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26283
教学新方法和教育新理念潮涌而来,作为优秀教师,需要在纷扰的信息和每日教学活动中做到化繁为简!
怎样才算是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如果有这样一份清单,每天只要做好清单上的12件事就能帮助全班学生,你会每日检验自己是否做到了吗?
三大洲各类学校调研成果,浓缩成一份简明清单,让教师和学校轻松对照,检验优质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期待的良好效果,需要来自外部的检验标准,更需要教师时时进行自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良好教学效果的12试金石》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原清单,整合与平衡信息,验证教学活动是否做到了严格要求、鼎力相助、以及目标明确。根据《12试金石》的阐述,以上三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必备的标准。
本书会帮助教师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琐事中理出头绪,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也为教学评估者提供了标准框架,方便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评估。
《12试金石》将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给予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帮助:
形成教学行为理论——当新观点和新方法向你汹涌而来时,在教学中形成的行为理论可以帮助你过滤并吸收这些观点。
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弄清楚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然后从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挑出那些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分清主次。
支持同事之间的专业主义——学校教师团队可以用这张清单培养专业对话,在同事之间探索每堂课如何安排才算得上是优质教学。教师之间能够实时沟通,彼此之间还能分享*的教学方法。
第1部分 严格要求:明确提出并持续保有对学习的较高期望
第一章:我用标准指导学生每次的学习
解析标准,明确必学内容
找到标准的大方向
用标准指导教学计划
“挡风玻璃”+ “后视镜”
标准框架和主动性并存
标准是创造力的平台
第二章:我确保学生每节课都有个人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确保学生有长期目标
将标准转化为具体目标
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多沟通,多提醒
每节课都以终为始
第三章:我能让学生直接了解我的期待
重要的作业都有标准
找到”古迪洛克带”
标准是中心内容
标准连接努力和结果
第四章:比起高要求我更注重学生的理解
分数要反映真实水平
分开对待行为与成绩
不是努力就有A
作业也是练习
用评估激发动力
第2部分 鼎力相助:提供一个有助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第五章:每堂课我都能抓住学生的兴趣
一开讲就吸住
混搭而和谐的课堂
提供学习的选择
引入神秘感
第六章:我注意与每个学生互动
每天与每人互动
我了解我的学生
尊重和关心每个学生
把个性和热情带进课堂
第七章:我用反馈激发学生努力
反馈结合学习目标
反馈不是命令
反馈是为了成长
具体易行,量身定制
形成性,而非评价性
适度的即时性
自评和互评的机会
第八章: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安全且受到尊重
明确规则和后果
发现积极行为
时刻掌握动态
获取学生的支持
鼓励积极的课堂讨论
第3部分 目的明确:知道你为什么做,做什么
第九章:我充分利用了每一分钟
细致到每一分钟
流程减少时间损失
与上级共同努力
第十章:我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
关联新旧知识
找到知识的连贯性
集中在深层含义上
第十一章:我培训学生成为大师
时刻检测理解程度
有针对性的练习机会
必要时重新来过 /
失败是师生双方的
第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利用课堂讨论
利用写作任务
应用知识的项目
启发式的问题
附录:教师每日专注的12件事
清单能够帮助教师吗
这本书开始于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清单这种简单的“技术”在航空领域中十分有效,但它能否真正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呢?
你可能会说,这太荒谬了,教学和驾驶飞机完全是两码事儿。孩子又不是机器,他们并不会对一步步的程序作出回应。不管你事先做了多少种假设,他们都会让你措手不及。
确实如此,但是再看看医院手术室和急诊室,当患者的疾病尚未确诊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时,医生常会发现其他的病症。这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当机立断,做出生死抉择。
在2009年出版的《清单革命: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Right)一书中,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试图将航空清单应用到情况复杂的急诊室之中。这样一来,急诊室里那些聪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就不会因一时疏忽而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一张清单,让八所医院的重大并发症爆发率下降了36%,死亡人数减少了47%,足足拯救了150条生命。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个简单的静脉注射五步清单(洗手、皮肤消毒、覆盖无菌手术巾、戴上口罩并穿上无菌服,最后将无菌敷料盖在感染的地方)让感染率从11%降到了零。清单风靡了整个密歇根州,人们用1.75亿美元拯救了1500条生命。
我们不禁要追问,清单如果用于教学,也会有如此积极的效果吗?
如果换种方式效果更好呢
将清单用于医学领域所获成效的确令人振奋。然而,教育孩子可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像外科手术那样循序渐进地按照步骤进行。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他们的个人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在这个过程当中,毫无公式或程序可言。
然而,通常情况越复杂,简明扼要的清单起的作用就越大。清单能在医疗中起作用,并不是因为医护人员们都反应迟钝或者工作时心不在焉,而是因为他们总是想将大量的信息运用到实践当中。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有能力的教师的确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通常排在前五名的教师可以说是出色的教师,他们能让学生在一年12个月里学到18个月的知识量。听上去很惊人。
一名出色的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呢?幸运的是,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洞见,让我们能够识别出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师行为。
此外,研究还发现,教师有时会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用功上,或者开展一些毫无效果的活动。试想一下:要是飞行员无需过多费神就能保证飞机安全降落,护士也无需投入额外的精力去反复查看病人是否感染,该有多好。其实,他们只需要在驾驶舱或手术室中换种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行动,仅此而已。
在很大的程度上,同样的事情在教育上也是行得通的。有能力的老师不会因为学校校历安排的不同而影响教学计划或者拖堂,他们只是在既定的时间内采用了不同的做事方式。或许你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我应当怎么做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进步呢?
如果每天换种方法做一件事情,就可以帮助一个学生做得更好,你会去做吗?如果做这样的三件事可以帮到三个学生呢?如果你每天只需要做十二件事就能帮助全班学生,你会去做吗?
有好方法何不付诸实践呢
既然我们已经对优质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事实上这从不是秘密),我们当然期望能够将这些基于实践的研究广泛地应用到尽可能多的课堂中去。然而事与愿违。教师们一心想将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却苦于无从下手。甚至在一些课堂上,基于研究的实践根本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练习、判断对错测验,以及简单的问答题。有时,教师可能使出浑身解数创新教学,却常常在执行时功亏一篑。
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员罗伯特皮安塔和他的同事们调查了994 名美国各地的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一、三、五年级。调查发现,有9%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低下,并且从来得不到任何心灵上的关怀;而两者兼得的学生只有7%。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它们自始至终应用到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呢?说得更明确一些,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信息超负荷时,我们何去何从
其实,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他们在将知识融入实践这一方面并非孤军奋战。在医学界,需要花费长达十七年的时间,才能将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大部分患者身上。葛文德指出:“个中原因并非懒惰或者不积极。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在医学界,每年医生们都不得不面对多达七十万篇医学期刊文章,如同洪水般袭来。因此,就像“当汹涌如潮的信息将我们淹没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吸收,将其内化”。
正是出于教学复杂性的原因,我们才产生了为教师提供一个清单的最初想法。教育工作者发现,学校教育的五个高效元素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组织想法,我们不禁猜测,同样的思路是否可以用到教学中。
一份可以实时更新内容、实用可行的清单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向航空业学习,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吗?我们能不能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从数以千计的研究报告、书籍和文章之中提取出所需内容,让教育工作者立即应用到课堂上呢?
如何整合信息并保持专注
知识资源过剩给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很难找出合适的方法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师期望吸收、整合几十个有价值而又分散的信息,但事与愿违,因为有太多太多善意的管理者、顾问和作家将这样的信息肆意抛来。尝试差异化教学!实施应对干预!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图片!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从文化角度做出应答!支架式学习!展开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家长参与教学!整合技术!应用大脑研究!这些都是不错的授课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方案将它们有效地整合,那么它们就相当于一堆垃圾(也许不是特别昂贵)。
由于处于零散和不切实际的信息轰炸之中,再加上教师们已经被班级的日常事务烦得焦头烂额,那么当我们看到教育工作者们在将研究转化为实践的时候费尽心力,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为什么使用这份清单?
这当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专为教师设计的清单。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清单,我们开始着手设计这类清单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大多数清单都着眼于十分具体的任务,譬如划分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安排、评估学生的领导才能或者是保证课堂秩序。因此,提供一个主清单或者元清单,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有价值,它能够整合、平衡信息,帮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严格要求、鼎力相助、目标明确。
通过研究找到重点
在众多的清单中,有些清单更倾向于研究型。当然,这种专业性研究有其独特性,但为了创建一个主清单,我们要确保它除教师的普通职责外,还要有一个更加坚实的研究基础。
当我们创建清单的时候,从本质上讲是寻求实用的方法,避免纸上谈兵。我们着手研究期刊,因为它们在学生成绩方面有重大影响。我们注意到约翰海蒂所说的“枢纽”效应,这种影响力十分重要,能让教育工作者们看到学生成绩中的“实质变化”。我们也不会拘泥于诸如课堂配置或者与家长沟通之类的事情。尽管这些都很重要,但也没有大量的数据表明它们需要教育工作者时时为此费心的程度。此外,它们可被看成次要行为或者是其他有效教学的支撑。
与教学的深层原理密不可分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信息泛滥让教育工作者们受到太多的信号干扰,以致晕头转向,很容易丢失重要信息。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增加更多的干扰噪声,而是向高效教学的深层原理发出信号。换句话说,我们的目标在于帮助教师挖掘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比如说,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相当重要。然而,我们并不是为了测试而测试,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理由,例如为了设定学习的期望值,检查理解程度,以及指导教学等。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在这个清单中找到一个“测试孩子”的项目。但是,你将在评估实践的清单中找到与之相关的项目,包括为学生设定高期待值、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根据学习需要调整教学等。这些才是课堂评估的真正原因。
从另一种角度观察这些深层原理,我们可发现它们广泛适用于教学的所有年级、所有主题和文化。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走遍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东亚地区,积极地和当地的各类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地区(农村、郊区、城市),以及不同学生群体(包括本地学生和那些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交谈和共事。这些经验让我们进一步审视这些深层原理。我们想设计出一份适用于所有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清单,这些年同他们的合作十分愉快。
核查清单,而非行动指南
一些人提到借助清单教学可能会想到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影像:教师盲目遵从指令,根本不分对错。然而,清单并非既定公式和准则,不是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它们是在确保我们得到了所有所需信息,继而帮助我们在决策时更加系统化,不忽略任何重要的事情。
如果身为教师的你希望拿起这本书,按照书中所说,遵循一步步简单的公式,让自己不用在教学上多费心思,那么这本书很可能会令你万分失望。如果身为管理者的你希望获得一本“傻瓜式教学”去规范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那么请放下这本书,因为你不会在书中获得任何想要的内容。
事实上,从一开始,设计清单的初衷就是像波音航空公司的丹尼尔布尔曼描述的那样,这是一张检查确认清单,而不是一张行动指导清单。使用它的前提是人们已经在按照原计划做着自身的工作,偶尔停下来,拿出清单检查下是否有遗漏的工作。相比之下,一张只读清单则“更像是一张配方,人们完全根据它开展工作,亦步亦趋”。
我们想做的并不是一步步的课堂指令,让教师们盲目遵循。我们相信教核查清单,而非行动指南
一些人提到借助清单教学可能会想到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影像:教师盲目遵从指令,根本不分对错。然而,清单并非既定公式和准则,不是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它们是在确保我们得到了所有所需信息,继而帮助我们在决策时更加系统化,不忽略任何重要的事情。
如果身为教师的你希望拿起这本书,按照书中所说,遵循一步步简单的公式,让自己不用在教学上多费心思,那么这本书很可能会令你万分失望。如果身为管理者的你希望获得一本“傻瓜式教学”去规范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那么请放下这本书,因为你不会在书中获得任何想要的内容。
事实上,从一开始,设计清单的初衷就是像波音航空公司的丹尼尔布尔曼描述的那样,这是一张检查确认清单,而不是一张行动指导清单。使用它的前提是人们已经在按照原计划做着自身的工作,偶尔停下来,拿出清单检查下是否有遗漏的工作。相比之下,一张只读清单则“更像是一张配方,人们完全根据它开展工作,亦步亦趋”。
我们想做的并不是一步步的课堂指令,让教师们盲目遵循。我们相信教师们也会觉得这么做毫无意义。将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归于简单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是完全不可能的。教师工作有时被误认为是一种在检查之后打钩的行为,甚至将其视为教学的全部。装饰公告板?打钩。点名?打钩。布置家庭作业?打钩。课程安排好了?打钩。成绩上交?打钩。“在这些人的眼中,优质的教学就是完成了那些‘属于教师的任务’——清点核对一系列的规定活动”。其实,单纯地完成任务并不是优质教学的精髓。
本书的着眼点并非那种指导清单。相反,它追求的是更宏伟的图景,一个适用面更广的检查确认清单,帮助教师用心思考教学内容,为他们(和他们的同事)提供了优质教学的检验标准,并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检查中抓住重点,在课堂里做最重要的事。
简单明了
最后,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要想让这个清单实用高效,它就必须简单明了。当葛文德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次为医院急诊室设计清单的时候,就发现它太复杂了,实用性并不高。“清单太冗长了,不够一目了然,有时甚至让医生忽略了病人本身,本末倒置。
在开发教师清单时,我们想象读者与前面那位教师有相似的经历。在教师一边带动整个课堂,一边还需照顾到全班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时,求助于清单往往无济于事。我们从一开始就深知,一张有70个项目的清单反而耽误进程,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一来,清单可能分散教师的注意力。因此,一张可以被教师消化吸收、短小精悍的清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这张清单并不会将所有内容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标明每一件教师可能需要上心的事情(比如,教室里的灯都亮了吗?孩子们都在座位上吗?他们都带文具了吗?)相反,其旨在于帮助教师将精力集中在那些每天必须积极完成的重要事情上。确实有许多事情需要教师亲自参与其中,但是我们相信,最终呈现在这张清单上的概念是最重要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简单不能与浅薄、无趣相混淆。我们的目的不是简化教学实践或者是掩盖其复杂性。本书受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言论启发,他说:“我对复杂这一面的简单性毫不关心,但是我会将我的一生奉献给复杂另一面的简单。”我们希望这十二条检验标准真正能够做到:化繁为简。
“如果读了这本书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转变教学方式,印证书中的12个标准,那么成千上万的孩子将会受益。”——苏珊 M. 布鲁克哈特博士,教学评估顾问
“《良好教学效果的12试金石》是一本优秀的书,内容基础广泛,强烈推荐给所有年级和学科的教师作为补充资源,同时也推荐给学校管理者,大学教授和家庭教师。”——詹姆斯A.考克斯(《中西部图书评论》)
一名出色的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呢?幸运的是,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洞见,让我们能够识别出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师行为。
此外,研究还发现,教师有时会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用功上,或者开展一些毫无效果的活动。试想一下:要是飞行员无需过多费神就能保证飞机安全降落,护士也无需投入额外的精力去反复查看病人是否感染,该有多好。其实,他们只需要在驾驶舱或手术室中换种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行动,仅此而已。
在很大的程度上,同样的事情在教育上也是行得通的。有能力的老师不会因为学校校历安排的不同而影响教学计划或者拖堂,他们只是在既定的时间内采用了不同的做事方式。或许你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我应当怎么做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进步呢?
如果每天换种方法做一件事情,就可以帮助一个学生做得更好,你会去做吗?如果做这样的三件事可以帮到三个学生呢?如果你每天只需要做十二件事就能帮助全班学生,你会去做吗?
……
这当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专门为教师设计的清单。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清单,我们开始着手设计这类清单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大多数清单都着眼于十分具体的任务,譬如划分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安排、评估学生的领导才能或者是保证课堂秩序。因此,提供一个主清单或者元清单,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有价值,它能够整合、平衡信息,帮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严格要求、鼎力相助、目标明确。
“挡风玻璃”+“后视镜”
如果学生错过了课堂内容的关键环节,他们很可能在之后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因此,在你设计自己的课程时,应该赋予标准两种角色,一是“后视镜”,即回看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二是“挡风玻璃”,也就是预测出高年级的教师会期待你已经教会了学生哪些知识与技能。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进入你课堂的每个学生都已完全掌握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迎合严苛和颇具挑战性的标准。然而,有了标准的帮助,你就能够理清学生之前应当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快速填补上之前的缺陷与不足。
第二点相对来说更加乐观,了解学生的进度非常重要。因此,你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相关扩展资料或者加快学习过程。事实上,加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强有力的做法之一,基于标准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挑战所有学生。这并不是说必须统一标准,或是放慢优等生的学习进度。与大多数的误解相反,标准确实可以成为个性化教学的有力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自主性。
……
反馈是为了成长
在教师反馈中另一个关键变量是反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CarolDweck)所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正如前面提到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德维克和她的同事断定,夸奖学生,告诉学生他们很聪明,这样会对他们的成绩和接受挑战性任务的意愿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实验中,学生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学生一直被别人称赞为有能力。例如,有人告诉他们:“哇!你有八个都做对了。非常不错。你一定很聪明。”第二组的学生们因为努力受到表扬。例如,表扬他们:“哇!你有八个都做对了。非常不错。你一定是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这个实验的开始,学生在能力和积极性上都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因为聪明而受表扬的学生,从此便养成了一个思维定式,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通过努力培养起来的。因此,他们开始拒绝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担心如果他们尝试失败,那么他人将不再视其为特殊的学生。在因努力而受表扬的学生中,90%不仅愿意接受挑战,而且实际上乐在其中。
许多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很少探讨成长与固定型思维。因此,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固定型思维或行为,也没有考虑过固定型与成长型思维的不同。例如,固定型思维方式可能听起来会是这样:
●“我只是不擅长这个。”
●“我也从来不擅长数学。”
●“她从小到大门门都是A。她很聪明!”
而成长型思维听起来是这样的:
●“我现在对这个一点也不擅长,但我需要再多练习。”
●“我们可以在家里帮忙做些什么吗?”
●“放学后我能留下找人教教我吗?这道题我真是弄不明白。”
鼓励在教务会议上以及家长会讨论这些观念问题,帮助他们区分各种思维方式。同样重要的是,明确在老师和家长的讲话中“潜台词”,以及学生遭遇挫折时告诫自己的话。有时候,仅仅是了解这两种心态就能让学生更愿意迎接挑战、更乐于接受有益反馈。
此研究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意味着教师表扬了学生的能力,而并非他们的努力,因此在不经意间就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当然,一句“你真聪明!”脱口而出很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务必警惕对能力大加溢美之词,并确保所有对学生的评价都会突出他们的努力并将其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相关联。
……
关联新旧知识
如果学生无法找到能与新知识“连接”的任何旧知识,那么他们会在消化知识时显得特别吃力。此外,詹森建议教师“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学生也知道”。虽然你能一眼就看出新的课程或单元和以前的某一课有着密切的关联,或很轻易地发现具体事实是如何支持宏观概念的,但学生很可能做不到你这样。因此,教师要将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讲清楚。
给出提示教师要给出提示,明确指出学生将要学到的内容,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有所了解的一个话题上。例如,教师可以在一节物理课开始时说:“今天,我们将要学惯性的概念,惯性现象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现象,也就是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继续保持运动。”老师的提示应给出当天教学的主题,并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但不必明确指出学习目标。
提出关联性问题正确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关联新旧知识。继续我们物理课的例子,老师可能以这句话作为课程的开场白:“你们在坐汽车时,如果司机紧急刹车,车上的人和东西会怎样?”
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可以激活背景知识,连接现有的和新的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到新的话题之中。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认为图形组织器是唯一一种先行组织者。然而,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帮助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说明文),讲一个故事(叙事文),或提供一个文本的概况。例如,物理老师可为学生提供新关键术语的图形组织,让他们在有关力和运动话题上展开探讨与互动。通过这种方式,他将详解的先行组织者与图形组织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这个话题上集中注意力,激活背景知识,并组织新的词汇和概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