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48545
郭广昌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陆雄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秦 朔 **财经日报总编辑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立于1994年,如今是一家超百亿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建有制造基地,涉足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多个行业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前列,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企业。
本书记录了万丰奥特及其创始人20年的发展历程。作者实地走访,与当事人深入交谈,获得了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试图分析其高速发展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秘密。“万丰人”不安于现状、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也为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典范。
序1 >> VII
序2 >> XI
序3 >> XV
自序 >> XXI
章 亮相 >> 001
ISO 8644 003
东道主006
陈爱莲的雄心013
中国奇迹015
第二章 成就万丰奥特的创业梦 >> 023
选择自己的命运025
初识工业031
创业梦萌芽041
创业梦(一)044
创业梦(二)049
第三章 起步摩轮 >> 059
用60万换来的品质标准061
成型064
质量万里行072
扩张的尝试078
进退重庆083
摩轮的新生089
第四章 激战汽轮 >> 097
起步099
两个支点撬动的市场105
挖潜111
并购山东都瑞115
第三个支点:跨入主流120
威海万丰转型记122
第五章 从低压机到机器人 >> 133
“争气机”135
低压铸造机的市场139
下一个方向—机器人142
进入机器人产业144
梦想148
第六章 镁业曲折路 >> 151
863计划的进与退153
波折156
谁会是创新的采用者?158
镁业拓新路161
转型的先声163
第七章 万丰奥特的汽车梦 >> 167
艰难时刻的抉择169
造车的决策174
减速的汽车177
休眠181
第八章 大公司格局 >> 187
曲折上市路189
管理练内功196
万丰奥特全景图198
第九章 万丰奥特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 >> 209
社区支柱背后的团队精神211
万丰奥特企业文化的形成213
红色风景线219
速写野马特训222
“四会式”治理结构225
发挥团队威力228
第十章 正在展开的未来 >> 235
加拿大小镇的中国客237
接管244
从并购产能到并购影响力247
并购上海达克罗252
新能源卡达克256
基石与新梦260
后记277
自序 常怀感恩之情,常存敬畏之心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始人 陈爱莲
如果历史是一条滚滚向前的长河,那么万丰奥特 20年便是那潮头激情绽放的一朵美丽浪花。经过将近一年的辛勤付出,蓝狮子创作团队以非常平实的风格为我们撰写了《追梦人—陈爱莲与万丰奥特 20 年》一书,我们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为了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万丰奥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愿意把企业成长过程当中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如果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正在梦想路上奋勇前行的创业者们有所启迪,此书也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作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万丰奥特生逢其时,碰上了一个好环境,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总会赤脚踩在黄土地上,仰面浩瀚宇宙,诉说感恩之情:
一是感恩天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我的父母都是老党员干部,一生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宽厚待人,在乡里有口皆碑。这使我从小在骨子里信任党,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内蕴很丰富,不是一句口号,如今更是已经成为全体万丰人的共识,也是万丰奥特 20 年实现稳健发展的方向标。
创业路上,我的切身感受是,中国正处于近代历史以来好的时期。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没有哪一代人像我们这一代人过得这么和平,从1840 年以来的 170 多年里,国家经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1978 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特别是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民营经济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党中央在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不断创新,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营经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所以,我常常感慨这个时代很美好,社会给了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价值的舞台,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当我们感觉自己为社会所需要,个人价值得到体现,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二是感恩地利。万丰奥特已经成长为一家国际化企业,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了资本、人才、品牌的国际化,但我们的“根”仍然在浙江。这缘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寻根”传统文化,我们身在浙江、长在浙江,后来出去闯天下了,但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浙江就是我们的根。
浙江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为什么能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民营经济大省,除了浙商群体发扬了“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精神,还有浙江省历来务实而开放的行政文化,在市场上采取“无为”的态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行政上采取“有为”的手段,服务意识非常强,使浙江民营企业具备了“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的强大活力。
近,浙江省提出了独特的“店小二”文化,要求各级干部要跑得了断腿,服务要勤快;要受得了委屈,角色要无我;要做得了生意,绩效要考核。
企业在前方“冲锋陷阵”,各级政府就要在后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援保障,非常真诚、非常务实。正是处于这样的良好土壤和环境里,我常常想,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不应该的!
三是感恩人和。万丰奥特 20 年经历了数轮行业大洗牌,很多企业都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被淘汰了、销声匿迹了,而我们却每洗一次就壮大一次,平均每年诞生或并购一家企业,达到了并购一家、盘活一家,整合一家、成功一家的效果,万丰奥特大旗扛到哪里,哪里就能创造奇迹,哪里就能创造样板,终成长为行业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者。有不少人这样问我,“万丰奥特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总是笑着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水平,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由各种专业人才组合起来的各级团队很优秀,我们正是拥有了一批批能征善战的精兵强将,锻造了“敬业、竞争、实干、学习、团队”五种精神,锤炼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铸就了“永恒提升价值,不断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才成就了万丰奥特,同时,万丰奥特也成就了我们。大家虽然工作很辛苦,但都很快乐,有成就感、有归属感、有幸福感,这说明我们各级团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达到了高度一体。只有价值取向一体了,我们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残酷竞争中稳步前进。当然,在我们身后还站立着千千万万的好父亲、好母亲、好妻子、好丈夫、好孩子,他们用无声的大爱,铸就了万丰人坚实温暖的后方家园!
在这里,要感恩尊贵客户的厚爱。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万丰奥特从创立以来,就以“一览众山小、再览众山无”的战略定位,选择了业界精英的客户群,从而使万丰形成了较好的市场集中度。更重要的是,万丰跟随着精英客户的壮大而迅速成长,始终引领和创造着高端市场。还要感恩一路上众多良师益友的教诲与启迪,总是让我受益良多。
在这个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敬畏“头上的星空”,就是要按自然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做事;敬畏“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要敬畏国家的法律。我认为,做企业不在于做得有多大,而在于做得有多稳、走得有多远。我常常要求每位万丰人都要有法律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国家的法律底线不能碰、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执行好,从而确保企业依法经营,确保自身能够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感恩和敬畏,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以阳光的心态做工作!
万丰人喜欢梦想,并始终以强烈的愿望、必胜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次将美好的梦想转化成灿烂的现实。总结过去 20 年,万丰奥特形成了以百亿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国际化企业。展望未来 20 年,我们将继续走先进制造业的专业化道路,从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混合动力产业向航天航空、飞机及零部件制造、航空大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走国际化道路,利用资本市场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走法治化道路,做有社会责任的美丽企业,不断地做精做专、做强做久,终实现“营造国际品牌、构筑百年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万丰奥特创始人,我对万丰奥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让每一个万丰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伟大“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是我心中的梦,也是全体万丰人共同的“梦”!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追梦在创业路上!
本书是爱莲董事长艰辛创业历程的缩影。作为同时期的创业者,这本书激起了我心中的万般思考与共鸣。勇气和决心是陈爱莲20年不断发展的*支持,仍将是她未来20年“再创业”重要的力量。成为一名创造者是幸福的。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 郭广昌
万丰奥特之所以能在20年间快速成长,应归功于集团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未雨绸缪、着眼长远,依靠科技、文化为魂,敢于进取、善于放弃。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能得以发展壮大的金科玉律,值得后来者借鉴。
——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万丰奥特20年的奋斗史,是一代民族企业家创业创新、奋力拼搏、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真实写照;是一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产品走向多元产业,由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一代企业家从早期凭直觉、凭悟性、凭刻苦、凭冒险的“野蛮”生长,向凭学习、凭借鉴、凭创新、凭视野的有机发展而蜕变,并赢得国际同行尊重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
《追梦人》非常真实而贴切地反映了万丰奥特20年的成长轨迹。陈爱莲的卓越领导力带领万丰奥特在战略、技术和品牌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创新,使它成为多个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者。
——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 朔
看完全书,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用“隐形冠军”来形容今天的万丰奥特恐怕已经不够了。它在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其知名度也走出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雏形。也许,再过10年,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杰出的女企业家和前程远大的万丰奥特。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吴晓波
东道主
接住组织ISO 8644 会议的这个好“球”的,是一家新生的浙江民营企业,这是一家生产车轮毂的企业。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万丰奥特。在当时,万丰奥特的规模其实还很小,举办一次国际会议,对它来说算得上一次挑战。
从严格的工业意义上说,1998 年的时候,万丰奥特其实还是一家刚刚走出规模试验达到量产状态的工业企业。这一年,万丰的家摩托车轮毂工厂刚刚有了自己的新厂址,它的第二个项目——汽车轮毂项目也才刚刚进入试验状态。就企业历史而言,它不过才创建了四年而已,此时才刚刚定名。
但以业内的影响力而言,这已经是一家不可小觑的企业了。就在 199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名牌战略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市场竞争力调查中,万丰奥特的摩托车轮毂一举夺得“品牌市场占有率、品牌质量满意率、客户购买率、品牌综合竞争力”四项行业冠军。只是论销售额和企业规模,由这样一家企业来代表中国承办国际会议,多少令人有点意外。一般而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代表中国的事,基本都是大型国企操办。就当时而言,万丰奥特既非国企,在摩托车行业里也绝非大型企业,怎么会轮得上它来承办这次会议呢?
机会是万丰奥特争取来的。
听说中国将举办ISO 8644 会议的,是当时万丰奥特的办公室主任夏越璋。他一直在负责公司的品牌策划工作,核心是使万丰奥特熟悉整个产业内的企业并掌握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早在 1997 年,他就从国家机械部汽车司摩托车处了解到,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所收到了ISO的意向询问,询问中国有没有可能来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
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对于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所来说当然是一个机会。不过,国内的大学与国外的不同,办学经费都是由政府拨给的。所以摆在摩托车研究所面前的问题是,需要找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来出资承办这次会议。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国内当时已经有了一些摩托车车轮企业,投资比较大的都是国企下属厂,而民营企业当时对于这种花钱的项目都比较谨慎,再加上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又都是知识分子,自尊心很强,不太肯求人,因此在落实承办单位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白。
万丰奥特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夏越璋一听到这个信息,马上向陈爱莲进行了汇报。陈爱莲非常认同夏越璋的意见,觉得应该把这个机会拿下来。作为一家建立时间不太长的企业,陈爱莲觉得学习应该是万丰奥特为重要的事情:让公司技术人员知道全球行业专家们在讨论什么,对万丰奥特是有好处的,而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对于这家新生企业而言,是能迅速接触全球业内专业人脉的好机会。不过,1998 年的万丰奥特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一家有规范治理体系的企业,陈爱莲马上召开董事会进行决策。
在获得董事会批准之后,夏越璋专程去了一趟天津,找到摩托车研究所的王颂秦教授,把承办会议的事情承担了下来。
之后我们将会看到,就万丰奥特 20 年的历史而言,承办这次会议确实有它的关键意义。在承办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之前,新生的万丰奥特更多是在独自摸索产业门道,而在此之后,万丰奥特开始全方位接触它所涉及的全球产业脉络,更自觉地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自己的产能。另外,万丰奥特在这次会议上,在全球知名主机厂面前,亮了个相。
至此,由天津大学摩托车研究中心主办,并由万丰奥特承办的ISO 8644标准修订会议,成为一个多赢的选择。当然,从当时的历史阶段来说,初入摩托车领域的万丰奥特,获利更多些。
从万丰奥特的公司历史来看,用“初入”这个词来形容 1998 年时的万丰奥特,是恰如其分的。万丰奥特当时只是刚刚投产了几条摩托车轮毂的生产线,在绍兴市下属的山区县——新昌县城建好了新厂房,稳定了生产。从工业的角度看,万丰奥特在 1998 年其实刚刚达到了量产规模,而在 1998 年之前,万丰奥特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只是租用了县城里一家倒闭的国有企业的厂房。
从外界看,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摩托车行业,国内此时都处于市场的快速上升期。但万丰奥特所从事的摩托车轮毂制造,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算上各种类型的公司,万丰奥特总共有 112 家竞争对手。而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万丰奥特是这些企业当中背景小的一家,这样一家新企业要承办修订标准的国际性会议,不禁让我们对其领头人陈爱莲有些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走的是一条以开放促自主的道路。在汽车摩托车行业,主机厂当时已经兴起了一股合资热潮。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市场投下重注,与国内很多大型国企进行合资,市场上销售的大都是这些合资企业的产品。
因此,就万丰奥特这家新生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想对整个产业进行了解和熟知,赞助这样的会议当然是一个好路径。如果没有对行业内其他企业能力的认识,没有在这些企业当中建立起熟悉的人脉,想要形成与它们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丰奥特承办会议是一条高风险、高收益的路径。
1998 年 9 月 15 日,ISO 8644 国际标准修订会议在溪口镇的中信花园大酒店 2003 室正式召开。从事后留存的档案看,这间会议室是一个当时少见的平行讨论的布局。会场里没有布置主席台,只是用会议桌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格局。另外,在接近入口处设了一个讲话席。
会议先由东道主王教授和承办方万丰奥特的总经理陈爱莲致欢迎词。令所有参会者多少有点意外的是,代表东道主万丰奥特致辞的陈爱莲,是一位时髦的年轻女性,高挑个儿——身高有 1.70 米左右,一头大波浪短卷发,穿一身青灰色的中长袖连衣裙,笑容灿烂,讲起话来非常流畅与豪爽,与传统中国女性含蓄、内向、羞涩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令到场的国外专家们多少有点惊讶。
陈爱莲的欢迎词非常简短,总共也就 5 句话。她首先欢迎各国专家们的远道而来,接着介绍了万丰奥特是一家创业 4 年的摩托车轮毂企业,不过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累积,愿意向各国专家们交流学习,后祝与会者在中国期间工作愉快。
之后,另有一位政府官员向大会表示祝贺,这便是当地主管工业与科技的县长。在东方文化当中,这说明万丰奥特在当地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陈爱莲的出现之所以令人惊讶,是因为摩托车轮毂的生产,其关键工序是铸造,而这个专业很少能见到女性。
铸造是机械之母,任何机械类产品的源头都是铸造工艺。在国内,20 世纪 90 年代几乎是现代铸造技术发展的开始。稍早一点,国内的铸造所采取的工艺都是砂模成型,然后是金属液浇注,现场又脏又热是肯定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女性很少选择这个行业,更何况是爱好时髦、开朗阳光的陈爱莲。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万丰奥特这家企业,并不简单。
说这家新入行的企业不简单的原因,在这次会议上还有很多体现。比如,陈爱莲简短讲完话、请专家们吃了一顿饭之后,就离开了会议现场。直到会议进入后期参观的时候,她才又露面,给专家们做了一些陪同工作。看起来,她并不像当时很多国企同行的领导者那么悠闲,倒是个很忙的角色。
再比如,作为东道主,万丰奥特参与这次会议的人不少,有公司副总经理吕国庆、总工程师朱训明、办公室主任夏越璋,还有三个会务人员。有趣的是,会议名单当中有一位叫雷铭君的专家,本来是代表佛山市中南铝车轮制造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在后来的会议资料里,他的单位改成了万丰奥特。
这样一来,万丰奥特倒有 7 个管理者参与会议了。
派出如此多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是万丰奥特作为东道主的要求,目的是为技术人员开辟快捷通道,让他们获得与国际主流企业的工程师交流的机会。万丰奥特作为一家新生的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与同行的交流,几年间,陈爱莲带领团队一有机会就去走访同行。因此这样一次国际会议,万丰奥特有这么多人参与,其实也很正常。
虽然只到会了一天多时间,但细心的陈爱莲还是发现,会议的女主持人,上午和下午穿的衣服不一样。因此两个女人很快就穿衣服这件事私下探讨起来,到现在她都记得很清楚,对方告诉她,像这种级的会议,女性穿得端庄而美丽,体现的是对其他参会者的尊重,女性就应该像鲜花一样漂亮,让人赏心悦目才好。
陈爱莲悄悄地记下了这个细节。
ISO 8644 标准修订会议的总方向,是试图统一摩托车车轮作为一种产品的检测方式,至少使全球的同行业在对产品评价方面有个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各国在摩托车轮的生产领域差异很大,各个企业的组织方式也不相同,对产品的检测方式也有不同,所以这次会议遇到的矛盾和争论也很多。历时两天的会议就技术的细节一个一个地进行讨论,每个细节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总体来说,统一标准的讨论中,遇到来自日本企业的阻碍比较大。就检测来说,全球统一标准考虑的是检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达国家对摩托车的定位仅仅是交通工具或者说成人玩具,道路条件较好,摩托车的使用环境相对稳定和安全,而在发展中国家,老百姓都把摩托车作为生产和生活两用的“赚钱机器”,往往会超载,道路条件也相对恶劣。
由于不同市场区域对摩托车的需求存在细微的不同,造成生产厂家对于技术要求也不同,进而体现为对检测试验的安全关注度不同。同时,并不是所有车轮生产企业都能对检测手段有大规模投入,因而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一个较大的安全系数来做标准,是通用做法。而日本企业由于规模大,产业成熟,加之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高,对于检测手段的投入较大,设备也很完整,所以和当时比较通用的摩托车车轮检测方式及欧洲企业的认知差异较大。
比如,车轮耐受冲击力的试验,国际通用的标准是把车轮在试验的台架上固定,用设备给车轮一个外力,测试车轮的耐受外力值,这个值高过了标准当中的规定,车轮就算合格。
耐受外力这个值,反映了金属轮体在加工过程中微观形成的晶体状态;在使用过程中,由金属晶体状态确定的这个耐受外力值的大小,决定了车轮的使用时间长度和行驶过程当中的稳定程度。
但日本标准就要细化得多,它要求把外来冲击力分解成几种,分别做更为精准的检测试验,同时设立几项要求。
在技术领域,朱训明是当时万丰奥特的代表人物。对于深入的技术环节和此次会议的进程,他有十分清晰的了解。多年之后,朱训明还是对当时的争论持有自己的看法:日本企业的这种做法,肯定是对的和更为先进的,但他们就很少考虑其他国家和企业的条件,要推行他们的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各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对于车轮的安全性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强行在国际标准当中推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抬高了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国际标准作为一个在全球通用的标准,一定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有些企业达不到日本的这个标准,怎么办?不让它再做这行了吗?这一点,日本的专家们考虑得比较少。在此次会议上,中方因初次参与会议,表现得比较中立,而日系和欧美系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则针锋相对。也是因此,在奉化的这次会议上,专家们并没有形成共识,标准的修订工作也没能进行下去。因此 1998 年的标准修订会议后来还召开了好几次,后在江门的会议上才达成了相对的共识。
对于现在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朱训明来说,与全球企业的交流当然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当时的万丰奥特来说却很珍贵。一开始,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并不清楚会议上为什么有如此激烈的争论,到后来,以朱训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终于明白,争论其实争的是国际主导权。万丰奥特在21 世纪前后的一些记录档案当中,有员工记下了这种国际水平对于自己的震动:万丰奥特与日本一家同行公司交流,发现自己想象当中的铝水连续处理工艺,日本的同行已经做到了;在铝水浇铸的过程当中,一台设备的操作,万丰奥特要配置 4 个员工,日本的那家企业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从设备耗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日本的那家企业只是万丰奥特的六分之一。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万丰奥特为什么愿意承办这样的国际会议——除了朱训明讲到的了解前沿技术问题外,几乎在每个环节上,万丰奥特的技术人员都可以从同行那里有所收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