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2155
编辑推荐
对于国家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领域中学生上学远、上学难和上学贵等民生问题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内容简介
2001年,我国开始在农村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也随之产生了学生上学远、上学难和上学贵等新问题。本书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以全国9个省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全面论述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对教育公平产生的不同层次的负面影响和损伤,回答了该政策实施以来负面影响有多大,影响对象是谁等重要的政策实效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分析视角,阐述了该政策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后提出完善和补救该政策的建议。
目 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公平:学校布局调整无法回避的价值追求
节 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一、教育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相关概念辨析
三、教育公平的特点
四、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及其测量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一、教育公平是学校布局调整的应然价值取向
二、学校布局调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三、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表现
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起点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家校距离大大增加,学生上学远
二、求学费用增加,学生上学贵
三、求学困难多,学生“上学难”
四、诱发厌学倾向,辍学率整体反弹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过程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家校距离有别,课余学习时间投入不同
二、班级规模大,师生互动难
三、工作繁重,教师责任心下降
四、家校疏离,对学生成长不利
五、寄宿条件不完善,寄宿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
第三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结果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学生学习成绩群体差异很大
二、部分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失衡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特点与性质
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特点
一、损伤对象多为弱势受教育群体
二、损伤程度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
三、损伤程度有层次性差异
四、损伤是政策对教育公平影响的两面性中的一面
五、损伤的前提是政策整体效果利大于弊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问题的性质
一、该问题属于制度衍生型教育公平范畴
二、该问题是公平与效率价值冲突的外在表现
三、该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一种反映
四、该问题是政策目标单一化的结果
五、该问题是政策过程性特征的体现
六、该问题是社会不公平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延伸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成因
节 政策价值取向偏差:在源头上忽略教育公平
一、重效率轻公平
二、重城镇轻农村
三、学校规模重大轻小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偏差:在过程中损伤教育公平
一、学校布局调整整体规划不科学
二、学校撤并缺乏科学的实施标准
三、政策执行缺乏弹性
四、执行程序欠缺民主公正性
第三节 政策配套措施不足:在结果上损伤教育公平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
二、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差
三、农村校车制度不完善
四、农村教学点建设滞后
五、学生资助制度不完善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消弭与补偿
节 建立规范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制度
一、制定科学的学校布局调整标准
二、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政府行为
三、建立畅通的民意反馈和监督机制
第二节 恢复和保留必要的农村教学点
一、找回必要的农村教学点
二、提高现有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第三节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完善农村寄宿制办学
三、完善农村校车服务制度
四、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偿和帮助
本章 小结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公平:学校布局调整无法回避的价值追求
节 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一、教育公平思想的历史演进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相关概念辨析
三、教育公平的特点
四、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及其测量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一、教育公平是学校布局调整的应然价值取向
二、学校布局调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三、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损伤表现
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起点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家校距离大大增加,学生上学远
二、求学费用增加,学生上学贵
三、求学困难多,学生“上学难”
四、诱发厌学倾向,辍学率整体反弹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过程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家校距离有别,课余学习时间投入不同
二、班级规模大,师生互动难
三、工作繁重,教师责任心下降
四、家校疏离,对学生成长不利
五、寄宿条件不完善,寄宿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
第三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结果公平的损伤表现
一、学生学习成绩群体差异很大
二、部分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失衡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特点与性质
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特点
一、损伤对象多为弱势受教育群体
二、损伤程度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
三、损伤程度有层次性差异
四、损伤是政策对教育公平影响的两面性中的一面
五、损伤的前提是政策整体效果利大于弊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问题的性质
一、该问题属于制度衍生型教育公平范畴
二、该问题是公平与效率价值冲突的外在表现
三、该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一种反映
四、该问题是政策目标单一化的结果
五、该问题是政策过程性特征的体现
六、该问题是社会不公平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延伸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成因
节 政策价值取向偏差:在源头上忽略教育公平
一、重效率轻公平
二、重城镇轻农村
三、学校规模重大轻小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偏差:在过程中损伤教育公平
一、学校布局调整整体规划不科学
二、学校撤并缺乏科学的实施标准
三、政策执行缺乏弹性
四、执行程序欠缺民主公正性
第三节 政策配套措施不足:在结果上损伤教育公平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
二、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差
三、农村校车制度不完善
四、农村教学点建设滞后
五、学生资助制度不完善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损伤教育公平的消弭与补偿
节 建立规范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制度
一、制定科学的学校布局调整标准
二、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政府行为
三、建立畅通的民意反馈和监督机制
第二节 恢复和保留必要的农村教学点
一、找回必要的农村教学点
二、提高现有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第三节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完善农村寄宿制办学
三、完善农村校车服务制度
四、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偿和帮助
本章 小结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前 言
2001年我国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启动了旨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学校规模经济效益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以来,大大降低了农村办学的日常成本,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取得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然而与此同时,该政策也对农村不少受教育者的公平受教育的权益造成了损伤和负面影响,产生了以“上学远”“上学难”和“上学贵”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对教育公平的损伤与补偿由此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议题。
本书在对全国9个省(自治区)、21个县(市)、31个乡镇、56所农村初中和小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从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政策学的视角,整体采用“多学科视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研究并用”的研究方法,以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起点,用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来审视和反思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设计、执行、实施效果和补偿措施,系统研究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对教育公平的损伤与补偿问题。
本书在对全国9个省(自治区)、21个县(市)、31个乡镇、56所农村初中和小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从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政策学的视角,整体采用“多学科视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研究并用”的研究方法,以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起点,用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来审视和反思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设计、执行、实施效果和补偿措施,系统研究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对教育公平的损伤与补偿问题。
媒体评论
如何实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统一?这本书或许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在线试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校学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以来,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开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也产生了一些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等方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持续推行,人口数量控制的效果逐渐显现。到2000年前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开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处在农村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向城镇流动,为了实现家庭的团聚,不少流动人口子女选择跟随父母到流入地城镇读书学习。学龄人口的下降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整体规模日趋变小,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生源不足,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相对突出,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逐步免除了长期以来农民缴纳的各种农村税费(包括支撑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的农村教育费附加费),农村义务教育由此失去了主要经费来源。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不少未成年少年儿童无法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生活,留在农村而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缺位,缺少亲情关爱和帮助,在家庭结构上与其他儿童相比成为弱势受教育群体。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不少学生上学距离较远不安全,需要家人接送,部分家庭为了孩子求学方便甚至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专职陪读。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相同影响下,不同家庭接送孩子的生活负担是不同的。家庭接送负担与家长每周接送孩子的频率密切相关。家长每周接送孩子上学的频率又与孩子的年龄、家校距离、安全状况、家庭成员的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低龄走读儿童需要家长天天接送,在校住宿的小学低龄儿童需要在周五或周日接送1—2次,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一般不需要接送。
……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持续推行,人口数量控制的效果逐渐显现。到2000年前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开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处在农村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向城镇流动,为了实现家庭的团聚,不少流动人口子女选择跟随父母到流入地城镇读书学习。学龄人口的下降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整体规模日趋变小,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生源不足,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相对突出,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逐步免除了长期以来农民缴纳的各种农村税费(包括支撑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的农村教育费附加费),农村义务教育由此失去了主要经费来源。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不少未成年少年儿童无法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生活,留在农村而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缺位,缺少亲情关爱和帮助,在家庭结构上与其他儿童相比成为弱势受教育群体。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不少学生上学距离较远不安全,需要家人接送,部分家庭为了孩子求学方便甚至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专职陪读。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相同影响下,不同家庭接送孩子的生活负担是不同的。家庭接送负担与家长每周接送孩子的频率密切相关。家长每周接送孩子上学的频率又与孩子的年龄、家校距离、安全状况、家庭成员的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低龄走读儿童需要家长天天接送,在校住宿的小学低龄儿童需要在周五或周日接送1—2次,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一般不需要接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