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3479丛书名: 中考热点研究系列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本书不仅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只是单纯地牢记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以及公式,且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应用范围等更进行了透彻的讲解。本书内容丰富全面,讲练结合,考点分析全面,试题难度有层次。针对一些重难点题型更配有解读视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及考试方向。在题源方面,本书精选了近五年来各省市区的部分中考真题,保证试题的权威性。
内容简介
《中公版·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本书依据考试新大纲中的“声”“光”“热”三部分内容,提炼出考点,并围绕着考点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释和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考点全方位”、“本节等级测试”以及“生活趣味课堂”。其中“考点全方位”主要从“考点解读”“考点解法”“解法应用”“易错题”四个方面对考点进行阐释。“本节等级测试”从“基础题”、“提高题”以及“压轴题”三个难易梯度对本节所学的考点进行检测。“生活趣味课堂”主要收录了一些实操性强的趣味小实验,将本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 录
章声现象
节声音的属性3第二节声的利用和噪声的控制
第二章光
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21第二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33第三节透镜
第三章物态变化
节温度55第二节熔化和凝固6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73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内能和内能的利用
节内能91第二节内能的利用
参考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回声/
声音的特性/
次声波与超声波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透镜的认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的应用/
摄氏温度的规定/
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消失的声音/
有源消声/
随心所欲的像/
消失的纽扣/
水的反转/
世界上热的地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升华和凝华的认识/
生活中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比热容/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辨别内燃机四个冲程的方法/
燃料的热值/108热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化/
冻鱼巧解冻/
电风扇的风/
雪乡奇景——雾凇/
南极为什么比北极更冷/
炙手可热的“冰”/
节声音的属性3第二节声的利用和噪声的控制
第二章光
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21第二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33第三节透镜
第三章物态变化
节温度55第二节熔化和凝固6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73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内能和内能的利用
节内能91第二节内能的利用
参考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回声/
声音的特性/
次声波与超声波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透镜的认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的应用/
摄氏温度的规定/
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消失的声音/
有源消声/
随心所欲的像/
消失的纽扣/
水的反转/
世界上热的地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升华和凝华的认识/
生活中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比热容/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辨别内燃机四个冲程的方法/
燃料的热值/108热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化/
冻鱼巧解冻/
电风扇的风/
雪乡奇景——雾凇/
南极为什么比北极更冷/
炙手可热的“冰”/
在线试读
节声音的属性
声音的产生定义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传播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声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于发声体的四周)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不可以传声
温度对声速的影响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m/s;温度每升高1℃时,空气中的声速将增大约0.6m/s。
章声现象3
(续表)
①声速是指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②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
声音的传播声速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其次液体,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小,但不能
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③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1】(安顺中考)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
不同答案:C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C。
【1-2】(河南中考)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4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回声与原声的分辨声源发出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只不过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人耳,人们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的一半,即s=12vt
应用①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②利用声呐(回声定位原理)可以探测海底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2-1】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直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8s,
视频讲解那么该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
答案:6000m
解析:超声波从海面到达海底所用的时间:t=21×8s=4s。
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4s=6000m。
【2-2】某人在两个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了一枪,2s后听到声回声,又过了1s听到第二声回声,那么两峭壁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在封闭的空间里产生声音后,声波就在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声源停止发声,声音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混响时间太长,会干扰有用的声音。但混响时间太短会给人以单调、不丰满的感觉。所以设计师们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厅堂的内部形状、结构、吸声、隔声等,以获得适量的混响,提高室内的音质。
如图所示,人听到两声回声,分别对应人到两个峭壁的距离,听到回声的间隔越久,说明距离峭壁的距离越长。
章声现象5
声音三要素的描述
①声音的尖细指音调高,声音的低沉指音调低。
②“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③“闻其声知其人”指每个人的发音音色不同。
定义影响因素注意
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①音调与响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②在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则指的是响度。但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用来描述音调,而“大”“小”用来描述响度③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和响度的影响
响度声音的强弱①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②响度还和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
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3-1】(烟台中考)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答案:C解析: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
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C。
6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3-2】(东营中考)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3-3】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视频讲解
A.甲、乙的音色不同B.甲、丁的音调相同
C.丁的响度小D.丙的音调
点拨:本题可以通过波形图来判断音调和响度。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波形的形状不同,则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丁振动的频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都为2次),则甲、丁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丁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小,振幅小,则丁的响度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少的,频率,即丙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D。
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来决定,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是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振动的振幅大小,从而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反映两个信息:振幅和周期(频率)。从竖直方向可以看到声波振幅的大小,即偏离平衡位置越远,振幅越大。从水平方向可以看到声波振动的周期大小。频率和周期成倒数关系,周期越大,频率越小,如果周期为2s,则
频率为21Hz。
章声现象7
1.(德州一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2.(济南中考)2016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3.(广州中考)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4.
为了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利用以下哪个实验()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
减小视频讲解
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短距离对话
D.在一根较长钢管的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
5.(高安一模)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6.假如
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8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D.宇航员在太空可以直接进行交流7.(绵阳中考)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8.如图所示
,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低的B.能量较小的C.频率较高的D.音调较高的
声音的产生定义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传播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声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于发声体的四周)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不可以传声
温度对声速的影响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m/s;温度每升高1℃时,空气中的声速将增大约0.6m/s。
章声现象3
(续表)
①声速是指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②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
声音的传播声速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其次液体,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小,但不能
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③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1】(安顺中考)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
不同答案:C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C。
【1-2】(河南中考)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4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回声与原声的分辨声源发出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只不过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人耳,人们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的一半,即s=12vt
应用①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②利用声呐(回声定位原理)可以探测海底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2-1】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直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8s,
视频讲解那么该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
答案:6000m
解析:超声波从海面到达海底所用的时间:t=21×8s=4s。
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4s=6000m。
【2-2】某人在两个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了一枪,2s后听到声回声,又过了1s听到第二声回声,那么两峭壁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在封闭的空间里产生声音后,声波就在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声源停止发声,声音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混响时间太长,会干扰有用的声音。但混响时间太短会给人以单调、不丰满的感觉。所以设计师们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厅堂的内部形状、结构、吸声、隔声等,以获得适量的混响,提高室内的音质。
如图所示,人听到两声回声,分别对应人到两个峭壁的距离,听到回声的间隔越久,说明距离峭壁的距离越长。
章声现象5
声音三要素的描述
①声音的尖细指音调高,声音的低沉指音调低。
②“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③“闻其声知其人”指每个人的发音音色不同。
定义影响因素注意
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①音调与响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②在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则指的是响度。但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用来描述音调,而“大”“小”用来描述响度③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和响度的影响
响度声音的强弱①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②响度还和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
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3-1】(烟台中考)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答案:C解析: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
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C。
6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3-2】(东营中考)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3-3】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视频讲解
A.甲、乙的音色不同B.甲、丁的音调相同
C.丁的响度小D.丙的音调
点拨:本题可以通过波形图来判断音调和响度。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波形的形状不同,则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丁振动的频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都为2次),则甲、丁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丁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小,振幅小,则丁的响度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少的,频率,即丙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D。
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来决定,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是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振动的振幅大小,从而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反映两个信息:振幅和周期(频率)。从竖直方向可以看到声波振幅的大小,即偏离平衡位置越远,振幅越大。从水平方向可以看到声波振动的周期大小。频率和周期成倒数关系,周期越大,频率越小,如果周期为2s,则
频率为21Hz。
章声现象7
1.(德州一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2.(济南中考)2016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3.(广州中考)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4.
为了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利用以下哪个实验()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
减小视频讲解
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短距离对话
D.在一根较长钢管的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
5.(高安一模)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6.假如
15℃空气中的声速变为500m/s,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8中考热点研究·物理声光热专题突破
A.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B.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C.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D.宇航员在太空可以直接进行交流7.(绵阳中考)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8.如图所示
,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低的B.能量较小的C.频率较高的D.音调较高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