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003395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幻想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们在参加追捕的过程中,不幸落水,发现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他接受了船长尼摩的邀请,开始海底旅行。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可以说无奇不有,穿越海底森林、脚踏海底煤矿、欣赏价值千万的大珍珠、与大鲨鱼搏斗、与章鱼群进行血战、遭遇冰山等许多罕见的场景,令人惊心动魄。阿龙纳斯教授是自然科学家,博古通今,因此这次海底旅行不仅使他历经险境,还让他饱览了各种新奇的海洋动植物,这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和丰富的资源:海洋到底有多深呢,海底森林是怎样的,珊瑚王国是怎样形成的,消失的王国有哪些……
上卷
一、飞逝的礁石
二、赞成与反对
三、“先生,悉听尊便!”
四、尼德•兰
五、漫无目的
六、全速追击
七、不明鲸类
八、动中之动
九、尼德•兰的怒火
十、海洋人
十一、“鹦鹉螺”号
十二、一切都用电
十三、几组数字
十四、黑潮
十五、一封邀请信
十六、海底漫步
十七、海底森林
十八、太平洋下四千里
十九、瓦尼科罗岛
二十、托雷斯海峡
二十一、陆地上的几天
二十二、尼莫艇长的闪电
二十三、强制睡眠
二十四、珊瑚王国
下卷
一、印度洋
二、尼莫艇长的新建议
三、价值连城的珍珠
四、红海
五、阿拉伯隧道
六、希腊群岛
七、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八、维哥湾
九、消失的大陆
十、海底煤矿
十一、马尾藻海
十二、抹香鲸和长须鲸
十三、大浮冰
十四、南极
十五、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十六、缺氧
十七、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十八、鱼
十九、墨西哥湾暖流
二十、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卷
一 飞逝的礁石
1866年出了一件怪事,这件事谁都说不清,也没法说清。
沿海到处都是这件事的传闻,弄得人心惶惶,连内陆居民都在讨论。在海上讨生活的人大受震动,欧洲和美洲的大商人、船主、船长、渔民,全都紧张起来。两大洲的各国政府、海军军官也都在密切关注此事。
此事大体是这样:一段时间来,很多船只在海上碰到了一个庞然大物。那是一个巨大的梭形物体,有时还闪着磷光。它的个头比鲸鱼大得多,速度也快得多。
所有船只对它的描述大致相同:体形庞大,速度惊人,动力强大,非常有活力。如果它是一种鲸,那么比目前已知的任何鲸类都大。没有亲眼见过,恐怕任何著名的生物学家都不会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
夸张的说法是,它有3海里长,1海里宽;保守的说法则是200尺 长。抛开这两种说法不论,它要是真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比学者们知道的任何一种鱼类都要大。
可以预见,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将会给全世界带来多么大的轰动。至于说这是荒唐无稽之谈,是很不可取的——的确有很多人亲眼见到。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齐轮船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处,碰到了这个大家伙。船长起初还以为这是一块礁石,当他正要仔细测量它时,它却突然喷起水来,水柱高达150英尺。
三天后,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哥伦布”号,在太平洋上也碰见了相似的东西。这说明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游动的速度奇快,两个地点相差700法里,它只用了三天。
半个月后,在离“哥伦布”号碰到它的地点有2000海里远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赫尔维西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侬”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见到了它。两船从头到尾长100米,但即使两艘船加起来也比它短得多,这么说,它至少有350英尺长。目前长的鲸鱼也只不过56米。
类似的报告一份接一份,在公众之间引起强烈的反响。虽然有人把它当作谈笑资料,但是像英国、美国、德国等严肃、务实的国家,都非常关注此事。
海洋怪物成为了一个流行的话题,咖啡馆里,报纸上,到处都在谈论它,甚至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舞台。趁此机会,各家小报大肆编造奇谈怪论,传闻中的巨大海怪一一出现,什么可怕的北冰洋白鲸“莫比•狄克”,什么北海巨型海妖“克拉肯”等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古人的话来证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