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337535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
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
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灯草姑娘001
锦线女龙004
商汤祷雨007
赵匡胤打滚010
孔融的故事013
李太白跳月015
冠多发乱016
孟母教子018
曹植七步成诗021
杨时程门立雪023
蒲松龄赴宴026
老子的预言028
颜回输冠031
济公活佛034
秦始皇孔林挖河036
月下老人039
沉鱼041
落雁042
闭月043
羞花045
过年的传说047
元宵的传说049
中秋节052
重阳节的传说054
端午节056
清明节的传说059
及第粥的由来061
野草的来历063
人会死的由来064
天狗蚀月066
天女散花068
五百罗汉的传说071
天池水的故事073
豆腐桥076
金牛湖079
西湖的由来083
仙 人 桥085
天为什么是蓝的088
太阳不晒马齿苋090
猢狲红屁股093
会下“金子”的猪095
老鼠嫁女098
聪明的牧羊人100
农夫的三个忠告103
灯草姑娘
明朝时期,有位名叫沐定的妇女,住在会泽县鲁机村,乃是沐国公的后代,丈夫姓李,是个能干的农人。夫妻二人虽然勤劳,但租税太重,生活也不怎么好过。沐定姑娘生性聪敏,智慧过人,为人耿直,做事细心,实在是个巧媳妇。她心灵手巧,无论拿什么东西,总要翻来覆去,横一下,直一下,仔细琢磨推敲。办理一件事情,总要想出几种做法来。扫地拿扫帚,左手拿,右手拿,正拿倒拿都行,别人扫不干净的地,只要到她手里,什么坑坑洼洼,眨眼功夫,便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都说:“沐定姐姐扫的地,睡下去打个滚爬起来,身上都不会沾点灰。”沐定姑娘平时喜欢到田边地角,河畔沟埂摘些狗尾草、蚊子草、小青藤等,回家披开来,纺织一些花篮、提兜、小灯笼等给孩子们玩。一天,她摘了一些圆茎杆细长的多年水生野草编小绣球,水草披开以后,她发现里面有一股柔软细白的草芯。她想,这白生生、软乎乎的东西,用来装枕心一定很好。她灵巧的手从这圆直的野花水草里披出了一根根细柔雪白的草芯。这东西易燃烧,可放在灯盏里做灯芯,比用棉线条点灯还要好得多,轻便、省油、灯光明亮、油烟又小。于是,沐定姑娘把这种不知名的草根据其用途取名为“灯草”,披出来的芯叫“灯芯”。
她和丈夫商量以后,把家里盘着的秧田腾了一丘出来,专门移栽这种野生水草。经过她勤勤恳恳的培育后,这种水草长得更为肥实,梢子也更长了,披出来的灯芯又长又白又粗实。余下的草壳,还可以用来编织草帽、甑盖、锅盖、箩筐、提篮、盆罐之类的小手工艺品。后来,她又用灯草做原料,编织灯草滑席,垫在床上睡觉,非常柔软,也可作为包装和晒粮食之用。这些手工织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价廉物美,轻便耐用,受到人们的欢迎,小两口一算,种一亩灯草比种十亩谷子的收入还要大得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