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614381
内容简介
《超越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从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围绕课前思考、课中分析、课后反思的教学研究进程;建构了教师需要的、可行的教学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改变教师日常备课的思考方式,以学历案为依托,实践基于思考的说课和试讲活动,激发教师的课程智慧。
目 录
让教师的教学生活更为精彩!(代序)
章 备课的演进与创新
节 基于“学历案”的备课创新
第二节 基于教学分析的说课研究
第三节 基于教学试验的试讲行动
第二章 研课的策略与方法
节 同课异构式教学研究
第二节 行为跟进式教学研究
第三节 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学思考
第三章 基于教学创新的课堂探索
节 从追溯研究到试验研究
第二节 教学创新的课堂实践
第四章 基于证据的评课
节 评课评什么
第二节 评课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评课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数学评课稿的撰写
第五章 植根于实践的课例研究
节 怎样开展数学课例研究
第二节 数学课例的选择与描述
第三节 数学课例的学习与讨论
第四节 基于教师成长的课例解读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代后记)
章 备课的演进与创新
节 基于“学历案”的备课创新
第二节 基于教学分析的说课研究
第三节 基于教学试验的试讲行动
第二章 研课的策略与方法
节 同课异构式教学研究
第二节 行为跟进式教学研究
第三节 基于专题研究的教学思考
第三章 基于教学创新的课堂探索
节 从追溯研究到试验研究
第二节 教学创新的课堂实践
第四章 基于证据的评课
节 评课评什么
第二节 评课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评课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数学评课稿的撰写
第五章 植根于实践的课例研究
节 怎样开展数学课例研究
第二节 数学课例的选择与描述
第三节 数学课例的学习与讨论
第四节 基于教师成长的课例解读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代后记)
前 言
让教师的教学生活更为精彩!(代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研究既不是专业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大规模的课题研究,而是一种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
课堂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理想的重要阵地。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的课堂我做主!”是的,课堂需要教师自己来“做主”,如果你能很好地“做主”课堂,也就意味着你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教学。优秀的教师总是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时,这个教师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我要“研究我的课堂”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有自我专业追求意识。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和专业发展要靠不断的实践、研究与反思。教师要学会在实践中思考,在研究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教师成为自我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教师成为教学行动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只是完成专家或学校所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还是一个自觉的教学反思者,自我行动的研究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并且能够基于自身的教学问题开展交流、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的课堂,终达到超越课堂的目的。超越课堂,与其说是对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要求,不如说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经历、一种追求,更是对教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导引。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整理成为宏大的研究报告,教师真正需要的研究是解决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教学问题并设法去解决,那就是有效的、真实的研究。人们将这种解决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中的问题的过程称为“行动研究”。这种行动研究就是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使课堂活动成为在教育理念和具体对策指导下的理性行动;把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归宿,在教学中研究,通过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率提高,以及课堂生活质量提升;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业务成长、专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教研员探索教育理论、寻求理论生长点、检验理论假设、建树理论成就的研究基地。这种扎根于实践的行动研究打破了教学与研究的传统壁垒,使研究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登堂入室开展教学研究,并使教学研究有效地指导于教学实践。这种“教学一研究一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造就了教师新的教学生活方式。
本书从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围绕课前思考、课中分析、课后反思的教学研究进程;建构了教师需要的、可行的教学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改变教师日常备课的思考方式,以学历案为依托,实践基于思考的说课和试讲活动,激发教师的课程智慧。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研究既不是专业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大规模的课题研究,而是一种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
课堂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理想的重要阵地。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的课堂我做主!”是的,课堂需要教师自己来“做主”,如果你能很好地“做主”课堂,也就意味着你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教学。优秀的教师总是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时,这个教师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我要“研究我的课堂”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有自我专业追求意识。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和专业发展要靠不断的实践、研究与反思。教师要学会在实践中思考,在研究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教师成为自我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教师成为教学行动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只是完成专家或学校所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还是一个自觉的教学反思者,自我行动的研究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并且能够基于自身的教学问题开展交流、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的课堂,终达到超越课堂的目的。超越课堂,与其说是对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要求,不如说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经历、一种追求,更是对教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导引。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整理成为宏大的研究报告,教师真正需要的研究是解决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教学问题并设法去解决,那就是有效的、真实的研究。人们将这种解决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中的问题的过程称为“行动研究”。这种行动研究就是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使课堂活动成为在教育理念和具体对策指导下的理性行动;把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归宿,在教学中研究,通过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率提高,以及课堂生活质量提升;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业务成长、专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教研员探索教育理论、寻求理论生长点、检验理论假设、建树理论成就的研究基地。这种扎根于实践的行动研究打破了教学与研究的传统壁垒,使研究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登堂入室开展教学研究,并使教学研究有效地指导于教学实践。这种“教学一研究一专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造就了教师新的教学生活方式。
本书从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围绕课前思考、课中分析、课后反思的教学研究进程;建构了教师需要的、可行的教学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改变教师日常备课的思考方式,以学历案为依托,实践基于思考的说课和试讲活动,激发教师的课程智慧。
……
在线试读
节 基于“学历案”的备课创新
落实课程改革,实质是践行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对具有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又怎样使他们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无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实践教学改革,备课改革是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备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准备活动的准则。虽然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了很多。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教师口头上,固有的意识还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已深人人心,但是我们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有效的抓手,缺少行动的决心和机制。于是,我们提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倒逼”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杜威认为,教师的使命就是把教材解译为儿童的生活经验,指导儿童的经验不断增长,并促使由儿童的现有经验向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发展。这是教学过程的实质,也是课程的实质。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一切教学进行的出发点,也是近些年来教学改革中接近真理的理念。
那么这一思想如何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呢?于是,我们打破原有备课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备课形式——学历案。
一、学习与学历案的界说
学习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亲历亲为的事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不同的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没有经历真正的学习,是不可能学会的。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虚学习”(熟悉的陌生人) “假学习”“人在心不在”、“疑似学习”‘滥竽充数’现象。关注学生是否“在学 习”、“真学习”,是国际教育的趋势;我们所要的不是“教过了”、“学过了”,而是 让学生“学会了”。
学习是儿童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参与或经历了知识或技能的习得过程,形成的新的经验;学习即经验的不断增长。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式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如下图所示。
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熟悉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学习方式是“阅读”,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
落实课程改革,实质是践行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对具有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又怎样使他们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无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实践教学改革,备课改革是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备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准备活动的准则。虽然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了很多。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教师口头上,固有的意识还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已深人人心,但是我们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有效的抓手,缺少行动的决心和机制。于是,我们提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倒逼”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杜威认为,教师的使命就是把教材解译为儿童的生活经验,指导儿童的经验不断增长,并促使由儿童的现有经验向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发展。这是教学过程的实质,也是课程的实质。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一切教学进行的出发点,也是近些年来教学改革中接近真理的理念。
那么这一思想如何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呢?于是,我们打破原有备课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备课形式——学历案。
一、学习与学历案的界说
学习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亲历亲为的事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不同的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没有经历真正的学习,是不可能学会的。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虚学习”(熟悉的陌生人) “假学习”“人在心不在”、“疑似学习”‘滥竽充数’现象。关注学生是否“在学 习”、“真学习”,是国际教育的趋势;我们所要的不是“教过了”、“学过了”,而是 让学生“学会了”。
学习是儿童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参与或经历了知识或技能的习得过程,形成的新的经验;学习即经验的不断增长。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式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如下图所示。
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熟悉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学习方式是“阅读”,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