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40360
▲中小学语文八年级下推荐阅读
▲倡导极简生活的典范之书
我的生活和大自然一样简单
一样纯洁无瑕
▲海子深情歌颂的不朽著作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入选美国国家图书馆“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
▲入选美国高中教材
★新语文教材,“读”字当先
2016年9月,全国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新教材格外注重课外延伸阅读,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重要?“读”*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改变“浅阅读”之风
在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针对国内大学生图书借阅量和发散度均低于美国的现象,指出必须对大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加强引导,尤其要强化哲学、思想、文化类图书的阅读教育,改变浅阅读的习惯。教育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所有高考科目都将对语文的素养持续考察,要提升试卷的阅读量,以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全民阅读”要从学生开始,更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他们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种下阅读的种子。
★“中小学生阅读文库”,时间历练的经典
“佳作不厌百回读”,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小学生阅读文库”针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阅读要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流传已久,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的众多名篇佳作。既有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丰子恺的《缘缘堂》、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吴强的《红日》等文坛经典,也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等当代作家充满想象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收录了《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童年》《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物种起源》等众多脍炙人口国外名著,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传记、寓言、科普、历史、哲学等,针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提升,力求为读者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至臻读本。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著名散文集。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经济篇
我活在何处,我为何而活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种豆
村庄
湖
倍克田庄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温暖的木屋
昔日居民;冬日访客
冬日的禽兽
冬日之湖
春天
结束语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徐迟(文学评论家)
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加真实。
——爱默生(美国文学家)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甚至基本上不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作家 肖复兴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还有后面许多文字的时候,我一直一人孤独地生活在森林中的小木屋里。它是我亲手建筑的,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岸边。在木屋的四周,一英里内都没有人烟,我仅仅靠我的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我在湖畔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步入文明社会,成为一名过客了。
倘若不是镇上的居民特别好奇,并且详尽地来打听我的生活方式,我原本不会这样鲁莽地拿自己的私事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有些人认为我的生活方式有点古怪,虽然我根本不觉得古怪在哪里,只要一想起以前我的那些境遇,我就觉得一切都再自然不过了,而且十分合理。有些人问我在那儿吃什么,是否会感到寂寞、恐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另外一些人则对我的收入很好奇,想知道我的收入中哪一部分捐给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生活在大家族里的人,想知道我领养了几个穷苦的孩子。所以当你看到我在本书中对这类问题进行答复的时候,我恳请那些对我毫无兴趣的读者,请你们予以谅解。很多书,都不用人称的“我”字,而本书用,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我”字用得非常多。实际上,我们经常忘记了这点:不管什么书,其实都是以人称在讲述。倘若我的阅人之深能比上我的自知之明的话,那么我就不会在这里口若悬河地畅谈自我。遗憾的是我阅历不深,所以只能局限在这一个主题里了。但是,我希望每一个作家不仅仅描述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希望他迟早能简单而真诚地写下自己的生活,就仿佛他从远方寄给亲人的信一样。我觉得假如一个人生活得很真诚,那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很高远的地方。或许以下章节的文字,会特别适合生活境况贫寒的学生。至于其他的读者,我想他们是会各取所需的。因为,毕竟没有人会强迫自己为穿上大衣而把不合体的衣服撑开一道道裂缝。只有适合自己的文字,才能对一个人有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