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53060丛书名: 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入,以及《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幼教理念的传播,幼儿园教育开始逐步探寻如何结合美术课,促进幼儿人文素养的生成与各项能力的发展。全书共八章,分别讲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美工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价等内容。全书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以及广大幼儿园教师获得适宜的、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提供帮助,力求*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价值。
在线试读
幼儿美术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美术的路径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并促成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学前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倡导的幼教精神与理念的传播,幼儿园教育也开始逐步探寻如何结合美术学科促进幼儿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各项能力的发展。这些都为幼儿美术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从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把美术教育看作完全的美术技艺的传授,有的则把美术技艺看成非必要性的学习内容。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有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业师资缺乏,存在着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被“美术化”的倾向,比如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简单地理解成“教画画”“做手工”。这些现象的存在,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影响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我们组建团队,编撰《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一书,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适宜的、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的帮助,力求发挥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价值。
基于上述的思考,结合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教学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对本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编写,并试图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观为指导,建立本教材的理论体系架构。在理论层面,强调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实践层面,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体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真正体现幼儿美术教育是早期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的观点。
(2)以学科教学法(PCK)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凸显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特质。本教材的编撰把美术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认知知识与教育情境知识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的基本要素来建构,力求厘清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整合的意义。
(3)传统继承与科学创新相结合的特点。本教材将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继承,同时将近年来美术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经过整理、汇总后编入教材,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在幼儿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区域活动设计与幼儿美术教育评价部分。
(4)适用面广。本教材既可作为各类高师、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5)强调实践性。本教材在文本撰写、案例提供、实践指导等方面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在每章都设置了“本章摘要”“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推荐阅读书目”等栏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强化练习。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同时又直接面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现场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建议将教学学时设计为48课时,其中讲授为32课时,实践为16课时,平均每章分配4~6课时。
本教材有8章:章的节与第四节,第六章节、第二节由宁波教育学院何海波编写。第二章由温州大学曾越编写。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五章的节、第二节与第三节,第六章的第三节,第七章的节与第二节,由浙江师范大学吕耀坚编写。第四章由台州学院沈吟编写。第五章的第四节由宁波市江东中心幼儿园李莹编写。第七章第三节、第四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俞雪芳、浙江师范大学邵玲珠、安吉县机关幼儿园盛奕、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闻堰幼儿园周晓伟编写。第八章由浙江师范大学吕耀坚、李莉,四川师范大学魏婷共同编写。全书组稿、修订工作由吕耀坚与何海波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师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浙江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市江东中心幼儿园、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闻堰幼儿园、杭州万家星城幼儿园等教学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细致和耐心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学术视野与美术教育实践的局限,书中难免有纰漏,我们真诚地希望专家、学者能够批评指正。
基于上述的思考,结合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教学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对本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编写,并试图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观为指导,建立本教材的理论体系架构。在理论层面,强调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实践层面,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体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真正体现幼儿美术教育是早期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的观点。
(2)以学科教学法(PCK)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凸显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特质。本教材的编撰把美术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认知知识与教育情境知识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的基本要素来建构,力求厘清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整合的意义。
(3)传统继承与科学创新相结合的特点。本教材将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继承,同时将近年来美术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经过整理、汇总后编入教材,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在幼儿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区域活动设计与幼儿美术教育评价部分。
(4)适用面广。本教材既可作为各类高师、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5)强调实践性。本教材在文本撰写、案例提供、实践指导等方面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在每章都设置了“本章摘要”“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推荐阅读书目”等栏目,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强化练习。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同时又直接面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现场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建议将教学学时设计为48课时,其中讲授为32课时,实践为16课时,平均每章分配4~6课时。
本教材有8章:章的节与第四节,第六章节、第二节由宁波教育学院何海波编写。第二章由温州大学曾越编写。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五章的节、第二节与第三节,第六章的第三节,第七章的节与第二节,由浙江师范大学吕耀坚编写。第四章由台州学院沈吟编写。第五章的第四节由宁波市江东中心幼儿园李莹编写。第七章第三节、第四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俞雪芳、浙江师范大学邵玲珠、安吉县机关幼儿园盛奕、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闻堰幼儿园周晓伟编写。第八章由浙江师范大学吕耀坚、李莉,四川师范大学魏婷共同编写。全书组稿、修订工作由吕耀坚与何海波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师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浙江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市江东中心幼儿园、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闻堰幼儿园、杭州万家星城幼儿园等教学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细致和耐心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学术视野与美术教育实践的局限,书中难免有纰漏,我们真诚地希望专家、学者能够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