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824008
◎乐观善良、勇敢克服困难的小海蒂,唤醒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美好。
>>《海蒂》自1880年问世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过,有较好的发行量。
>>200多年来小海蒂的纯真善良、乐观勇敢治愈了成千上万人的心,也让那些读过《海蒂》一书的孩子们获得欢乐,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名家全译本 疑难点注音、注释,轻松扫除阅读障碍并学到新知识。
>>无删减、无改写,全译本,语言生动活泼。
>>疑难点注音、注释,轻松阅读“so easy!!!”
“黑名单?”(注:来源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这些学校将品行不好的学生的姓名、行为等记录在黑皮书上,名字上了黑皮书会使人名誉受损。)
“枞树?”(注:枞(cōng)树,即冷杉。常绿乔木,可高达40 米,树干笔直,枝叶茂盛,耐阴性极强,在欧洲、亚洲、北美、中美洲等地的高山地带均有分布。)
“鱼肝油?”(注:从含油量较高的鲨鱼、金枪鱼等鱼类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液体脂肪,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这些你都知道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小编为书中的疑难知识添加了注音和注释,轻松阅读无障碍,还能额外学到许多新知识。
◎了解瑞士,从《海蒂》开始。
《海蒂》是瑞士国宝级的童话名著,小海蒂也是瑞士的名片。
一瑞士著名作家曾表示在瑞士人心中,海蒂和高山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了解瑞士,先从《海蒂》开始吧~~~
海蒂从小失去了父母,被姨妈蒂特收养。在海蒂五岁时,姨妈为了工作将海蒂送到独居在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家。爷爷性格古怪、为人冷漠,但活泼善良的海蒂逐渐温暖了爷爷孤僻冷漠的心,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几年时光。
有一天,姨妈蒂特突然来到山上,把海蒂带到了法兰克福,让她给赛斯曼家腿有残疾的小姐——克拉拉当伴读。海蒂给克拉拉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两人也成为了好朋友,但海蒂始终不习惯赛斯曼家复杂的规矩以及管家罗特迈耶小姐的严格管教,她渐渐地因思乡忧虑患上了梦游症。*后,为了海蒂的身体健康,克拉拉一家把海蒂送回了爷爷家。回到阿尔卑斯山的海蒂恢复了健康和活力,而克拉拉也应约在阿尔卑斯山和海蒂重逢,*终,迷人的阿尔卑斯山给这两个互相扶持的小姑娘带来了奇迹和惊喜……
《海蒂》自出版后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电视、卡通片、连环画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全球发行量超5000万册,深受各地青少年读者喜爱。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提到《海蒂》是她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书籍之一。
在我们心中,海蒂和高山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瑞士作家 胡戈·罗彻尔
《海蒂》一书的魅力,在于它充分地展示了人性中*为善良美好的一面。
——瑞士评论家 奥雷里
《海蒂》是一部以迷人景色吸引读者的文学名著,也是一部以情动人的经典作品。
——中国翻译家 朱碧恒
章 到高山牧场的奥姆大叔身边去
在一个古老而风景宜人的山村梅恩菲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从那里出发,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矗立在旁边的是巍峨险峻的高山,它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谷底的景致。沿着小路攀缘而上,地势逐渐开阔,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沁人心脾的芳香弥漫着整个山野,这是一条直接通往山顶的山路。
六月里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山间小道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女孩往上走去,小女孩的脸蛋儿热得红扑扑的,被阳光晒黑的皮肤仍能透出红来。但令人奇怪的是,尽管是六月的骄阳,可这个小孩却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刺骨的寒风。小女孩看起来不过五岁左右,可从外头一点也看不出她的身形,因为很明显她穿着两件,甚至三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还一圈一圈地围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那副滚圆的打扮,再加上那双笨重、钉了钉子的登山靴,小女孩只能吃力地冒着酷热缓慢往上走着。两人就这样从山谷往山上走了约莫一个多钟头,来到半山腰,这里坐落着一个叫作 “德夫里”的小村子。一进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跟她们打招呼,有些人从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问好,有些人在路上跟她们寒暄问候,原来这里就是那位村姑的家乡。不过,这个姑娘并没有在路上停留片刻,她一边回答熟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相互问候,一边脚步不停地向前走去。等她们来到村子的尽头,这里零星地散落着几户人家,一个声音从一家房门口传来:“等一下,迪特,你要是再往上走,我也跟你一道去吧!”
听见了招呼声,迪特停下脚步。小女孩一下子挣脱开了她的手,一屁股坐到地上。
“你累了吧,海蒂?”迪特问道。
“不累,只是热得要命。”小女孩答道。
“我们很快就能到山顶了。你得再坚持一会儿,快点儿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能到了!”迪特鼓励着小女孩说。
这时,一个胖乎乎看上去挺慈祥的妇女从屋里走出来,跟她们两人结伴同行。两个熟识的大人走在前头,小女孩跟在后头。这两个人相见如故,很快就攀谈起德夫里村里村外所有村民的情况。
“说真的,你这是要把孩子带哪儿去?”路上刚加入进来的伙伴问,“我想这是你姐姐留下的孩子吧?”
“是啊,”迪特回答说,“我要领她上大叔那儿去,她得留在那里。”
“什么?你让孩子跟奥姆大叔住在一起?你没搞错吧,迪特!你怎么能这么做呢!你和那个老头儿一说,肯定会被他撵回来的!”
“他不能这样做,他可是孩子的爷爷。他必须为这个孩子尽尽义务。我可是一直照顾着孩子直到现在。芭贝尔,不瞒你说,这次我找到活儿干了,我实在不想因为这孩子的缘故而丢了这么的好机会。所以,该轮到她爷爷尽义务照顾她的时候了。”
“是啊,要是他跟别人一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热心的胖芭贝尔一本正经地说,“但是,你也知道他是什么人呀!他怎么可能懂得照顾小孩子,而且还是个那么小的孩子!这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能受得了吗?还有,你到底是要上哪儿干活去?”
“到法兰克福,我在那儿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迪特解释说,“那户人家去年夏天来山下的温泉时,正好是我负责打扫他们的房间。那时他们就说希望我上他们那儿干活,可是当时我没法去。现在他们又来了,还再次说希望我过去。这回我可打算一定要去,对于这些,我想你能理解的!”
“唉,幸好我不是那孩子!”芭贝尔无可奈何地叫嚷道,“根本没人知道山上那老头儿到底怎么样!他跟谁也不往来,一年到头也从没见他踏进教堂一步。要是他偶尔从山上下来那么一次,人们也会躲开他和他的大粗棍子。只要远远地看到他,就会瞧见那颜色花白的大粗眉,还有那特别吓人的大胡子,人见人怕。他看起来简直就跟异教徒老头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人人都怕在路上撞见他。”
“唉,那又怎么样?”迪特固执地说,“他毕竟是这孩子的爷爷,照顾她是理所当然的。他应该不会待她太差,要是真有什么,也应该由他来负责,而不是由我来承担。”
“我只是想知道,”芭贝尔继续打听道,“那个老头到底在良心上受了什么罪才让他有今天,像个修道士似的一个人住在山上,离群索居,几乎没有人见到他。关于他,真是什么说法都有。不过,迪特,你肯定从你姐姐那儿多少听说了一些,对不对?”
“你说的对,我确实知道一点,但是我现在不想说些什么,要是传到他的耳朵里,那就麻烦大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