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90850

对自己负责,就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时间效率管理专家张萌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高效学习、修炼硬本领、善用高效工具、构建自我管理体系六个层面,为年轻人绘制既科学实用又容易上手的行动指南,帮助年轻人迅速走出迷茫,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进而提高人生的效率。
2.拥有多项耀眼头衔的时间效率管理专家张萌,亲授如何通过提升时间效率拉开人生差距
张萌不仅是时间效率管理的研究者,更是实践者。作为畅销书作家的她,还是85后连续创业者,带领两团队立德领导力领导力(LEAD)与极北咖啡。旗下职场在线教育平台——下班加油站,以及知行合一社群——异类部落。她两次登上全球瞩目的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五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在青年读者中享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喜马拉雅的精品课程《人生效率手册:时间管理50课》收听量已突破540万人次,受到了青年读者的热烈追捧。
3.本书为畅销书《人生效率手册》的重塑升级版,根治“迷茫”、没规划和落差感。
张萌在喜马拉雅重讲人生效率课,重塑人生效率手册体系。升级版内容为全新调整,知识脉络更清晰,知识理论更扎实,帮助年轻人重塑升级个人人生效率体系。
对未来感到很迷茫,没有方向怎么办? 为什么毕业短短几年,就被同侪拉开巨大的差距?
为什么别人总是“无可取代”,自己却总是“不堪重任”? 如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你,那么《人生效率手册: 重塑升级版》将成为你的“时间管理必杀器”。
4.本书获多位名人盛赞推荐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苹果公司原全球副总裁戈峻等名人盛赞推荐。
本书为《人生效率手册》的重塑升级版。张萌在喜马拉雅重讲人生效率课,重塑人生效率手册体系。升级版内容为全新调整,知识脉络更清晰,知识理论更扎实,帮助年轻人重塑升级个人人生效率体系。每一天“量”的效率差别,日积月累之下,就成了人生“质”的差距。成功者一年胜十年,失败者十年如一年,你还在感慨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吗?马上打开这本书,跟着张萌练习做人生的逆袭者!
01 一生的目标如何建立
02 以人为师,向厉害的人学习硬本领(七个人物法男性版)
03 以人为师,向厉害的人学习硬本领(七个人物法女性版)
04 1000 天小树林计划:我是如何修炼硬本领英语的
05 坚持早起的你,将比他人多活出两倍的精彩
CHAPTER 2 第二章 高效学习
01 学习的闭环结构
02 全面打造自我学习系统:建立精学和泛学体系
03 学习的闭环:预习、实时学习和复习
04 早起,重构你的时间系统
05 持久力:建立学习的自我激励系统
CHAPTER 3 第三章 时间管理
01 你不懂的时间管理/ 千万别走入时间管理的误区
02 做好时间管理,你要坚持的原则
03 人生目标不拆解便不能实现
04 确保目标实现:单点突破法
05 核心竞争力:让你屹立于不败之地
06 自我激励法:将好习惯可持续发展
CHAPTER 4 第四章 修炼你的硬本领
01 10000 小时定律的应用价值
02 10000 小时定律的使用规则与刻意学习
03 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里程碑目标法则
04 时间管理的目标性法则如何指导10000 小时定律的实践
05 技能整合法:将知识为我所用
06 准确模仿法,让学习更高效
07 修炼硬本领时要设置里程碑计划
08 抓住机遇:敢比会更重要
09 设置反馈与评价机制,让自己的努力看得见
10 为自己的身体编程,坚信坚持的力量
11 情绪管理:五步实现自我激励
CHAPTER 5 第五章 高效者工具
01 选择和使用工具
02 《赢?效率手册》: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
03 目标设定与目标分解
04 效率升级: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05 掌握平衡法则:坚守自我管理底线
06 养成坚持的习惯:让重复成为你的力量
07 学会复盘与反思:是进步的前提
08 吾日三省吾身:每日总结如何做
09 每周总结如何做:让自己7 天得到一次提升
10 经营你的社会资本:管理人际关系
11 人际关系分类管理:10/20/150 原则
12 为自己打造一套社会资本系统
13 《随手笔记》:康奈尔笔记法如何实践
14 《灵感笔记》:学会捕捉你的决定性瞬间
15 《演讲笔记》:构建你演讲的系统性思维
16 《读书笔记》:构建你阅读的效率系统
17 《旅行笔记》:让行走有力量
CHAPTER 6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体系
01 过有准备的人生:构建你的输入系统
02 打造自我管理系统:时间、效能、目标、精力管理
03 学会实践:构建你的输出系统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如意,运气不佳。和别人同时进入公司,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一步步高升,而自己只能领着微薄的薪水,做着令人头痛的繁重工作,仰望着别人,止步不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又是怎样一步步慢慢拉开的?
在2015 年全球青年大会上,苹果公司副总裁戈峻老师讲的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难忘。他说自己每个周六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地写周报,20 多年来,从未间断。要知道20 多年前,他只
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位初入职场的英特尔公司小职员。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能一直坚持这个好习惯,并且一坚持就是20
多年?为什么我们就不知道这样做,或者说明明知道需要这样做却做不到?
还是在全球青年大会上,一位导师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朱永新。朱永新是民进中央的副主席,也是新教育的提出者。他说,每天早上4 点半到5 点,他就起床读书写作,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40 年。
朱永新40 年前还只是一位20 岁左右的青年,也就是说,早起读书写作,是他从上大学时就已经开始坚持的习惯。究竟是什么让他拥有强大的毅力去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做一件事情,坚持一天很容易,可是坚持一个月呢?坚持一年? 10 年? 40 年?其中的难度,难以想象。那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他不懈地坚持,一直坚持到现在?
知易行难,一个人如果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然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有着一个十分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无论是戈峻老师,还是朱永新老师,他们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努力着。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成功的,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更是和其他人不同的。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倡导成功学,例如我曾听说的成功学课程就有:“10 分钟让你学会演讲”“几堂课可以财富自由” “30分钟考过托福100 分”等。也许这些课程所传达的成功学有几分道理,但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弄清楚几个事物本源的概念,而不是人云亦云,完全按照别人的模板去行动。不应看到成功人士如何去做,我们就跟着他们的脚步去走,却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情况。
成功没有模板,只有想明白这些,才能开始前行。否则我们虽然看起来很忙很充实,实际上却碌碌无为,都是在瞎忙,只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在那一方狭小的天地里,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在追求什么。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心中会产生疑问:这些道理都懂,可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既正确又有效率呢?别急,接着往下看。
在我创业的这6 年时间里,每年我都会和上百位导师进行深度的沟通和探讨,从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500 强CEO(首席执行官)、知名BOSS(老板),甚至国家元首,运气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它的影响微乎其微,最重要的是他们年轻时就掌握了通向成功大门的密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早期发现这个密码。事实上,即使他们在年少时期就知道这个密码,也未必能够参透其中的奥秘,因为这需要有高超的悟性。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都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出怎样的事业、构建怎样的人生。好像一切都得按照“本应该的样子”而活,墨守成规,不求突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按部就班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养老,最后死亡。有人将这千篇一律的人生轨迹叫作自然规律。可是自然规律并不等于人云亦云,更不是要求我们只能按所谓的“规律”,毫无生气地
去生活。
自然规律只是人们从物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代表人人都要如此、人人都需要遵守自然规律生活下去。有些所谓的“规律”是可以打破的,那些弃之不顾的人就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而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自然变成了大多数的平凡人。
我们之所以最后成为大多数的平凡人,没有创造出理想中的一番天地,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领悟人生的奥秘,未能及早觉醒,并在想明白之后发愤图强。通常来说,绝大多数的人会在四五十岁开始悔恨,悔恨自己在年轻时没有想清楚,或者在想明白后没有立即付诸行动。甚至还有一些人,一生都处于糊涂懵懂的状态,他们也就谈不上想没想明白,更谈不上努力奋斗了。如果你身边有这个年龄段的人,你可以问问他们,或者虽然你还没到这个年龄,也可以尽早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你对自己的前半生满意吗?
2. 你在年轻时有遗憾吗?
3. 如果你还年轻,你最想做点什么?
4. 你觉得你跟马云、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的差距在哪里?
同样的四个问题,同样是40 多岁,如果你分别去问庸庸碌碌的人和杰出的领导者,你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庸碌的人多会惋惜过去和埋怨运气不好,而杰出者则更多的是感到自豪和反思人生以及继续奋斗。
这也是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慢慢拉开差距。
——百度公司总裁 张亚勤
祝福立德领导力(LEAD)带领的男孩女孩们,在世界各领域开创未来,引领新高度。
——Facebook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
时间的开始是从零开始的自己,时间的尽头是更好的自己,中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过程。
——苹果公司原全球副总裁 戈峻
努力才有进步,看张萌的书,学硬本领,改变自己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这一节我要给大家介绍时间管理的三大法则。法则就是原则和标准,是一定要遵守的事。
这三大法则分别是目标性法则、要事优先和组织计划性法则。这三个法则你不需要每一项都熟练掌握,但你至少要掌握其中一项,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
第一点,目标性法则
●时间管理的基础
目标性法则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如果你掌握了这项法则,就会发现时间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你就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 SMART 法则
什么是确定的目标呢?管理学当中提出过一个SMART 法则,一共有五个字母,分别代表五个含义:字母S 代表的英文单词是具体的;M代表可衡量的;A代表可实现的;R是相关的;T是以时间为标准的。这就是时间管理目标性法则的五个标准。
其实从第五项以时间为标准,就能发现时间管理跟目标管理有紧密相关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SMART 法则,我用我自己的故事来进行讲述,我希望你能够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理论运用到你自己的实践当中,形成你的目标性法则。
第二点,要事优先法则
●时间管理的重要法则
根据时间四象限原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划分,我们优先要做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在很多场合中都会推荐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去阐述什么叫作优先法则、什么叫作要事优先。
有两点值得大家去学习和思考:第一,我们需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去做;第二,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我发现,人们先做的更多的是紧急的事,而非重要的事,他们一般分不清楚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比方说,你的身体健康是不是重要的?你的学习重要不重要?当我这么问你的时候,你一定会点头说,对,身体重要,学习也重要。可是当你面对一个特别着急的事,很可能这种事并不重要,只不过挺紧急的,你却本能地把锻炼和学习砍掉了。
人类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经常忘掉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反而去做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请你记住,重要的事情要先做,要事优先。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很多人都以自己能同时做多件事而骄傲,我真心想说,当你的目标太多,反而就是没有目标的体现。当你的思绪太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繁杂、很烦乱。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你以为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很多件事情,看起来挺牛的,但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导致当你需要去专注处理重要事件的时候,注意力却无法集中起来了。
从前,我也不是特别懂这个道理,我总觉得自己同时能做很多件事很厉害,但是从结果导向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好,什么也没做到。集中注意力只做好一件事,这个理念来自很多指导我的导师们。很多人分享:这辈子最大的受益来自“一次只做一件事”。
那些杰出人物,都具有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比起做了多少事,做事的专注力以及聚焦力更为重要。
●重要的事先做
判断标准
如果说一次只做好一件事,那么我们要先知道,做事的优先顺序是什么,我们要根据优先法则,对我们的计划清单进行排序。德鲁克先生给大家提供了四项判断标准:
第一点,重将来,不重过去。
第二点,重视机会,不重视困难。
第三点,选择自己的方向,不盲从。
第四点,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一点补充
我想针对第四点再谈两句,在我所创办的下班加油站,有特别多的青年导师,他们都是取得一定荣誉和财富的人,他们年轻时都给自己树立过目标。其中有一位导师,他在20 多岁的时候就立了誓,要成为某著名杂志的总编辑,因为他非常勤奋努力,目标明确,30 岁就实现了这个目标,然后,他感觉特别苦闷,难道自己的这一生就要结束了吗?他沉寂了足足5 年时间,什么都没干,每一天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找不到人生目标。所以,我们树立目标的时候,要稍微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有新意一点,不能只求安全、方便,不能只求苟且生存。
第三点,组织计划性法则
●两个判断
什么叫组织计划性法则?我们首先要做出两个判断:
第一,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控时间,什么是非可控时间,什么是高质量时间,什么是中等质量时间,什么是低质量时间。比方在我的“1000 天小树林计划”中,我选择早上来学习英语,因为早上是我的高质量可控时间。
第二,需要搞清楚自己的高质量时间段,这是你修炼硬本领的时间。请问你的整块时间在哪儿?碎片时间又在哪儿?我的早起时间就是我的整块时间,从我工作开始的每天九点到晚上,全部都是碎片化时间,时间是被切割的,而且不断地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进行分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