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308429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大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对于文学本身的深入理解,国人增强了对各国文学的需求,增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更增强了读者对外国名著的理解,有效促进了本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套文学名著精选世界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和被市场认可且为学术界首肯的传世名著,将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本书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章
我的父亲直挺挺躺在狭窄幽暗的小屋窗下的地板上,穿着一身白衣服;他赤脚的趾头怪模怪样地叉开着,平素温和的大手此刻默默地搁在胸前,手指也同样变了形。他曾满含笑意的两眼紧闭着,好像两枚黑铜钱,往日和善的面庞变成了铅黑色,咬紧的牙关泛出的微光使我感到很害怕。母亲只穿了条红裙子,正跪在父亲身边,拿着我常用来锯西瓜皮的小黑木梳,将他那柔软的长发从额头向后不停地梳理着。她一直在低声嘶哑地嘟嘟囔囔,灰色的眼睛肿得好像要被大滴的泪珠所融化。外祖母拽着我的手——她长得圆滚滚的,脑袋和眼睛都很大,肉囊囊的鼻子十分可笑。她整个人都显得松软、朦胧、神秘。她也哭泣,不过哭的方式有些特别,似乎在为母亲的哭声伴奏。她全身颤抖,不住地想把我推到父亲的身旁去,而我却退缩着藏到她的裙子后面。我感到既恐惧又难受。我从没看到过大人哭,弄不懂外祖母一直对我说着的话有什么含义:“去和爸爸道别吧。你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归天了,我亲爱的,寿限还没到,不到时辰就——”我刚刚从一场重病中痊愈,生病时我的父亲——我清楚地记着——那么尽心地在我身边照顾我,陪我玩。然而后来他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陌生的女人,也就是我的外祖母。“您是走着来的么?”我问她。“走不了,我是坐船来的。人在水面上没法走,小鬼头,”她答道。“我是从尼日尼俄语‘尼日尼’意为‘下边’,因此他误认为外祖母由下边上来的来的。”这听起来真好笑,让人琢磨不透:我家的楼上有几个大胡子深皮肤的波斯人,地下室里住着一位买卖羊皮的卡尔梅克黄皮肤的老头儿。你顺着楼梯就能骑着扶栏往下滑,如果摔了就会翻着跟头滚下去——这些我非常熟悉。然而它们与水又有什么关系?看来是她全弄错了,都搞混了。“您干嘛叫我小鬼头呢?”“就因为你爱说大人话,”她笑着答道。她说起话来非常和蔼,快活且流畅。自从见到她的头一天,她和我便成了要好的朋友,此刻我只盼她带我走出这个房间。母亲搅得我心慌意乱。她的泪水与悲号使我惊恐不安。我从没见她像这样过:通常她都是个严厉的女人,从不多说一句废话。她既干净又整洁,长得像匹大母马;她身体很结实,两只手特别有劲。然而此时,她浑身都鼓蓬蓬乱哄哄的,样子很难看。她的衣服被撕破了,原本梳得光亮如丝的头发,好像一顶头上的大帽子,现在也披散到赤裸的肩上,甚至揉到眼睛里,一条辫子垂在睡着的父亲的脸上摇摆着。我在房里已经站了好一会儿,然而她一眼都不瞧我,全神贯注地梳理着父亲的头发,不停抽泣着。值班警察和几个面色黝黑的农夫向门内张望着。“快点儿把他抬出来!”警察不耐烦地嚷道。遮挡窗子用的黑色披肩,被风吹得像船帆一样鼓了起来。记得有一回父亲领我去划帆船,忽然天空中响了一声霹雳。父亲哈哈大笑,用膝盖夹住我,叫道:“没事儿,别怕,我的儿子。”忽然间,母亲由地板上费力地爬起来,立刻又仰面倒了下去,头发披散在地板上,合着双眼,苍白的面孔变得铁青,和父亲一样紧咬牙关。“锁上门——把阿列克谢弄出去!”她气喘吁吁地怒喝道。外祖母一把把我搡到一边,冲到门口。“不用担心,好人们。”她叫道,“别管她!看在基督的份上,都走开吧!不是得了霍乱!是正在生孩子呢!行行好吧,好人们!”
我藏到黑暗角落的一只箱子后,从那儿能看到母亲在地板上翻滚呻吟,牙齿咬得咯咯直响,外祖母在她身边跟着爬着,温柔而快乐地念叨着:“以圣父与圣子的名义!瓦留莎,尽量挺着点儿!圣母圣明,保佑——”我被吓坏了。她们在父亲身边的地板上来回爬着,呻吟,叫喊,碰撞着他,而他却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好像在嘲笑他们。就这样忙了很久。好几次母亲挣扎着站起来,结果又倒了下去;外祖母则像个巨大的黑皮球,在房子里滚出滚进的;突然,黑暗中传来婴儿的哭声。“感谢上帝!”外祖母喘着气说。“是男孩儿!”她点燃了蜡烛。我大概是在角落里睡着了,一点儿也不记得此后的情形。我另外一个记忆是在一个下雨天墓地的荒凉一角;我站在粘脚的小土堆上,望着父亲的棺材被他们放进墓穴。墓穴底部满是雨水和青蛙——其中有两只跳到了黄色的棺材盖上。站在坟旁的只有全身透湿的警察、两位手持铁铲的面色阴郁的农夫、外祖母和我。湿乎乎的雨点如同细碎的玻璃小珠子,不断地打在人们的身上。“埋了吧!”警察吩咐道,说完便走开了。外祖母又哭了起来,拿披巾的一角掩着面孔。那两位农夫弯下腰,向墓穴扔下铲土。雨水哗哗地下着,两只青蛙开始朝穴壁上跳,可是被土块砸落到穴底。“走吧,阿廖沙,”外祖母拍拍我的肩头说道。我甩开她的手,不愿意离去。“唉,上帝,”外祖母叹息道,那声调也不知是在抱怨我还是上帝。她静静地垂着头,在那儿久久地站着;直到墓穴全都填平了,她依旧伫立在那儿。两个农夫啪叽啪叽地用铁铲平着地。这时刮来一阵风,把雨赶走了。外祖母牵着我的一只手,带着我走过一片黑色的十字架,朝远处的教堂走去。“你为什么不哭呢?”我们走出墓地时,她问我。“你应该哭呀。”“我没想哭,”我说道。“好吧,你要是不想哭,就别哭了,”她轻轻地说。真怪,她竟然让我哭。我很少哭,只有在受了委屈时才哭——从来没有由于肉体的疼痛。父亲总是嘲笑我抹眼泪,而母亲则喊道:“你敢哭!”在那之后,我们乘坐一辆四轮马车走在宽敞泥泞的大街上,街道两边是暗红色的房屋。“青蛙爬不上来了吧?”我问。“哦,它们爬不上来了,上帝保佑它们吧。”她答道。无论父亲或母亲,都没有这么亲切而频繁地念叨过上帝的名字。几天过去了,母亲、外祖母和我坐在了一条船上的狭小舱中。我刚出生的弟弟马克西姆死了,裹着缠有红布带的白布,躺在船舱一角的桌上。我在箱子和包袱上坐着,从凸出的、令我联想到马眼的舱窗向外望去。窗外雾漾漾的,泛着泡沫的波浪不停地溅在窗玻璃上,有时会溅满整个舱窗。这时,我就会本能地跳到地板上。“别害怕,”外祖母说,用她那温柔的手臂把我抱起来,放回包裹上。河面上灰雾茫茫,远方一片黑黝黝的土地,在浓雾中时隐时现。我们身边的所有东西都在晃动……唯有母亲稳稳地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两眼紧闭,双手枕在脑后靠着舱壁上。她的脸色阴沉、冷酷,旁若无人。她一言不发,好像换了一个陌生的人。甚至就连她穿的衣裳对我来说都感到非常陌生了。外祖母不时小声对她说:“瓦留莎,听话,你能不能吃点儿东西——就吃一小点儿。”然而母亲依旧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外祖母跟我讲话时低声低语,对母亲说话时声音稍微大一些,并且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话也非常少。我感到她很怕母亲。我觉察到了这一点儿,这令我与外祖母更加亲密了。“萨拉托夫,”母亲忽然刺耳地大声叫道。“那个水手在哪儿?”甚至连她所用的词都变得奇怪而陌生。“萨拉托夫”“水手”……一个宽肩膀、灰白头发的蓝衣人走进船舱,手里托着个小木盒。外祖母拿过小木盒,把弟弟的尸首放了进去。装完以后,外祖母伸直胳膊托着小木盒朝门口走去,然而她过于肥胖,必须侧过身才能挤出舱口的窄门,因此她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看上去非常滑稽。“唉,母亲!”我的母亲不耐烦地叫道,由她手中抢过小棺材。随后她们俩就不见了,我和那个穿蓝衣服的男人留在船舱里。“你的弟弟离开我们了,”他躬下腰对我说。“您是谁?”“一名水手。”“那萨拉托夫是谁?” “一座城市。朝窗外看,就在那儿。”黑土地在舱窗外面慢慢地挪动着;黑暗而且陡峭的土地升腾着白雾,好像是刚刚在大圆面包上切下来的一大块儿面包片。“外祖母去哪儿了?”“埋她的外孙去了。”“他们要把他埋在地下么?”“当然埋到那儿了。”我告诉水手,埋葬父亲时他们把两只青蛙活埋了。他把我抱起来,紧搂着我吻了一下。 “啊,小家伙,有些事你还弄不懂!”他说。“不用可怜青蛙——魔鬼与它们在一起——还是同情你母亲吧,你瞧悲伤把她折磨成什么样子了!”忽然间,在我们上方传来刺耳的尖鸣和鼓风的声音,而我已知道这是轮船在拉汽笛,因此并不害怕。那个水手赶紧放下我,一边抬腿朝外跑,一边说道:“该下船了!”我也不由地跟着跑,跑出了船舱。昏暗狭窄的舱道中没有一个人。在舱门附近,我看到楼梯上镶嵌的铜片闪闪发光。我朝上一望,只见有人背着箱包、提着行李。显然,人们都要下船,那么我也该下船了。然而,当我夹在那些农夫中来到船舷踏板的时候,人们都冲着我喊道:“你是谁?你是谁家的孩子?”“我不知道。”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推我,挤我,摸我。后,那个灰白头发的水手跑了过来,对大家说道:“他来自阿斯特拉罕——从船舱中跑出来的。”他把我抱到船舱中,将我朝行李上一扔,对我晃着手指头:“要是再乱跑就揍你!”他吓唬我道,然后就走了。
渐渐地我头上方的喧哗声安静下来,汽轮已不再颤抖,停止在水面上噗噗地响。船舱中的窗子被挡上了一堵湿漉漉的墙,变得黑暗、沉闷;行李似乎变大了,挤得我不舒服。难道我就得这样永远独自被扔在这空空荡荡的汽轮上么?我来到门口。门关得很紧,我扭不动铜把手。我举起装着牛奶的瓶子,拼命地向铜把手砸过去。瓶子被打碎了,牛奶溅了我一脚,淌进了靴子的筒中。由于受到失败而感到非常失望,我躺到行李上哭起来,哭着哭着便睡着了。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汽轮又在水面上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子明晃晃的宛若小太阳。外祖母正在我的身边坐着梳头,她眉梢紧蹙,不停地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她的头发非常多,密实地覆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耷拉到地板上,乌黑发亮,闪着蓝色的光芒。她用一只手从地上将头发揽起来拿着,挺费力地将稀疏的木梳齿儿插进厚厚的头发里。她的嘴唇扭曲着,黑眼珠显出愠怒的神色,她的面庞在大堆的头发中显得既小又可笑。她今天似乎不太高兴,不过当我问起她的头发怎么这样长时,她仍然用昨天那种温暖而又温柔的语调说:“看上去这好像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去吧,让你整天梳理这些该死的鬃毛吧!’年轻时我为此而感到荣耀,等上了年纪的时候,我却诅咒它。你赶紧睡吧,小孩子!天还早呢——太阳刚出来。”“我不愿意再睡了!”“不愿意睡就别睡,”她同意了,一边编着辫子,一边朝睡铺那里看,母亲正仰面躺在睡铺上,身体直得如同一支箭杆,一动都不动。“昨天你为什么把牛奶瓶子打碎了?小声点儿说。”外祖母说话好像在用心地歌唱,每个字都似乎像鲜花那样柔和、鲜艳而丰润,我很快就牢牢地记住了每一个字。她微笑时,那黑得如同黑色的樱桃般的眼珠儿睁得大大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光芒,在带着微笑的面孔上,快活地露出坚硬的白白的牙齿,尽管黑黑的两个脸蛋儿上有很多皱纹,可是整个面庞依旧显得很年轻,很开朗。 可是这面孔却被软软的鼻翼、撑大了的鼻孔与红红的鼻头儿给破坏了。她由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中吸着烟草。她的衣裳都是黑色的,可是透过她的双眼,从她内心深处却射出一种永远都不熄灭的、愉快的、温暖的光明。她的腰弯得简直成了驼背,胖胖的,然而举止却像一只大猫一样,既轻快又敏捷,而且柔软得也极像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她没来之前,我好像是藏在黑暗里睡觉,可是她的出现,将我喊醒了,把我带到有光明的地方。一根永远不断的线将我四周的所有东西都连结起来,织成美丽的花边。她立刻成为我永远的朋友,成为我知心的人,成为我了解、为珍贵的亲人。是她那对世界崇高的爱引导了我,令我充满了坚强的勇气来应付艰难困苦的环境。 在四十年前的日子里,轮船行驶得很缓慢。我们乘坐的轮船数日之后才到达下诺夫戈罗德,我清晰地记得开头的几天是多么美好。天气转晴了,我与外祖母整天都上到甲板待着。头上是澄澈的天空,伏尔加河的两岸都被秋天染上了一层金色,像铺上了绸缎。锈迹斑斑的轮船溯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懒洋洋地击打着蔚蓝色的河水,隆隆作响,船尾用一条很长很长的牵引索拉着一条驳船。驳船是灰颜色的,模样就像一只乌龟。 太阳在伏尔加河的上空安静地移动着;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碧绿的山好像大地的华丽衣服的华美皱褶儿。沿岸既有城市也有乡村,从遥远的地方看上去好像一块块的甜点心。水面上有几片金黄色的秋叶漂动着。“你看,多美呀!”外祖母不停地念叨着,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她容光焕发,激动地睁大了眼睛。她经常站在船边遥望河岸,把我给忘了;她双手交叉在胸前,嘴唇挂着微笑,两眼充满泪水。我拽拽她绣着花边的黑裙子。“嗯?”她就会这么说,回过神来。“我好像打了个盹儿,做了个梦似的。”“你为什么哭呢?”“那是出于高兴,小伙子,是身体不好,我的宝贝,”她笑着说。“现在我已经老喽,把六十多个春夏留在了身后。”于是她还会吸起鼻烟,开始为我讲一些稀奇的故事:圣人、动物,还有善良的强盗和鬼怪幽灵。她用平静而神秘的声音讲述着童话,脸和我贴得很近,睁大了瞳孔注视着我的眼睛,似乎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心中灌注一股支配我的力量。她说话如同唱歌一样,越讲越投入。听她说话让人有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每回我听她讲完之后都会喊道: “再来一个!” “那就再讲一个:灶神爷在炉台下面坐着,被面条儿尖儿扎了爪子。他坐着晃来晃去,不住地呻吟:‘唉哟,小耗子,小耗子!唉哟,我要疼死啦,小耗子!’”她抓住自己的一只脚,坐在那儿前后摇来晃去,整张脸都皱了起来,好像她已经疼痛难忍了似地。留着胡须的水手们围成一圈儿——一边听,一边笑,夸赞她,也求再讲下去。“接着讲,老奶奶,再给我们来一个吧!”后来他们便会说:“咱们一块儿吃晚饭去!”吃晚饭时,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而请我吃西瓜与甜瓜;然而,这一切都在私下里进行,由于船上有个人禁止人们吃水果。如果他逮着谁在吃水果,就会抢走扔到河里去。他穿的制服很像岗警,制服上钉着铜扣子,总是喝得烂醉。大家都躲着他。母亲极少到甲板上来,总是回避我们。她一直都不说话。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她高挑挺拔的身材,她神色冷峻,发辫像王冠一样盘在她的头顶——全身坚实有力,看上去总感到有一层看不透的雾或透亮的云朵笼罩着她。她那对和外祖母一模一样大的灰色的大眼睛,冷冷地瞧着流逝的岁月。 一天,她板着脸说:“妈,您自己让人家当成笑料了。”“只要他们乐意,就让他们笑去,”外祖母敦厚地答道。“那还不好么!”我记得,外祖母一见到尼日尼便兴奋得像个小孩子。 “快看,看它多美呀”她大声叫道,手拉着我,把我推到船舷扶栏。“这就是你的尼日尼!多美啊!看那些教堂的圆顶——好像在天空飞呢!”她兴奋得几乎要哭了,转身对母亲说:“你看看呀,瓦留莎!我估摸着,你都快把它忘了。为它的欢乐干杯!”母亲不自然地地笑了笑。轮船停泊在美丽的城市对面的河中,河面上挤满了船,成百根尖尖的桅杆矗立着。
一条装满了人的大船朝轮船靠拢来,钩杆抓住放下来的小梯子,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从那只大船爬上甲板。有位干瘦干瘦的小老头子在前面飞快地跑着。他身着一套黑色的大衣服,胡子是金黄色的,长着一个鹰钩鼻子与一双绿晶晶的小眼睛。“父亲!”母亲大叫了一声,便扑到了他的怀中。他搂着母亲的头,用通红的小手抚摩起她的面颊来,兴奋地尖声叫道:“嗯,嗯,你这傻丫头!哈!这不是来了么!啊呵,嗒嗒嗒!”与此同时,外祖母如同陀螺一样转起来,一眨眼工夫就把每个人都拥抱亲吻了个遍。“过来,快点,”她说,把我推到众人面前,“这是米哈伊尔舅舅,这儿是雅科夫舅舅,这儿是纳塔利娅舅妈;这两个男孩子是表哥——都叫萨沙;还有卡捷琳娜表姐。都是咱们一家子的,——你看有多少人呀!”“你身体怎么样,老妈妈?”我的外祖父问她。他们相互吻了三次。这时外祖父将我从人群中拽出来,拍着我的头问道:“那么你是谁呢?” “我从阿斯特拉罕来,打船舱里出来的。”“他在说什么呢?”外祖父转过头问我母亲。没等我回答,他就一把推开我说:“颧骨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他说。“到小船吧!”我们乘小船靠了岸,顺着铺着鹅卵石的坡路朝上走,路两边的高堤上覆盖着被践踏了的枯草。外祖父与母亲走在前面。他的个头儿刚及她的肩头,迈着小碎步走起路来很快,她却像在空中飘动着似的,俯视着他。舅舅们一声不响地紧跟在后面:米哈伊尔舅舅的头发又黑又直,身材和外祖父那样干瘦;雅科夫舅舅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打着卷儿;这时来了几个穿着鲜艳衣服的胖妇人,还有六个小孩子。那几个孩子比我大,都不吱声。我与外祖母、矮个子的舅母纳塔利娅一起走着。她面色苍白,蓝色的眼睛,挺着个大肚子。走不了多一会儿她就会停住脚,喘着气低语道:“哎哟,我一步也挪不动了。” “他们为什么要带你来?”外祖母生气地嘀咕道。“一家子笨蛋!”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让我觉得讨厌,我感到自己在他们当中是一个陌生人,甚至就连外祖母也好像失去了以前的亲切感,显得疏远了许多。尤其让我感到不快的是外祖父,当即对他产生了一种敌意。他引起我对他的警觉,对他格外地留意。我们爬上了坡顶。 坡顶挨着右手斜坡处开始有大道的地方,有一座低矮的小平房,抹着很脏的粉红色的油漆,房顶非常低地压下来,窗户是向外凸出来的。从外面观看,我觉得非常宽敞,然而里边,分成一间间的昏暗的小屋子,非常拥挤。仿佛在靠码头的轮船一样,随处是怒气冲冲的人来回忙碌,小孩子像一伙偷吃的麻雀一样蹿来蹿去,处处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儿。我来到院中。院里的情形也使人感到郁闷:整个院落挂满整幅湿漉漉的布,四处放着桶,桶中盛着黏糊糊的种种颜色的水,水里泡着的也是布。在靠墙的角落一间快散架的低矮工棚中,炉中的柴火烧得正旺,好像有什么东西煮开了锅,咕嘟咕嘟地响着,有个看不清的人影在大声喊着稀奇古怪的字眼儿: “紫檀……品红……硫酸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