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54793丛书名: 数字化生活?新趋势
本书涵盖了社群思维和社群运营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强。
2.案例经典,借鉴意义强
内容中穿插了一些极富借鉴意义的案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群创业新人及从业者的阅读需求。
3.实战性强,结构安排合理
真实运营人员经验,实战专家深度剖析。本书从社群发展的理论基础,讲到社群的运营,*后讲到爆款的打造,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4.战略性强,从0到1学会真本领
融合多种社群类型,布局社群运营矩阵,解决社群痛点,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变现!
1.1 社群发展的理论基础 …………………………………………………………………….. 1
1.1.1 互联网没有变平,而是圈层化了 …………………………………………. 2
1.1.2 “1000 个铁杆粉丝”理论 …………………………………………………… 3
1.1.3 社群才是“互联网 ”的红利 ……………………………………….. 5
1.1.4 “粉丝经济”不如“社群经济”牢靠 ………………………………….. 7
1.2 社群的概念与特性 ………………………………………………………………………. 10
1.2.1 你可能并不清楚社群的定义 ………………………………………………. 11
1.2.2 社群不是“贴标签” …………………………………………………………. 12
1.2.3 社区、社群和社交的不同点 ………………………………………………. 14
1.2.4 新型亲密关系 ……………………………………………………………………. 16
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社群思维的建立 ………………………………………. 18
1.3.1 经典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新解 ……………………………………….. 18
1.3.2 产品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 21
第2 章 如何找准社群定位 ………………………………………………………………………… 22
2.1 用产品思维做社群 ………………………………………………………………………. 22
2.1.1 找准定位才能获得成员青睐 ………………………………………………. 23
2.1.2 企业与用户对社群的不同需求 …………………………………………… 25
2.1.3 社群共同价值观的5 个角度 ………………………………………………. 27
2.2 常见的几种社群类型 …………………………………………………………………… 29
2.2.1 产品型社群 ……………………………………………………………………….. 29
2.2.2 兴趣型社群 ……………………………………………………………………….. 31
2.2.3 目的型社群 ……………………………………………………………………….. 33
2.2.4 综合类社群 ……………………………………………………………………….. 34
2.3 找准社群定位的窍门 …………………………………………………………………… 35
2.3.1 为社群定位前需做的3 个判断 …………………………………………… 35
2.3.2 找准社群定位的5 种方式 ………………………………………………….. 39
第3 章 如何吸引更多人加入社群 …………………………………………………………….. 42
3.1 人格化社群是一个捷径 ……………………………………………………………….. 42
3.1.1 魅力人格体是好的入群理由 …………………………………………… 43
3.1.2 人格化社群聚拢成员的8 个方法 ……………………………………….. 45
3.1.3 “罗辑思维”在社群上的成功 …………………………………………… 48
3.2 普通社群吸引“粉丝”的常见渠道及方法 …………………………………… 51
3.2.1 微博 ………………………………………………………………………………….. 52
3.2.2 微信公众号 ……………………………………………………………………….. 53
3.2.3 微信群和QQ 群红包“钓鱼” …………………………………………… 55
3.2.4 主流视频平台 ……………………………………………………………………. 56
3.2.5 贴吧和论坛 ……………………………………………………………………….. 58
3.2.6 知乎 ………………………………………………………………………………….. 59
3.2.7 主流购物平台 ……………………………………………………………………. 61
3.3 如何让“粉丝”数量实现可持续增长 ………………………………………….. 62
3.3.1 初期种子成员数量的选择 ………………………………………………….. 63
3.3.2 如何建立完备的加人奖励机制 …………………………………………… 64
3.3.3 达到一定规模社群的分组管理 …………………………………………… 66
第4 章 如何将新成员培养成社群“铁粉” ……………………………………………….. 69
4.1 铁杆成员有变现可能 ……………………………………………………………….. 69
4.1.1 留下“死忠粉”远比拉新重要 …………………………………………… 69
4.1.2 游戏上瘾套路中的启示 ……………………………………………………… 72
4.2 留下成员首先要有存在感 ……………………………………………………………. 75
4.2.1 社群是共同价值观联合体 ………………………………………………….. 75
4.2.2 提升粉丝存在感的3 种方法 ………………………………………………. 77
4.3 建立成长体系,让用户不断投入 …………………………………………………. 79
4.3.1 阿里班委制对社群的启示 ………………………………………………….. 79
4.3.2 增强社群仪式感的几个套路 ………………………………………………. 83
4.3.3 完善成员成长体系的要素 ………………………………………………….. 85
4.4 做好制度建设是根本 …………………………………………………………………… 88
4.4.1 成员“死忠”的前提是用户体验 ……………………………………….. 89
4.4.2 社群必须严加限制的几种行为 …………………………………………… 91
4.4.3 如何设定社群“简单规则” ………………………………………………. 92
第5 章 提升社群活跃度的实战经验 ………………………………………………………….. 96
5.1 提升社群活跃度的关键要素 ………………………………………………………… 96
5.1.1 增强成员间的连接 …………………………………………………………….. 96
5.1.2 回报率高,则成员不可能不活跃 ……………………………………….. 99
5.2 增强社群活跃度的4 种方法 ………………………………………………………. 100
5.2.1 定期请来“大牛”嘉宾分享 …………………………………………….. 100
5.2.2 不断刺激成员UGC ………………………………………………………….. 102
5.2.3 定期/不定期发放福利 ………………………………………………………. 105
5.2.4 开发社群周边产品 …………………………………………………………… 107
5.3 秋叶PPT 社群提升用户活跃度经验 …………………………………………… 109
5.3.1 枯燥的教学如何在网络上变得有趣 ………………………………….. 109
5.3.2 如何让成员愉快地交作业 ………………………………………………… 111
第6 章 如何做大有效社群的规模 ……………………………………………………………. 114
6.1 如何判断已经适合扩大社群规模 ……………………………………………….. 114
6.1.1 形成社群亚文化 ………………………………………………………………. 114
6.1.2 社群5 大构成要素均已成熟 …………………………………………….. 116
6.2 如何建设从1 到n 的社群矩阵 …………………………………………………… 118
6.2.1 “种子”期重点挖掘KOL ……………………………………………….. 118
6.2.2 永远保持超预期口碑 ……………………………………………………….. 120
6.2.3 不断筛选、重组和细分社群成员 ……………………………………… 122
6.3 做大社群过程中容易遇到哪些“坑” ………………………………………… 124
6.3.1 入群门槛的设定 ………………………………………………………………. 124
6.3.2 奖惩规则的制订 ….
知识型社群“罗辑思维”用四个月的时间获得了近千万元的会员费;创业型社群“黑马会”现在已经覆盖了30 多个城市,凝聚了近万名创业者和投资人;网络达人papi 酱坐拥上千万的微博“粉丝”;天地社(全称“天地出版社”)利用社群营销创造了日销7 万册图书的成就;小米公司通过运营社群,估值将达到1000 亿美元……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势力。这些创业型公司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与社群和社群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在一次演讲中说:“现在互联网已经让中国社会从一个大群体,分裂成了无数个小群体。在你这个群体里已经闹翻天的事情,在群体外也许根本没人知道。”的确,是互联网的出现才把人群切割的,还是这些群体本来就有,借着互联网这个工具呈现了出来?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没有社群“粉丝”的支持,产品是很难进行广泛传播的,更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去调动产品的传播速度及传播力度。所以,在互联网的新商业时代下,打造品牌简单也是有效的路径就是与社群进行对接。通过社群开启强大的传播力度,进而引发消费行为。
目前,社群正在以其丰厚的物质回报,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创业的主战场。毋庸置疑,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互联网时代下创业。在当今这个时代,借助社群进行创业也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一些社群运营的技巧、方法。纵观前面提到的罗辑思维、天地社、小米公司……其创始人无一例外,都是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的人才。由此可见,要想运营好社群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掌握一些真本领是不行的。
本书以全面的理论战略和详细的方法论教大家一些社群创业方面的真本领。不仅如此,如何既能精简有效地论述社群相关理论知识,又能让读者迅速实操上手,也是本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作者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浓缩成这本极具“干货”的社群类书籍。本书中不仅有大量的经典案例,还有很多精心制作的图表,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另外,本书的文字也力求诙谐幽默、浅显直白,可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社群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家可以迅速融入社群行业中,尽快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百推宝副总裁 蔡小军
移动社群实现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通过微信、陌陌、手机QQ等移动端渠道,充分调动社群成员的活跃度和传播力,并利用社群的黏性,实现产品和服务变现的过程。
————中国著名移动社群营销专家 贺迅雷
传统电商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瓶颈,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模式持续升级是一大命题。如今火爆的分享经济、粉丝经济、C2B模式无一不是社群经济的演变。
————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 向隽
我觉得真正的(社群)黏性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终的黏性不在于外表等外在的吸引,都是来自于灵魂的吸引、人和人之间的吸引。社群就是人的组合,人和人的吸引在灵魂上,所以人要有魅力,要有共鸣,社群才有营养、有黏性。
————趁早CEO 王潇
通过上一节的内容,大家应该知道了吸引“粉丝”的渠道和方法。但是,要想让社群可以长远地发展下去,那就不能只做“吸粉”工作,还要重视“粉丝”增长的可持续性。因为如果一个社群不能让“粉丝”持续增长的话,时间一长,这个社群就会变成一个缺少人气的死群。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粉丝”实现持续的增长呢?大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选择好初期种子成员数量,建立一个完备的加人奖励机制,以及对社群进行分组管理。
对于那些经验尚浅的社群创业者来说,可能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把上述三方面工作做好。不过没关系,本章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实现“粉丝”增长可持续的技巧和方法。
3.3.1 初期种子成员数量的选择
不知道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社群成员越多越好吗?其实并不是。社群成员的数量要根据社群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社群成员的数量不应该太多,否则容易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社群创业者应该先把核心种子成员聚集在一起,等他们真正稳定以后,再一点点的拓展、裂变。在这一方面,秋叶PPT 就做得非常不错。
【案例】
在2012 年年初的时候,秋叶PPT 创始人秋叶(原名张志)就已经开始尝试依靠互联网把喜欢PPT 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目的是要打造一个“爱阅读、爱动手、爱学习”的社群。
到了2012 年年底,张志成功租到了一个名为“一页纸PPT”的大群,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200 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张志发现,这个群里虽然有许多的PPT 制作高手,但大部分人都只把群当做一个联系方式,想要说说话、聊聊天的时候,还要顾虑其他人的感受,因此大家并不能在群里畅所欲言。
之后的某一天,张志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把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高手从社群里踢出,只留下和他志同道合的那部分人。除此以外,张志还对社群成员数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坚决不能超过70 人,只要超过了,那就进一个踢一个。
试验了一段时间,确定出现了奇迹,这“70 位”社群成员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每次交流的时候,都会各种各样的刷屏、自黑,甚至还会有互黑,社群氛围非常轻松和活跃。在这一过程中,每位社群成员都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体验,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通过对初期种子成员的筛选和数量控制,再加上各种活动、课程的助力,秋叶PPT 在持续不断的裂变,从而使社群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从目前来讲,秋叶PPT 已经拥有了多个超过2000 人的学员群,当然,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数量还会有大幅度增加。
通过秋叶PPT 的案例,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种子成员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知道,成员数量,尤其是种子成员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以初期种子成员数量来讲,应该保持在70 人到90 人,好不要超过100 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