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25821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特别是班主任培训。
序 从优秀到卓越
上篇 女班主任
郑 英 做教育的农人
许丹红 让激励陪伴学生成长
田冰冰 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共同成长
于 洁 天使 仁心 仁术
郑丹娜 全接纳 慢引导——心灵的教育
姚 琛 亲子谣:唱响亲子教育的歌谣
钟 杰 一路繁花看不尽
张丽娟 打造“生命飞扬”特色班级
谌志惠 每天五分钟,让生命春暖花开
薛瑞萍 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
申淑敏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常丽华 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
下篇 男班主任
李镇西 初当班主任
陈 宇 直达心灵的教育——我与学生共成长
万 玮 做有激情、有智慧的班主任
王立华 做研究型班主任
陈晓华 在教育的长河中摆渡
杨春林 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梅洪建 蝶变——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李俊兴 让生命中不断有美好发生
刘令军 简单快乐做得到——我的班级管理理念
梁 岗 做学生喜爱的“心理营养师”
方海东 做班主任是一种生活方式
聂传安 我与我所爱的学生们
牛瑞锋 劳动教育——学生走向幸福的阶梯
郑 英 做教育的农人
[全国优秀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她乐于做班主任并自在地沉醉其中,连续多年同时做两个班的班主任。她身上洋溢着灵气与智慧,诗心自得,匠心独运。她秉持一颗初心,做好一个老师,与学生一起追慕美好。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等。]
因来自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所以我深深怀念着乡间的阡陌,也对忙碌于阡陌上的农人有着独特的眷恋情结。农人以特有的细腻精耕细作,所以说他们注重细节。他们注重细节而又耐心等待,所以说他们内心平和。他们内心平和而又关注生命,所以说他们充满关切。他们充满关切而又善利其器,所以说他们执着前行。联想到我们的教育,与农业耕作何其相似。农业耕作的对象是庄稼,它们有着各自的生长规律,稻麦桑麻,形态不一。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独特性,独一无二。如果农人眼中的作物是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给作物编织的是一个成长的课程。如果教师眼中的孩子是作物,那么他们的智慧在于让孩子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基于此,我自比“教育的农人”。
从教以来,我连续7 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在班级这片肥沃的农田上精耕细作,实践着一位教育农人的“爱”与“责任”。
一、以农人的细腻之心关注细节
农人致力于庄稼的健康成长,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道工序:深耕、浅埋、播种、育苗……不疏细节,为的是给农作物提供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我亦如此,致力于让学生、让班级高品质地成长,用心采撷身边的育人细节,给学生编织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营造一种向上、温馨、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于无声处引导学生提升形象。
比如,早晨我看到学生们在教室里忙乱地交作业,个别“不法分子”浑水摸鱼或抄或补作业,课代表花费大量时间收作业,导致早读时间乱糟糟的情况,决定把交作业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要务。经全班讨论决定:重新调整岗位,每门学科设两名课代表,一名组织早读,一名收作业;每个学生将作业交齐后方可回座位,从而有效避免了抄、补作业现象;为提高上交速度,每个学生将作业本统一放置在一个文件袋里;采用标签法,节省课代表登记作业的时间;未交作业者自行登记,培养诚信意识……由此,早读时班级井然有序,学习风气得到根本性改观,为一天的学习状态定下了良好的基调。
再如,黑板是常见、普通的教具,或许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黑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此,我们精心利用每一寸边角料:左右各留出一区块,左边为“学习区”,用于抄写各科作业,粘贴易错题或疑难题,供科任教师反馈当天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情况。右边栏是“课程表”,抄写当天课程;第二栏是“一日反馈”,反馈当天的班级表现;第三栏是“一周纪要”,提示本周将要完成的事项。旁边留出一块空间,名为“心情的颜色”,学生将写有自己名字的磁钉放在相应色块即可,红色表示开心,黄色表示一般,蓝色表示烦闷,于是,每个人的心情大家都看得见,对烦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可以及时关心和帮助。黑板的边角料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已与学生的学习和幸福相链接,成为一块催人奋进的魔板。
此外,设计班徽、制定班规、召开班会、打扫卫生、开家长会等日常工作,我无一不是精心设计,并从中寻得高效的范式,把班级的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细小零碎,经营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
这些极简单的细节,却有着极不简单的细腻,从中透射出教育的磁力、
张力、活力。班级在章法之上渐入佳境,走向卓越。
二、以农人的平和之心耐心等待
农田里,有些小苗长得茁壮挺拔、青翠葱绿,有些却发育不良、枯黄矮小,这样的幼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和农人的耐心等待。
班里有这样一棵小苗,她叫小龙,沉默寡言,成绩落后,接受能力比较差。印象深的是她把“世界上面积的国家”答成了“日本”。课间我走到小龙身边,打开书上的世界地图,让她再辨认一次。她辨认了很久,后怯怯地问:“是不是俄罗斯?”我郑重地点点头,她欣慰地笑了。但是,她的情绪瞬间又低落下来,问了一句:“老师,我是不是很笨?”我连忙反驳:“怎么会呢?你看你做的幸运星多精巧,你还经常教别人折千纸鹤,可见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只是地理知识男孩子更容易掌握。”于是笑容又绽放在小龙的脸上。
小龙负责班级地面卫生,每次课间她都像巡逻似的在教室里环走,看到垃圾马上捡起,看到有掉落的文具或书本,也捡起来放在同学的桌子上。我对她说:“你捡的片片垃圾都是为美德银行添进的笔笔存款,终有一天你可以零存整取。”从此,小龙把这种热情迅速扩展到更广的领域,无论是校园内还是马路上,她看到垃圾都会拾起。
一次,小龙在本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是不是一棵卑微的小草?”自卑不该在一个孩子的心里扎根,我必须努力帮她拔除。于是,我问:“你和我一样,都是从乡下来到杭州,都是上过山的,你能告诉我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吗?”“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有小绒球般可爱的花,狗尾草有狗尾巴一样绿穗穗的花……”我接着说:“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你我也一样。即便是小草,只要我们执着地生长,定能开出自己的花,它不一定娇艳,不一定夺目,却能灿烂地绽放。”
小龙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只是成绩还位居人后,我告诉她:“好学生有很多种,那种学习上不懈努力、品行上不断提升的,也是一名好学生。”她的作业错误率很高,我不忍心打“×”,总是先打一个“”,等她订正后再加一个“/”,变成“√”,于是她每天愉悦地前来请教题目。她在本子上写道:“无论多久,我永远只知前进不知放弃。”这种执着精神令我备感欣慰。
作为教育的农人,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等待他们生根发芽、抽枝展叶、拔节长穗……这是一个农人应有的姿态。
三、以农人的关切之心关注生命
回想起儿时看到父辈们时常将麦和豆、棉和薯等进行间作,后来才知晓两种作物经过合理间作既可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产生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彼此得到更好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也需要在合作共生中逐渐成长,这需要我们智慧地调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引向和谐发展。
莹莹,由于出生时缺氧,致使左额叶严重受损,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无法正常运动,动作极不协调。我深知她的成长离不开我的关注,更离不开同伴的扶持。
入学前的军训,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训练着,任凭汗水湿透衣背,个个雄心壮志,誓夺年级会操桂冠。队伍中的莹莹显得“格格不入”,她分辨不出左右,无法协调自己的手脚,跟不上节奏。学生们一度担心让莹莹参加比赛会影响名次。我看到这一情况,知道必须让学生们懂得名次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比名次更为可贵。我问他们,如果不让莹莹参加会操,即使班级夺得,大家的心情会愉悦吗?学生无语,良久,坦诚地表示将会愧对莹莹。我又问,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既保护莹莹,又不会因此而失分?终学生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让莹莹参加比赛,并给每位评委写一份申请书,希望莹莹不在评分范围之内。终,班级获得了桂冠,同时赢得了更多的掌声。那一刻,学生们真正读懂了“集体”二字的厚重内涵、“公平”二字的真正含义。
秋季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如何让莹莹既能参加运动会的入场式,在全校上千人面前接受检阅,又能“避短”?后学生们提出方案,让莹莹两手拿着泡泡枪走在队伍前面,她只管边走边打泡泡,而且举着双手,掩盖手脚的不协调。入场式上,我们的班级队伍整齐划一,口号响亮如雷,莹莹笑靥如花,边走边打出那漫天飞舞的泡泡,引起全场的赞叹和欢呼。运动会居然也可以这样浪漫,班级如愿获得入场式先进。学生们拥着莹莹,感谢她的精彩表现,而莹莹,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是红着脸流泪。我深信,那漫天飞舞的泡泡会永远飘荡在学生们心间。
是的,作为教育的农人,我们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成长状态,关注每株根系、每张叶片、每个枝头……这也是一个农人该有的姿态。
四、以农人的执着之心善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人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从不忘打磨工具,总是让自己的农具闪烁着光泽。作为教育的农人,我执着于“打磨”语言的魅力,让自己的语言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火把。
对一个交白卷的学生,我这样引导:“答卷好比我们的人生,不要留下空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怨、无悔、无憾。”该生从此用心书写答卷,诠释“不抛弃、不放弃”的可贵品质。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总是因为别人把她与另一女生称作“瑜亮(周瑜和诸葛亮)之争”苦恼,我如此开导:“你俩不是瑜亮,而是焦孟(焦赞和孟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彼此成全对方,同时也造就自己。”她轻松离去,此后坦然面对。一个错误不断的学生在本子中留言“批评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既是自嘲,又是影射。我回复道:“小事不断,错错错;悔而不改,莫莫莫。”该生幡然悔悟……浇树浇根,育人育心。这些语言,从根上着力,“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而我却似乎聆听到了学生生命成长拔节的美妙声音。
我执着于“打磨”反思的刀刃,让自己奋力前行的同时,也能看清脚下的路,尤其是在遭遇“草盛豆苗稀”时,能直面自己的痛处,以免教育生命的“空载”。同时,我将这些反思所得与同行分享,迄今为止,在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做班主任专题报告达100 多场,在《中小学管理》《中国德育》《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 多篇,在杭州市级及市级以上的教学三项评比中获得1 个一等奖。
是的,作为教育的农人,我们需要善利其器,打磨自身的教育手段,便于犁田松土、除草施肥、育苗移栽……这也是一个农人应有的姿态。
当然,我也不忘与农人一样,悠然地枕着锄头,在田间小径上小憩,如崇慧禅师所说的“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一朝风月”是“万古长空”的点点段段,所以我要放慢脚步,用心享受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座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农夫乐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