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68480
编辑推荐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中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列,对教师的教学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分别给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字解释,并且配上教学实践案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分别给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字解释,并且配上教学实践案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内容简介
教育”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还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就非常重要。
本书以中学历史高中阶段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两部分进行了写作,先用理论理解指导教学实践,再用实践案例验证理论理解,期望体现学以致用,给历史教师一定启示。书中同一概念可能有着多种的理解,或有交织,或有矛盾,编者没有进行统一,目的是要呈现百花齐放,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考和争论。
本书以中学历史高中阶段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两部分进行了写作,先用理论理解指导教学实践,再用实践案例验证理论理解,期望体现学以致用,给历史教师一定启示。书中同一概念可能有着多种的理解,或有交织,或有矛盾,编者没有进行统一,目的是要呈现百花齐放,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考和争论。
目 录
篇 世界古代文明
1.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以《古代两河流域》为例刘琼敏
2.考古发现、史料及其价值——以《古代埃及》为例陆兵峰
3.区分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带有主观认识的表述——以《古代印度》为例徐洁
4.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以《美洲印第安文明》为例姜芳芳
5.读懂艺术作品中的历史——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姚虹
6.对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古代伊斯兰世界》为例邵清
7.从多元视角理解历史事件——以《中世纪西欧》为例林唯
第二篇 中国古代文明
8.区别历史资料 汲取历史信息——以《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为例唐向东
9.现代科技与获得考古信息——以《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为例吴广伦
10.从多维视角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为例鲍丽倩
11.从多重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与影响——以《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为例高兴华
12.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两宋繁荣与元统一》为例俞文晶
13.挖掘历史信息 彰显史料价值——以《中国古代诗词、楹联》为例李峻
第三篇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14.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为例李林
15.汲取和整理艺术作品中的史料价值——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邵清
16.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工业社会的来临》为例李林
17.从联系与区别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为例王莹
18.多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为例李桂华
19.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认识历史——以《次世界大战》为例沈淑雅
20.从背景与条件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姜芳芳
21.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解释历史问题——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例孙建
22.查证历史资料的可靠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孙继珍
23.从原因与结果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檀新林
第四篇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24.在质疑中求真——以《洋务运动》为例姚虹
25.著作、笔记、回忆资料等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救亡图存》为例鲍丽倩
26.史料的效度和信度——以《新旧民主革命转折》为例邵清
27.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多样性——以《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为例李代友
28.汲取“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信息——以《全民族抗日战争》为例高兴华
29.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看逻辑方法在历史认识上的应用——以《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为例陶世华
第五篇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30.质疑或反驳——以《美苏冷战的开始》为例陶世华
31.辨别结论、判断准确性,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以《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例孙建
32.从不同的时间、空间或群体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为例李代友
第六篇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33.选择视角有效评价历史事件——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唐向东 徐洁
34.汲取“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蕴含的主要信息——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为例黄青涛
35.懂得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与史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档案检索和调查访问》为例徐洁
36.检验思维逻辑合理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中国走向世界》为例李峻
1.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以《古代两河流域》为例刘琼敏
2.考古发现、史料及其价值——以《古代埃及》为例陆兵峰
3.区分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带有主观认识的表述——以《古代印度》为例徐洁
4.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以《美洲印第安文明》为例姜芳芳
5.读懂艺术作品中的历史——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姚虹
6.对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古代伊斯兰世界》为例邵清
7.从多元视角理解历史事件——以《中世纪西欧》为例林唯
第二篇 中国古代文明
8.区别历史资料 汲取历史信息——以《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为例唐向东
9.现代科技与获得考古信息——以《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为例吴广伦
10.从多维视角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为例鲍丽倩
11.从多重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与影响——以《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为例高兴华
12.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两宋繁荣与元统一》为例俞文晶
13.挖掘历史信息 彰显史料价值——以《中国古代诗词、楹联》为例李峻
第三篇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14.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为例李林
15.汲取和整理艺术作品中的史料价值——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邵清
16.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工业社会的来临》为例李林
17.从联系与区别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为例王莹
18.多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为例李桂华
19.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认识历史——以《次世界大战》为例沈淑雅
20.从背景与条件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姜芳芳
21.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解释历史问题——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例孙建
22.查证历史资料的可靠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孙继珍
23.从原因与结果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檀新林
第四篇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24.在质疑中求真——以《洋务运动》为例姚虹
25.著作、笔记、回忆资料等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救亡图存》为例鲍丽倩
26.史料的效度和信度——以《新旧民主革命转折》为例邵清
27.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多样性——以《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为例李代友
28.汲取“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信息——以《全民族抗日战争》为例高兴华
29.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看逻辑方法在历史认识上的应用——以《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为例陶世华
第五篇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30.质疑或反驳——以《美苏冷战的开始》为例陶世华
31.辨别结论、判断准确性,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以《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例孙建
32.从不同的时间、空间或群体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为例李代友
第六篇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33.选择视角有效评价历史事件——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唐向东 徐洁
34.汲取“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蕴含的主要信息——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为例黄青涛
35.懂得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与史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档案检索和调查访问》为例徐洁
36.检验思维逻辑合理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中国走向世界》为例李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