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3633
风土人情中还原人性的淳厚
苍茫而辽阔,委婉而多情
多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鼎力推荐
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中学生核心素养拓展读本
1.“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是东方出版中心继“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推出的名牌系列产品,在中学师生中享有“优秀语文教辅”声誉。
2.编写者都是教学前线、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3. 将大作家的小经典引入中学生的阅读视野之中,培养语文素养。
本书是“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之一。编者精心挑选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雷达先生的多篇散文。其散文多海风山骨,气势裹挟。
所选作品具有较厚重的人文元素知识含量;艺术上精湛圆润,具有个人风格和原创性;充分考虑作品获奖励、被转载、入教材、作试题、受学生喜爱等因素,注重作品已有的传播效果以及经典性。
皋兰夜语
还乡
乘沙漠车记
天上的扎尕那
重读云南
新阳镇
多年以前
走宁夏
依奇克里克
凉州曲
圣果
听秦腔
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
追忆一九六五
尔羊来思
洮河纪事
故乡山川永在游子心中
兰大,我亲爱的母校
秋实凝香
行走的哲人
悲情山川:废墟上的联想
置身西西里
我在埃及拜谒法老
俄罗斯人到底生活得怎样
味外之味
摩罗街
赤水河畔
云烟缥缈
冬泳
重读云南
以前我也到过云南,游过石林,登过龙门,还远走大理,在洱海上荡舟,在点苍山下望云,别人怎么玩,我就怎么玩。远我沿滇缅公路到了芒市和瑞丽,吃傣家饭,看树包塔,然后“出国一日”——在伊洛瓦底江上跑船,逛南坎大集,在缅玉摊子前不懂装懂地挑挑拣拣,再脱了鞋钻进缅寺,膝行跪拜一番。倘要夸说在云南的游踪,似乎我并不比谁逊色。然而,我得承认,上两回的云南行,我一直显得木然,没能全身心地投注进去,颇有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光景。比如,听说前面是蝴蝶泉了,就赶紧跑去瞅上一眼,看见别人在争购蜡染,就也凑上去买一件,究竟为什么要买要看,连自己也不甚了然,仿佛只是为了证明我曾到此一游似的。由于与云南之间一度缺乏真正的心灵感应,我以前到过云南的那点经历——何时到的,到过哪里,很快变得记忆漫漶,要不是这次我对云南动了真情,一切还真是记不大起来了。
说来好笑,原先我对云南不但心存隔膜,还有过几分戒备呢。这是因为,多年前我受过一位北京同事的影响。那年我们同赴云贵出差。在贵阳时,天总是下雨,淅淅沥沥的,阴沉沉的,我们倚着窗户为不能出门犯愁,他就说,你注意没有,这儿人的起色就跟这儿的天气一样,让人压抑得很;到了昆明,你猜他又说什么,他说,云贵一带自古是流放政治犯的地方,这里的人大多是流放者的后裔,而流放者自有流放者的习性,为了生存,行动必诡异,有股猜疑的气息。他还说到平西王吴三桂,说他怎样勾结缅甸人诱捕了可怜的永明王,并将之勒死去邀功等,后这位同事说,你可要当心噢。对他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我本应自觉抵制才对,但我竟然有点中毒了,再看某些云南人的长相眼神,走路的模样,说话的腔调,好像真有点儿古怪,这就好比邻人失斧的寓言,试想,如此不放松,看山能看出什么趣,观水能悟出什么理呢?当然,我这么说,也是有一点夸张的,实际情形是,那时的我根本没读懂云南,也不理解云南,只觉得云南太遥远,太孤绝了,像是被中原文明甩出去的一个死角,名副其实的边陲外化,我猴年马月也未必会再来,它跟我的生活能有什么干系呢。
然而,我是完全的错误了。云南所蕴含的哲理至深,这是我越到后来越意会无穷的。近,我们一行10多人,应邀访问了云南,走的是云溪、昆明、西双版纳一线。这一回的走云南,不知是因为我多了一双文化的眼光,还是因为我对历史地理发生了兴趣,以往沉睡的感觉突然激活,一路上我对云南的古老、神秘、明丽、浪漫,禁不住连连赞叹。我以为,云南简直是一座巨大的少数民族的博物馆,一块巨型的人类进化史的活化石,又是一部文化人类学的大词典,一摞夹满了物种演化标本的厚厚的标本册。它一点也不孤绝,它的每一条血管和每一块筋肉,都与祖国的地理板块紧密相连……
云南就是这般奇妙:你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不会再找到类似云南的地方了,但你在云南却几乎可以找到外面许多地方和许多历史断层的生态模型,不管是关于气象的、动植物的,还是关于地缘的、风俗的。解放初期不必说了,那时的云南,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种社会形态俱全;那时的民族种类也多极了,竟多至120多种。同一民族的人,往往由于交通阻隔渐生变异,愈变愈繁复……
冬日穿行在云南的崇山峻岭、激流险滩之间,仰观明丽的云儿朵朵,俯瞰长满黄灿灿油菜花的坝子,我们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尚弄不明白,上帝对云南究竟是太钟爱了,还是太冷落了。若说不冷落,何以通过地壳运动,把它抬高、悬置和封闭起来,使其交通困难,让马帮单调的铃声延缓着它的历史脚步;若说不钟爱,何以又给它那么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产物,使之具有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的美称。
直到今天,云南也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内陆农业省份,甚至在某些角落还能找到原始社会的残痕,但我以为,云南吸引人们的,绝不仅仅是它在商业化和都市化之外的奇风异俗,而是它的杂色的文明有可能给予现代人的精神滋养。记得有位学者说过,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而悠悠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它何尝不也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共同体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