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355540
春风文艺出版社版《湘行散记》,包含了沈从文先生首版《湘行散记》全部作品及沈从文先生日后亲自增补的1篇散文《滕回生堂今昔》,共12篇表现湘西散文,非常完整,没有遗漏,学生学习阅读不存在缺失。
珍贵的12幅傅靖生插图。傅靖生是沈从文小说《潇潇》改编电影《湘女潇潇》的美术师,熟悉沈从文家乡湘西风情,他本人又是沈从文先生的忘年交,对作品把握到位。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共收录散文12篇。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全书由多篇旅途中所作的散文组成,作者回乡的行程就是文章的脉络。整本书的形式虽是散了些,意志却很凝聚,字里行间分明都饱含了崇文先生对故乡那河畔、那土地和在那里生活着的底层民众们的深沉挚爱。
著名画家、导演、沈从文先生的忘年交傅靖生先生怀着崇敬之情为本书绘制了十余幅精美的插图。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001
桃源与沅州 010
鸭窠围的夜 018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027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035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047
箱 子 岩 057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065
老 伴 072
虎雏再遇记 081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090
滕回生堂今昔 098
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各式各样单纯、质朴、粗野、愚昧的人与事,用一种直率而古拙,简净而俚俗的语言文字勾勒出来。
—— 施蛰存
风景不殊,时间流动。沈先生常在水边,逝者如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是“历史”。他想的是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他的散文不是晋人的山水诗,不是要引人消沉出世,而是要人振作进取。
——汪曾祺
沈从文的田园气息,在道德意识来讲,其对现代人处境关注之情,是与华茨华斯、叶慈和福克纳等西方作家一样迫切的。
——夏志清
对于沈从文,任何人讲都无法讲清,真正要了解他,认真谈他的作品,品味他的一段一句一字,悟出沈从文为什么是沈从文,悟出沈从文能不能与同自己有感应。你只有感应了,你就会学到他许多东西。
——贾平凹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我由武陵(常德)过桃源时,坐在一辆新式黄色公共汽车上。车从很平坦的沿河大堤公路上奔驶而去,我身边还坐定了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这老友正特意从武陵县伴我过桃源县。他也可以说是一个“渔人”,因为他的头上,戴的是一顶价值四十八元的水獭皮帽子,这顶帽子经过沿路地方时,却很能引起一些年青娘儿们注意的。这老友是武陵地域中心春申君墓旁杰云旅馆的主人。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都特别熟习;许多娘儿们也就特别熟习他那顶水獭皮帽子。但照他自己说,使他迷路的那点年龄业已过去了,如今一切已满不在乎,白脸长眉毛的女孩子再不使他心跳,水獭皮帽子,也并不需要娘儿们眼睛放光了。他今年还只三十五岁。十年前,在这一带地方凡有他撒野机会时,他从不放过那点机会。现在既已规规矩矩做了一个大旅馆的大老板,童心业已失去,就再也不胡闹了。当他二十五岁左右时,大约就有过四十左右女人净白的胸膛被他亲近过。我坐在这样一个朋友的身边,想起国内无数中学生,在国文班上很认真地读陶靖节《桃花源记》情形,真觉得十分好笑。同这样一个朋友坐了汽车到桃源去,似乎太幽默了。
朋友还是个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从汽车眺望平堤远处,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汽车在大堤上跑去,又极平稳舒服。
朋友口中糅合了雅兴与俗趣,带点惊讶嚷道:“这野杂种的景致,简直是画!”
“自然是画!可是是谁的画?”我说。“牯子大哥,你以为是谁的画?”我意思正想考问一下,看看我那朋友对于中国画一方面的知识。
他笑了。“沈石田这狗养的,强盗一样好大胆的手笔!”说时还用手比画着,“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
我自然不能同意这种赞美,因为朋友家中正收藏了一个沈周手卷,姓名真,画笔并不佳,出处是极可怀疑的。说句老实话,当前从窗口入目的一切,潇洒秀丽中带点雄浑苍莽气概,还得另外找寻一句恰当的比拟,方能相称啊。在沉默中的意见,似乎被他看明白了,他就说:“看,牯子老弟你看,这点山头,这点树,那一片林梢,那一抹轻雾,真只有王麓台那野狗干的画得出。因为他自己活到八九十岁,就真像只老狗。”
这一下可被他“猜”中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