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19695丛书名: 变革的课程领导丛书
1、这是一所学校发展校本课程,规范课程建设的一个范本。
2、如何在国家新课程标准下,结合校情,发展本校特色课程。
3、按照课程构建的整体观念,在体制上、在人事上、在内容上整体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自我特色的,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在这样一场课程变革的实践中,教师队伍的教科研实力得到提高。
4、《涟漪式课程:逻辑与路径》对当前正处于课程变革的学校,对亟需建立自己特色的学校都具有参考性。
课程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它不能只停留在领导者的脑海,也不能止步于一纸宏伟的规划。它应该是教育理念的追寻,它应该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它应该是结合校情的建构,它应该是从“纸上”落到“地上”的实施,它应该是永不停息的完善,它应该是遇见奇迹的开始!
这是一所学校发展校本课程,规范课程建设的一个范本。本书详述了学校在实际中,通过梳理本校历史,规范本校现有的特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课程构建的整体观念,在体制上、在人事上、在内容上整体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自我特色的,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在这样一场课程变革的实践中,教师队伍的教科研实力得到提高。本书对当前正处于课程变革的学校,对亟需建立自己特色的学校都具有参考性。
前言:有一种课程灵感是涟漪 /
章 “涟漪式课程”的逻辑起点 /
节 “老安少怀”的文化追求 /
一、 “教养兼施”的教育宗旨 /
二、 “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
三、 “正大光明”的育人目标 /
四、 “少者怀之”的教育理想 /
第二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
一、 孩子,你是一颗独特的种子 /
二、 孩子,我们相信你! /
第三节 怀少之路通向何方 /
一、 无限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 /
二、 无限相信家长的参与热情 /
三、 无限相信教师的专业素养 /
四、 无限相信学校的发展前景 /
第二章 “涟漪式课程”的思维架构 /
节 从一份份灼灼的期盼中开始 /
一、 学生:我们渴望一个新的课堂 /
二、 家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成功 /
三、 教师:课程让我们再次成长 /
四、 学校:课程规划的发展空间 /
第二节 由一个下雨的午后联想到的 /
一、 “河水清且涟漪” /
二、 神奇的涟漪式效应 /
三、 “涟漪式课程”之可能 /
第三节 在一次次课堂教学实践中磨砺 /
一、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经历 /
二、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奇迹 /
三、 每一个奇迹都能点亮人生 /
第四节 眷注儿童心灵成长的课程愿景 /
一、 有理想,相信奇迹 /
二、 有眼光,发现奇迹 /
三、 有能力,创造奇迹 /
第五节 给课程一个完美的架构 /
一、 每一个“同心圆”都有被理解的权利 /
二、 动静皆宜的同心圆 /
第三章 “涟漪式课程”的精细开发 /
节 当课程与传统相遇 /
一、 针尖上的艺术 /
二、 编织思维的“经纬” /
三、 剪一纸春色 /
第二节 当课程与艺术相遇 /
一、 妙笔生花,感受花开的声音 /
二、 让学生有展现音乐天赋的舞台 /
三、 舞出绚丽多彩的童年 /
第三节 当课程与语言相遇 /
一、 “沪风唤语”别样情 /
二、 “经典诵读”悦人心 /
三、 英语课程巧设计 /
第四节 当课程与文化相遇 /
一、 “雅荷游学”亲自然 /
二、 “绿竹猗猗”品民俗 /
三、 “大快朵颐”尝美食 /
第四章 “涟漪式课程”的深度浸润 /
节 单学科统整:从无到有的质变 /
一、 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去 /
二、 让一个现象回归教材 /
三、 把不同的知识联结在一起 /
四、 让方法共聚一堂 /
第二节 多学科统整:从少到多的聚变 /
一、 以资源为原点的多学科聚焦 /
二、 以问题为原点的多学科融通 /
第三节 跨学科统整:由此及彼的变革 /
一、 有指向的课程活动 /
二、 有意义的课程经历 /
第五章 “涟漪式课程”的实施框架 /
节 我们的“奇迹教学法” /
一、 “奇迹教学法”的理念 /
二、 “奇迹教学法”的意义 /
三、 “奇迹教学法”的操作要点 /
第二节 用实践见证教学奇迹 /
一、 借题发挥,让奇迹充满课堂 /
二、 联系实际,在奇迹之水的浇灌中成长 /
三、 出人意料,让奇迹变成兴趣和动力 /
四、 超越“极点”,你就是“奇迹” /
五、 再构文本,情感朗读,感受奇迹 /
第三节 评价让课程更美好 /
一、 古猗园中的数字学问 /
二、 小导游带你游园 /
三、 我的家乡,我了解 /
四、 寻找春天的一抹绿 /
第六章 “涟漪式课程”的学习革命 /
节 神奇的“奇迹学习法” /
一、 什么是“奇迹学习法” /
二、 “奇迹学习法”之特质 /
三、 “奇迹学习法”的法则 /
四、 “奇迹学习法”的魅趣 /
第二节 奇迹学习“三十六计” /
一、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 学会有效管理时间 /
三、 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动机 /
四、 掌握应对不同学科的方法 /
第三节 入心入脑的“奇迹学习法” /
一、 遵循生物钟之节律 /
二、 让学习动起来 /
三、 充分利用认知规律 /
四、 学得更快乐、更轻松 /
五、 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
第七章 “涟漪式课程”的领导路径 /
节 投石入水:为了“品质”的追求 /
一、 追求对课程愿景的无限接近 /
二、 让课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 /
三、 建立“精品课程专营店” /
四、 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营 /
第二节 泛起涟漪:为了“领导”的管理 /
一、 体现民主的课程管理理念 /
二、 针对校本的课程项目管理 /
三、 面向学生的实施过程管理 /
四、 彰显特色的实施效果管理 /
五、 动态发展的课程完善制度 /
第三节 层层扩展:为了“忘却”的记忆 /
一、 学生:课程的体验者、评鉴者 /
二、 家长:课程的知情者、参与者 /
三、 教师: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
后记 /
第四章“涟漪式课程”的深度浸润
涟漪智慧——
“涟漪”是由深到浅、由近及远、从有到无的同心圆渐变,石子投入水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将遇见它变化的未知性。坦率地讲,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我们用“学科统整”的方法来梳理课程项目,无论是单学科、多学科还是跨学科,每一个层次的课程学习都旨在帮助学生找到开启一种能力的金钥匙,以这样的思路去实施课程,就能预见而非单纯遇见“涟漪式”的未知。
学校课程规划仅仅为学校课程设计了一个宏伟蓝图,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终依赖于学校课程的实施,因此学校课程的实施与规划本身同样重要。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其实质是规划学校课程与学校现实之间的一种调适过程,是课程理想与现实不断融合的过程。
“涟漪式课程”规划从诞生之日起,走过了课题组商议、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委会讨论、专家指点、课程领导小组投票通过的艰辛历程,才得以成功地从纸上落实到地上。本章节将着重介绍“涟漪式课程”的实施,并倾向于对“实施”持这样一种观点:“课程实施将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课程规划也将以动态发展的制定要求,不断论证——改进——再论证——再改进,以适应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助力与羁绊。这也是体现怀少学校人文特色的课程实施和体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课程实施。
经过调研发现,就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课程引入,即引入由国家提供的课程、开发项目或引入他校开发的课程项目;二是课程选择,即在不同风格的教材中选择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材料及配套资料等;三是课程改编,即对国家规定的核心课程加以改造以适应具体的学校和教学情境,或对引入的校外课程重新改组,或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做进一步的改进等;四是课程整合,有对不同学科的整合,有学科与活动的整合,有同一学科内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等;五是课程创新,即学校自己独立开发部分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而不依赖于外部提供课程或教材。
“涟漪式课程”倾向于“课程整合”与“课程创新”型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无论是“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还是“课程改编”,都是基于对既有模式的“课程改造”,其本质仍然尊崇于国家课程模式,从本质上说并不能真正体现怀少学校课程改革的目的——成就一种新型的、不可取代的、传承怀少文化的课程体系。而且,“涟漪式课程”是旨在将国家课程、地方特色、学校文化背景、学生需求、教师技能等因素相融合的课程,依据传统分类方式无法将其有逻辑地归类。因此,我们的课程实施跳出了原有的分类方式,以“学科统整”作为理论指引,在此基础上将已开发的课程进行“单学科统整、多学科统整、跨学科统整”的划分。
我们认为,这样的“统整型”课程实施至少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统整可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意义化”(signification)。第二是“内化”(internalization)的功能。第三是“类化”(generalization)的功能。第四是“简易化”(simplification)。“意义化”是指学习者若仅针对“部分”进行学习时,不易看出其意义,只有把部分放在“全体”的脉络中去观察和思考,才能看出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全体的关系,从而真正了解其意义之所在。“内化”是学习的内容被糅合储存到个人原有的心智结构中,成为个人整体知识系统的一部分。“类化”是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触类旁通,广加运用。“简易化”是统整型课程的特色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
节单学科统整:从无到有的质变
我们将单学科统整定义为学科内的统整,也就是说,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内,通过延伸学科的知识点,或者梳理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来达到学科统整的目的。
基于学科特质所开设的课程具有以下优势:,它反映现代文化的下位文化,反映人类智慧活动的整体。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参与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之对话,从而为日后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奠定基础。第二,在学科中,有学科固有的知识、技能、认识、表达、探究方法和价值观。学生沿着学科的逻辑展开学习,可以从学科的视角观察世界。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狭隘的经验世界中解放出来,并且透过科学、技术、艺术的视野,很好地把握现实世界。学科给学生创造了认识的框架。第三,学科的内容与方法倘若能够出色地组织,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上述目标。
然而借用日本教育家中野和光的话“在现实的条件下,学科的这些特质不过是停留于潜在的可能性。学科教学往往陷入了灌输知识、敷衍学习的境地”,这确实是学科教学常常被诟病的地方。
单学科统整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学科学习沦为机械学习、痛苦学习、无意义学习的现状,使一成不变的学科内容经过有序的排列组合、拓展和深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创举,这是传统教材编写模式与新型编写模式的一次化学反应,这是颠覆“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课程学习模式的一种质变。
一、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去
诗歌是人类的心灵之花,而心灵追求自由,从而个性特征。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始,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百川争流,到唐代终于汇成了大河巨浪,气象万千,迎来了全面繁荣,展现出无限风光。唐代政治的开明、国力的强盛、思想的活跃、生活的富足以及对诗歌的崇尚,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与心灵空间。良好的社会外部条件,诗人心灵个性的大力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充分施展,终造就了唐诗具有鲜明时代与文化特质的感性美、个性美。唐诗的个性化和丰富性是相辅相成的,其个性化特征存在各种不同的表现,基本的表现就是独具特色的风范和多姿多彩的个人风格。
唐诗本身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演进与发展,其中历来受肯定和欣赏的无疑是盛唐诗。从宋代严羽以来,盛唐诗就一直是被赞美的对象,实际上,人们如果抛弃“重初盛唐,轻中晚唐”的门户之见和审美偏好,可以说初、盛、中、晚唐诗各具特色,皆具风采。唐诗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同时也是个性的充分展开。唐诗内容广博,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名家辈出,佳作如云。
《唐诗流派鉴赏》课程方案
课程设想
背景:作为校本教材的辅本,本着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开拓视野的目的,结合文本特点,发挥教材的辅助读物的功用。
内容:唐诗是我国古文学的瑰宝,流派繁多,特点各异,精彩纷呈。不同流派的出现、形成、发展和成就都有独特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
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流派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某种程度上学会判断,提高赏析诗词的能力,从而培养对唐诗的阅读和鉴赏兴趣。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唐诗流派的鉴赏,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出现、形成、发展和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通过各流派的文学特点的角度,对当时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有所认识。
课程内容
章唐诗流派与唐诗繁荣
节唐诗的丰富性与个性美
第二节唐诗流派与唐诗繁荣
第三节唐诗流派的类型
第二章宫廷诗风和“初唐四杰”
节风云人生与艳丽的宫廷诗
第二节独立人格的初唐四杰
第三节“文章四友”与“沈宋”
第三章丰富繁荣的盛唐诗坛(上)
节盛唐文化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脱胎换骨
第二节清新浪漫的吴越风神
第三节宫体诗的洗心革面
第四章丰富繁荣的盛唐诗坛(下)
节田园的宁静与不平
第二节山水的恬淡与超越
第二节边塞战争与边塞诗派
第五章“诗系民生”与“萎靡伤感”的中晚唐风
节“郊寒岛瘦”与“韩孟诗派”
第二节元白诗派中的通俗风雅
第三节伤感萎靡的晚唐时代主调
以上案例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唐诗精华”单元予以提炼和延伸,以唐诗“由盛及衰”的年代线索作为导学指引,通过梳理教材内容、重塑教材内容的方式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为一部分对诗词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并使之更加全面地了解唐朝不同时期的诗风特点和丰富的唐诗意蕴,充分体现了“单学科统整”的“愈探愈出、愈研愈入”的精神。
二、让一个现象回归教材
阅读一篇小说,尤其是深度阅读一部文学名著,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内心震撼,会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更让人永远无法忘怀。作品中人物遭遇悲惨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扉。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许多热爱文学的青年人,尤其是学生往往痴迷于小说的情节,把作品与现实人为地脱离开来,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这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错误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用生活去理解阅读,在阅读中体会生活”。
如果对于“小说中那些鲜活的人物”能够从读者自身的生活出发,深入去解读,并用心去体味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句子,你就会发现书中的世界是那么真实;同样,如果从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出发,对照现实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有着同样多的色彩。
《又见“名”人》课程方案
课程设想:语文教学是由语言教学+文学欣赏组成,其中文学欣赏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走近文学作品,是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激发学生阅读趣味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但是,什么样的形式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呢?这就要分析文学名著了。文学名著有着极为璀璨的艺术光芒,无论是在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是在上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都对人们有着极强的感召力。这些“过去时”和“外国版”的经典人物,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鲜见,从生活中寻找名著中典型人物的身影,既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让文学名著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大放异彩!
课程教学目标:
分年级,根据语文教材,配套选取部分文学名著:六年级有神话故事单元,就选《封神榜》、《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名著阅读。七年级有“四大古典名著”单元,就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阅读。八年级有外国游记类作品,就选《鲁宾逊漂流记》、《格列夫游记》、《小人国历险记》等。九年级有世界短篇小说课文,就选《莎士比亚悲剧和喜剧》、《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等文学读物。
每一次的阅读都可以是一个小标题,如:我今天见到了“奥楚蔑洛夫”,我身边也有“高老头”。如果我是“林冲”我要干啥等等,用小标题来引导学生阅读。
课程内容
1“名”人“简?爱”
2“名”人“保尔?柯察金”
3“名”人“鲍西娅”
4“名”人“夏洛克”
5“名”人“菲利普夫妇”
6“名”人“奥楚蔑洛夫”
以上案例将小说中的人物和生活中的人物联系起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以教材中出现和推荐的文学名著为范本,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版,对比分析这类人物的命运。采用寻找生活中“名人”的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让文学名著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大放异彩!
三、把不同的知识联结在一起
英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交往,欧美文化的涌入,使学生们有了更多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一张口往往都是一口中式英语,闹了不少的笑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重词汇和语法,却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加之不少学生对欧美文化感到陌生,这会导致学生开口的心理障碍和阅读西方名著时的理解障碍。
一些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作品或反映当时文化历史的原版电影中经常会运用到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与东方语系的成语含义差异甚大,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将难以真正驾驭英语。另外,欧美人的口语中充斥了大量的俚语,俚语的词汇都是非常简单的词汇,但当这些单词组织在一起时,没有文化背景也很难理解它的意思。
以成语、俚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并补充欧美文化常识,使学生在交际中自信并熟练使用常用成语、俚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习惯。
英语成语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能理解这几个关于动物名称的英语成语的语义以及动物名词。
Bird:Killtwobirdswithonestone
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
Cat:Thecatshutsitseyeswhenstealingcream.
Dog:Loveme,lovemydog.
Horse:Lockthebarndoorafterthehorseisstolen.
Mouse:Itisapoormousethathasonlyonehole.
2语言技能目标。能听懂他人及能向他人口头运用这几个成语,掌握这几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并通过本次课程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情景中的一些类似问题,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课程中出现的成语,开拓视野,了解欧美文化,体会与中国文化的区别。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成语的理解,翻译及来源。
2在实践中使用这几个成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展示几个动物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可以表示的特殊含义。
Doyouknowwhatsomedeepmeaningsoftheseanimalsare?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动物可以代表的深层含义。
(设计意图:以图片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水平。)
2呈现知识内容
让学生尝试讨论中英文搭配,猜测动物所表示的内涵意义,并讲述各个成语的来源故事以及适用情况。
Bird: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箭双雕
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物以类聚
Cat:Thecatshutsitseyeswhenstealingcream.掩耳盗铃
Dog: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
Horse:Lockthebarndoorafterthehorseisstolen.亡羊补牢
Mouse:Itisapoormousethathasonlyonehole.狡兔三窟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参与共同学习,了解每个成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运用情景。)
3情景设计与操练。让每组设计情景对话,对话选用至少3个以上的成语。学生和老师共同就对话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
4课后延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找一找其他英语中含有动物词汇的成语。
(设计意图: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英语俚语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能理解这几个关于国家名称的英语俚语的语义以及国家名词。
GoDutchFrenchleaveSpanishathlete
IndiangiverGreekgiftIndiansummer
2语言技能目标。能听懂他人及能向他人口头运用这几个俚语,掌握这几个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并通过本次课程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情景中的一些类似问题,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同学之间日常融洽相处的感情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精神。通过课程中出现的俚语,开拓视野,了解欧美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俚语的翻译及来源。
2在实践中这几个俚语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1热身。展示几个国家地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几个国家的名称。
Doyouknowwhichcountriesarethesemapsof?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国家名称。例:Thiscountryiswellknownforapig.—Dutch.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此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语词。老师在引导学生讲出这些国家名词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这些国家名词,让同学自己尝试朗读,然后教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3呈现知识重点。带学生进行这几个名词的学习后,然后加入本课程主题——国家名称俚语。
请同学们分组积极讨论,然后插入“快乐传真”游戏,给每组两个同学正确的答案,让她们用肢体语言表演给该组其他同学看,后由该组成员说出自己的答案,由表演者公布正确答案,答案接近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同学们对所要学的俚语的意思理解更加深刻,寓教于乐。)
4呈现知识内容。讲述各个俚语的来源故事以及例句用法。
例
(1)GoDutch——AA制
WhydontwegoDutchinthefuture?
(2)Frenchleave——不辞而别
HetookFrenchleaveduringthedinnerparty.
(3)Greekgift——图谋害人的礼物
Heisalwaysbuyingyouexpensiveclothes,ImafraidtheyareGreekgiftsforyou.
(4)Indiansummer——秋老虎
AnIndiansummerintheWestCountrybroughtpeakholidaytrafficjamsinDevonyesterday.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老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每个俚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习惯用法,以及例句类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