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23722丛书名: 教师月刊
《教师月刊》坚持人文精神、立足专业视角、普及教育学术、推广名师经验,致力于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2015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以更多的页码、别致的开本、优质的纸张、精美的装帧带给读者青山绿水一般的阅读体验。
自2014年底,余秀华的诗突然被大众热议。她的农民身份往往成为人们谈论她诗歌时的标签,但她认为,诗歌没有标签。她有着怎样的诗歌生活?在她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心中,她有着怎样好强而敏感的学生时代?本期我们邀请余秀华的老乡蔡兴蓉老师亲赴钟祥,撰写了特稿《余秀华的越狱人生》,且看蔡兴蓉老师对余秀华其诗、其人的娓娓道来。
对教师来说,身边的好同事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本期“话题”,我们继续选登了四篇教师朋友的故事与读者分享。
刘邦的楚歌教育实践 _ 周勇
你有课程风险意识吗 _ 朱永通
教育变革的路与道 _ 叶菊艳
封面 >
郑杰的后校长生活
人物 >
诗人 诗人余秀华的越狱人生 _ 蔡兴蓉
现场 >
记事 小凯 _ 黄丽金
“癫师”就在楼下 _ 周宇节
发现 生命教育的植物疗法 _ 熊和平
论坛 柳夕浪笔谈评价改革 (三)
学生综合素质怎么评
海外 南希?艾特维尔:“全球教师奖”首奖得主 _ 汪明帅
德育 没有一个多余的学生 _ 李建华
课堂 那一个神奇的“点” _ 陈惠芳
吴非说 就是要让你“接话”
朱永新答 创造更好的自己
话题 >
身边的好同事(二)
“大将”张小兵 _ 王栋生
“老人家”刘朝权 _ 王蓉芳
乡村教师老杨 _ 于永军
阿汤 _ 张文娟
阅读 >
知惭愧斋微博 _ 王尚文
人文 >
苏格拉底的教育天命 _ 刘艳侠
废墟 _ 于坚
视窗>
校园 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读书会 厦门外国语学校“素书社”
家 幸福就好 _ 郭武松
报道 “大夏书系读书节”:行走江苏,聚会香坊
大夏 做幸福的好老师
文 _ 林茶居
记得小时候,有几种人,大人们都叮嘱,要称作“先生”:教师,医师,风水师(及算命者、卜卦者等)。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而风水师被认为拥有通天知地的本事。对于乡民来说,他们都是高人,甚至代表着乡村文化的形而上部分。这是乡村文化对身体、对文字、对知识、对命运、对自然、对未知深怀虔敬的一种展露。
在我的语言体系中,与海誓山盟、化敌为友、雪中送炭、济世安邦一样,与落红护花、江河入海、潮起潮伏、月圆月缺一样,教书育人、救死扶伤、通天知地,也都是世界上极为伟大的事情。当然,语词并非独立产生意义,其精神意蕴来自人(物)与之构成的“互文”关系,即人与词(物与词)相互确认、相互敞开、相互照亮。比如,教师与“教书育人”,医生与“救死扶伤”,是彼此映证、互为因果、荣辱与共的。当“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现实内容被抽离或发生变异,教师、医生的社会形象必然受损;当教师、医生的职业行为有悖本分,“教书育人”、“救死扶伤”就可能被解构或发生意义坍塌——社会舆论中将“诲人不倦”戏改为“毁人不倦”,便是明证。
再把意思集中到教师身上,必须看到,同为教书育人,常有天壤之别。有的教书育人,教的是课本之书、教材之书、应试之书,育的是身心不全的人;有的教书育人,教的是生命之书、社会之书、天地之书,育的是“内在人性道德”、“外在人文伦理”(李泽厚语)键合融通的人。不少教师,同时也是人之父、人之母。如果偏执于职业一端,就可能视前者为“正常现象”;如果加入了“父”、“母”的视角,那么一般会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教育、良善的教育。
当今世界,的危机正从人对自然的破坏上,逐渐转移到人对机器的依赖上。“自然神”常常以灾害的方式提醒人类要保持敬畏感,而“机器神”总是以“新生活”的名义消弭人类的警惕心。网络空间的广场效应,往往与反智、反常识相伴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越多,遮蔽越多,遗漏越多,而理性越少,共识越少。其结果是观念鸿沟和价值真空的大面积出现。这是国际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我也注意到一个大趋势:国际社会对人的阅读素养日渐重视。且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启动于1995年和2001年的“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都”项目。2006年,德国开始实施“阅读起航”项目,基于儿童成长的三个关键节点,建立分别以儿科医生、图书馆管理员、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儿童阅读促进体系。2010年,美国颁布了涵盖学前到十二年级数学、英语课程的《共同核心标准》,此外还有一个《各州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研究、科学、技术学科读写能力共同核心标准》,强调通过整合学习,发展学生的文学文本阅读素养、信息文本阅读素养和阅读基本技能。2012年,欧盟相关专家组发表了一份“阅读素养报告”,针对欧盟国家普遍存在“读写障碍者”的现状,提出“年龄分层干预”的理念,倡导“设置阅读教学的专业教师职位”,“每个教师都应该是读写教师”。2001年,五年一届的“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评估项目(PIRLS)”开展首次测试,香港排名第十四位;到了第三届,也就是2011年,香港跃居冠军。其关键原因在于,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实施了“小学生读写计划”和“五年阅读改革计划”,其中包括将阅读作为学校的跨学科课程,强化校长的阅读课程领导力,倡导“从阅读中学习”……
这是国际社会从内容、载体到手段、工具(包括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应对。在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必须有另外的力量与之抗衡,形成文化缓冲,伸延精神张力,明晰人性走向,重组心灵土壤。
一种新的阅读教育学在有力崛起:必须将阅读素养(读写素养)作为人的关键素养的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支撑——我可以称之为“阅读教育学”吗?阅读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命题,很多思想家都作出了自己的阐释——我相信,教育将由此而重建与时代、与世界、与未来的新型对话关系。对教师来说,其教书育人的天职,显然需要吸纳新的质素,拓展新的边界。至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一个“读书育己”的问题。阅读素养,无需辩驳地成为教师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前提性构件。
——郑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