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20950
编辑推荐
来自实践,更懂学生。班级激励,是指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和开展各种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维持在愉悦和兴奋的积极状态中,为实现个体成长和班级建设目标而作出努力的心理过程。
内容简介
班级激励,基于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和班级的发展现状,善于利用和开发班级激励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于青春期、班级岗位、网络、个性优势和教育问题中的资源等。选择适用的班级激励方式,积极评价处于成长中的学生,选择优势视角面对学生的发展问题,促进学生的微小改变,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辅导。重视优化班级激励环境,增进与学科教师的互动,改进与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从而主动建设育人环境。班主任要积极构建班级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更好地与家长合作,设计激励活动并有机整合,整体规划班级激励方案,全面渗透,分层递进,促进学生成长。
本书的特色:
◆从破解班主任工作中遭遇的普遍性问题出发,与大家分享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操作策略,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每一种激励策略都附有代表性的案例,强调从具体的教育情景出发来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重视激励的情景性;
◆重视班主任工作感性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信奉拿来主义,强调经验的借鉴性。
本书的特色:
◆从破解班主任工作中遭遇的普遍性问题出发,与大家分享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操作策略,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每一种激励策略都附有代表性的案例,强调从具体的教育情景出发来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重视激励的情景性;
◆重视班主任工作感性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信奉拿来主义,强调经验的借鉴性。
目 录
第一章 班级激励:含义与原则
第一节 班级激励的含义
第二节 基于学生成长需求
第三节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
第二章 班级激励资源:利用与挖掘
第一节 发挥自身个性优势
第二节 正向引导青春活力
第三节 开辟网络教育空间
第四节 挖掘问题背后资源
第五节 丰富岗位角色体验
第三章 班级激励方式:选择与适用
第一节 坚持使用积极评价
第二节 选择优势视角面对
第三节 努力促进微小改变
第四章 班级激励环境:优化与浸润
第一节 增进与教师的互动
第二节 改进与学生的交往
第三节 促进生生间的融合
第五章 班级激励机制:保障与运行
第一节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第二节 更好开展亲师合作
第三节 加强班级活动统筹
第一节 班级激励的含义
第二节 基于学生成长需求
第三节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
第二章 班级激励资源:利用与挖掘
第一节 发挥自身个性优势
第二节 正向引导青春活力
第三节 开辟网络教育空间
第四节 挖掘问题背后资源
第五节 丰富岗位角色体验
第三章 班级激励方式:选择与适用
第一节 坚持使用积极评价
第二节 选择优势视角面对
第三节 努力促进微小改变
第四章 班级激励环境:优化与浸润
第一节 增进与教师的互动
第二节 改进与学生的交往
第三节 促进生生间的融合
第五章 班级激励机制:保障与运行
第一节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第二节 更好开展亲师合作
第三节 加强班级活动统筹
在线试读
第一章 班级激励:含义与原则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我对此的理解是:班主任不能仅满足于自己带班时的学生当下状态,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当下状态理应成为其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不能有损于后续发展;班级工作不能仅限于管理下的有序与规范,更要唤醒并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自觉,班级管理的有序与规范在其达成的过程中理应成为生命成长自觉的良好氛围。
本章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班级激励的含义
◇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
◇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第一节 班级激励的含义
【实践困惑】
怎么样带班育人呢?
做了二十五年班主任,不仅与本校、本区、本市的班主任交流,也与不少全国各地的班主任研讨,我和其他班主任都有着这样的价值困惑:是抓班级纪律重要,还是还原学生的活力活泼?是取悦领导的检查,还是以学生心理需求为重?是管理的理性至上,还是温柔的感性为主?坚守评优的铁律,还是着眼微小的进步?是以家长的教育需求为准,还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判断?是以学业为本,还是以健康快乐为基点……
班主任工作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哪里?怎么样带班育人呢?
我在困惑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我的感悟是:班主任在保证班级有序运转的情况下,还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带班育人的关键是要形成班级激励。
【概念辨析】
激励一词的英文Motivation原意是指“引起……动机、刺激”的意思,是由motive(动机)演化而来,基本含义为激发动力。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它包括三个因素: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激励是管理心理学术语,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们为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而努力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将激励原理有机运用到班级工作中去,从而形成班级激励。班级激励,是指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和开展各种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维持在愉悦和兴奋的积极状态中,为实现个体成长和班级建设目标而作出努力的心理过程。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理念。在生命成长的视角下,班级激励旨在增强学生积极性、自信心和抗逆力,唤醒和鼓舞学生成长的自觉,激发成长的动力推动自己前进,也让教师在班级激励中体验到教育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由单纯管理者到成长促进者的转变,由关注学业者到生命关怀者的转变。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带班方式。在班级这一特定的组织环境里,班主任有效地运用基于中小学生成长需求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努力挖掘和发挥班级的正向功能和积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激励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外动因,并与优良班级环境的影响内外交互作用,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积极体验和感受激励力量的不竭源泉,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动力,提高生命质量。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创新尝试。有关激励方法、激励机制、激励模式、激励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我们通过查阅CNKI源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此类研究大多数仅限于针对学生个体激励的研究,2014年1月再次以“篇名”和“班级激励”为检索词的结果也只有5篇,高中、中职与高校各1篇,义务教育阶段的2篇。
一、班级激励目标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班主任引领全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二、班级激励内容
(一)利用和挖掘班级激励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于班级岗位、年龄阶段特征、网络、班主任个性优势和教育问题中的资源,为成长所用。
(二)选择适用的班级激励方式,积极评价处于成长中的学生,选择优势视角面对学生,促进学生的微小改变,特殊学生特别辅导。
(三)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班主任要增进与学科教师的互动,改进与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从而主动塑造育人环境,环境也培育人。
(四)构建班级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更好地与家长合作,设计激励活动并有机串联起原有的相关活动,整体规划班级激励方案,全面渗透,分层递进,促进学生成长。
三、两大原则
(一)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本是班级激励的出发点。
(二)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发展情况是班级激励的基础。
四、关键问题
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班级激励机制,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五、实践价值
(一)班级激励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利用和挖掘激励因素,帮助学生加快正常发展,实现师生生命共同成长;
(二)班级激励注重反思、实践、创新,发现并分析班主任自身的一些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师原性伤害,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班级激励注重班级激励氛围的营造、策略的探索、方法的创新,可以优化班级人际心理环境,吸引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四)班级激励可以综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师的教育力量,可以增强教育者群体的凝聚力,可以提高德育工作、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实效,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理性思考】
以班级激励来带班育人,主要基于以下依据:
(一)源于班级实践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受惟理性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强调管理、服从、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习惯于单干,疲于奔命,而没有与相关的教师群体间达成高度一致的工作默契,没有形成相应的合力,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低下,最严重的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压抑和忽视了。
在班级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班主任应该在正确认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各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激励因素,建立激励机制,运用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激励、鼓舞学生奋发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成长水平达到最大化。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的基点,生命关怀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班主任在保证班级有序运转的情况下,还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
(二)源于生命教育的需要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学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学校教育具有生命性,它必然也对个体的生命产生影响。学生如何生活,直接影响着他生命意义的获得。压抑、消极、被动的学校生活,带给学生的是负面的生命体验,是对生命本性的一种伤害,并无可挽救地造成生命的无意义感。这种影响,远远胜于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它已经进入人的灵魂深处。民主或者专制、主动或者被动、自由或者压抑,决非仅仅是那一段生命历程的事,而是在造就一种人,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
西方国家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让孩子远离毒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英国提出了“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课或综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
大陆学者肖川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李家成博士提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已经需要、并且可能在整体性深层次的角度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关怀生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学校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必然。生命关怀,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具体的积极的教育行为;不仅要关注自然生命的成长,更要重视精神生命的成长;不仅要关怀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不仅要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也要学会关心他人生命。
“关怀,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不仅包含着积极的态度,而且意味着学校教育与人之间新的关系形态,人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中心。”???从李家成博士对于“关怀”的论述中不难发现,生命的成长需要来自外界的积极介入的支持、鼓励,这与激励的教育理念是相符合的,都是一种主动而自觉的教育影响。我们认为,班级激励作用的产生不仅来自于教师良好的言语行为,更来自于生命浸润其中的班级环境影响。
(三)源于人文关怀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新的变化。这为我们在建设“温馨教室”中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指明了方向。???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学生成长需要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以及完整生命的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观照。???
从人文关怀的历史谱系来来看,在西方,经历了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时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海德格尔提出的“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倾听存在的声音”阶段。而在中国,则一直是从“天人合一”、一直在人的凡俗存在当中,同时又具有最大的向善的可能性这个向度上来了解人文关怀。????
中国哲学智慧历来有注重人文关怀的传统。《周易?贲辞》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总之,“人文关怀”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文关怀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源于温馨教室推进建设的需要
如今上海倡导建设 “温馨教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在实施途径中对于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作了详细阐述,虽然强调了“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遗憾的是没有对此展开阐述,在操作层面缺乏指导性。班级作为学校教育中最为能动的基础组织之一,理应发挥班级环境的育人功能。
从“温馨教室”建设本身来看,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从“温馨教室”建设的推进来看,已经产生了大量的丰硕经验报告和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从学校教育发展来看,“温馨教室”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推进功不可没,对于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了实质性的人文内容。
“温馨教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显著的,但不能就以此满足。为了更好地巩固成就和推进“温馨教室”建设,有必要从人文关怀的视野来审视和考量。回首实践过程,人文关怀不充分与不自觉缺失的现象还是存在:1.形式化倾向,即“形式有余而内涵不足”,一定的外在形式是需要的,但冠以“温馨教室”新名词后而无实际内容来开展,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过后还是容易“穿新鞋走老路”;2.权威化倾向,即“师威犹存而学生还弱”,教师的意志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占上风,虽非出自本意的“一言堂”、“一刀切”的现象还是透露着教师地位的强势和专制的盛行;3.工具化倾向,即“物化操作而情味不浓”,为建设而建设的惯性背后,不自觉地把“温馨教室”建设当作一种使来顺手的新管制工具。4.功利化倾向,即“荣誉为先而过程弱化”,在评比与考核“需要”的左右之下,于是口头上的夸大和表面文章的功夫也就顺理成章了。人文关怀缺失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只会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以权威把人当作工具,除了形式空壳之外一无所有。????
(五)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福等。这两股力量谁都可以战胜对方,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
积极心理学,倡导要用一种积极的视角和心态来对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班级激励能够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肯定,它使学生渴求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关于激励理论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激励是指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人们有了动机之后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后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将激励这个心理学概念用于管理,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励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激励在管理活动中的增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50年代行为科学出现后,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就更为活跃了。国际学术界对激励理论进行的大量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西方学者关于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可分为三种:行为主义强化激励论、认知派激励论、综合型激励论。
1.行为主义强化激励论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创始人,创建了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并提出了行为主义理论。他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建设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②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行为反应;或者当已知行为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著名的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的公式,用符号表示即为 S→R。
从 1930—1960 年左右,大约 30 年时间,出现了新一代的新行为主义者。他们在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不变的条件下,修正和发展了早期行为主义,形成富有特色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体系,在公式:“刺激→反应”中加上了一个中间环节,用符号表示就是:S→O→R。其中的S为刺激,R为反应,而O是一个中间变量,它是指主观因素:意图、愿望、行为目的、映象和计划。
1938 年,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他的《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1953 年他出版的《科学和人的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将这种理论应用于管理,就产生了行为修正激励论。这一理论表明,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时,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
2.认知派激励论
和行为主义学派相反,认知心理学派认为,要重视人的心理内部意识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因素,诸如人的愿望、意图、思想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情感、价值等。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产生了两类激励理论:
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它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重点研究究竟何种需要才能激励人们从事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开展研究,也称需要理论。属于这一类型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佛的“ERG 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等。
二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它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属于这一类型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佛鲁姆(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杜拉克等的目标设置理论以及海特的归因理论等。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方面来激励职工,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是以“外在的目标”去激励职工。
3.综合型激励论
综合激励理论是指有综合特性的激励理论。模勒温的场动力论、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型、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都属于此类。
勒温的场动力论可用函数关系式来表示:B=f(P?E)。其中 B 为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P 为个人的内部动力,E 为环境刺激。公式表明,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取决于环境刺激和个人内部动力的乘积。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豪斯把前述若干种激励理论综合起来,把内、外激励因素集于一身概括而成综合激励模式。其公式是:M=Vit+Eia(Via+EejVej)。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将此公式变为:M=Vit+EiaVia+ EiaEejVej。其中,M 表示激励水平,EiaVia 表示内激励,EiaEejVej 表示各种外激励之和。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是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激励模式,他认为,在激励模式中应含有努力、绩效、能力、环境、认识、奖酬和满足等多种变量。激励是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已经形成系统性。
我国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激励和激励理论的研究。最初是对职工需求的研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进行研究。如:俞文钊设计了《员工需要自我评价调查表》对我国员工的需要层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单位、职务因素、文化因素、年龄因素等在需要等级上存在不同,提出了同步激励理论和“三因素”激励理论;黄希庭教授、阎嘉陵教授对青年的需要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青年需要有不同的特征;张望军对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对比,探讨了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
后来有一部分学者着重于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的研究。如张嫘从经营者的激励角度研究企业改革;任奇通过论述电信企业通过激励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便有效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吕亚君提出通过柔性激励调动职工积极性。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在激励和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这就要求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在大量介绍西方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管理实践,形成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的研究和运用是相当广泛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教育也产生了影响,作为教育者也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运用。综上所述,班级激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种全人的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发展,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操作策略】
激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生命的成长性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进步的可能,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在成长的过程肯定需要不断激励的力量。
一、从“经验”走向“改进”
优秀班主任都说:初任班主任时总觉得自己工作经验太少,等到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的时候,发现习得与摸索的经验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因为教育对象不同,所以有些经验会过时,有些经验不能沿袭。
有效的教育经验一定有其合理性,只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象要具体对待,完全抛弃经验也是不可取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转型,学生在变化,教育经验需要加以改造才能与时俱进。
(一)“改进”要把握“三个不能”
1.不能急躁
从时间维度来说,学生的成长与班级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来积淀、磨练和考验。激励不是灵丹妙药,其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厚积薄发。
2.不能频繁
从运用频度来说,有些激励方法使用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越频繁越好,也要适可而止,防止正向激励疲劳现象的出现和产生,因为长时间运用正向激励方式,会导致激励作用不断衰减甚至失效。
3.不能通用
从学生角度来说,有些激励方法并非对每个学生都有效,也要因人而异。带新班级,原有的“老黄历”也要想想再用,如果效果低效或无效就要坚决放弃,不能撞了南墙还不回头。
(二)“改进”要做好“六个学会”:
1.学会期待
教育要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急功近利,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期待,不是消极、无为地等待,而是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耐心地引导着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2.学会赏识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发现学生的每一位成长足迹和成功的可能,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赞美可以赞美的一切。
3.学会宽容
我们要尊重学生生命的初始状态,不成熟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而大部分错误都可以随着成长的脚步而改正。既要宽容学生,又要宽容自己,这样可以从容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4.学会选择
激励不是广谱性药物,一用就灵,有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并非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激励方法,发挥它的最大的效能。
5.学会合作
教育教学是一种合作性的集体行为,与同事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进步,与学生合作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并且由合作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6.学会创新
时代在前进,理念在更新,学生在变化,具体的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或者进行新的尝试。
案例分享:
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2012年9月,送走了“95后”的九年级毕业生,今年带班“00后”的六年级新生。六年级新生正好都是2000年后出生的,齐刷刷的“00后”们。
有一天,午会课上商量班级每日主题活动。其实我早就谋定而动了,商量也只是走过场而已,一切尽在掌握中。我刚把酝酿好久的想法一说,却招来了一片“反对声”。
“这个活动跟小学里的很像,已经玩过了。”
“老师,我们不要总是呆在教室里,到外面去……”
“老师,我们玩游戏吧。”
“老师,我们自由组合,行吗?”
强压也不行,我说:“那你们出主意吧。”民主的结果是“七人八主张”,原本以为一节午会课能搞定的事情却用了一个星期里所有的五节午会课。最后用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有的“00后”仍然不依不饶,最后进行协商:或安排在后面,或需要加以完善为理由,或用其他形式……这才作罢。与“00后”们打交道真是累啊,好在午会课天天有事商量,也没有虚度。
“00后”真是看不懂,搞定“95后”的我有点哭笑不得,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啊!比如,“95后”在班级里表演唱歌的不多,乐感差点的还死活不肯唱,而“00后”们却踊跃非常,好像人人天赋异禀。轮到自己唱的时候,个个打开教室里的电脑放配乐,有的声音很轻,有的干脆走音,在讲台前自娱自乐,浑然不知害羞是什么,用流行热词来说就是“很我”。唱歌水平不咋地,班级气氛却很热闹,做班主任的我也就别无所求了。
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昨日的经验不能简单复制,真是常教常新啊!我也顺势而变,将“定计于胸”改为“问计于生”。我不再留恋权威的快速作用,因为“定计于胸”的权威会遭遇不同形式的“顽强抵抗”。“问计于生”,学生喜欢的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民主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会茁壮成长。
二、由“散落”趋向“条理”
作为经典的方法,榜样、表扬、鼓励、评比、奖励等方法的作用犹如一颗颗珍珠闪耀在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但如果从其长效性上来说,却又难以说清。细细想想这些激励方法的实践运用,有时候当做了“强心针”,有时候又用作“安慰剂”,有时候还作为“钙片”……这样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运用,恰似散落的“珍珠”, 单个与短时有效,却无法发挥激励的群体效应和长期效应。
班级激励是带班育人的一根主线,可以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也就是把激励的方法进行条理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表扬的泛化、鼓励的浅薄、评比的功利……从而可以将激励方法的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
案例分享:
(这是一篇八年级学生作文)
串起散落的“珍珠”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男生,没有一班之长那样的能干,没有学习委员那样的成绩,没有体育委员那样的强壮,没有文娱委员那样的嗓子……我不突出,所以表扬的名单里没有我;我不调皮,所以批评的名字里也没有我。
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的日子平平淡淡。升到八年级时遇到了班主任王老师,他的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你很负责
第一周星期五,放学了,轮到我和三个同学做值日。同学们纷纷回家了,班主任王老师正忙着辅导其他同学的作业。
原本喧闹的教室安静了许多,九月的天气还是比较热。也许王老师在教室里的缘故吧,我们比较安分。我和其他三个值日生分头行动,擦黑板、扫地、倒垃圾、拖地板……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总算大功告成。回家咯!等我背起了书包,其他三位行动迅速的同学已经走到教室门口了。我刚想说“老师再见”,发现教室后面的三个课桌被谁不小心已经碰歪了。我没多想,绕到教室后面把三个课桌摆正,然后走到讲台前说“王老师再见”。王老师点点头说:“再见,你很负责。”
嘿,忙碌的王老师居然会发现我刚才小小的举动!还不忘表扬我!不过,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你会体贴人
第二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体育后,我和几个男生又在操场上“疯”了一阵子才回教室。
我一屁股坐到自己座位上,头上的汗还是一个劲往下淌,随手拿起桌上的本子扇起风来。旁边的同学正低头趴在桌上,乖乖!地上一大滩吐出来的东西呢!怪不得前后左右的好几个座位空着,我一想就明白了。怎么办呢?总不能闻着这怪味儿上课吧!“老兄,还好吧?换个座位。”我把一脸苍白的同桌扶到了我的座位,从抽屉里拿出两张报纸盖在了地上,所幸吐的不多,两张报纸都吸满了水分。我又屏住气,扫进了垃圾桶。等我拿着沾湿的拖把再次走进教室的时候,王老师已经进教室了,正在问长问短呢。王老师对我点点头:“谢谢你,你会体贴人。”旁边的同学也点头称是。
帮助同学,这很正常啊。干这种活的,我也不是第一个。王老师的话还是很受用的,炎热的天气凉爽了许多。哦,这就是体贴。
你真是个好学生
转眼间,波澜不惊的日子已经到了第四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班级情况总结,先由大家述职和评议,王老师不时地加上几句话。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班会课对我来说依然是淡淡如水,因为其间没我什么事,我只是听着。最后的十分钟,王老师自己留着。
王老师说:“我要表扬几位同学,先请XX同学上讲台。”我依然稳稳地坐着,旁边的同桌踢了我一脚,王老师这是又叫了一边名字,那是我的名字!天哪,我刚才正想着电脑游戏呢,没有听见!是叫我吗?在王老师的招手下,我局促不安地走上了讲台……
“我的表扬词是:做值日生工作认真负责,在同学生病的时候会体贴照顾,平时和同学友好相处……”天啊,以前的小事还记得那么清楚!王老师不说,我自己都已经忘了!享受全班的表扬,还是头一回呢!我腼腆极了,临下讲台前,王老师又说:“你真是个好学生!”
“下面有请XX同学上来,我的表扬词是……”佩服啊!王老师真是个“伟大的发现家”,同学的优点都能娓娓道来。即便是我的优点,我也不曾发现。
王老师的话字字珠玑,将我的长处、我的进步、我的优点全串了起来——组成了一个崭新的我。王老师串起了我散落的“珍珠”,我发现我就是一个好学生。
案例中的学生想不到班主任对他的持续关注,班主任多次的表扬使他发现了自己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美德和优点,更使他重新认识自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我就是一个好学生”。
……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我对此的理解是:班主任不能仅满足于自己带班时的学生当下状态,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当下状态理应成为其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不能有损于后续发展;班级工作不能仅限于管理下的有序与规范,更要唤醒并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自觉,班级管理的有序与规范在其达成的过程中理应成为生命成长自觉的良好氛围。
本章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班级激励的含义
◇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
◇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第一节 班级激励的含义
【实践困惑】
怎么样带班育人呢?
做了二十五年班主任,不仅与本校、本区、本市的班主任交流,也与不少全国各地的班主任研讨,我和其他班主任都有着这样的价值困惑:是抓班级纪律重要,还是还原学生的活力活泼?是取悦领导的检查,还是以学生心理需求为重?是管理的理性至上,还是温柔的感性为主?坚守评优的铁律,还是着眼微小的进步?是以家长的教育需求为准,还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判断?是以学业为本,还是以健康快乐为基点……
班主任工作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哪里?怎么样带班育人呢?
我在困惑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我的感悟是:班主任在保证班级有序运转的情况下,还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带班育人的关键是要形成班级激励。
【概念辨析】
激励一词的英文Motivation原意是指“引起……动机、刺激”的意思,是由motive(动机)演化而来,基本含义为激发动力。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它包括三个因素: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激励是管理心理学术语,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们为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而努力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将激励原理有机运用到班级工作中去,从而形成班级激励。班级激励,是指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和开展各种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维持在愉悦和兴奋的积极状态中,为实现个体成长和班级建设目标而作出努力的心理过程。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理念。在生命成长的视角下,班级激励旨在增强学生积极性、自信心和抗逆力,唤醒和鼓舞学生成长的自觉,激发成长的动力推动自己前进,也让教师在班级激励中体验到教育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由单纯管理者到成长促进者的转变,由关注学业者到生命关怀者的转变。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带班方式。在班级这一特定的组织环境里,班主任有效地运用基于中小学生成长需求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努力挖掘和发挥班级的正向功能和积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激励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外动因,并与优良班级环境的影响内外交互作用,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积极体验和感受激励力量的不竭源泉,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动力,提高生命质量。
班级激励是一种班主任的创新尝试。有关激励方法、激励机制、激励模式、激励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我们通过查阅CNKI源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此类研究大多数仅限于针对学生个体激励的研究,2014年1月再次以“篇名”和“班级激励”为检索词的结果也只有5篇,高中、中职与高校各1篇,义务教育阶段的2篇。
一、班级激励目标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班主任引领全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二、班级激励内容
(一)利用和挖掘班级激励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于班级岗位、年龄阶段特征、网络、班主任个性优势和教育问题中的资源,为成长所用。
(二)选择适用的班级激励方式,积极评价处于成长中的学生,选择优势视角面对学生,促进学生的微小改变,特殊学生特别辅导。
(三)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班主任要增进与学科教师的互动,改进与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从而主动塑造育人环境,环境也培育人。
(四)构建班级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更好地与家长合作,设计激励活动并有机串联起原有的相关活动,整体规划班级激励方案,全面渗透,分层递进,促进学生成长。
三、两大原则
(一)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本是班级激励的出发点。
(二)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发展情况是班级激励的基础。
四、关键问题
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班级激励机制,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五、实践价值
(一)班级激励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利用和挖掘激励因素,帮助学生加快正常发展,实现师生生命共同成长;
(二)班级激励注重反思、实践、创新,发现并分析班主任自身的一些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师原性伤害,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班级激励注重班级激励氛围的营造、策略的探索、方法的创新,可以优化班级人际心理环境,吸引学生在激励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四)班级激励可以综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师的教育力量,可以增强教育者群体的凝聚力,可以提高德育工作、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实效,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理性思考】
以班级激励来带班育人,主要基于以下依据:
(一)源于班级实践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受惟理性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强调管理、服从、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习惯于单干,疲于奔命,而没有与相关的教师群体间达成高度一致的工作默契,没有形成相应的合力,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低下,最严重的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压抑和忽视了。
在班级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班主任应该在正确认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各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激励因素,建立激励机制,运用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激励、鼓舞学生奋发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成长水平达到最大化。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的基点,生命关怀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班主任在保证班级有序运转的情况下,还要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
(二)源于生命教育的需要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学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学校教育具有生命性,它必然也对个体的生命产生影响。学生如何生活,直接影响着他生命意义的获得。压抑、消极、被动的学校生活,带给学生的是负面的生命体验,是对生命本性的一种伤害,并无可挽救地造成生命的无意义感。这种影响,远远胜于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它已经进入人的灵魂深处。民主或者专制、主动或者被动、自由或者压抑,决非仅仅是那一段生命历程的事,而是在造就一种人,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
西方国家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让孩子远离毒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英国提出了“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课或综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
大陆学者肖川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李家成博士提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已经需要、并且可能在整体性深层次的角度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关怀生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学校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必然。生命关怀,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具体的积极的教育行为;不仅要关注自然生命的成长,更要重视精神生命的成长;不仅要关怀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不仅要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也要学会关心他人生命。
“关怀,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不仅包含着积极的态度,而且意味着学校教育与人之间新的关系形态,人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中心。”???从李家成博士对于“关怀”的论述中不难发现,生命的成长需要来自外界的积极介入的支持、鼓励,这与激励的教育理念是相符合的,都是一种主动而自觉的教育影响。我们认为,班级激励作用的产生不仅来自于教师良好的言语行为,更来自于生命浸润其中的班级环境影响。
(三)源于人文关怀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新的变化。这为我们在建设“温馨教室”中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指明了方向。???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学生成长需要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以及完整生命的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观照。???
从人文关怀的历史谱系来来看,在西方,经历了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时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海德格尔提出的“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倾听存在的声音”阶段。而在中国,则一直是从“天人合一”、一直在人的凡俗存在当中,同时又具有最大的向善的可能性这个向度上来了解人文关怀。????
中国哲学智慧历来有注重人文关怀的传统。《周易?贲辞》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总之,“人文关怀”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文关怀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源于温馨教室推进建设的需要
如今上海倡导建设 “温馨教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在实施途径中对于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作了详细阐述,虽然强调了“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遗憾的是没有对此展开阐述,在操作层面缺乏指导性。班级作为学校教育中最为能动的基础组织之一,理应发挥班级环境的育人功能。
从“温馨教室”建设本身来看,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从“温馨教室”建设的推进来看,已经产生了大量的丰硕经验报告和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从学校教育发展来看,“温馨教室”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推进功不可没,对于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了实质性的人文内容。
“温馨教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显著的,但不能就以此满足。为了更好地巩固成就和推进“温馨教室”建设,有必要从人文关怀的视野来审视和考量。回首实践过程,人文关怀不充分与不自觉缺失的现象还是存在:1.形式化倾向,即“形式有余而内涵不足”,一定的外在形式是需要的,但冠以“温馨教室”新名词后而无实际内容来开展,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过后还是容易“穿新鞋走老路”;2.权威化倾向,即“师威犹存而学生还弱”,教师的意志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占上风,虽非出自本意的“一言堂”、“一刀切”的现象还是透露着教师地位的强势和专制的盛行;3.工具化倾向,即“物化操作而情味不浓”,为建设而建设的惯性背后,不自觉地把“温馨教室”建设当作一种使来顺手的新管制工具。4.功利化倾向,即“荣誉为先而过程弱化”,在评比与考核“需要”的左右之下,于是口头上的夸大和表面文章的功夫也就顺理成章了。人文关怀缺失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只会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以权威把人当作工具,除了形式空壳之外一无所有。????
(五)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福等。这两股力量谁都可以战胜对方,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
积极心理学,倡导要用一种积极的视角和心态来对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班级激励能够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肯定,它使学生渴求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关于激励理论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激励是指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人们有了动机之后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后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将激励这个心理学概念用于管理,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励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激励在管理活动中的增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50年代行为科学出现后,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就更为活跃了。国际学术界对激励理论进行的大量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西方学者关于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可分为三种:行为主义强化激励论、认知派激励论、综合型激励论。
1.行为主义强化激励论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创始人,创建了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并提出了行为主义理论。他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建设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②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行为反应;或者当已知行为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著名的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的公式,用符号表示即为 S→R。
从 1930—1960 年左右,大约 30 年时间,出现了新一代的新行为主义者。他们在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不变的条件下,修正和发展了早期行为主义,形成富有特色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体系,在公式:“刺激→反应”中加上了一个中间环节,用符号表示就是:S→O→R。其中的S为刺激,R为反应,而O是一个中间变量,它是指主观因素:意图、愿望、行为目的、映象和计划。
1938 年,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他的《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1953 年他出版的《科学和人的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将这种理论应用于管理,就产生了行为修正激励论。这一理论表明,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时,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
2.认知派激励论
和行为主义学派相反,认知心理学派认为,要重视人的心理内部意识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因素,诸如人的愿望、意图、思想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情感、价值等。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产生了两类激励理论:
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它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重点研究究竟何种需要才能激励人们从事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开展研究,也称需要理论。属于这一类型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佛的“ERG 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等。
二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它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属于这一类型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佛鲁姆(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杜拉克等的目标设置理论以及海特的归因理论等。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方面来激励职工,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是以“外在的目标”去激励职工。
3.综合型激励论
综合激励理论是指有综合特性的激励理论。模勒温的场动力论、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型、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都属于此类。
勒温的场动力论可用函数关系式来表示:B=f(P?E)。其中 B 为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P 为个人的内部动力,E 为环境刺激。公式表明,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取决于环境刺激和个人内部动力的乘积。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豪斯把前述若干种激励理论综合起来,把内、外激励因素集于一身概括而成综合激励模式。其公式是:M=Vit+Eia(Via+EejVej)。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将此公式变为:M=Vit+EiaVia+ EiaEejVej。其中,M 表示激励水平,EiaVia 表示内激励,EiaEejVej 表示各种外激励之和。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是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激励模式,他认为,在激励模式中应含有努力、绩效、能力、环境、认识、奖酬和满足等多种变量。激励是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已经形成系统性。
我国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激励和激励理论的研究。最初是对职工需求的研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进行研究。如:俞文钊设计了《员工需要自我评价调查表》对我国员工的需要层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单位、职务因素、文化因素、年龄因素等在需要等级上存在不同,提出了同步激励理论和“三因素”激励理论;黄希庭教授、阎嘉陵教授对青年的需要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青年需要有不同的特征;张望军对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对比,探讨了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
后来有一部分学者着重于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的研究。如张嫘从经营者的激励角度研究企业改革;任奇通过论述电信企业通过激励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便有效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吕亚君提出通过柔性激励调动职工积极性。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在激励和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这就要求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在大量介绍西方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管理实践,形成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的研究和运用是相当广泛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教育也产生了影响,作为教育者也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运用。综上所述,班级激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种全人的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发展,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操作策略】
激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生命的成长性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进步的可能,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在成长的过程肯定需要不断激励的力量。
一、从“经验”走向“改进”
优秀班主任都说:初任班主任时总觉得自己工作经验太少,等到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的时候,发现习得与摸索的经验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因为教育对象不同,所以有些经验会过时,有些经验不能沿袭。
有效的教育经验一定有其合理性,只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象要具体对待,完全抛弃经验也是不可取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转型,学生在变化,教育经验需要加以改造才能与时俱进。
(一)“改进”要把握“三个不能”
1.不能急躁
从时间维度来说,学生的成长与班级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来积淀、磨练和考验。激励不是灵丹妙药,其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厚积薄发。
2.不能频繁
从运用频度来说,有些激励方法使用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越频繁越好,也要适可而止,防止正向激励疲劳现象的出现和产生,因为长时间运用正向激励方式,会导致激励作用不断衰减甚至失效。
3.不能通用
从学生角度来说,有些激励方法并非对每个学生都有效,也要因人而异。带新班级,原有的“老黄历”也要想想再用,如果效果低效或无效就要坚决放弃,不能撞了南墙还不回头。
(二)“改进”要做好“六个学会”:
1.学会期待
教育要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急功近利,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期待,不是消极、无为地等待,而是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耐心地引导着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2.学会赏识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发现学生的每一位成长足迹和成功的可能,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赞美可以赞美的一切。
3.学会宽容
我们要尊重学生生命的初始状态,不成熟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而大部分错误都可以随着成长的脚步而改正。既要宽容学生,又要宽容自己,这样可以从容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4.学会选择
激励不是广谱性药物,一用就灵,有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并非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激励方法,发挥它的最大的效能。
5.学会合作
教育教学是一种合作性的集体行为,与同事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进步,与学生合作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并且由合作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6.学会创新
时代在前进,理念在更新,学生在变化,具体的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或者进行新的尝试。
案例分享:
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2012年9月,送走了“95后”的九年级毕业生,今年带班“00后”的六年级新生。六年级新生正好都是2000年后出生的,齐刷刷的“00后”们。
有一天,午会课上商量班级每日主题活动。其实我早就谋定而动了,商量也只是走过场而已,一切尽在掌握中。我刚把酝酿好久的想法一说,却招来了一片“反对声”。
“这个活动跟小学里的很像,已经玩过了。”
“老师,我们不要总是呆在教室里,到外面去……”
“老师,我们玩游戏吧。”
“老师,我们自由组合,行吗?”
强压也不行,我说:“那你们出主意吧。”民主的结果是“七人八主张”,原本以为一节午会课能搞定的事情却用了一个星期里所有的五节午会课。最后用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有的“00后”仍然不依不饶,最后进行协商:或安排在后面,或需要加以完善为理由,或用其他形式……这才作罢。与“00后”们打交道真是累啊,好在午会课天天有事商量,也没有虚度。
“00后”真是看不懂,搞定“95后”的我有点哭笑不得,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啊!比如,“95后”在班级里表演唱歌的不多,乐感差点的还死活不肯唱,而“00后”们却踊跃非常,好像人人天赋异禀。轮到自己唱的时候,个个打开教室里的电脑放配乐,有的声音很轻,有的干脆走音,在讲台前自娱自乐,浑然不知害羞是什么,用流行热词来说就是“很我”。唱歌水平不咋地,班级气氛却很热闹,做班主任的我也就别无所求了。
四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昨日的经验不能简单复制,真是常教常新啊!我也顺势而变,将“定计于胸”改为“问计于生”。我不再留恋权威的快速作用,因为“定计于胸”的权威会遭遇不同形式的“顽强抵抗”。“问计于生”,学生喜欢的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民主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会茁壮成长。
二、由“散落”趋向“条理”
作为经典的方法,榜样、表扬、鼓励、评比、奖励等方法的作用犹如一颗颗珍珠闪耀在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但如果从其长效性上来说,却又难以说清。细细想想这些激励方法的实践运用,有时候当做了“强心针”,有时候又用作“安慰剂”,有时候还作为“钙片”……这样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运用,恰似散落的“珍珠”, 单个与短时有效,却无法发挥激励的群体效应和长期效应。
班级激励是带班育人的一根主线,可以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也就是把激励的方法进行条理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表扬的泛化、鼓励的浅薄、评比的功利……从而可以将激励方法的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
案例分享:
(这是一篇八年级学生作文)
串起散落的“珍珠”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男生,没有一班之长那样的能干,没有学习委员那样的成绩,没有体育委员那样的强壮,没有文娱委员那样的嗓子……我不突出,所以表扬的名单里没有我;我不调皮,所以批评的名字里也没有我。
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的日子平平淡淡。升到八年级时遇到了班主任王老师,他的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你很负责
第一周星期五,放学了,轮到我和三个同学做值日。同学们纷纷回家了,班主任王老师正忙着辅导其他同学的作业。
原本喧闹的教室安静了许多,九月的天气还是比较热。也许王老师在教室里的缘故吧,我们比较安分。我和其他三个值日生分头行动,擦黑板、扫地、倒垃圾、拖地板……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总算大功告成。回家咯!等我背起了书包,其他三位行动迅速的同学已经走到教室门口了。我刚想说“老师再见”,发现教室后面的三个课桌被谁不小心已经碰歪了。我没多想,绕到教室后面把三个课桌摆正,然后走到讲台前说“王老师再见”。王老师点点头说:“再见,你很负责。”
嘿,忙碌的王老师居然会发现我刚才小小的举动!还不忘表扬我!不过,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你会体贴人
第二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体育后,我和几个男生又在操场上“疯”了一阵子才回教室。
我一屁股坐到自己座位上,头上的汗还是一个劲往下淌,随手拿起桌上的本子扇起风来。旁边的同学正低头趴在桌上,乖乖!地上一大滩吐出来的东西呢!怪不得前后左右的好几个座位空着,我一想就明白了。怎么办呢?总不能闻着这怪味儿上课吧!“老兄,还好吧?换个座位。”我把一脸苍白的同桌扶到了我的座位,从抽屉里拿出两张报纸盖在了地上,所幸吐的不多,两张报纸都吸满了水分。我又屏住气,扫进了垃圾桶。等我拿着沾湿的拖把再次走进教室的时候,王老师已经进教室了,正在问长问短呢。王老师对我点点头:“谢谢你,你会体贴人。”旁边的同学也点头称是。
帮助同学,这很正常啊。干这种活的,我也不是第一个。王老师的话还是很受用的,炎热的天气凉爽了许多。哦,这就是体贴。
你真是个好学生
转眼间,波澜不惊的日子已经到了第四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班级情况总结,先由大家述职和评议,王老师不时地加上几句话。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班会课对我来说依然是淡淡如水,因为其间没我什么事,我只是听着。最后的十分钟,王老师自己留着。
王老师说:“我要表扬几位同学,先请XX同学上讲台。”我依然稳稳地坐着,旁边的同桌踢了我一脚,王老师这是又叫了一边名字,那是我的名字!天哪,我刚才正想着电脑游戏呢,没有听见!是叫我吗?在王老师的招手下,我局促不安地走上了讲台……
“我的表扬词是:做值日生工作认真负责,在同学生病的时候会体贴照顾,平时和同学友好相处……”天啊,以前的小事还记得那么清楚!王老师不说,我自己都已经忘了!享受全班的表扬,还是头一回呢!我腼腆极了,临下讲台前,王老师又说:“你真是个好学生!”
“下面有请XX同学上来,我的表扬词是……”佩服啊!王老师真是个“伟大的发现家”,同学的优点都能娓娓道来。即便是我的优点,我也不曾发现。
王老师的话字字珠玑,将我的长处、我的进步、我的优点全串了起来——组成了一个崭新的我。王老师串起了我散落的“珍珠”,我发现我就是一个好学生。
案例中的学生想不到班主任对他的持续关注,班主任多次的表扬使他发现了自己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美德和优点,更使他重新认识自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我就是一个好学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