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65119
1.一本书教你思维破局,做掌控命运的少数人 摒弃思维偏见、摆脱定势思维、精简求异思维、困局中求思维,人生没有死角,只有不懂变通的头脑。在这个“拼脑”的时代,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显得比智商和学历更重要!
《求异思维》一书,作者通过采用丰富的故事、案例,让读者可以深刻认识到何为求异思维,即所谓求异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中你处于劣势或优势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竞争中的逆向思维。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明白如何“反其道而思之”,如何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如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Chapter 1 换个思维看世界
可怜的思维囚徒/ 003
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 / 007
很多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011
打碎从众思维枷锁 / 015
让人落水的“独木桥” / 019
不做惯性思维的“受害者”/ 024
让思维来个急转弯 / 029
Chapter 2 求异思维突围术
何为求异思维/ 037
答案藏在事物的另一面 / 040
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 044
赋予问题一个新的意义/ 050
偶尔打乱一下常规的做事方式 / 055
事情无法改变,就去改变自己的心/ 058
往“坏”的方向走一走 / 062
换个角度找出路/ 067
少数者博弈/ 071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076
Chapter 3 求异思维交际术
错位认知产生的矛盾/ 083
让对方跟着自己走/ 087
付出,未必因为有回报 / 090
向后一小步,向前一大步/ 095
以“理所当然”去理解他人/ 099
先知彼,再知己 / 103
Chapter 4 逆向思维掌控术
逆向掌控术/ 111
“得寸进尺”的说服方式 / 115
激将型思维/ 119
正话反说/ 124
让别人自己说服自己/ 128
“吊胃口”求认同/ 134
Chapter 5 求异思维自控术
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141
尝试让自己做一回“演员” / 145
“境由心生”造就的世界/ 150
遇到问题,先“讨伐”自己/ 155
最难评价的人是自己/ 160
有时放弃才是胜利/ 165
Chapter 6 求异思维精进术
越简单的方法往往越适用/ 173
简单不等于容易/ 178
“偷懒”思维/ 183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188
用最少的精力做最有效的事/ 194
一加一未必等于二/ 200
缺点也可以变成闪光点/ 204
榜样不一定就是成功者/ 211
回头路也可以走一走/ 216
让人落水的“独木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上午,小黑羊准备到森林里去采蘑菇,要经过一座只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当他走到桥中央时,迎面走过来一只小白羊,小白羊说:“你先让我过去吧,我比你小。”小黑羊没好气地说:“你小就有理了?你没看见是我先过来的吗?”小黑羊和小白羊各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结果就打了起来。这时候天空中飞过来一只小鸟,见状便劝说:“你们别打了,这样很危险的,你们俩都会掉下去的!”可是它们谁也听不进小鸟的劝告,打得反而更激烈了,只听“扑通”一声,小黑羊和小白羊都掉进了水里……
这虽是一则故事,但故事里的两只小羊如果懂得相互谦让,握手言和,就会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结果。然而,它们谁也不退让,最终换来的必定是两败俱伤。
试想一下,如果是三只羊、五只羊或者十几只羊一起拥上独木桥,又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当我们都拥上一条路时,就会出现各种拥挤,甚至出现踩踏事件。而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方法避让就成了关键,如果只是盲目地僵持,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下面的寓言故事同样跟一座独木桥有关,可是结果会如何呢?
果农卖完果子挑着空担子路过一座独木桥。当他走到桥中间时,迎面跑来一只小白兔。果农想:这小白兔跑得气喘吁吁的,肯定是有什么急事,还是先让它过去吧。于是果农转过身去,想让小白兔过去,却又见一只鸭子急匆匆地跑过来,也要过桥,果农挑着空担子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怎么办呢?”小白兔和鸭子都很着急,可能都有急事,可谁先过桥更好一些呢?这可把果农急坏了,突然,他看到了自己的空担子,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独木桥上困境的办法。果农先把小白兔放在担子一头的筐子里,再把鸭子放到另一头的筐子里,然后,果农挑起担子在原地转了半圈,放下担子后,小白兔和鸭子就都掉转了方向,这下谁也挡不着谁了。于是,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去做自己的事了。
两则故事,两座独木桥,但毋庸置疑,在“独木桥”事件中,果农积极去寻找能完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双方都获得最优选择,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满意的方法不能不说是值得让人拍手叫绝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选择职业,还是选择商机,很多人都把争夺的焦点聚集在有限的几种热门选择上,每个人所面临的竞争都很残酷,每个人的处境也都是十分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另辟蹊径,找到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生门”,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19世纪中叶,17岁的亚默尔和其他人一样,听说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于是就加入了美国加州的淘金行列。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淘金后,却一无所获。加州的气候条件非常不好,不仅干燥,还缺少水源,山谷中的艰苦生活更是难以忍受,可是为了黄金,还是有大批的人来到此地。在淘金的人群中,随处能听到抱怨声。有的人说:“天呐,谁让我喝上一壶水,我愿意给他一块金币。”有的人大声吆喝:“谁让我痛饮一顿,我给他两块金币。”有的人则说:“我给他三块金币!”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一片抱怨声中,年轻的亚默尔突发奇想,“也许买水比挖黄金更能赚钱,我为什么不去买水呢?”于是,亚默尔决定放弃找金矿,而去寻找水源。经过努力,亚默尔在远方找到一条河流。于是,他雇了几个人,就开始开渠引水,并且建立了储水池,然后经过沉淀过滤,使其成为清洁干净的饮用水,最后再将水装到大桶里,运到加州的山谷,卖给那些找金矿的人。
找金矿的人喝到亚默尔的水,都非常高兴。但是也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没有出息,胸无大志,千辛万苦来到加州,不去挖金子赚大钱,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亚默尔听后毫不介意,仍然做着他的饮用水的生意。后来,大部分在加州的淘金人,很多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靠着卖水,赚到了6000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从另一方面来说,亚默尔实现了他的“淘金梦”。
为什么淘金的梦想只有亚默尔实现了?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亚默尔虽然也是去淘金的,但他能够在淘金的路上另辟蹊径,发现新的商机,走与他人不同的道路,所以最终才能成为真正淘到金子的“淘金”者。
日常生活里“人云亦云”的事例并不少见。当人们意识到某种生意赚钱时,都争先恐后地想去大捞一笔,殊不知在消费群体不变的情况下,大家都做同样的选择,平均到个人身上的利润又能剩下多少呢?其实,人生处处面临这样的选择,高考时要选择学校和专业,毕业后要选择公司就职,到了一定年纪要选择自己的伴侣,等等。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退避,让开让人落水的“独木桥”,作出最优选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