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内容简介
《艾青诗选》所选诗作包含艾青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和代表作《我爱这土地》《太阳》《鱼化石》《光的赞歌》等。艾青诗歌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曾经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饱含着对国家、土地和人民的真切感情。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部白话章回体小说,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以徽宗年间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108位英雄好汉,讲述他们在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时代,由反抗官府、聚义梁山到接受招安、南征北战,终因功高震主,反为奸臣所害的悲剧故事,展现了一个官逼民反的混乱社会,赞美了底层人民向往自由与公正的无畏精神。
《泰戈尔诗选》收入泰戈尔具代表性的两部诗集: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飞鸟集》。这些诗歌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完美结合,给人以无尽美感和启迪。
《世说新语》被鲁迅誉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共36篇1130则,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是一部集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身的传世巨典,一部有关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聊斋志异》是我国经久流传的古典名著之一,全书共收录文言短篇小说500余篇,借荒诞离奇的狐仙鬼怪故事,反映社会黑暗与人间百态。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在艺术上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及史传文学的艺术精华,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著作,由清代学人蘅塘退士编选。全书遴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七十多位诗人的代表性诗作三百余首,按照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体裁分类编排。为了阅读方便,本书还采用了唐诗鉴赏名家喻守真、俞陛云和当代学者袁行霈的评析,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评析诗歌的创作技法,*威精准,浅显易懂,既适合初学者诵读,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一步提高其鉴赏水平。
目 录
《水浒传》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478
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 485
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493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501
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 509
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517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 525
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535
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546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554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561
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 568
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 575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583
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591
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598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604
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 612
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620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628
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636
第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642
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651
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658
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 664
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 671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 681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689
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698
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706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714
第八十六回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722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战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将/728
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734
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742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749
第九十一回宋公明兵渡黄河卢俊义赚城黑夜/755
第九十二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打盖郡智多星密筹/762
第九十三回李逵梦闹天池宋江兵分两路/768
第九十四回关胜义降三将李逵莽陷众人/773
第九十五回宋公明忠感后土乔道清术败宋兵/781
第九十六回幻魔君术窘五龙山入云龙兵围百谷岭/786
第九十七回陈瓘谏官升安抚琼英处女做先锋/791
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琼英吴用计鸩邬梨/797
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混江龙水灌太原城/806
第一百回张清琼英双建功陈瓘宋江同奏捷/813
第一百零一回谋坟地阴险产逆蹈春阳妖艳生奸/819
第一百零二回王庆因奸吃官司龚端被打师军犯/824
第一百零三回张管营因妾弟丧身范节级为表兄医脸/830
第一百零四回段家庄重招新女婿房山寨双并旧强人/836
第一百零五回宋公明避暑疗军兵乔道清回风烧贼寇/843
第一百零六回书生谈笑却强敌水军汩没破坚城/848
第一百零七回宋江大胜纪山军朱武打破六花阵/853第一百零八回乔道清兴雾取城小旋风藏炮击贼/858
第一百零九回王庆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867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875
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885
第一百一十二回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893
第一百一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900
第一百一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908
第一百一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917
第一百一十六回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925
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932
第一百一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940
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950
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962
名师引读《水浒传》 / 972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478
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 485
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493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501
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 509
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517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 525
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535
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546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554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561
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 568
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 575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583
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591
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598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604
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 612
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620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628
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636
第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642
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651
第七十八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658
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 664
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 671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 681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689
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698
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706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714
第八十六回宋公明大战独鹿山卢俊义兵陷青石峪/722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战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将/728
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734
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742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749
第九十一回宋公明兵渡黄河卢俊义赚城黑夜/755
第九十二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打盖郡智多星密筹/762
第九十三回李逵梦闹天池宋江兵分两路/768
第九十四回关胜义降三将李逵莽陷众人/773
第九十五回宋公明忠感后土乔道清术败宋兵/781
第九十六回幻魔君术窘五龙山入云龙兵围百谷岭/786
第九十七回陈瓘谏官升安抚琼英处女做先锋/791
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琼英吴用计鸩邬梨/797
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混江龙水灌太原城/806
第一百回张清琼英双建功陈瓘宋江同奏捷/813
第一百零一回谋坟地阴险产逆蹈春阳妖艳生奸/819
第一百零二回王庆因奸吃官司龚端被打师军犯/824
第一百零三回张管营因妾弟丧身范节级为表兄医脸/830
第一百零四回段家庄重招新女婿房山寨双并旧强人/836
第一百零五回宋公明避暑疗军兵乔道清回风烧贼寇/843
第一百零六回书生谈笑却强敌水军汩没破坚城/848
第一百零七回宋江大胜纪山军朱武打破六花阵/853第一百零八回乔道清兴雾取城小旋风藏炮击贼/858
第一百零九回王庆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867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875
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885
第一百一十二回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893
第一百一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900
第一百一十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908
第一百一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917
第一百一十六回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925
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932
第一百一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940
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950
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962
名师引读《水浒传》 / 972
前 言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它的问世,标志着英雄传奇这一章回小说类型的成熟。《水浒传》在叙事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名著中只有《红楼梦》能与之相提并论。
一《水浒传》的作者与版本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其主要依据是明嘉靖(1522—1566)间人高儒的《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合作者,他是元末明初人,这间接证明了施耐庵的生活年代。在通行的说法之外,还有两种非主流的观点:或断言“施耐庵其实并无其人”,“极可能就是郭勋门下御用文人的托名”,或断言施耐庵是江苏兴化或大丰人施彦端。
《水浒传》的通行本均为繁本,以其回目的多少作为区分标准,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其主要区别是,七十回本(即金圣叹评改本)的故事至“梁山泊英雄大聚义”结束,无招安以后的情节;百回本除了包含七十回本的所有故事外,还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的情节;百二十回本除了包含百回本的所有故事外,还有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这三种版本中,百回本较为接近《水浒传》原著的面貌;至于征辽情节是否为原本所有,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回目的多少之别外,《水浒传》因其描写的详略之异又分为繁本和简本。繁本和简本的区别,不在于回目的多少,而在于描写的详略、文词的繁简。繁本和简本孰先孰后,学术界意见不一,一般认为繁本在前,简本在后,删繁就简,乃是书商为了减少成本而采取的偷工减料的方式。简本文辞简陋,一般只作研究资料来用。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曾影印出版。
《水浒传》曾与《三国志演义》合刊,题为《英雄谱》。此书有两种,一为明崇祯年间雄飞馆刊本《精镌三国水浒全书》,一为清代刊本《绣像汉宋奇书》,均别题《英雄谱》。《英雄谱》所收《水浒传》均系简本。
二《水浒传》以侠义故事为重心
《水浒传》是一部由宋代说话中的“小说”中经“讲史”发展而来的长篇,换句话说,《水浒传》是一部以“讲史”为框架、汇集“小说”话本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水浒传》在其漫长的故事演变和成书过程中,一方面依据绿林好汉的原型展开情节,具有某种程度的写实性;另一方面又从批判现实政治的需要出发,对绿林故事加以改造,借题发挥,赋予小说以象征意蕴。但就总体而言,《水浒传》的重心是侠义故事。较之题材原型和象征意蕴,豪侠的生活世界更为作者所钟情。
侠义故事的核心之一是对生命力的崇拜。这一意蕴经由鲁智深、武松得到热情洋溢的表达。这两位好汉都具有好酒而不好色的性格。对于他们来说,酒是生命力的催化剂。其作用突出地呈现为两个方面:一、酒使他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所谓“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即指他两番使酒。诚如《水浒传》第四回所说:“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平日的鲁智深,虽也粗卤、豪爽,“每到晚便放翻身体,横罗十字,倒在禅床上睡;夜间鼻如雷响,如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搅得五台山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但毕竟有所节制;而一旦喝醉了酒,他便浩浩落落,打坍亭子,损坏金刚,无所不为,无所不做,刚心猛气,随意发泄。二、生命力在酒的作用下更加恣肆不羁,富于传奇色彩。鲁智深说过:“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第五回)他倒拔垂杨柳亦是“乘着酒兴”,否则怕没有那分豪气。(第七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痛饮是必要的程序。以此为出发点,《水浒传》以铺张的笔墨极力渲染“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前饮酒的兴会,淋漓尽致,笔飞墨舞,以至于金圣叹在回前总评中感慨:其事如依史法,只须大书“施恩领却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足矣:其文却将“酒人”“酒风”“酒赞”“酒题”一一写透(金本第二十八回,百回本第二十九回),充分显示出生命力的恣肆、豪宕、超越凡俗。
对豪侠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对绿林好汉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尖锐批判共同构成《水浒传》的主体内容。三者之间自然有衔接和统一之处:比如,鲁智深、林冲都曾是主流社会的一员,后来成为豪侠,沦落水泊,正是与现实政治中邪恶势力冲突或受其迫害的结果。但是,三者之间不能衔接和统一之处也是不容否认的。我们的任务是承认这种矛盾,并予以合理和深入的阐释。
三《水浒传》的艺术造诣
《水浒传》最为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一,《水浒传》善于从发展变化中刻画人物。《水浒传》不仅合情合理地写出人物性格变化的历史环境、经历和遭遇,还能将变化了的人物性格生动准确地展现出来。林冲是个著名的例证。林冲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就与此相关: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受“不怕官,只怕管”的观念支配,自行熄灭了胸中怒火。他被陷害刺配沧州,还打算“挣扎着回来”。在前往沧州途中,两个解差对他肆意折磨,他还是低声下气。直到最后,高俅派人火烧草料场,他不逃走就会被判死刑时,才下定决心上了梁山。当林冲手刃仇人后,作者又不失时机地用撵走众庄客,林冲独自一人“快活吃酒”的细节向读者显示:此后的林冲的确不再是原来那个逆来顺受的人物。其二,《水浒传》善于写出人物之间的区别,即使是性格相近的人物,也能写得个性分明。作者特别擅长同中见异的对比方法。比如林冲和杨志,他们社会地位较高,同属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但杨志走上造反之路,是他封妻荫子的理想彻底破灭的结果,其为人不值得称道;林冲虽然也怯于反抗,却从无逢迎拍马之举,能够较多地赢得同情。再如武松、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喜欢喝酒,但李逵不喝酒也像醉人,随时可能乱打一气;鲁智深醉了才任性胡为,不醉尚可;而武松即使醉了也能章法不乱,“醉打蒋门神”几乎可视为其人生状态的象征。三人都勇力非凡,却是在不同的情势下显示出来:武松被置于受到意外袭击的处境,如景阳冈遇虎;鲁智深是有板有眼的表演,如倒拔垂杨柳;李逵则是一味的鲁莽,如沂岭杀四虎、浪里斗张顺。此等笔墨,异常精彩。
“拳打镇关西”与景阳冈打虎显示了鲁智深、武松性格的许多侧面。“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身为提辖,却不愿使用手中的权力,而宁可用一双拳头教训坏人,他的疾恶如仇和真率令读者会心一笑。他的有限度的精明也是与他的疾恶如仇和真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因为憎恶镇关西,故意寻开心,“消遣”他,先是要郑屠把十斤精肉切做肉末,上面一点肥肉都不许有,这郑屠整整切了“半个时辰”;接着要郑屠把十斤肥肉切做肉末,上面一点精肉都不准有,这郑屠“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又要郑屠把“十斤寸金软骨”切成末子,上面一点肉都不准有。所作所为,正如郑屠所说,这是特意来“消遣”他。这种“消遣”方式,表明鲁智深也有精细的一面。但他的精细是从属于其疾恶如仇的,所以接下来拳打郑屠,他便不免下手太重,本来只想让郑屠受皮肉之苦,却因用力过猛,无意中结果了郑屠。智深处事,受感情的支配胜于受理智的支配。武松不然。他非常理智,即使是在受到老虎突然袭击时。也能章法不乱。做某件事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得漂亮。他往往像完成艺术品一样地完成一桩事情。为兄长报仇,每一程序都设计得天衣无缝:醉打蒋门神,一路“无三不过望”,其神情何等倜傥;“血溅鸳鸯楼”,大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对于一种意境的兴趣超过了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金圣叹隐约感到而未能清楚说明的事实是:鲁智深的精细受感情支配的成分较多,武松的精细受理智支配的成分较多,二者的区别由此形成。
在技巧方面,悬念手法的采用是一个可供对比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演义》,还是《水浒传》,对悬念的兴趣都与民间说话的影响有关。但由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总体氛围不同,《三国志演义》仅仅在表现诸葛亮时使用悬念技巧,目的是把他塑造成为神奇莫测的人物,所以悬念技巧本身并不为历史演义作者所看重——如果不是为了把诸葛亮保持在神秘状态,我们确信罗贯中不会热心于采用悬念手法,这就造成了《三国志演义》悬念手法的非生活化倾向。与此形成对照,《水浒传》中的悬念并非某一人物的专利,英雄传奇作者对悬念的兴趣建立在乐于和读者捉迷藏这样一种纯粹小说家的心态之上,这就造成了《水浒传》悬念手法的广泛采用和生活化倾向。
《三国志演义》制造悬念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锦囊妙计,如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二是用“耳畔分付”的方式来宣布作战方案,即所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这两种方式,都不是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形,而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目的是将读者蒙在鼓里,使他们对于事件的变化产生应接不暇的惊奇感,从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格外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也注重悬念的设计,但不再采用锦囊妙计和“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方式,而是更加生活化,泯除了技巧的痕迹,从而在艺术上臻于更高的境界。比如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为兄长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等人,被刺配孟州。来到牢城营,因武松不肯托人情,还口口声声与差拨抬扛,牢友们都料定他“晚间必然”被“结果”:
众人说犹未了,只见一个军人,托着一个盒子入来,问道:“那个是新配来的武都头?”武松答道:“我便是,有甚么话说?”那人答道:“管营叫我送点心在这里。”武松看时,一大旋酒,一盘肉,一盘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寻思道:“敢是把这些点心与我吃了,却来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却又理会。”
武松的想法也正是读者的想法,我们确实认为,这顿饭之所以丰盛,是因为武松马上就要被处决了,管营的用意是让他做个饱死鬼。然而,武松和读者都没有料对。到了晚上,并没有谁来结果武松,倒是“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好肉、好鱼、好酒地招待;不多时,又送热水来洗澡。武松以为洗澡后会被害死,却又并不。第二天请他搬家,武松以为是去土牢,却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去处。中午、晚上仍是盛情款待。
武松心里忖道:“由他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到晚,又是许多酒菜下饭,又请武松洗浴了,乘凉歇息。武松自思道:“众囚徒也是这般说,我也这般想,却是怎地这般请我?”
确实,不仅众囚徒百思不得其解,武松也百思不得其解;不仅武松百思不得其解,读者也同样百思不得其解。瞒住武松是表面的现象,瞒住读者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能成功地瞒住读者,引发读者的牵挂和往下读的欲望,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水浒传》有意瞒住读者,却又不让人看出故意设置悬念的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仿佛在顺其自然地展示生活,其实是精心制造悬念,这是一种不易达到的境界。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语言运用上的这种优势,表现在叙述上,以明快、风趣见长,常常有评书的诙谐和节奏感;表现在描写上,以生动、准确见长,显示出精细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力,比如第十回“那雪正下得紧”一句,正如鲁迅《花边文学·“大雪纷飞”》所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表现在人物语言上,以充分的个性化见长,众多好汉,各有其“声口”,各有其性情。李逵初上梁山,就口出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像“大皇帝”“小皇帝”这种话,只有出自李逵之口,才是恰切的。
《水浒传》16世纪已传入朝鲜,除中国原刻以外,还出现了朝鲜坊刻本、抄本和翻译本。《水浒传》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当时的朝鲜学者,对文言比较熟悉,而对白话文不太精通,朝鲜显宗十年(1669)特为读《水浒传》而出版了《水浒传语录》。日本于1757年出版了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全译本。法国于1850年出版《水浒传》摘译本,1978年出版120回的全译本。目前,《水浒传》已有英、法、德、日、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越南、泰国等十多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水浒传》在海外广泛流传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为方便读者无障碍阅读,本书对文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重要或生僻的字词亦重复注释。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有《中国文学编年史》,著有《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等多部。
一《水浒传》的作者与版本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其主要依据是明嘉靖(1522—1566)间人高儒的《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合作者,他是元末明初人,这间接证明了施耐庵的生活年代。在通行的说法之外,还有两种非主流的观点:或断言“施耐庵其实并无其人”,“极可能就是郭勋门下御用文人的托名”,或断言施耐庵是江苏兴化或大丰人施彦端。
《水浒传》的通行本均为繁本,以其回目的多少作为区分标准,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其主要区别是,七十回本(即金圣叹评改本)的故事至“梁山泊英雄大聚义”结束,无招安以后的情节;百回本除了包含七十回本的所有故事外,还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的情节;百二十回本除了包含百回本的所有故事外,还有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这三种版本中,百回本较为接近《水浒传》原著的面貌;至于征辽情节是否为原本所有,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回目的多少之别外,《水浒传》因其描写的详略之异又分为繁本和简本。繁本和简本的区别,不在于回目的多少,而在于描写的详略、文词的繁简。繁本和简本孰先孰后,学术界意见不一,一般认为繁本在前,简本在后,删繁就简,乃是书商为了减少成本而采取的偷工减料的方式。简本文辞简陋,一般只作研究资料来用。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曾影印出版。
《水浒传》曾与《三国志演义》合刊,题为《英雄谱》。此书有两种,一为明崇祯年间雄飞馆刊本《精镌三国水浒全书》,一为清代刊本《绣像汉宋奇书》,均别题《英雄谱》。《英雄谱》所收《水浒传》均系简本。
二《水浒传》以侠义故事为重心
《水浒传》是一部由宋代说话中的“小说”中经“讲史”发展而来的长篇,换句话说,《水浒传》是一部以“讲史”为框架、汇集“小说”话本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水浒传》在其漫长的故事演变和成书过程中,一方面依据绿林好汉的原型展开情节,具有某种程度的写实性;另一方面又从批判现实政治的需要出发,对绿林故事加以改造,借题发挥,赋予小说以象征意蕴。但就总体而言,《水浒传》的重心是侠义故事。较之题材原型和象征意蕴,豪侠的生活世界更为作者所钟情。
侠义故事的核心之一是对生命力的崇拜。这一意蕴经由鲁智深、武松得到热情洋溢的表达。这两位好汉都具有好酒而不好色的性格。对于他们来说,酒是生命力的催化剂。其作用突出地呈现为两个方面:一、酒使他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所谓“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即指他两番使酒。诚如《水浒传》第四回所说:“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平日的鲁智深,虽也粗卤、豪爽,“每到晚便放翻身体,横罗十字,倒在禅床上睡;夜间鼻如雷响,如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搅得五台山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但毕竟有所节制;而一旦喝醉了酒,他便浩浩落落,打坍亭子,损坏金刚,无所不为,无所不做,刚心猛气,随意发泄。二、生命力在酒的作用下更加恣肆不羁,富于传奇色彩。鲁智深说过:“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第五回)他倒拔垂杨柳亦是“乘着酒兴”,否则怕没有那分豪气。(第七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痛饮是必要的程序。以此为出发点,《水浒传》以铺张的笔墨极力渲染“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前饮酒的兴会,淋漓尽致,笔飞墨舞,以至于金圣叹在回前总评中感慨:其事如依史法,只须大书“施恩领却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足矣:其文却将“酒人”“酒风”“酒赞”“酒题”一一写透(金本第二十八回,百回本第二十九回),充分显示出生命力的恣肆、豪宕、超越凡俗。
对豪侠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对绿林好汉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尖锐批判共同构成《水浒传》的主体内容。三者之间自然有衔接和统一之处:比如,鲁智深、林冲都曾是主流社会的一员,后来成为豪侠,沦落水泊,正是与现实政治中邪恶势力冲突或受其迫害的结果。但是,三者之间不能衔接和统一之处也是不容否认的。我们的任务是承认这种矛盾,并予以合理和深入的阐释。
三《水浒传》的艺术造诣
《水浒传》最为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一,《水浒传》善于从发展变化中刻画人物。《水浒传》不仅合情合理地写出人物性格变化的历史环境、经历和遭遇,还能将变化了的人物性格生动准确地展现出来。林冲是个著名的例证。林冲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就与此相关: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受“不怕官,只怕管”的观念支配,自行熄灭了胸中怒火。他被陷害刺配沧州,还打算“挣扎着回来”。在前往沧州途中,两个解差对他肆意折磨,他还是低声下气。直到最后,高俅派人火烧草料场,他不逃走就会被判死刑时,才下定决心上了梁山。当林冲手刃仇人后,作者又不失时机地用撵走众庄客,林冲独自一人“快活吃酒”的细节向读者显示:此后的林冲的确不再是原来那个逆来顺受的人物。其二,《水浒传》善于写出人物之间的区别,即使是性格相近的人物,也能写得个性分明。作者特别擅长同中见异的对比方法。比如林冲和杨志,他们社会地位较高,同属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但杨志走上造反之路,是他封妻荫子的理想彻底破灭的结果,其为人不值得称道;林冲虽然也怯于反抗,却从无逢迎拍马之举,能够较多地赢得同情。再如武松、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喜欢喝酒,但李逵不喝酒也像醉人,随时可能乱打一气;鲁智深醉了才任性胡为,不醉尚可;而武松即使醉了也能章法不乱,“醉打蒋门神”几乎可视为其人生状态的象征。三人都勇力非凡,却是在不同的情势下显示出来:武松被置于受到意外袭击的处境,如景阳冈遇虎;鲁智深是有板有眼的表演,如倒拔垂杨柳;李逵则是一味的鲁莽,如沂岭杀四虎、浪里斗张顺。此等笔墨,异常精彩。
“拳打镇关西”与景阳冈打虎显示了鲁智深、武松性格的许多侧面。“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身为提辖,却不愿使用手中的权力,而宁可用一双拳头教训坏人,他的疾恶如仇和真率令读者会心一笑。他的有限度的精明也是与他的疾恶如仇和真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因为憎恶镇关西,故意寻开心,“消遣”他,先是要郑屠把十斤精肉切做肉末,上面一点肥肉都不许有,这郑屠整整切了“半个时辰”;接着要郑屠把十斤肥肉切做肉末,上面一点精肉都不准有,这郑屠“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又要郑屠把“十斤寸金软骨”切成末子,上面一点肉都不准有。所作所为,正如郑屠所说,这是特意来“消遣”他。这种“消遣”方式,表明鲁智深也有精细的一面。但他的精细是从属于其疾恶如仇的,所以接下来拳打郑屠,他便不免下手太重,本来只想让郑屠受皮肉之苦,却因用力过猛,无意中结果了郑屠。智深处事,受感情的支配胜于受理智的支配。武松不然。他非常理智,即使是在受到老虎突然袭击时。也能章法不乱。做某件事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得漂亮。他往往像完成艺术品一样地完成一桩事情。为兄长报仇,每一程序都设计得天衣无缝:醉打蒋门神,一路“无三不过望”,其神情何等倜傥;“血溅鸳鸯楼”,大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对于一种意境的兴趣超过了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金圣叹隐约感到而未能清楚说明的事实是:鲁智深的精细受感情支配的成分较多,武松的精细受理智支配的成分较多,二者的区别由此形成。
在技巧方面,悬念手法的采用是一个可供对比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演义》,还是《水浒传》,对悬念的兴趣都与民间说话的影响有关。但由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总体氛围不同,《三国志演义》仅仅在表现诸葛亮时使用悬念技巧,目的是把他塑造成为神奇莫测的人物,所以悬念技巧本身并不为历史演义作者所看重——如果不是为了把诸葛亮保持在神秘状态,我们确信罗贯中不会热心于采用悬念手法,这就造成了《三国志演义》悬念手法的非生活化倾向。与此形成对照,《水浒传》中的悬念并非某一人物的专利,英雄传奇作者对悬念的兴趣建立在乐于和读者捉迷藏这样一种纯粹小说家的心态之上,这就造成了《水浒传》悬念手法的广泛采用和生活化倾向。
《三国志演义》制造悬念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锦囊妙计,如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二是用“耳畔分付”的方式来宣布作战方案,即所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这两种方式,都不是生活当中的真实情形,而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目的是将读者蒙在鼓里,使他们对于事件的变化产生应接不暇的惊奇感,从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格外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也注重悬念的设计,但不再采用锦囊妙计和“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方式,而是更加生活化,泯除了技巧的痕迹,从而在艺术上臻于更高的境界。比如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为兄长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等人,被刺配孟州。来到牢城营,因武松不肯托人情,还口口声声与差拨抬扛,牢友们都料定他“晚间必然”被“结果”:
众人说犹未了,只见一个军人,托着一个盒子入来,问道:“那个是新配来的武都头?”武松答道:“我便是,有甚么话说?”那人答道:“管营叫我送点心在这里。”武松看时,一大旋酒,一盘肉,一盘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寻思道:“敢是把这些点心与我吃了,却来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却又理会。”
武松的想法也正是读者的想法,我们确实认为,这顿饭之所以丰盛,是因为武松马上就要被处决了,管营的用意是让他做个饱死鬼。然而,武松和读者都没有料对。到了晚上,并没有谁来结果武松,倒是“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好肉、好鱼、好酒地招待;不多时,又送热水来洗澡。武松以为洗澡后会被害死,却又并不。第二天请他搬家,武松以为是去土牢,却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去处。中午、晚上仍是盛情款待。
武松心里忖道:“由他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到晚,又是许多酒菜下饭,又请武松洗浴了,乘凉歇息。武松自思道:“众囚徒也是这般说,我也这般想,却是怎地这般请我?”
确实,不仅众囚徒百思不得其解,武松也百思不得其解;不仅武松百思不得其解,读者也同样百思不得其解。瞒住武松是表面的现象,瞒住读者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能成功地瞒住读者,引发读者的牵挂和往下读的欲望,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水浒传》有意瞒住读者,却又不让人看出故意设置悬念的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仿佛在顺其自然地展示生活,其实是精心制造悬念,这是一种不易达到的境界。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语言运用上的这种优势,表现在叙述上,以明快、风趣见长,常常有评书的诙谐和节奏感;表现在描写上,以生动、准确见长,显示出精细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力,比如第十回“那雪正下得紧”一句,正如鲁迅《花边文学·“大雪纷飞”》所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表现在人物语言上,以充分的个性化见长,众多好汉,各有其“声口”,各有其性情。李逵初上梁山,就口出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像“大皇帝”“小皇帝”这种话,只有出自李逵之口,才是恰切的。
《水浒传》16世纪已传入朝鲜,除中国原刻以外,还出现了朝鲜坊刻本、抄本和翻译本。《水浒传》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当时的朝鲜学者,对文言比较熟悉,而对白话文不太精通,朝鲜显宗十年(1669)特为读《水浒传》而出版了《水浒传语录》。日本于1757年出版了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全译本。法国于1850年出版《水浒传》摘译本,1978年出版120回的全译本。目前,《水浒传》已有英、法、德、日、俄、拉丁、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越南、泰国等十多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水浒传》在海外广泛流传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为方便读者无障碍阅读,本书对文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重要或生僻的字词亦重复注释。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有《中国文学编年史》,著有《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等多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