视瑕疵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有的创业者口口声声称要有“工匠精神”,却常常偷工减料,使得产品良品率低下……然而,陶华碧却为了原材料得罪自己的亲人,宁愿让机器停下来,也不让瑕疵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不管在创业时期,还是在大规模发展阶段,她都利用有限的资源,把品质做到极致,在工艺上做到精益求精,在定价上做到“真不二价”,在扩张上做到稳健,在口碑上做到货真价实,在推广上做到几乎“零广告”……
辣椒酱品牌百花齐放,包括深耕和打辣椒酱擦边球的数十个品牌,例如,海天、李锦记、户户、辣妹子、饭扫光、川南、饭爷、丹爷等品牌。在品类上,有剁椒、桂林辣椒酱、湖南辣椒酱、蒜蓉辣椒酱、韩国辣椒酱等。老干妈之所以能够独占鳌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技术壁垒,同时提供极致的产品,保持数十年稳定的品质。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让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为难,因为他们真的无法复制,甚至真的学不会陶华碧的经营智慧,以及朴素的管理模式。或许这正是镀金时代创业者浮躁的原因,看不到山外有山,总是囿于融资、上市以及过分强调广告的思维。
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陶华碧深恶痛绝,且也不会做。陶华碧说:“产品一定要足量给顾客,不讲诚信就是自砸招牌。”
创业者如果做不到以客户为中心做出极致的产品,那么我建议这样的创业者千万别创业,因为创业不仅需要匠心般的执著,同时也需要屡败屡战的勇气。如果创业者没有这种勇气,就可能会成为微信朋友圈集体悼念的创业者。如果不想成为被集体悼念的创业者,那么就学会抵制诱惑,学习陶华碧的坚韧的创业基因———“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专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凭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这样才活得有意义。不要想赚便宜钱,只要留得青山在,你还怕没得柴烧嘛。好生生去做,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觉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义。人的一生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不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