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57106
★本书是吴浩然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发表和发表过的**秀的作品。
★吴浩然的作品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称赞她“作者完成了一个缓慢而沉默的个人的美学”。
★畅销书作者笛安和消失宾妮亲笔作序推荐,青春光线总裁、畅销书作者丁丁张诚挚推荐。
小说家吴浩然 青年作家、《文艺风赏》杂志主编 笛安 / 1
推荐序二
给心藏疏远或离别的人 作家、编剧 消失宾妮 / 3
自序
十九岁 吴浩然 / 7
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 / 001
妹 妹 / 017
哥 哥 / 043
跑步的人 / 071
日常世界的告别 / 081
一期一会 / 097
献给爱丽丝 / 111
密室爱人 / 125
苍 狗 / 145
杀 鸡 / 167
骆驼梦 / 187
人之初 / 203
那个朋友 / 233
小说家吴浩然
青年作家、《文艺风赏》杂志主编 笛安
作为小说家,她懂得“真实”与“虚构”之间微妙转换的秘密。这让我个人的阅读充满趣味与惊喜。每个创作者的密码不同,而她的密码,就是那只不期而遇的、沉默的骆驼。一个妙龄女孩,却如此擅长书写悲凉的平庸,作为生活里的旁观者,我会心疼她,可我又知道作为她的读者,这是种运气。
[推荐序二]
给心藏疏远或离别的人
作家、编剧 消失宾妮
收到浩然的全书稿,断断续续读了两周。读一篇,停一会儿。睡前,午后,去往聚会的地铁上,在咖啡馆里辗转工作的间隙。
读完后一篇小说,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末班地铁上环顾四周的我。工作了一整天的圣诞节,我裹着风衣走两站路回家,整个北京因为打车软件的促销活动而没办法在路边打到一辆车。风寒刺骨,但是走得久了,对寒冷的厌倦就会减轻―因为冻僵而连寒冷也难辨。
终于挨到地铁,列车里也无几人。打量上下地铁的行人是一种职业病,大家都挂着不一样的疲惫,倚靠着同一辆地铁。在停站的某一刻,我忽然觉得车门开启的时间比往常长,长到忽然想向外跳出,要掐着列车门关闭的那一瞬间。
但是车门关闭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这种冲动毫无作用,既不会真的让生活“脱轨”,也不能证明某种力量。但为什么这种念头会突然破壳而出,一跃而过呢?先不表。
我与浩然相识已久,不远不近,有些年头。她的《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在“文学之新”的海选中出现,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
因为这是一个普遍强调审“美”的故事里,正儿八经地讲一个与“丑”有关的窘迫和因此被席卷的生活的故事。有趣的是,她写得正面而清淡,生生在这么奇怪的命题里做到了娓娓道来又不依靠任何一种猎奇,把一桩桩日常生活里人人回避的汗颜之事讲得细腻动人。
我觉得她在写作之外,首先还是个怪人,还得是个好脾气的怪人,但又懂得如何藏在琐碎生活里。
后来比赛未能如愿,和她也只是远远交流。其实,她是怎样的人,我一直没有印证。我对“以文辨人”有一种执念,觉得但凡能点到我心的文章,总是会流露出作者当时的状态。
后来,我在《文艺风赏》担任文字总监,见到了她的《苍狗》。我们将它发表在杂志上,那是五周年特辑里刊登的一篇小说。
《苍狗》的故事也能一句话说完―一个居无定所的女孩捡到了一只流浪狗,在短暂的时间里的惺惺相惜与疏离。
我得着重挑出一个词来说,就是“疏离”。
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密集地阅读她这些年的作品,也没能从两篇小说里发现她的那个共性―“疏离感”。
于是,在看完她这些年的小说后,我忽然想起那列我自嘲而没能跳出的地铁、那个冬夜和我的怀疑。而原来她的故事里,这种主角,有着因日常而麻木的生活和对每日得见的熟悉生活产生的巨大的陌生感―她的故事总是从这种日常而陌生的悖论里产生的。天性凉薄又尖锐,但是因为她的好脾气,你总不会被侵犯,而觉得被抚慰。
年轻的作者总有许多路要走。浩然比我见过的大多数作者都有才华,而路途却比他们走得委屈。我对这个世界的定律没什么异议,毕竟,更外化、更显而易见的典型差异,会更容易让人记住。但我喜欢她这种藏在生活里的“伪装者”,选着无差异的表面,怀揣着一颗对“共识”都会描绘出不同的心。
在《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里,她写的是:“生命里非常漫长、被稀释的苦难和改变。”
她在《骆驼》里写:“所有被道出的都会消散,所有被写下的都是欺骗,所有过往的时间都是蹉跎。唯有在汗水和沉默里,一个人能知晓万分之一的真相。”
生命里所有的“细微”所承载的“残酷真相”,因为琐碎而被“稀释”。可是它们不存在吗?并不是。总有人敏锐地发现了它们,并且因此受困、痛苦。而这大概就是她截至这一本小说集中,的命题。
当然,不是所有人用“面对”来止痛,也不是所有人觉得“真相”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的作品能煽动那些热情的灵魂,有些人的作品却让一群疏离而孤独的人在寒冷的夜里被一点温度惊醒。
这两样无法互换位置,无法被彼此代替,因为彼此都很独特。然而,我更喜欢后者,就像我更喜欢她一样,因为她在坚持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日复一日对抗日常生活里的陌生与孤独。但因为她的对抗和叙述,我们都能获得一点能量。这是煽动的灵魂无法抚慰的疏离的我的灵魂,我的难处。
就像她在《哥哥》里写的那句,是她的,但用来描绘她又恰恰好――
“虽然他不能一直拉着我的手走,但是,至少他帮我释放了这样一个夜晚全部无辜的星星。””
我和吴浩然没有见过面,但我爱她文字里的英武之气,还有美感,有时候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对不起时光,没有好好的浪费它们,生命就是每一场恋爱和每一场雨,每一个大太阳的早上和有饭吃的黄昏,如果睡前还能跟一个人说晚安,你就算没白活。”—— 丁丁张
作为小说家,她懂得“真实”与“虚构”之间微妙转换的秘密。这让我个人的阅读充满趣味与惊喜。每个创作者的密码不同,而她的密码,就是那只不期而遇的,沉默的骆驼。一个妙龄女孩,却如此擅长书写悲凉的平庸,作为生活里的旁观者我会心疼她,可我又知道作为她的读者,这是种运气。—— 笛安
不是所有人用“面对”来止痛,也不是所有人觉得“真相”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写作能煽动那些热情的灵魂,有些人的写作却让一群疏离而孤独的人在寒冷的夜里被一点温度惊醒。这两样都无法互换位置,无法被彼此代替,因为彼此都很独特。然而我更喜欢后者,就像我更喜欢她一样。—— 消失宾妮
大陆用写实的笔法写作,有很长的传统,写得好不足为奇;但若作者能用这样的笔调书写,很不容易,在大陆写实传统的脉络中会有不错的贡献。小说中有一段写:“骆驼一种用缓慢和沉默征服时空的动物”,这整篇都让我觉得,起码作者完成了一个缓慢而沉默的个人的美学。很多的美学与风格是拿来就有的,例如源自于漫画或电动玩具,比较容易移植;但这篇的缓慢而沉默的个人美学难度,我认为是比较高的。――朱天心
有幸读到浩然的作品。《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笔触细致,叙说了从小女生到青春期到女青年的转变,心理生、生理上。仿佛让我忆起从小女生到现在一切关于自己身体的变化以及滞后的心理发展。也许,青春就是这样懵懂、羞涩,心中万千纠结在意,后成长、成熟。不知道女青年以及后来的岁月,我们会如何走过,还是用你的,记录下她吧。希望浩然一直写下去!――读者评论
一直觉得浩然的文笔沉稳得和她的年龄不大相符。但仔细看,她浓密冷静的表达里藏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现实生活里,流萤一样闪动的,小小的,鲜活的心房。我认为这就是童话。 浩然的小说值得再读细品。――读者评论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那是每个人成长轨迹的初,希望我的孩子在他初的人生中能是充实快乐的,而不像我们小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读者评论
小的时候,我是个漂亮、骄傲、活泼的女孩子,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变得平庸、胆怯、孤僻,我说不清楚,爸妈也说不清楚,也许不过是埋伏在体内的基因作祟。过于美好的童年期在十一二岁达到。那时,我的身体纤柔灵巧,面容清朗像笔酣墨饱的写意,脾性骄傲而乖张,擅长嘲笑和颠覆,在大院子的孩童领域是主要的左右者。如果任此发展下去,各方面的出色会因智慧的增长而膨胀几分,加上心机锻炼成熟,也许我会变成一个诱人而毒辣的女人。可是,也许我的基因中只有这么一段带着浪漫主义的自由无羁,余下的部分在一个夏天被热醒。从混沌中逐渐恢复活力以后,我的人生从此面临的变化就像那个老套的词―戏剧性。
但是,我马上察觉到“戏剧性人生”这个说法潜在的心理粉饰和拔高。当我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时,发现那件事的影响力难以启齿―并非是严重到无话可说,而是―像一切天生的坏运气,即使是森然大难,若用一生的时间来拉长稀释,也会淡薄成一点点日常的麻烦,淡薄到难以启齿。妈妈问我:“你不愿意和人打交道,是不是因为这个?”
“当然不是。”
我说的是真话。在我平庸的人生里,没有二元对立的因和果、始和终,但是,不妨把那个盛夏的夜晚作为叙述的起点。那天,暑气自脚下蒸腾而上,我和几个同院的男孩站在附近一所小学的篮球架下面。我们年龄相仿,分布于三到五年级。人是多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啊,日落西山之后,操场上混混沌沌,满眼是沙石不洁净的灰黄色。我们努力睁着眼睛又眯起眼睛,依然看不清周围的草木,心里有点黏黏腻腻的烦乱。为了赶快消磨掉这段不上不下的时光,我们开始攀爬篮球架。篮球架不似现在那样精美而经不起折腾,钢铁与木材的原色让它显得十分结实。被摩挲多次的铁管有舒缓的凹凸,散发着远离铁锈的酱油色光泽,把鼻子凑近,就会嗅到抽象的打消食欲的气味。我爬到稍高的地方,把脸俯贴在铁管上,沉醉于视角的倾斜中。这时,身边一个男孩忽然跳下篮球架。他走开几步后对我说:“你身上难闻。”
我有点吃惊,不是因为他的话―童年时的我漂亮,但尚还没有维护漂亮形象的意识―是因为他的行为。这个叫骏的男孩居然向我表示排斥。他向来是令我瞧不起的,一听到他妈妈敲碗呐喊就马上要回家,一感冒就戴一个大绒帽上学,活像个唐僧。
骏扭着小眼睛,转过不规则的脑袋向那几个男孩说了几句话。他们走过来,靠近我闻了闻,有几个做出夸张的姿态,向后退了几步,懒懒散散地感叹着。在相互应和中,他们的脸上显出无聊的兴奋。我对无聊向来报以鄙夷,兀自伸出胳膊,习惯性地勾着篮球架转圈。有个男孩说:“咦,别转了,难闻。”
我转身就走。那些男孩子都是我瞧不起的,他们从来说不出有价值的话,只会横七竖八地咋呼。我动静皆宜,早早学会了自娱自乐,之后的几天,我就天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画画和做手工。我是大院孩子们当中会画画,也会做手工的。骏有时候爬上我的窗台喊我出去玩,常常被我一掌推下去。我不能原谅我的追随者之一居然把我置于一场无聊的咋呼之中。
……
我们决定接受传统的手术方式,一劳永逸,而不是小广告上的无创之类不靠谱的手段。成长中向来完整无缺的皮肤被切割、拉扯,产生陌生的不适。但是,手术过程中,我始终充满着好奇,因为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明亮的刀子、剪子,还有月牙形的缝针,明亮得不会留存,也不能忍受一丝血污。细小锋利的光芒来自人间之外,这提醒着我,这一切是多么特殊。我应当早来接受这一场严肃而宁静的、精心的洗礼。手术灯纯白的光耀下,两个通身蓝衣的非凡的人处理着我的身体,自诞生至今,从没有哪两双敏锐的眼睛对我的腋下如此关切,他们此时此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我从来都是一个孤身一人的战斗者,如今我发现,陪伴不一定需要来自同类。
然而,这特殊的时刻无法延长。当我离开手术室,胳膊下面夹着两个棉包,我发现外面的太阳一如既往地毒辣,并不会因我而有所改变。我匆匆打车回家,路上有人注意到我的棉包,他们什么也不会说,因为他们一望便知道一切。向来遮遮掩掩会引起美妙的流言蜚语,坦白却可以立刻使人失去兴趣。我如要成为不异常,必须彻底异常一次。同理,为了能够永远战败夏天的太阳,必须忍受住两个礼拜的彻底躲藏。两个星期中,除了定期去医院换纱布,我没有晒过一次太阳。
生理上的一些不适都可以忍耐,但我心中涌动着一些未可名状的思念。我爱上了那个给我消毒的助手,他是个年轻温柔的男子,应当干净而平淡。他俯视着我有缺陷的身体,我因此成为一个接受救赎的受难者形象。给我消毒的时候,他动作之精心,仿佛擦拭的是一座初生的瓷器。
“疼不疼?”当酒精沾上皮肤,凉气开始蔓延的时候,他笑着问我。
我没有回答。他的眼睛像婴儿一般黑,带着容纳一切、永不惊讶的神情。除了肉体,还有什么值得惊讶?他见过了我的肉体,因此他从起初就了解了一切。洗礼与受洗的高下产生了的平等。
复诊的时候,主刀医生正带着一群实习医生忙着。我一眼便看见了那婴儿般的眼睛。那时,我还是秀丽的,大人常常夸我的笑容很可爱,而在手术之后,我常常开怀。此时,我依然在笑,我发现他看到我时眼睛一亮,向我紧走了两步。然而,他又停下脚步,停留在他的同学中。
他了解一切。作为医生寡言的助手,他亲眼见到了我如何勇敢地脱下衣服,回答了医生的询问,向医生吐露了从未向人说起的细节。我被一刀划开,是他亲手用药棉吸走不断流出的血液,他还参与制作了黑线缝合后蜈蚣一样吓人的刀口。只有他知道我主动选择用苦痛换取洁净的全部过程,他的同学凭借医疗知识只能推测出粗略的开头与结尾:之前,她散发着无穷无尽的臭味,之后,她带着两条心虚的疤。一个秀丽的少女,这样抬着胳膊、夹着棉包的样子是多么滑稽。医生问了我几句,叮嘱继续吃消炎药,便告知我可以回家,过几天直接拆线。回家的路上,我想,被缝了几十针,竟然连吊瓶也没有吊过一次,真的只是一个很小的手术。
腋下多出两条疤,有一条缝得很平整,另一条有点扭歪,这是那个助手带给我的纪念。数月后,余痛彻底消失,疤痕渐渐转为正常皮肤的颜色,已经看不大出来了。我并没有丢掉检查气味的习惯,反而更加频繁。生活变得轻盈,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检阅都带来陌生的快意。在妈妈的欢欣鼓舞中,天气转冷。第二年夏天,我又嗅到了以前的气味。
妈妈很后悔:“不该叫素素开刀,没有治好,还落下了疤痕。”爸爸倒很从容,给我买来了以前的药水,说:“她的青春期还没过,汗腺会继续生长,我之前就料到了这一点。”
但是毕竟做过正式处理,气味较之前淡了许多。我保持正常人洗澡的频率便可以安全无事,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但是,此时已是高中后期,没有人会在意我蠢蠢欲动的表现欲。
后来,我进入大学,依然保持着细心、爱洁净的习惯。我不穿无袖衫和吊带裙,不游泳,不参加健美操训练。尽管妈妈常常安慰我说:“腋下的刀疤不怎么显眼。”我倒不是太介意刀疤的不美―我现在已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女生,而是面对过一次失败的阉割,我发现自己无法保持任何一种纯粹性,不能归入任何一个群体。我不怪妈妈和医生,如若有所责难的话,那便是当初自己轻易地屈从。尤其,当一连遇见好几个我无所顾忌的人之后。比如,隔壁班里就有一个瘦小的男生,在夏天会发出浓烈的气味,相隔两米都能清晰地、惊心地发现。他频频坐在女生旁边,从来没有听见哪个女生抱怨过他的气味。他做学生工作一路青云直上,似乎那气味也因他的荣誉而鸡犬升天。
我交了男朋友,不知是不是因为爱情的缘故,我在他身上嗅到一种气息,特征分明,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嗅到过。我贪婪地嗅着他,相处的每时每刻都在捕捉他的气味,仿佛当年精心捕捉自己的独特。之后,我开始忧虑未来的、漫长的婚姻生活。我以为自己曾经虔诚于一场稀有的仪式,如今发现自己面对着一场巨大的未知的可能。不知道这可能降临时,我应该呐喊还是沉默。我像失贞一样,失去选择任何一种态度的权利。
我发现自己生成了一种新的气味,同时,发现自己的嗅觉开始迟钝。药水的味道加上汗味,还有那暗疾的味道,三者混合起来的新产物,陌生得让我几乎无法分辨这算不算异味,是不是应该抹药、应该洗澡。我忧虑地发现自己的每一件衣服都散发着这种莫名的气味。之前,从没有同学当面提及我的体味,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我说:“罗素素,你身上有股特别的味道。”问及味道难闻否,他们说:“不好闻,也不难闻。”
不过,大部分时候,我都很乐观。即使是森然大难,用一生的时间来拉长稀释,也只不过淡薄成一点点日常的麻烦。今年,妈妈告诉我:“爸爸现在即使不抹药,也没有什么气味了。”她给我预测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我现在还迟迟停滞在青春期的末尾。另外,虽然十几年前就知道自己的气味遗传于爸爸,但是十几年以来,我一次也没有从爸爸身上闻到这种气味。如今,当爸爸已老,我彻底不再是当年漂亮、骄傲、活泼的女孩子,而是变得平庸、胆怯、孤僻以后,这一点一直让我感到孤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