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成功/励志人在职场工作是最好的投资

工作是最好的投资

一本书教你练好职场基本功,掌握清晰表达的艺术,助你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刻意练习,完成职场跃迁。用樊登的《工作是ZUI好的修行》端正态度,用本书精进工作技能,开启职场精进之路。

作者:金文 著,紫云文心 出品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ISBN: 978753295584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人在职场 SKU:5d817a2ab5d8bf2c4c1866d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95584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股票会跌,房价会降,只有工作才是家庭财政稳定的保障!

一本书教你练好职场基本功,掌握世界500强企业员工都在用的极简工作法则,助你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刻意练习,完成职场跃迁。

 

★职场认知 工作态度 职场技巧 团队沟通 职业习惯,5项职场精进准则,帮你摆脱杂、乱、忙的工作状态。

职场认知:工作不是人生之痛,而是收获幸福与成长的必由之路。

工作态度:职场的ZUI高段位,就是以投资者的心态面对工作。 

职场技巧:精进能力的12个工作方法,让你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

团队沟通:抓人心、说重点的高情商沟通术,不善交际的职场人。

职业习惯:招老板讨厌的9大工作恶习,越早知道越好!

 

★本书ZUI适合以下族群:

渴望出类拔萃但缺少工作技巧的职场迷茫者;

工作重复机械少动力无激情的职场倦怠者;

没眼力见儿、不善表达的职场内向者;

想消除工作焦虑并实现高绩效的职场奋斗者;

公司员工培训用书。

 

内容简介

      曾经,我们谈房子、谈股票,雄心勃勃、如数家珍,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比工作有价值。然而,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这一切成为了过眼云烟——股票缩水、房贷远远高于房子的实际价值,而工作却给我们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益。我们终于发现,原来工作才是我们拥有的ZUI有价值的资产!

      在强调工作是新资产的同时,本书以职场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职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何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正确对待、转化老板的“折磨”?面对单调枯燥的机械性工作,如何调动起工作热情?职场上如何洞察人性,让你说的话直击人心……书中提出了对应的工作技巧和工作习惯,帮助读者做好职场定位,走出职场困境,顺利升职加薪!

作者简介

金文,管理学硕士,曾就职于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现为一名年薪百万的职业培训师,擅长将成功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培训课程当中,颇受欢迎。

目  录

Chapter 1 工作是好的投资——Who?你在为谁工作?

个体所拥有的工作资产在经济泡沫破裂时是经得起考验的——至少比美元坚挺得多。——美国《时代》杂志

薪水只是工作残留下的“糟粕”

千万别不把工作当宝藏,因为真的会挖到宝

加班是一件保赚不赔的事

孙振耀:适合自己才是好的

在找工作之前,先想好这三点

把工作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把钱花在工作上,是好的投资

不学习,五年高薪变低薪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以老板的心态与老板一起做下去

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Chapter 2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里,藏着你的未来——What?正确的工作态度是什么?

一个人把工作当成职业,他会全力应付;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事业,他会全力以赴。——王永庆,台塑集团创始人

专注,是年轻人好的修行

敬业,是一把梯子

向前一步,滚动人生的雪球

五个90%背后的玄机

戒了吧,完满病

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只听或不听,都不对

不要让别人等你

“好用”的人正当红

拖延症是病,得治

可怕的是,自己没本事还瞧不起工作

的情商,是满怀感恩地去工作

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这不是我的兴趣”

 

Chapter 3 快速突破的关键点——How?如何让工作更高效?

不会学习的人不会成功,不会总结的人难以战胜失败。——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

没有时间,忙!为什么?

补位意识:揣在兜里的剪子

永远先做重要的事

工作加减法

你的思维,决定你的人生

如何快速把成功概率从90%提高到99%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

打造自己的“名片”

借力,让自己变强大

提出问题时,你带解决方案了吗?

七条建议,提高你的团队合作力

请学会“勉强”别人

 

Chapter 4 与办公室政治共舞——Read?你会“读人”吗?

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多听少说。这就是上帝为什么给我们一个嘴巴两个耳朵的原因。——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听懂老板的“话中话”,从此不讨骂

“老虎打盹”了,你在放哨吗?

别拿副职领导不当领导

你若不积极,谁替你主动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当上司认为他比你痴时

“拍马屁”和“马屁味道”

“折腾”你正是器重你的信号

你都不敢“背锅”,凭什么提拔你

杜拉拉:要和上司保持一致

不会管理上司,你还怎么拼职场?

 

Chapter 5 老板讨厌这样的员工——Why?为什么不提拔你?

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

不请示报告,不是小事

张嘴就说“差不多”的人

越俎代庖,该你倒霉了

撒谎,是不可饶恕的过错

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和领导沟通

有荣誉就上,见责任就让

胡乱超车要罚款,越级活动要完蛋

如果非越级不可,也别忘补救

21世纪缺的不是人才,是责任心!

 

前  言

序言  工作是你的新资产

      曾几何时,股市、楼市把许多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办公室可以不进,但交易厅不可不进”成为人们的好写照。但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股市、楼市相继“变脸”,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屑于谈论工作、整天谈论股票及地产投资的发财梦里醒了过来,重新审视工作的价值——只有工作才是家庭财政真正稳定的来源。

      2009年5月号总第37期《职场》杂志提出的“工作才是好的投资”的概念就很好。在这一专题里,王舒婧明确指出了什么是“工作资产”,著名商业观察家、出版人陆新之先生参与了评论。

      工作资产是个体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个体本身,它能够为其带来持续性的收入。

      嫌这个描述太复杂,好吧,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小王大学毕业时,用人单位普遍开出了每月1500元的工资标准,这1500元就是小王十几年学习的人力投资形成的资产价值。工作五年后,小王跳槽,新单位开出了每月5000元的工资标准,5000元就是他全部学习和工作实践累积形成的资产价值。而5000元减1500元所得的3500元,则是他工作五年累积形成的新增资产价值。

      是什么决定了小王在职场中达到5000元的资产价值,换句话讲,是什么决定了小王可以拿到5000元的月薪?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工作资产。

      这下你彻底明白了吧,所谓“工作资产”,就是你在职场中值多少钱。用陆新之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它表现为你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劳动价值及以此获得的收益”。工作资产限度地决定了你在裁员潮袭来时处于什么位置。

      无独有偶,2009年,美国《时代》杂志推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观念”专题文章,勾勒出人类社会未来大发展的美好愿景。其中一条就是“工作是你的新资产”。

      我们不仅可以从房子和投资组合中提取价值,还可以从自身提取价值。提取这种价值的途径是什么呢?——工作。“从工作中获得的收入,类似于证券投资的收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卡罗尔说,“把工作当作个人资本的一份红利。”

      总体来说,“工作资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有形资产,即我们通过工作按时按点领取的薪水和公司根据我们的表现不定期发放的奖金等以货币形式给予我们的劳动补偿;二是无形资产,即无法用实物衡量的那部分所得,比如工作中认识的重要的人、提升工作技能的培训、你在公司里的职位等,虽然可能无法立即变现,但它们是属于你个人的隐性资产。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在一个不进则退、随时随地把竞争力挂在嘴边的时代,一份卑微的薪水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所以说,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但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涉及一个基本的问题:如何更快更好地获得工作资产?

      《职场》杂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被我们称为“4 4=3”的模型,即人的四种内在积累“兴趣、技能、价值观、个性风格”和四种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遇到的重要的人”相互作用,结果后会通过“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这三方面表现出来。《职场》认为,这个“4 4=3”的模型将决定你的工作资产,以及你在职场上可以成为谁。

      四内因、四外因通过一定比例勾兑在一起之后表现出来的三方面,即是影响我们工作资产的三大要素。,自我认知——明白“我”是谁,清楚“我”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希望在什么领域获得长久发展、“我”在这个领域工作是否有优势。第二,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明白对方是谁,了解对方的优势在哪里、对方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对方的顾虑是什么、对方和我之间有什么优势互补。第三,审时度势——了解大环境。除了知己知彼之外,还要了解大环境的变化和走向,包括公司的大环境如何、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观点是什么,等等。

      事到如今,工作还不配充当你与友人的谈资吗?关于“工作资产”这么重要的人生探索,越早开始越好,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自己所追求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在线试读

补位意识:揣在兜里的剪子

      我们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还要善于补位。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把手中的活做精了,随时能够应对工作范围内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下课”的,因为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好的生存条件。

      在一次项目完工的剪彩仪式上,项目经理代表其所在的分公司邀请了总公司五位领导前来剪彩。五位领导被请上台后,项目经理突然发现台下还有一位相当级别的老领导也来了,于是硬把这位老领导拉上了台,让他一起剪彩。

      下面的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看就要出洋相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分公司办公室主任迅速地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把剪子递了上去。六位领导一字排开,喜气洋洋地剪完了彩。皆大欢喜。

      一位老员工在惊讶之余,对眼前这位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和周到细致敬佩得五体投地,随即问道:“你怎么知道经理还会叫一个人上去剪彩呢?”

      “你还别说,如果经理再叫一个,我这边口袋还装着一把剪刀呢。”办公室主任轻松地回答道。

      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有未发生的事情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状况。这就要求置身于职场中的我们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还要善于补位。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尽量想得周全一点,提前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准备。

      赵殊是某知名外企的总经理助理,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干了整整三年,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可观收入。对于这份光鲜亮丽的工作和数额不菲的工资,赵殊受之无愧。如果你不服,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次,总经理作为发言嘉宾出席一个很重要的商务会议。在头天下午下班的时候,赵殊就把写好的发言稿交了上去。可再谨慎的人也会犯错,高高在上的总经理也不例外。临上台前,这位一向做事严谨的老先生竟然找不着发言稿了!衣服口袋、公文包里里外外都翻了个底朝天,依然不见稿子的踪影。

      “估计是早上换衣服时忘记带了。”总经理突然想起,自己早上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洒在衣服上一滴牛奶,临时换了衣服。

      就在不远处的赵殊看到上司慌乱的动作,赶忙上前询问原因。“发言稿被我落家里了。”总经理耸耸肩,一脸无奈地说道。赵殊什么也没说,像变戏法似的从自己随身带的文件夹里取出一份发言稿的备份递了过去。总经理喜笑颜开,冲赵殊竖起了大拇指。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补位意识?是否善于补位?如果你的回答不是特别肯定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让自己成为一个任何时候别人都离不开的人。

 

永远先做重要的事

      按照事务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行事的优先次序。

      一个人在工作中常常会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精疲力尽、心烦意乱。他们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做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堂管理课上,教授跟他的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教授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玻璃瓶放在讲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为止。

      教授问:“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答道:“满了。”

      他反问:“真的满了吗?”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

      接着,教授又问道:“现在瓶子满了吗?”

      学生们若有所悟。“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低声应道。

      “很好!”教授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

      教授又一次问了学生同样的问题:“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十分肯定地大声喊道。

      教授笑笑,顺手从桌下拿过一壶水倒进了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实验结束了,教授望着学生,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只要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

      “不,那不是它真正的寓意所在。”教授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其他东西放进去了。”

      每个人都知道珍惜工作,但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珍惜工作,也就是会工作。有人说:“好好干,一刻不停地干就好了。”错!每天早出晚归看似勤奋的人不一定是工作认真的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也不一定是工作卓有成效的人。

      你真的会工作吗?终日忙忙碌碌地加班加点,并不叫会工作。所谓的会工作,是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讲究工作效率的,不仅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先做不可,而有的却可以推后做或者是不做。如果我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很难完成。

      在一系列待办事项之中,到底哪些事项应先着手处理?哪些事项应延后处理,甚至不予处理呢?

      对于这个问题,麦肯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所谓重要程度,即指该事情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重要,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越不重要,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能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麦肯锡,每个人都养成了依据事务的重要程度来行事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在开始每一项工作之前,“麦肯锡人”总是习惯先弄清楚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次要的事,哪些是无足轻重的事,而不管它们紧急与否。每一项工作都如此,每一天的工作都如此,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工作也是如此。

      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总是习惯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来决定行事的优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这种思维,我们经常把每日待处理的事区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今天必须做的事(即为紧迫的事),今天应该做的事(即有点紧迫的事),今天可以做的事(即不紧迫的事)。

      但遗憾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越是重要的事偏偏越不紧迫。比如向上级提出改进营运方式的建议、长远目标的规划,甚至是个人的身体检查等,往往因其不紧迫而被那些“必须”做的事(诸如不停的电话、需要马上完成的报表等)无限期地延迟了。这是导致我们工作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这是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的精髓之一,也是我们迫切需要具备的重要工作理念之一。

 

请学会“勉强”别人

      学会“勉强”别人,是职场中人认清事实、学习成长的开始。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是大多数工作者期待的理想工作境界,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人所愿。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厚着脸皮,不断“勉强”自己、“勉强”别人,后才能收到成效。

      在2008到2009年,风光的职业经理人无疑是被誉为“中国打工皇帝”的唐骏了。拿着10亿元转会费从盛大转投新华都后,唐骏成为无数打工者的偶像,也吸引了无数媒体的采访。在诸多采访记录中,我印象深的是1984年唐骏在*门前当“保安”的那段经历,“勉强”别人的绝妙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980年,因高考语文一分之差,唐骏与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一直掉到第五志愿——北京邮电学院(现已改名为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在当时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但毕竟不是唐骏的志愿,专业也是他兴趣有限的应用物理。于是,他满怀失落与苦闷,大学头三年,几乎都在自暴自弃中度过。后来,在女朋友孙春蓝的鼓励下,唐骏改修光纤通信专业,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别人四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并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那年的光纤通信研究生考试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名正是“摸了三年鱼”的唐骏。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梦想着留学的他,因为从未当过“三好学生”而失去了从北京邮电学院出国的资格。

      “今年的英语题非常难,像北邮这样的学校,只有五个学生合格。那其他学校,特别是那些不如北邮的大学,肯定会有很多考生因为外语被刷掉,而空出出国名额。”唐骏脑筋一转,很快得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推理结果。

      唐骏立刻给各个大学研究生处打电话,在遭遇无数次拒绝之后,终于,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个老师说:“我们可以帮你把材料报上去。”学校这边搞定了,可*能不能批下来呢?穷学生没钱没门路,怎么办?

      于是,唐骏干脆拿着介绍信,去*出国司门口死守,认准了一位副司长后,连续好几天到大门口“上班”。

      *八点上班,唐骏七点半就到了,见到副司长,就赶紧嘴上抹蜜似的打招呼:“司长,早上好!”中午人家出来吃饭,他又说:“司长,您出来吃饭啊。”晚上下班,他还在门口送行。一天,两天,三天……到后来,外边来办事的人都把他当成保安了。

      第四天,副司长熬不住了:“你干吗的?”唐骏赶紧回答:“我广播学院的。”他说:“哦。”第五天,唐骏又去了,副司长一脸惊讶:“你又来了?”唐骏笑着回答:“我会一直来。”

      第六天中午,副司长终于把唐骏叫进了办公室……也许是被他的诚意打动,也许是不胜其烦,总之看了材料后,副司长当场宣布:“你可以出国了!”

      台湾著名出版人、城邦CEO何飞鹏所著的《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一书的后一节讲的就是“勉强别人”的话题,这与唐骏的上述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书中,何先生写道:“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别人乐意去帮你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他人不断的催促、不断的说服、不断的沟通、不断的哀求之下,完成某一件事。”

      事实的确如此,你会发现,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的方法很有效——虽然对方之前无数次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做不到”进行推托,但后,他们又总是奇迹般地按你的要求做到了。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这是一个无所不“勉强”的世界,譬如:老师“勉强”学生读书,父母“勉强”儿女用功,小孩“勉强”爸妈给零用钱,主管“勉强”下属完成工作,业务员“勉强”客户下单,政府“勉强”人民缴税……

      如果足够细心,你还会发现:

      但凡成功的人,都是很会“勉强”别人的人——老师因“勉强”学生成功升入大学而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主管因“勉强”下属完成了困难的任务而成功晋升;业务员因“勉强”客户下了单而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而不愿意“勉强”别人,其实是无能力的托词。

      何飞鹏先生曾说:“学会‘勉强’别人,是职场中人认清事实、学习成长的开始。”只要任务有可能完成,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那“勉强”自己、“勉强”别人都是对的。正所谓“工作无罪,‘勉强’有理”。

      民主要“要求”,法制要“要求”,宪政要“要求”……你不去“要求”,不去“勉强”别人,别人是没有道理去做的。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是“希望”如何如何,而应该是“要求”如何如何。

      生活在这个处处充满着无奈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真的非常有必要“勉强”自己学会“勉强”。

抢先评论了 “工作是最好的投资”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没有任何借口

EUR €13.99
阅读更多
缺货

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互联网 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九型人格 : 职场高品质沟通的艺术

EUR €25.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讲故事的小说家:寻欢作乐

EUR €19.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