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59181
编辑推荐
本书放眼于创客教育背后蕴含的巨大意义,落脚于实践性强的具体项目,旨在通过呈现基于boson kit套件的小学生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书所包含的项目有:“暴躁的小猪”“温控风扇”“找朋友机”“抢答器”等。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书中各项目基于套件,操作难度较小,但又通过活动设计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创造、发挥的余地,以激起学生挑战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 通过体例设计,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引领学生对项目开展的思路形成总体把握,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
3.采用简明、易懂的活动形式呈现各项目内容,降低学生对陌生领域的抵触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编写体例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无编程基础的小学生使用。书中项目包括“暴躁的小猪”“温控风扇”“找朋友机”“抢答器”等。通过简明、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基于套件开展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创新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 录
丛书总序
序
前言
麦克的礼物
第一章 初窥门径
1-1 按钮台灯
1-2 换挡风扇
1-3 报晓的公鸡
第二章 小试牛刀
2-1 暴躁的小猪
2-2 温控风扇
2-3 下雨报警器
2-4 感应发光小屋
2-5 智能防火小屋
2-6 声光互动蛋糕
2-7 惊喜礼盒
第三章 如虎添翼
3-1 防盗展台
3-2 智能路灯
3-3 复古烛台
3-4 找朋友机
第四章 大展拳脚
4-1 万圣节南瓜灯
4-2 密码锁
4-3 抢答器
拓展空间
自行车转向灯
戈德堡机械设计
附录 Boson Kit兼容的其他模块
前 言
Boson Kit(造物粒子套件)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如我当了20多年的教师后,最终进入创客的队伍,致力研究并推广中小学的创客教育一样。2015年被称为创客的元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频现于各大媒体。创客运动的本质就是一场教育,面向所有人的教育,而中小学的创客教育,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一金字塔的基石。当“创客教育”很快被教育界接受,并成为热词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创客教育如何真正在中小学落地?毫无疑问,仅仅靠着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创客教育的主力军是远远不够的,创客教育需要更多非技术学科或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参与,如数学、科学、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否则,其育人价值将大打折扣。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即便Arduino已经将单片机编程技术的门槛降到很低,对于非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来说,编程也永远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即使这个门槛已经如同纸糊,轻轻一踹就倒,说服他们去尝试跨越也是需要颇费一番心思的。但是,如果不强调硬件编程技术,失去了新技术神奇魅力支持的创客教育将很难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我和DFRobot公司的CEO叶琛聊起创客教育时,不经意间提出了以上观点,想不到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叶琛是复旦大学多媒体互动艺术课程的兼职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好多艺术系的学生不愿意学习编程,设计互动艺术作品时总是为Arduino编程而犯愁。我们想:好吧,那就为这些艺术系学生和非技术学科的教师设计一套器材,让他们不用编程也能设计一些具备简单智能互动特征的作品。这就是Boson Kit的故事,一个与热爱、与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关的故事。相对于著名的 LittleBits来说,Boson Kit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支持几乎所有的三针接口的Arduino传感器。只要创意无限,Boson Kit能创造的作品也能达到无限。何况,“与”“或”“非”作为逻辑代数中最基本的三种运算,如果提供足够多的模块,甚至可以做出CPU模型,类似“我的世界”(Minecraft)中的红石电路。2015年暑假,我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开发基于Boson Kit的课程,并着手编写教材,参与其中的是几位可爱的小女生。其中,肖筱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系的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化学方向;赵叶滢是温州实验小学的科学老师,本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她们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完成了很多学生作品,形成了这本书的初稿。之后,温州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池梦茹和王思琪同学加入这个团队,完成了修改、完善的工作。书中大部分的插图(照片)由DFRobot公司的技术人员提供,在此表示感谢!肖筱和赵叶滢都不是技术专业的教师,也不懂编程,我们开发的教材内容需要的技术门槛很低,非技术学科的教师就能轻松驾驭,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也能顺利开展学习。如果加上更多的传感器,面向初中、高中的学生开课也是可行的。我们希望有更多在手工制作方面有特长的艺术老师利用Boson Kit开课,带着孩子们设计出更多具有交互功能的艺术作品。这本教材从策划到编写、出版,差不多耗去了一年多时间,完稿后,我们才开始为这本教材命名。此时,常州管雪沨老师团队编写的关于Scratch编程的《麦克奇遇记》出版了。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将“麦克(英文“maker”的谐音)这个名字沿用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本《麦克造物记》。造物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简而言之,创客教育就是以造物的形式开展跨学科学习。为了凸显创客教育的“跨学科”特点,我们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与数学、科学、艺术相关的内容,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教师设计出更多STEAM方面的学习案例。本书涉及的作品,都有专门拍摄的视频,供教师们参考。相关资源可以通过我的新浪博客或者DFRobot网上商城下载。
由于时间仓促,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当和错误,恳请读者提出宝贵建议,不胜感激。
谢作如 2016年5月于温州中学创客空间
由于时间仓促,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当和错误,恳请读者提出宝贵建议,不胜感激。
谢作如 2016年5月于温州中学创客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