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自出版之日起,便成为全国初中教师和学生认可的品牌工具书。借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之东风,我们再次邀请了中学数学界百余位专家、教授、名师深入研讨本书的体例和写作要求,并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审读和修订,使本书更加符合广大学生学习备查和新中考备考的需求。
专题1
实数
第一章
有理数
第1节 有理数的意义
方法技巧归纳
(一)有理数的分类方法/2
(二)求相反数的方法与多层性质符号的化简方法/3
(三)绝对值的求法/3
(四)绝对值非负性的应用/3
(五)数轴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
(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4
易混易错辨析
(一)对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不透导致漏解/4
(二)对绝对值的意义理解不透致错/5
(三)混淆负数与带负号的数致错/5
(四)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忽视原数的符号致错/5
中考试题研究
(一)考查相反数/5
(二)考查绝对值/5
(三)比较有理数的大小/6
(四)利用数轴解决问题/6
第2节 有理数的运算
方法技巧归纳
(一)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方法/8
(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8
(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9
(四)正确、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9
(五)有理数除法运算的方法/10
(六)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方法/10
(七)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10
(八)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11
(九)巧用“拆项法”解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11
易混易错辨析
(一)运算时,符号出错/11
(二)运算顺序不正确/12
中考试题研究
(一)有理数的基本运算/12
(二)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12
(三)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12
(四)有理数运算中的规律性问题/12
第二章 实数
第1节 平方根与立方根
方法技巧归纳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求法/14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性质的应用/15
(三)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综合应用/15
(四)利用平方根、立方根概念解方程/15
(五)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根求这个数/15
易混易错辨析
(一)审题不认真,忽视隐含运算/16
(二)平方根意义理解错误致错/16
(三)漏掉负的平方根致错/16
中考试题研究
(一)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17
(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17
第2节 实 数
方法技巧归纳
(一)无理数的识别/18
(二)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8
(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19
(四)实数的运算/19
(五)实数性质的应用/20
(六)借助数轴化简/20
易混易错辨析
混淆无理数与有理数/20
中考试题研究
(一)实数的大小比较/20
(二)无理数的估算/21
(三)无理数的识别/21
(四)实数的运算/21
(五)实数中的新定义题/22
(六)实数运算中的规律探究问题/22
第二章 实数
第1节 平方根与立方根
方法技巧归纳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求法/14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性质的应用/15
(三)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综合应用/15
(四)利用平方根、立方根概念解方程/15
(五)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根求这个数/15
易混易错辨析
(一)审题不认真,忽视隐含运算/16
(二)平方根意义理解错误致错/16
(三)漏掉负的平方根致错/16
中考试题研究
(一)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17
(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17
第2节
实 数
方法技巧归纳
(一)无理数的识别/18
(二)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8
(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19
(四)实数的运算/19
(五)实数性质的应用/20
(六)借助数轴化简/20
易混易错辨析
混淆无理数与有理数/20
中考试题研究
(一)实数的大小比较/20
(二)无理数的估算/21
(三)无理数的识别/21
(四)实数的运算/21
(五)实数中的新定义题/22
(六)实数运算中的规律探究问题/22
专题2 代数式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第1节
代数式的基础知识
方法技巧归纳
(一)列代数式的方法/24
(二)求代数式值的方法/24
(三)用代数式表示数的规律/24
易混易错辨析
(一)代数式的书写格式不规范/25
(二)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列错代数式/25
中考试题研究
(一)列代数式表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25
(二)观察、归纳、推理型问题/25
(三)求代数式的值/26
(四)探究图形中的变化规律/26
第2节
整式的加减
方法技巧归纳
(一)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及应用/28
(二)对多项式概念的理解及应用/28
(三)多项式的重新排列/29
(四)同类项概念的应用/29
(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9
(六)去括号法则的运用/30
(七)整式的加减运算/30
(八)代数式求值/30
易混易错辨析
(一)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容易弄错符号或漏乘某些项/30
(二)整式相加减时忽略括号的作用/30
中考试题研究
(一)单项式的规律探究/31
(二)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与多项式的项数、次数/31
(三)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31
(四)合并同类项/31
(五)整式的化简求值/31
第四章
整式的乘除
第1节
幂的运算性质
方法技巧归纳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运算解题技巧/33
(二)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运算解题技巧/33
(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解题技巧/34
(四)利用幂的运算性质比较数的大小的技巧/34
易混易错辨析
(一)在运用积的乘方法则时,忽略某些因式的乘方或符号出错/35
(二)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理解不透致错/35
(三)忽略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底数不为0的条件/35
中考试题研究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35
(二)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36
(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36
(四)幂的综合运算/36
第2节
整式的乘法
方法技巧归纳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解题方法/37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方法/38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方法/38
(四)整式乘法的综合创新题/38
(五)利用乘法公式计算的解题技巧/39
(六)利用整式乘法化简求值/40
易混易错辨析
(一)单项式乘多项式时易漏乘或弄错符号/40
(二)错用乘法公式/40
(三)运用乘法公式时易弄错符号/40
中考试题研究
(一)考查整式乘法运算法则与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41
(二)考查整式乘法运算法则与平方差公式的运用/41
(三)整式乘法的综合应用/41
(四)利用整式乘法化简求值/41
第3节
整式的除法
方法技巧归纳
(一)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解题技巧/42
(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解题技巧/42
易混易错辨析
(一)审题、计算不认真致错/43
(二)由于对法则理解不透或粗心致错/43
中考试题研究
整式的综合运算/43
第4节
因式分解
方法技巧归纳
(一)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识别/45
(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规律/45
(三)公式法分解因式的规律/45
(四)因式分解中的特殊方法/46
(五)利用因式分解化简求值/46
易混易错辨析
(一)因式分解结果不彻底/46
(二)因式分解过程中漏项/47
(三)因式分解走回头路/47
(四)运用公式出错/47
中考试题研究
(一)公因式的确定/47
(二)分解因式/47
(三)利用因式分解求值/48
(四)因式分解的综合创新/48
(五)实际问题中的因式分解/48
第五章
分式
第1节
分式及其性质
方法技巧归纳
(一)应用分式概念解题/50
(二)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51
(三)分式值的特殊情况/51
易混易错辨析
(一)分式基本性质的误用/52
(二)忽视分式值为0的前提/53
(三)确定最简公分母出错/53
中考试题研究
(一)对分式概念的理解/53
(二)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54
(三)确定最简公分母/54
第2节
分式的运算
方法技巧归纳
(一)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的解题技巧/55
(二)分式加减运算的解题技巧/55
(三)分式化简、求值的解题技巧/56
(四)分式混合运算的解题技巧/57
(五)特殊分式通分的解题技巧/5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