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中小学教辅中小学阅读最是人间留不住(名师名家优秀散文,遴选中考高考阅读范本,培养写作阅读综合能力)

最是人间留不住(名师名家优秀散文,遴选中考高考阅读范本,培养写作阅读综合能力)

精选名师名家优秀散文作品,领略文情并茂写作风采。

作者:陈振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ISBN: 978753875957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4.99

类别: 中小学阅读 SKU:5d81fae35f98494ed5c2aec6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759570

编辑推荐

v 
精选名师名家优秀散文作品,领略文情并茂写作风采。

 

v 
遴选中考高考阅读范本,培养写作阅读综合能力。

 

v 
书写至美中华传统风俗,捡拾文化中遗失的美好。

 

内容简介

 

《*是人间留不住》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陈振林先生的全新力作,是作者作为炎黄子孙,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写下的些许断章。虽是断章,却有线索。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象为明线,以个人对文化的感悟为暗线,自然地分成了精美风俗画、壮美旧俗事、淳美脱俗情、秀美履痕处、大美民俗风五部分。“精美风俗画”是描写与中华传统节日有关的习俗,“壮美旧俗事”是叙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系列旧事,“淳美脱俗情”是记录人与人之间纯朴、淳厚的情感,“秀美履痕处”是我四处游走时的点滴感悟,“大美民俗风”是展现炎黄子孙身上的系列优秀品质。

作者简介

 陈振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高考阅卷作文组成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多家刊物签约作家。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福建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余万字,出版有《父亲的爱里有片海》《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等文集18部。

目  录

序 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 . .001

辑一 精美风俗画

忆端午的龙船. . . 002

常记人间七月半. . . 010

清明一霎又今朝. . . 013

四十不惑说过年. . . 016

中秋时节诗里月. . . 026

冬闲时节闲不住. . . 028

倾听生命叮咚声. . . 030

辑二 壮美旧俗事

我的幸福我的家. . . 034

我的村子我的爱. . . 045

我的小学我的情. . . 052

我的快乐我做主. . . 057

辑三 淳美脱俗情

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 . . 068

月季花开. . . 070

爬山虎. . . 072

乡月. . . 074

1980年冬天的一个大雪人. . . 076

姆妈. . . 080

我对他有愧疚. . . 084

我不原谅他. . . 087

小时候常听的故事. . . 090

魂牵梦绕东荆河. . . 092

一方池塘一方梦. . . 095

此生美的风景. . . 098

请母亲上餐馆. . . 101

木盒里的秘密. . . 104

鞋. . . 107

豆瓣酱香. . . 111

禾场月色. . . 114

馍香入梦来. . . 117

辑四 秀美屐痕处

竹韵. . . 122

新桃源记. . . 123

拙归园记. . . 125

深圳的海. . . 127

游白帝城. . . 130

烟雨凤凰游. . . 133

古朴赖桥休闲行. . . 137

桃花未开正看时. . . 143

武大樱花寻不见. . . 147

长江采风半日行. . . 151

重阳登高塔市驿. . . 154

胜日寻芳故道边. . . 158

辑五 大美民俗风

听取蛙声一片. . . 164

怀念书信. . . 167

旅行. . . 170

坚硬的水. . . 173

只留清气满乾坤. . . 175

蝴蝶翩翩入梦来. . . 178

老家屋后大柳树上的花喜鹊. . . 183

在心间植一株清莲. . . 188

我的影视生活. . . 190

我的丰盛餐桌. . . 194

我有小人书. . . 197

我们信任你. . . 201

雪年. . . 204

我是建造师. . . 206

怀念一本书. . . 208

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 . . 211

品三国. . . 213

前  言

序 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陈振林

 

 

 

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家族要有点儿精神,否则就会家业衰败,一代不如一代;一个民族要有点儿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强自立。

然而,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我们的个人精神在慢慢萎缩;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传统文化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当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当日本人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舞动着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龙的时候,当韩国将中医改名为“韩医”想再次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些人叫喊着废除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龙来取悦西方人!呜呼,长此以往,中华何存?

我们要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个人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着中国的稳步发展。对于自我,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养性”,而不是放纵自大;对于人际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而不是冲突暴力;对待自然,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不是征服万物。

这本小书,是我作为炎黄子孙,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写下的些许断章。虽是断章,却有线索。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象为明线,以个人对文化的感悟为暗线,自然地分成了精美风俗画、壮美旧俗事、淳美脱俗情、秀美履痕处、大美民俗风五部分。“精美风俗画”是描写与中华传统节日有关的习俗,“壮美旧俗事”是叙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系列旧事,“淳美脱俗情”是记录人与人之间纯朴、淳厚的情感,“秀美履痕处”是我四处游走时的点滴感悟,“大美民俗风”是展现炎黄子孙身上的系列优秀品质。

这些或栩栩如生的描写,或娓娓道来的叙述,或处变不惊的抒情,或信马由缰的议论,都只是一个开始。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任重而道远。好在我们的炎黄子孙已经开始行动。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九三学社也曾有过提案,主张传统文化保护应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发动全民参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情,依靠民间力量和民间资源,号召人民拿起笔,利用自己的照相机、摄像机,记录身边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记得有句歌词说: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我们要始终带着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们中华民族遗失的美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线试读

忆端午的龙船

端午节是有不少习俗的。

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美文《端午的鸭蛋》,选进了中学语文教材。文中是这样写端午节习俗的: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我们江汉平原水乡,和老先生的江南,端午的习俗大多相近。只是没有吃过“十二红”,其他的我小时候都见过。但听说雄黄酒有毒,所以现在的人们早已不喝了。倒是现在仍有人在家门口挂些艾草,有些气味,算是驱邪吧。直到艾草枯干了叶也不取下来,想来应该是有些功效了。我们小孩子盼望着端午,其实是想吃到新上门的女婿(大多是嫡亲的,也可以是房族里不太亲的)送来的馒头、包子和油条,那是极少有零食时代的我们的爱。我们不知道,这些爱食物的代价,父母是出了更多的钱的——必须给上门女婿打发钱。

我们这儿的特别之处是有三个端午节,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每个端午当然都是节日。如今,要是“全国假日办”知道了这事,不知是不是能给我们多些假日呢?

水乡五月芦苇秀,十里八乡粽飘香。若闻远处锣鼓响,便是小河来龙船。记忆中的端午带着故乡的烙印,每到这个时节便如约而至,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在长长的岁月里。

农历五月,正是种稻插秧的时节。虽说有些忙,但是也少不了串串亲戚,看看龙船。每年五月照例会有几场龙船会,那个时候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龙船。母亲曾说,那划龙船的场面有点儿狠,有的直接拿船桨去“砍人”,看龙船时得小心点儿。我知道母亲这是在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但后来调皮的我们想看“砍人”的场面,却没有了。

父辈们早早在家里吃了饭去集合参与划船。有的船队穿了整齐的服装,有的没有统一。龙船上的一面大鼓是必须有的,这是划船时进军的号角,也能使士气高涨。鼓的体积越大,好像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船头当然有“龙头”。龙头各具形状,长着好看又坚实的龙角,下巴上还有彩色的龙须。这些,本来就是一件件民间高水平的艺术品。我的姓魏的姑父是个有着好手艺的木匠,曾经雕过好些龙头。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大艺术家了,这也是我佩服姑父的缘由之一。船尾有艄,这艄也是有讲究的。这艄左拨右摇,指挥着方向,大小精细要适宜。村子里比我大的寿堂哥说过“宁可多个脑,不可带根草”的话,大约说的就是船尾不要太重的意思吧。

赛龙船的场面是极其热闹的,人山人海,除了龙船,看到的只是人了。太阳烈了,或是雨下得大了,才见到几把伞撑起来;人们是不怕烈日和大雨的,大约是怕伞撑起来了影响观看效果。鼓声一阵阵的,咚,咚咚,算是开始比赛了。等到“咚咚咚咚”地不停敲打的时候,就是精彩的冲刺时刻了。船像条龙一样在水中拼命游走,观船人就在岸边跟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船上鼓声阵阵,船夫们喊声阵阵,观船人的心也随之跳动,估摸着是不是自己村里的船或是和自己有些亲戚关系的那只船获胜。船到了终点,观赛人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不论哪只船胜利了,大人小孩子都会好一阵雀跃。败了呢,当然不去追究失败的原因了。

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小说《边城》中这样写下了凤凰古城沱江上的龙船赛: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东东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儿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湘楚两地的比赛规则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江汉平原,那时的比赛也没有实质的奖品,抓阄捉对比拼赢了的,奖一对小红旗插在龙头,这是胜利者的荣耀,顺带还奖励一筐馒头。输了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有举办者促狭式地奖励输家一篮黄瓜,输者照样吆喝并不气恼。纯朴的人们没有任何功利意识,一身劳累只为体会那汗水挥洒过程中的惬意与痛快。

提起划龙船,人们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可是它的起因说法不一,至少有这么几种:

一、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投江。屈原力倡举贤任才,富国强兵,却遭到一些贵族的强烈反对,因而被革职流放,并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杀。在流放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这种说法被普遍接受,其文字记载见于《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后人在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船于江上,以纪念屈原。

二、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监利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助吴伐楚。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国。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并且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这就是《史记》记载的“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京城的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为纪念伍子胥,后世遂于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作救伍员之状。

三、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古今事物原始》记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吴越交战,勾践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生活后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农历五月五日成立水师,终于在数年后一举灭吴。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的情景,于事物原始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表纪念。

四、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之事。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纪尚幼,昼夜沿江号哭,并于农历五月五日跳入江中,数日后曹娥抱着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不久,曹娥的事迹传至官府,当局者为之立碑颂扬。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把她所住的村庄改名曹娥镇,将曹娥殉父之水易名为曹娥江。《孝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这些说法虽然各有道理,但有一个基本问题无法解释,即不管是为纪念谁,何以原本严肃的祭祀后来变成了民众的狂欢?如果纪念屈原的忠贞,应该以其悲壮的经历激励后人。如果纪念伍子胥的冤死,应该充满了对死者的悲伤。如果纪念勾践的复国,应该重温他卧薪尝胆的精神。如果纪念曹娥的精诚,应该凭吊这位孝女。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各地的划龙船无一不是倾城狂欢。也许中国人真的善于遗忘,或者善于移情,他们不忍把春夏之交的好时光,变成凄凄惨惨的纪念日,所以任凭屈原、曹娥在水中煎熬,他们却不妨享受人间的嬉戏、世俗的欢愉。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名师名家优秀散文,遴选中考高考阅读范本,培养写作阅读综合能力)”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白洋淀纪事(中学生定制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指定阅读书系

EUR €19.99
加入购物车

猎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全译精装典藏版 无障碍阅读 朱永新及各省级教育专家联袂推荐)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西游记(上下册)七年级上 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 导读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EUR €51.98
加入购物车

骆驼祥子 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指定阅读篇目:海底两万里 骆驼祥子(中小学新课标必读名著)多名读者热评!

EUR €14.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