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50088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
易本耀校长深情讲诉行知打工子弟学校风雨飘摇的23年
倾听12岁小男孩上学遇阻之后的稚嫩发声:“北京,我一定会回来的!”
乐嘉、怀旧船长、赵兰健等诚恳推荐,关注打工子弟教育,愿你我结伴而行!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持续关注,香港世界宣明会、联想、万科等社会团体接力公益
我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总数约1亿人,约2000万流动儿童跟随父母在异乡漂泊。人们为他们的生活困顿、求学艰难而震撼,而感慨,却往往很少有机会俯下身去真正倾听他们的内心。
本书主编之一怀旧船长通过教孩子们写作,意外发现了一座沟通孩子们内心的桥梁:让孩子们自己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声。于是有了本书。
《追随》一书是从北京市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100多万字的学生课堂习作中筛选出来的,56个小作者,112篇心灵笔记,篇篇真挚感人、可圈可点。这些小作者的年龄大致在11~13岁,来自全国不同地方。他们写下的这些文字,记录的不仅是打工子弟的心路历程,更是一个时代都应该去俯身倾听的声音。
序一 愿你我他汇聚萤火之光/乐嘉
序二 一曲动人的迁徙长歌/易本耀
序三 写作是心灵的出口/怀旧船长
辑 追随
我国有2000多万儿童跟随父母在异乡漂泊。追随,是他们原始的爱。
追随/宋宇欣
虚落的红灯笼/郝佳睿
血泪铺成的幸福路/刘耀娜
妈妈回来接我了/陈若璇
恨您,也不及爱您入骨/张仪漩
久别的怀抱更温暖/李欣怡
北京,我一定会回来的……/郭奇
拨浪鼓/周可心
爸爸,早点回来!/吕鹏飞
寒冬过后是暖春/陈润琦
我是一只小蚂蚁/纪金亮
我到北京找爸妈/寇晓雨
五年的约定/李佳旭
有妈的孩子不觉苦/刘欣悦
望断村头路/张瑞鑫
我不想在梦中与父母相会/帅晶泽
生命中的黑暗史/朱灿
留守儿童只差一味盐/李子炎
糖不是甜的东西/姜随想
跟着父母闯北京/梁轩琦
父亲教我放鸭子/李楠
我原谅了妈妈/鲁正伟
第二辑 我家
这是少年游子们的心声。他们在这里认识世界,在这里承接阳光,在这里感受心灵的悲欢。
我心向往的地方/万旭阳
家,在记忆里安放/陈若璇
心安之处即为家/薛格鑫
小家有爱也温暖/陈登雯
我有一个大家庭/付贤会
我们在北京租来的家/高宏硕
港湾/帅晶泽
第三辑 父母
所有的爱,因为有了离情别绪而变得刻骨铭心。
挫折/刘耀娜
父亲原谅了闯祸的我/杨京超
可爱的父亲/陈怡然
工地上的父亲/卜令全
松鼠爸爸/周可心
鱼骨头/朱灿
爱如烈火/李佳硕
母爱是座安全岛/段鹏
卡车司机/胡俊波
暴雨中的母亲/李佳旭
难忘的海滩/李子炎
大老粗父亲/梁轩琦
妈妈教我种庄稼/宋雨安
世上好的养料/武嘉乐
商贩爸爸/薛格鑫
美丽的女人/耿巧慧
无声的付出/魏忠阳
母爱不容践踏/李楠
第四辑 求学
打工子弟求学,多了许多艰辛。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一缕缕阳光。
求学记忆/黄抒涵
武林高手/李佳硕
考古学家奇遇记/郭奇
天梯/武嘉乐
艰辛求学路/高宏硕
杨平学艺平山贼/纪金亮
兔兔侠/王梦云
维吾尔族的小孩上学好难啊/热依拉
第五辑 节日
节日是欢乐的,因为这种欢乐太过稀少;节日是温暖的,因为这种温暖刻骨铭心。
纸灯笼/万旭阳
节日/郭奇
中秋月桂图/陈若璇
天使战胜了魔鬼/陈思雪
六一儿童节/邓晨曦
在北京过春节/宋宇欣
古尔邦节/热依拉
欢乐除夕夜/寇晓雨
异乡的春节/卜令全
节日,快乐就好/吕鹏飞
家乡的春节/郑梦婷
第六辑 感动
因过早经历了人生的风霜,他们的感动往往凝聚在某一时刻,他们的感悟往往更为深邃。
感动/高幸福
悬崖大树/陈翔
我的保护神走了/孙悦悦
送别/杨京超
泥塘遇险/李佳硕
城市美容师/刘若松
珍惜/杨阳
习惯/万旭阳
第七辑 联想
无论是有形的水,还是无形的水,在孩子们的笔下都具有生命和活力。
美丽的灵魂/李欣怡
伟大的造就/黄抒涵
梦想与价值/宋宇欣
微小的力量/张仪漩
水的愤怒/杨京超
奉献之水/李佳旭
曲折的旅程/李文静
水的抗争/薛格鑫
神水/姜随想
意外之旅/张雨欣
雪孩子/耿巧慧
珍宝/明明
第八辑 想象
美妙的文字从心里长出来,我们看到了一件件奇幻的事,更看到了一颗颗渴望的心。
幻湖/杨佳钰
恐惧/陈超
蓝色的眼泪/邓晨曦
奇幻的清明/陈翔
心里有鬼/王东豪
脆弱的友情/胡俊波
魔镜/卜令全
密匙/宋雨安
义门/李欣怡
古堡探险记/李文静
我把星空搬进屋/王志豪
幻觉/寇晓雨
诡画/张强
鲨鱼妈妈/刘若松
第九辑 未来
孩子们出离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变得更加自信,他们在精神世界中构建着梦想的家园。
虚实之间/黄抒涵
还我明天/陈超
角色/宋宇欣
游艇上的生活/高宏硕
小发明改变大世界/孙悦悦
三大家族/陈登雯
二十年后的一天/张雨欣
未来的房屋/李文静
奇异的婚礼/孙梦璐
海底王国/郑梦婷
机器人的反抗/付贤会
未来历险记/王东豪
侧记 倾听社会底层的稚嫩呐喊/兰健
打工子弟是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你的关注,我的支持,他的帮助,哪怕只是萤火之光,一旦汇聚,大放光芒,就能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愿你我他结伴而行。——性格色彩专家乐嘉
孩子们的作品,带着无限的希望和憧憬。我相信本书会成为一条连接社会各界的纽带,让打工子弟们同享教育资源。
——畅销书作家、青少年潜能开发导师怀旧船长
我会买上一百本《追随》送给身边至亲好友,恳请他们看一看,让他们知道有很多孩子在踉踉跄跄地“追随”着—追随着父母,追随着社会,追随着这个光彩的时代,追随着各种看似遥不可及的可能。——知名媒体人 赵兰健
序一 愿你我他汇聚萤火之光
乐嘉
连夜读完孩子们的作品,闭上眼睛,坐了半晌,心情难以平静。
这个汇聚孩子们心灵笔记的集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曾熟知的世界。和所有的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有爱和温暖,有泪水和欢笑,也有感动和迷惘。不同的是,这世界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特殊身份——打工子弟。
我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这个群体,但真正认识和了解他们,却是这次通过他们的习作。比起那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太早地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也磨砺出了生活的勇气。读他们的作品,我并没有在读以前以为或许会产生的那种同情感,更多的,充满了敬佩。一篇篇散发着生活气息的文章,即使有那么些撕裂的苦痛,也能使你感受到苦痛之上的骄阳。
作为一个奶爸,我深切地体会到成长带给生命的欢喜。但是,打工子弟们的成长过程虽有动人时刻,却是被迫的、无奈的、残缺的、挤压的,大多数时候,除了无助,还是深深的无助。这些孩子们的父母都是中国公民,在城市建设大潮中奉献了血汗,可他们的孩子没有完全享受到全面义务教育的权利。对这些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都不可重来。
很多年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打工子弟求学难”这一社会现象,必将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曾经的一个痛点,被轻描淡写地加以总结,让人们逐渐地淡忘,可是,那些身在其中的上千万打工子弟的曲折成长必然无法抹去—亲情的割裂、心灵的创痛、求学的艰辛、前程的迷茫……这些情绪累加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身上,是生命之重,抑或生命之轻,或许谁都不能回答。
现在,对于我们来讲,无论困难多大,需要多少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真正解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们不能等!孩子们也等不起!
庆幸的是,社会各界对打工子弟们的关注一直都在。
易本耀校长,筚路蓝缕,在为孩子们创造学习机会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3年,其精神让政府、公益机构和海内外人士感动并付诸行动,数万名适龄儿童也因而免于失学。
怀旧船长,本书主编,多年来,栉风沐雨,奔走呼号,一直以来,身体力行,全心奉献,长期到打工子弟学校义务授课,引导孩子们写出情真意切的好作文。
我相信,本书出版后,所到之处,必将触及更多善良的人们柔软的内心,让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群体,汇聚众人的力量,从而帮助更多的流动儿童扫除障碍,少受歧视,多获支持,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在我看来,对这些孩子们和无数打工者来讲,这就是天下的正能量了。
我,被他们的所作所为感染和激励。作为性格色彩学院的创办人,愿带动所有的性格色彩讲师,尽绵薄之力,为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老师们义务讲授性格色彩课程,如有需求,请广大打工子弟学校联系我们。我希望,在儿童的成长中,老师经过专业的性格色彩训练,可以因人而异,因色施教,更好地引导孩子;孩子们也能够更加积极、健康、阳光,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包容他人、奋发有为。
打工子弟是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更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资助,还是精神层面的激励,或是学习层面的推动,都是孩子们迫切需要的。
你的关注,我的支持,他的帮助,哪怕只是萤火之光,一旦汇聚,大放光芒,就能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愿你我他结伴而行。
是为序。
追随
宋宇欣女 12岁籍贯黑龙江牡丹江
我抽屉里有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装着一颗奶糖。这颗糖里包含的痛苦,比糖分还高。
那天,天阴得很。乌云好像是预知未来的天神,为我哭泣。我躲在姥姥的小屋里,和姐姐一起玩躲猫猫。妈妈她们不知道在干什么,在西厢房嘀嘀咕咕的。姥爷已经做好了饭,虽然热过几次,可还是没人吃。
我们玩累了,径直走向西厢房。当我推开门时,屋子里瞬间安静了。只见妈妈把食指压在嘴唇上,眉头紧皱,脸上却挤出了几丝微笑。
妈妈把我领出屋去,走到大院的一个角落。她手里拿着两块糖,一块放在我的手里,一块剥好后放进我的嘴中,问我:“糖好吃吗?”我点点头。妈妈说:“那我再给你买些吧。”我分明看到她眼眶中盛满泪水,但那时,我以为是被雨水打湿的。
只见妈妈慢慢起了身,手紧紧地抓着我的袖口,脆弱的布好像都要被抓烂了。妈妈终于松开手,缓缓地走向大门,时不时往后望上几眼。我看到妈妈苍白的脸和嘴唇,在阴天下如同白纸,她的嘴角下垂,在微微抖动。多年以后想起,这一幕仍然像发生在一分钟前。
当时,我边吮着嘴里的甜蜜,边睁大眼睛看妈妈。直到她走出大门消失在风里,我也没有觉得奇怪。
我转头望了望我家的小门,姥姥姥爷都如同木头人似的立在门口。就连性格急躁的姐姐,也乖乖地站在门边,下巴贴在胸脯上方,像是做错了什么。姥姥的眼角也快要流出泪水。
我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妈妈给我买糖去了。”说完,我便拿起手中的糖,想剥开吃掉,尽管嘴里的那块还没吃完。
雨陡然下了起来。姐姐突然跑过来,使劲摇晃我的身子,哭着说:“妈妈走了,妈妈不回来了!”我手里的糖立刻掉在地上,我的眼泪如黄河水一样汹涌。我飞奔出去,在大雨中追赶我的妈妈,但是我的步子太小,追不上。我放声呼喊,可是回答我的,只有连天的雨水跌碎在地面发出的哀号。
姐姐冲出来,紧紧地抱着我,把那块没有剥开的糖塞进我的口袋里。
这块糖一直陪伴着我。它在一千八百多天里没有抛弃我。
那年我七岁。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的乡下,那个地方有奶糖,但我恨那个地方。从我的家乡到北京只有千里之遥,但我和姐姐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才追随到妈妈的脚步。也许,妈妈也有自己的苦衷,她也用全部的爱作了弥补,但逝去的童年不像奶糖一样可以保存。它永远不可追回。
怀旧船长点评:一块奶糖,五年离别,也是五年相思。家乡,有幼时的女儿念念不忘的甜蜜奶糖,有带给她与妈妈隔绝两地的些许怨恨。或许在长大以后,女儿会理解母亲,渐渐释怀,但童年铭心刻骨的记忆却很难消除。作文朴实无华,呈现的画面裁剪得当,道尽了万千打工子弟的心声。
北京,我一定会回来的……
郭奇男12岁籍贯河南信阳
飞驰的火车在不知不觉中把速度减了下来,摇晃着长龙似的身子呜呜叫唤着缓缓前行。车窗外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直冲云天的高楼,汽车一辆连着一辆从灰白色的马路上滑过。哇!这就是北京啊!
一想到即将追随父母在这里立足,内心就忍不住有点小激动。从今往后,我将成为这里的一员,我和父母将不会再被生生分开,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也将有我一张课桌。
没想到,一张小小的课桌,虽然占不了多大地方,但要安放在这里可没那么容易。没有学籍,没有户口,没有几证……爸爸带着我东奔西走,但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收留我。后,爸爸的同学告诉我们,到行知学校看看吧。
我们来到了行知学校。虽然这里的环境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有学校愿意收留我,我和爸爸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一转眼我就到了三年级。我长发扁鼻方脸的爸爸以雄浑的声音告诫我:只管学习,别顾其他。我牢记爸爸的话,全身心投入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就连好的同学邀请我到他家玩儿我都没有去过。好成绩总是留给努力学习的人,期末考试我得了全班。我奔跑在学校阴凉的过道上,不小心撞落了一名毕业班学生手中的卡片—学籍卡。我捡起这东西还给同学并真诚道歉,看着那名同学拿着卡片在衣服上又蹭又擦的,心里就有点来气:一张小纸片,至于嘛!不过看着他很宝贝的样子,我也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
四年级,我仍然保持着全班,很风光。到了五年级,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郑重地提到了我快忘记的三个字“学籍卡”,并告诉我们,如果办不下来学籍卡,我们在北京的学习将止步于六年级,初中必须回到老家上。我们的学习没有什么变化,但为了这张小小的卡片,家长们被折腾得人仰马翻。爸爸仍然告诉我,只管学习,其他不用我操心。
一转眼就到六年级了,“学籍卡”三个字反反复复出现在老师和同学口中,每次听到这三个字,我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一心扑在学习上。爸爸妈妈来来回回地奔波,腿都快跑断了,终于为我弄到了那个叫“学籍卡”的玩意儿。不过,到此时我才知道,父母费尽心血弄来的东西,顶多为我们在北京的学习延长三年,到高中还得回到老家去上的。我的心被这个消息狠狠震碎了。突然之间我又笑了。其实也不必惊奇,曾经大街上那些带着地方口音的咿咿呀呀不是被本地人当作笑话吗?外地少年的一次调皮捣蛋不也成了大报小报必讨论的话题吗?追随父母的脚步之所以这么难,只是因为我们是外地人,是这里的打工子弟。
不管怎样,我追随父母的决心永远不会变。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首都北京,总有一天我要靠自己的本事重新杀回来!
怀旧船长点评:本篇文章直抒胸臆,以小作者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控诉了教育的不公平。诚然,在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孩子们的成长只有一次。可贵的是,郭奇同学以积极的心态表现出一个有志少年的气概:我一定会杀回来!这是一位少年发自内心的呐喊,希望全社会都能听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