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824741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爱默生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
现今,许多人常常感到迷茫、失落,无法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沮丧。其实,这往往是人们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未曾注意到的美好和幸福。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树立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上篇常反省,养美德
时时镜考自己 / 3
学人者智,自知者明 / 6
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 / 8
安能生“智”,定能生“慧” / 10
多付出多奉献 / 13
自信改变心态 / 16
成大事眼光要长远 / 20
坚持是意志力的表现 / 22
创新让人生有高度 / 25
笑对人生苦与乐 / 28
不怕失败,做命运的主人 / 32
把“乐观”植入大脑中 / 39
不抱怨,不愤怒,不沉沦 / 42
骄矜害人,谦恭受益 / 45
好品德是立身之本 / 48
勤奋是成功基石 / 51
真理不能“讨价还价” / 54
常怀“勤、敬”之心 / 57
谨言慎语益处多 / 60
天资高也不能取代勤奋 / 63
好心态决定人的好命运 / 67
唤醒潜能创出奇迹 / 70
中篇换角度,思问题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 / 79
心理强大,行动才强大 / 81
只有经历风雨才见彩虹 / 83
相信自己一定“行” / 86
责任是立身之本 / 88
寻找优势,创佳绩 / 92
信任是交往的基础 / 95
靠人不如靠自己 / 98
思进取,不松懈 / 101
人的一生是克服困难的一生 / 103
一念之差可导致天壤之别 / 106
学会自控不易犯错误 / 110
学会正确剖析自己 / 118
心怀目标,奋力前行 / 121
适当给自己“加压” / 124
“活学活用”生活常识 / 127
助人就是助己 / 130
循序渐进做事情 / 133
做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 136
打败你的只会是你自己 / 139
改变是由平凡走向成功的关键 / 144
一分为二看完美与缺陷 / 147
选择是人生的“双向门” / 150
下篇信美好,爱世界
谦虚永记,骄傲永戒 / 157
看“对手”不能消极看 / 160
要经常借助“爱”的力量 / 162
学会“变通”,“不一根筋” / 165
感恩结出“真善美” / 169
创造“和”的氛围 / 173
赞美是天下最好的语言 / 177
情商高,智商才高 / 180
退让是有非凡气度的表现 / 184
众人拾柴火焰高 / 187
发挥潜力,让思维多元化 / 191
改变自己最重要 / 193
眼界决定境界 / 196
正确对待坚持与放弃 / 200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 203
绝对的完美不存在 / 206
赢得人心是最高境界 / 209
换位思考,实现双赢 / 212
僵化思想要打破 / 215
“羊群效应”两面看 / 218
包容收获幸福 / 221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 224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 227
时时镜考自己
中国文化有“镜考”一说,意思是自己要经常像照镜子一样考校自己的行为,修身反省。
“镜考”一词出自《汉书·谷永传》:“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颜师古注:“镜谓鉴照之,考,校也。”
“镜考”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反省”,因为人若学会反省和自我检查的方式,则是一种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基础。一个人能做到时刻反省,防微杜渐,最终可以预防自己犯“千里之堤,溃于蚊穴”的大错误。
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有迷失方向、认错形势的时候。现实中,“镜考”、反省、三思、检察对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人不可能不犯错,不可能没有过失;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凡事一体两面,优劣兼具,人也是一样。因此,多反省自己,多接受他人的批评,听得进他人的忠告,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
弘一法师认为反省、三思、省察、镜考都是提高自己的好方式,尤其镜考,参照他人,比照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认为人要从内心真切做到这些,而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弘一法师在《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中曾说:“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佛世有一城人众,难于摄化。佛言此辈人众,与目连重有缘,因遣目连往。全城人众,果皆倾心向化。诸弟子问佛因缘。佛言目连往劫,曾为樵夫,一日入山伐木,惊起无数乱蜂,其势汹汹,欲来相犯。目连戒勿行凶,且慰之曰:‘汝等皆有佛性,他年我若成道,当来度汝等。’今此城人众,乃当日群蜂之后身也。因目连曾发一普度之念,故与有缘。种因于多劫之前,一旦机缘成熟,而收此不可思议之胜果。”
弘一法师的这段话中“三慧”,是指闻、思、修三慧,也可以说是“镜考”的延伸,即一个人在修炼自我或修习自我上要拥有三种不同智慧:“闻”,经常聆听他人的教导而生思;得到思,是要经过“思想”,即梳理思想的过程产生“修”;“修”,则指修习禅定的方法,也可泛指普通人修心的方法。
这“三慧”都是让自己尽快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而“六通”又作“六神通”,即指拥有六种不可思议的超人能力,像“天眼通”(能看千里以外之物)、“天耳通”(能听见千里之外之声)、“神足通”(能疾行千里)、“他心通”(能知他人的想法)等等。这“六神通”客观讲,实际上也是需要他人的帮忙,自己的修习才能修炼而成。
人的能力非常有限,俗话说“独木不成林”,所以常镜考、常反省、常省察对提高自己大有益处。
学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71年,美国迪士尼乐园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路线。但这一结果却是这样来的。
在迪士尼乐园即将对外开放之际,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方案。为此, 乐园设计师格罗培斯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他开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农民的葡萄园。当车拐入一个小山谷时,他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格罗培斯下车询问后走近一看,发现果园门口立有一块牌子:5法郎摘一篮葡萄,原来这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人们只要往路边的箱子里扔进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上路。
格罗培斯再一打听,原来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谁知道这么一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园区,人们去她家的葡萄园最多,老太太收入最好。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设计师格罗培斯深受启发。
回到美国后,格罗培斯给施工部下了命令:在迪士尼乐园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提前开放的半年时间里,迪士尼乐园绿油油的草地被踩出许多条小道。第二年,格罗培斯就让工程人员按这些踩出的道路痕迹铺设了人行道。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新发现”居然获了设计大奖。
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人在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时,又急于想改变现状,会贸然行动,这种贸然行动实际上是盲目的,结果可能不会太理想,自己内心也难于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烦躁的心会随时产生更加焦躁、焦虑、焦急的情绪,人也就处于不安之中。因此,当选择处于两难时,走出难题中,也许受其他事情影响,会找到不错的选择之路。
学人者智,自知者明,是选择时最好的心态。众人的力量是大的,众人的智慧是多的。
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
唐代有个故事:和尚景岑佛学知识渊博,被人称为“招贤大师”。一天,他应邀去一座佛寺讲经,在座的和尚们听得聚精会神。讲完后,招贤大师与在座的一个和尚开始一问一答地讨论关于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招贤大师离寺前,很感慨,表扬那个和他谈论问题的和尚说道:“好学之人啊。百丈的竹竿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
这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成语的由来。
和尚景岑本是一代宗师,但他并不排斥比他学问低的人,而且还认为那个敢于和他讨论的人是好学之人,体现了“虚心”的境界。
“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但人真正要做到“虚心向他人学习”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一般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都觉得别人要“虚心”向自己学习,别人应“虚心”听取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自己不仅虚心不起来,甚至自认为“天下第一”,无人能及;还有些人看不起别人,听不进批评意见,有点成绩就止步不前,或认为成就已经加身,于是愈加膨胀,变成牛气冲天的骄傲之人,变成不可一世的狂妄之人。
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人有他人的优点,自己有自己的弱项,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听听他人的建议,不轻视他人、不鄙视他人,久而久之,就会悟到谦虚、谨慎对自己修养提高的益处。
但如果认为自己的才能已经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地步不再前进,那就容易滑下竿来,所以即使已经“爬到”“竿头”,人仍不能放松,不能自满,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大千世界,奥妙无穷,而人能力有限,因此不可以故步自封,停止不前。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进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