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43382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所选皆为历代传诵美文。该书作为初学者学习古文的启蒙课本。《古文观止》编者重视“文以载道”,而忽视写景抒情,该实验教材适当选取了历代名篇补充之,使青少年在采撷古人文笔精华的同时,涵养自身品德,提高古文底蕴。本册教材为上册共十六课。每一课由“原文”“注释”“译文”“当代阐释”组成。
目 录
课
臧僖伯谏观鱼… …………………………………………………………… 1
第二课
子鱼论战(节选)… ……………………………………………………… 4
第三课
介之推不言禄 … …………………………………………………………… 7
第四课
叔向贺贫… …………………………………………………………………10
第五课
曾子易箦 … …………………………………………………………………13
第六课
庖丁解牛… …………………………………………………………………15
第七课
卜居 … ………………………………………………………………………18
第八课
子贡赎人 … …………………………………………………………………21
第九课
管仲不负盟… ………………………………………………………………23
第十课
触龙说赵太后 … ……………………………………………………………26
第十一课
管晏列传… …………………………………………………………………30
第十二课
项羽本纪赞 … ………………………………………………………………36
第十三课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 ……………………………………………………38
第十四课
前出师表… …………………………………………………………………41
第十五课
春夜宴桃李园序… …………………………………………………………45
第十六课
宋清传… ……………………………………………………………………47
致家长 … ………………………………………………………………………51
致教师 … ………………………………………………………………………52
致课题实验区/校 … ……………………………………………………………53
致谢 … …………………………………………………………………………54
臧僖伯谏观鱼… …………………………………………………………… 1
第二课
子鱼论战(节选)… ……………………………………………………… 4
第三课
介之推不言禄 … …………………………………………………………… 7
第四课
叔向贺贫… …………………………………………………………………10
第五课
曾子易箦 … …………………………………………………………………13
第六课
庖丁解牛… …………………………………………………………………15
第七课
卜居 … ………………………………………………………………………18
第八课
子贡赎人 … …………………………………………………………………21
第九课
管仲不负盟… ………………………………………………………………23
第十课
触龙说赵太后 … ……………………………………………………………26
第十一课
管晏列传… …………………………………………………………………30
第十二课
项羽本纪赞 … ………………………………………………………………36
第十三课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 ……………………………………………………38
第十四课
前出师表… …………………………………………………………………41
第十五课
春夜宴桃李园序… …………………………………………………………45
第十六课
宋清传… ……………………………………………………………………47
致家长 … ………………………………………………………………………51
致教师 … ………………………………………………………………………52
致课题实验区/校 … ……………………………………………………………53
致谢 … …………………………………………………………………………54
在线试读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①。
臧僖伯②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L③、夏苗、秋?A、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④;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⑤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①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 年)春季。公:指鲁隐公。如:至。棠:邑名,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②臧僖伯:鲁国公子,封于臧。僖是其谥号。③?L:与下文的“苗”“?A”“狩”分别为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L:通“搜”,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A(xiǎn):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凡禽兽都可猎取。④俎:古代祭祀祖先时盛放祭品的器物。⑤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常穿黑色衣服。此处指身份低下的人。皂:黑色。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劝道:“一切事物,如果不与讲习祭祀和军事相关,其材料不能用于制造礼器兵器,那么君主就不要去做。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遵守法度礼制。所以,讲习国家大事来衡量法度,叫作轨;选择材料来彰显器物的文采,叫作物。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L,夏猎称苗,秋猎称?A,冬猎称狩,都是在农闲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国君还要整治军队,举行演习。演习完毕,回城整治队伍,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此次演习获得的成果。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次第,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表示威仪的礼制。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礼器兵器,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资源,固然都是制造器物所需要的,但那是身份低下的人所做的工作,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国君不必亲自过问。”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书《春秋》中记载道:“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暗指鲁隐公这一举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①。
臧僖伯②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L③、夏苗、秋?A、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④;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⑤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①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 年)春季。公:指鲁隐公。如:至。棠:邑名,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②臧僖伯:鲁国公子,封于臧。僖是其谥号。③?L:与下文的“苗”“?A”“狩”分别为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L:通“搜”,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A(xiǎn):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凡禽兽都可猎取。④俎:古代祭祀祖先时盛放祭品的器物。⑤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常穿黑色衣服。此处指身份低下的人。皂:黑色。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劝道:“一切事物,如果不与讲习祭祀和军事相关,其材料不能用于制造礼器兵器,那么君主就不要去做。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遵守法度礼制。所以,讲习国家大事来衡量法度,叫作轨;选择材料来彰显器物的文采,叫作物。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L,夏猎称苗,秋猎称?A,冬猎称狩,都是在农闲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国君还要整治军队,举行演习。演习完毕,回城整治队伍,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此次演习获得的成果。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次第,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表示威仪的礼制。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礼器兵器,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资源,固然都是制造器物所需要的,但那是身份低下的人所做的工作,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国君不必亲自过问。”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书《春秋》中记载道:“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暗指鲁隐公这一举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当代阐释】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一般人到棠邑这个偏远的地方观赏捕鱼,无可厚非,但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做出这一举动就不符合一国之君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将会导致国家的败亡。隐公远离国都,并非为了体察民情,也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去观渔,进行个人游乐活动。故此,臧僖伯极力劝阻。《论语?颜渊》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德行表现像风,没有德行的人们像草。风吹草上,草无不顺风而倒。作为上级,不管是一国之君,还是一个公司的领导,或者一个团体的负责人,如果都能像有德行的君子那样,以自己的美德感化他人,则犹如风之于草,必会出现人人向善的局面;反之,若上级没有德行,则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