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84877
《课例研究:从规范走向常态》基于核心素养提出课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走向。书中包含四方面内容:学习素养,学会学习的集中体现;活化知识,提高学习素养的*步;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素养的关键;促进创新,提高学习素养的高阶追求。全书内容详实,结构严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阐述,丰富了课例研究的内涵。?
前言
章
课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走向
一、核心素养培育:课例研究的新视角
二、从规范到常态:课例研究的新走向
第二章
学习素养:学会学习的集中体现
一、学习与素养:课例研究中“学会学习”的两个关键
二、学习素养与核心素养:课例研究中“学会学习”的四对关系
三、从“教学素养”到“学习素养”:课例研究的重心转移
四、学习素养的提升路径:课例研究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
活化知识:提高学习素养的步
一、活化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活化概念知识的能力
二、以“输出”盘活“输入”,提高活化课本知识的能力
三、营造鲜活情境,在情境的深度运用中提高活化知识的能力
第四章
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素养的关键
一、设置“有效问题”——让问题具有提升学习素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空间
二、巧妙追问——在追问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第五章
促进创新:提高学习素养的高阶追求
一、在对话中创生,在创生中促进创新
二、在实验探究中促进创生与创新
三、用“技术”突显“促进创新”的力量
后记
课例研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为了加大课堂创新力度,我们以“课堂创生”为关键词,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规范性课例研究,对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常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创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在什么时候创生?选择哪些关键点引导学生创生?运用哪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创生?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创生?我们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课例研究成果形成了《课堂创生的智慧》一书的主体内容。
在上述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新一轮课例研究。这一轮课例研究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学习素养的提升为总纲,在日常课堂上探索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思路与策略,实现课堂育人内容的超越和课堂的进一步转型;二是课例研究的方式由规范走向常态,从严谨的学术性规范研究走向常态化的实践性改革研究,让具有不同研究基础的人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课例研究,以促进课例研究形式的新发展。课例研究内容与形式的整合性发展,既让课例研究的内容延伸到了教育改革的前沿,也让课例研究从学者视域走进了“寻常教师家”,为课例研究的普及和建构课例研究新常态奠定了基础。
这一轮课例研究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年多。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培养,是我们这一轮课例研究内容选择的着力点。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具化,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核心素养的主体性、综合性、整体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等发展特征,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对课例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发展的主体性,是指核心素养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是在学生的主动积极体验中不断建构、生成与强化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体验,缺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的鲜活生长,淹没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性,是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没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利用综合性思维分析出问题的复杂性,并以此解决具有复杂性的问题,核心素养就缺乏真实发展的土壤。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性,是指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不能孤立封闭地看待某一素养,更不能选其一点不及其余。这与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性密切相关,综合性重在整合不同知识与能力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整体性则是从全面人手,思考不同素养间的关系,不厚此薄彼,不碎片化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发展的现实性,是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即以学生目前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起点,引导学生链接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在融通生活与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发展的前瞻性,是指根据未来需要和学生的发展潜能定位“今天”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既要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又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要在学校教育中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这些特征,必须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重新谋划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路与策略。谋划这一思路与策略的首要任务是转换课例研究的视角,从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这一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课堂,从核心素养的培育形式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质,从学会学习到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等,以此反观现有的课堂行为,明确课堂上的改革点和超越点,才能建构出适应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转型,这就构成了本书的章和第二章。
《课例研究:从规范走向常态》:
(一)学习素养的课堂表现——课例研究的分析维度
学习素养是学习者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这其中有显性的要素,有隐性的要素;有的可以通过测评得到量化,有的则不能。并且由于每个人的学习体验都有所不同,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素养都具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同一个人的学习素养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课堂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学习是学生自我修炼学习素养的主要手段;从教师的角度看,在课堂学习中把握学生的学习素养水平,以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作为主要目的安排、调整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根本路径。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要通过真诚的对话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激活、监控、评估和引导。相应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别于常态下的学习活动,而必须受到教学目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学习主题的确定性、学习主体的群体性和学习时空的有限性。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有所侧重地调动学习素养中的知识素养、问题素养和创新素养,集中通过理解、反思和表达三个方面的学习行为完成课堂学习,实现学习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习素养在课堂上也通过理解、反思和表达三个方面的学习行为得到体现。
理解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的意识、认知和经验与外界环境对接,从而获得对外界环境认识的过程。在课堂上,理解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并消化吸收,使之融人原有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素养首先体现在课堂的理解上,只有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不断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对其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
反思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审视新经验,通过事实分析、价值判断和审美感受,获得对所学对象的完整感知,为其找到准确定位的过程。在课堂上,反思主要体现为学生在主动或被动的质疑下,从多种视角检验新知识和新经验,不断梳理自己的理解结果,得到个性化的解读。学生的问题素养首先体现在课堂的反思上,只有学生能较好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深化认识,丰富自己,获得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表达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观点、体会、情感、理念、思路和设想等内在的主观思考或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肢体、音乐、绘图、制作和实验等方式外显为客观的作品,并让他人理解的过程。在课堂上,表达主要体现为学生通过说、写和做等方式练习所学技能、参与课堂讨论和呈现学习结果。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体现在课堂的表达上,只有学生能较好地进行表达,才能实现学习的应用,真正地实现创造,进而培养创新的意思与能力。
理解、反思和表达,是学生学习素养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三者各有侧重,但并非相互排斥,更不是依次地、独立地进行的,把握学生学习素养的表现要注意综合看待,不可犯机械主义的错误。
上述内容,构成了课例研究的评析维度与指标,不同的课例研究可以选择上述的一点或两点进行探索,以具体实在的课例研究突破学习素养的提升难点。
(二)四种关键学习能力——课例研究的重点内容
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具体方面进行设计、实施和创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反思和表达的表现不断拓宽广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高质量地完成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学习素养的提升,这些构成了课例研究的重点内容。
1.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把知识变为素养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把知识变为素养的学习能力,需要展开以“知识素养”的提升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应以理解为主线展开,逐步实现三级转化。
级是让学生明确对象知识的具体内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新的连接。这要求学生能重述知识。这也是传统教学中同样强调的,可以通过讲授实现。这一级完成了知识的“传递”过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