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127137丛书名: 素质版 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套彩绘版名著是主题与品质培养相结合的注音版经典名著,真正的引导学生,阅读到底该读什么。
【版式升级】版面更加活泼亮丽。
【体例升级】正文前面加了一项阅读小贴士,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进行阅读前的趣味互动,通过几个问题让孩子带着兴趣进入阅读。
【文本升级】无论是从文字还是从注音上,都更符合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学校的语文教学要求。修正了文本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故事情节的流畅,文字的优美适读,注音的功能性和学习性。
细节:【文中编加板块同步升级】摒除了从前多而繁杂的板块设定,将功能性和带入感列为首要内容。对“知识小窗”中的词汇解释进行了修订更正,和现汉七保持一致。“勤学多思”板块融合从前几个板块的长处,更注重对于孩子学习好品质的理解,对于文中故事的共感。
【对正文进行合理规划】图文并重,版式更加活泼灵动,通过插图的展示让孩子愿意阅读;科学划分段落,将过长的段落进行科学划分,让孩子在阅读时不再出现疲劳感。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去抓蝴蝶,捉蛐蛐,观察它们是怎么活动,怎么吃东西的。可是等我们长大后还会去观察这些吗,很多人都会摇摇头,认为这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可是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他耗费了毕生的心血观察和研究昆虫世界,并著成了本书——《昆虫记》。
在本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昆虫的世界,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它们。原来外表看起来很虔诚的螳螂却是一个暴力分子,它常常对过路的昆虫发出致命一击;而蝉也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懒惰,只会在树上唱歌,其实它很勤快,能够自食其力,可是却常常被蚂蚁抢走食物;萤火虫一直给人以美妙的幻想,可是谁又知道它其实有着既高超又残忍的捕食方法;蜘蛛和蜂类都是天生高明的建筑学家,它们利用智慧,一个把网织得对称而结实,一个把巢建得稳固而精致!在本书中,作者用幽默欢快的语言将虫子的习性、劳作、繁衍和争斗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让我们仿佛亲眼所见。
阅读本书,小读者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能积累到很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学会如何观察。
走进昆虫的世界
蜣螂
蝗虫
蟋蟀
蝉
萤火虫
螳螂
甲虫西西弗斯
卷心菜毛虫
红蚂蚁
出色的建筑师
矿蜂
大孔雀蝶
绿头苍蝇
装死的真相
催眠与自杀
高明的杀手
……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读书必须读好书,尤其是少年儿童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
——北大教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曹文轩
阅读让我成为一个心态健康、心灵丰富的人。希望小读者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一本、十本、上百本上千本自己真正喜欢的书!
——当代知名儿童文学家 任美珍
走进昆虫的世界
我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在孩提时代,我就表现出了对昆虫的极大兴趣。有人说,这种天赋来自一系列的祖传现象。可我的这一性格却与我的祖先沾不上一丁点儿关系。因为我的祖辈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人,除了自己养的牛羊,他们对其他动物一无所知。总之,昆虫对于我的祖辈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东西。
至于说我以前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那就更谈不上了。从小就没有老师教过我,更没有其他人的指导,而且也常常没有什么书可读。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祖母那里。在那孤独寂寞的时光里,我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一天比一天浓。
不久之后,我被接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但是我仍然对昆虫很感兴趣,我决定朝着这个目标不停地走下去。我希望有一天,在关于昆虫的书上,多少有几页我对昆虫的见解。
曾经有一次,我去爬山,那是一座离家很近的山,山顶是一片树林,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这座山不是很好爬,我行进的速度很慢。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绕着我飞了一圈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我找到了小鸟的巢穴。这个鸟巢没什么特殊的,由干草和羽毛做成。让我惊喜的是,鸟巢里面有六枚鸟蛋。这些蛋都是纯蓝色的,整齐地排列着,看上去特别美丽。
我很高兴,长这么大第一次亲眼看到鸟巢,舍不得离开,就轻轻地趴在地上,观察了好一会儿。可是我不能永远在这里欣赏鸟蛋,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取出一枚蓝色鸟蛋,把它带回家,那样我就可以随时观看了。
我真的这样做了。回家的路上碰巧遇到了一位牧师,他听说了我的所作所为后很生气,让我把鸟蛋放回去,并且不许再碰鸟巢。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牧师就告诉我,偷鸟蛋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因为这些鸟蛋是鸟妈妈的孩子,如果鸟妈妈发现孩子不见了会很伤心。
几年以后我才知道,那种下蓝色蛋的鸟叫石鸟,是因为它在岩石中筑巢而得名的。
在我们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清澈,偶尔我会在河边光着脚丫抓鱼。河流对岸有一片树林,光滑笔直的树木像一根根高耸的柱子一样长在树林里,地面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片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那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野菌,它们有的像小铃铛,有的像茶杯,有的像灯泡。有些被刺破或割开后会流出一种乳白色的汁液,就像牛奶一样;有些受到刺激会变色,比如有一种被我踩到时就变成了蓝色;还有一种梨子形状的野菌,用手一戳,就会喷出一股烟来。后来,我常来光顾这片妙趣横生的树林,这里成了我的乐园。在这里我可以大展身手,边观察边实验,学到许多自然的知识。
我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野外实验室。几十年后,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是一片幽静的荒石园,我将它开辟成了自己的“昆虫观察室”。这里到处都是乱石,在别人眼里,这里并不起眼,甚至没人愿意来,但在我看来,它是伊甸园般神圣的存在。乱石中的红土上长着一些多刺植物,这些植物招来了很多昆虫。
这里是昆虫的天堂,各种各样的昆虫在这里毫无顾虑地快乐生活着。
不远处,一只黄斑蜂拖着矢车菊蜘蛛网一样的茎,堆成了一个球,然后自豪地用这个纤维球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能够装蜂蜜和卵的棉毡袋。
往右边看,肚子下面有黑色、白色或者火红色花粉刷的樵叶蜂正在争夺战利品。然后它们飞到附近的灌木丛里,从灌木叶子上剪下来一些椭圆形的叶子,拼成了一个容器,之后把那些战利品放了进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