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43412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通用版)之一,主要是注释和总结孙子兵法后七篇的内容,具体包括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目 录
第二十课 军争篇(一) 1
第二十一课 军争篇(二) 4
第二十二课 军争篇(三)9
第二十三课 九变篇(一)11
第二十四课 九变篇(二)13
第二十五课 行军篇(一)17
第二十六课 行军篇(二)19
第二十七课 行军篇(三)23
第二十八课 地形篇(一)26
第二十九课 地形篇(二)28
第三十课 地形篇(三)33
第三十一课 九地篇(一)36
第三十二课 九地篇(二)38
第三十三课 九地篇(三)43
第三十四课 九地篇(四) 48
第三十五课 火攻篇(一)53
第三十六课 火攻篇(二)56
第三十七课 用间篇(一)59
第三十八课 用间篇(二)61
第三十九课 用间篇(三)65
附录:《孙子兵法》全文(下)67
致家长 75
致教师 76
致课题实验区/校 77
致谢 78
第二十一课 军争篇(二) 4
第二十二课 军争篇(三)9
第二十三课 九变篇(一)11
第二十四课 九变篇(二)13
第二十五课 行军篇(一)17
第二十六课 行军篇(二)19
第二十七课 行军篇(三)23
第二十八课 地形篇(一)26
第二十九课 地形篇(二)28
第三十课 地形篇(三)33
第三十一课 九地篇(一)36
第三十二课 九地篇(二)38
第三十三课 九地篇(三)43
第三十四课 九地篇(四) 48
第三十五课 火攻篇(一)53
第三十六课 火攻篇(二)56
第三十七课 用间篇(一)59
第三十八课 用间篇(二)61
第三十九课 用间篇(三)65
附录:《孙子兵法》全文(下)67
致家长 75
致教师 76
致课题实验区/校 77
致谢 78
在线试读
孙子兵法》是怎样一本书
兵学(战争)理论发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与古代中国同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体,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等,均无兵书问世。而中国从先秦到清末,有记载的兵书就达两千余部(现存两百余部)。在这些兵书中,《孙子兵法》是诞生早、学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的一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家。《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战争中的重要规律,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目前,此书已被翻译成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达,源于中华民族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本性。《孙子兵法》中提出或体现的不战、慎战和胜战,先胜、全胜和战胜等思想原则,就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卫和平本性的好诠释。
兵学(战争)理论发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与古代中国同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体,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等,均无兵书问世。而中国从先秦到清末,有记载的兵书就达两千余部(现存两百余部)。在这些兵书中,《孙子兵法》是诞生早、学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的一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家。《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战争中的重要规律,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目前,此书已被翻译成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达,源于中华民族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本性。《孙子兵法》中提出或体现的不战、慎战和胜战,先胜、全胜和战胜等思想原则,就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卫和平本性的好诠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