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172907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倾情之作
情境教育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全面系统总结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部曲的创新建构
柳斌、王湛、顾明远作序推荐
《云雀之歌——纪实:情境教育的拓展》为“情境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二本,是在《情境教育的诗篇》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删减,并将原书2004年出版后情境教育发展的新的事件,以及新的感悟、新的理论概括一一写成十几万字的新稿,作了重要的补充。作者以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的文风真实展现了一个小学教师三十余载的创造性生命旅程。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对情境教育的起源、提出、发展及推广作了全面的梳理、介绍和分析,是教育教学研究者及广大中小学教师了解情境教育的*全面的一本读物。全书可读性很强,语言优美,大量的教学故事为中小学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情境教育课堂的范例。
卷首语
第一部分 起步的故事 情境教学的探索
天高任鸟飞 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第一篇论文 改革呼唤学术
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 外语情景教学的启示
关键的一步 民族文化引领,走自己的路
上海名师从天而降 实际工作者需要理论滋养
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 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
反思产生顿悟 来自实践的概括
见好就收? 全面丰收却欲罢不能
第二部分 发展的必然 情境教育的构建
顺其自然 从单科走向多科
大胆地往前走 “三个面向”催生情境教育
北京来了一个团 高层领导、资深学者走进情境教育
和盘托出 基本原理全面提出,情境课程首次揭示
北戴河带回的好运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诞生
“李吉林主张” “九五”课题通过鉴定,专家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的滋养 情境教育渐行渐宽
细化的功夫 情境课程的开发
28年蹚出一条小路 “文集”问世引专家热评
悟情境教育30年 理论建构日臻完善
学习脑科学获新成果 为情境教育找到理论支撑
借古人之境界为我所用 概括四大元素: 真、美、情、思
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情境教育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积淀产生飞跃 情境教育学派初见端倪
感恩与珍惜 行者的温暖与快乐
第四部分 播种的快乐 情境教育的推广
热心的记者 改革需要媒体的支持
老师应该是思想者 自己拿起笔记录思想的轨迹
多情的播种人 播向港岛,播向苏北农村
后来者居上 我身边的年轻人,添加新的活力
结语 教育科研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摇篮
附 李吉林情境教育成果一览表
王湛(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
我长期在江苏工作,李吉林老师又是我熟悉和尊敬的一位教育家,我为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在教育改革、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为江苏省、南通市尊师重教、尊重教育家、重视发挥教育家作用感到鼓舞;同时,也产生很多感想,得到很多的启示和教益。
第一点是由李吉林老师的成就得到的启示。李吉林老师的主要成就是通过三十多年持之不断的实验与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积极探索并遵循儿童的认知和成长的规律,充分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且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注重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来不断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学习生动而有效率,使儿童的成长更加健康全面。这是对以抽象化的课本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封闭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有力突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教育教学领域里的改革,千改万改,总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调整、矫正教育教学的方向,使之更加契合既定的培养目标;二是提高教育效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决定,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着重强调了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国家对教育教学领域里改革的要求,主要指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就是要突破以往教育中重抽象知识的传授、封闭的课堂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教育使学生疏远实践、脱离社会的现状,让教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没有这样的突破和转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自然、社会和儿童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有启示,很有借鉴意义。
第二点是从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得到的启示。李吉林老师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对教育事业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李吉林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是江苏基础教育领域里教育家的优秀代表。李吉林老师无疑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她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她五十余年坚守在小学教育的岗位上,一直在南通师范二附小辛勤耕耘。她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选准了一个课题,又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放弃,不见异思迁,不断深入,不断提高,终于登攀到一个辉煌的高度。她五十多年来,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她向中外教育大师学,向其他学科的专家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精益多师,终于自成一家。她五十余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至今虽逾古稀,仍然童心不泯,与儿童少年教学相长、鱼水交融。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成功的后面,我们感受到另一种“情”和另一种“境”。这“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情,对儿童和学生的挚爱之情;“境”是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断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境界。有了这另一种“情”与另一种“境”,才有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努力,也才有她“蓦然回首”一般灿烂光明的成功景象。李吉林老师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值得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向教育家高峰攀登的后来者学习。
第三点启示是从李吉林的成长想到教师教育。李吉林老师成长为名师、教育家,教师教育功不可没。李吉林老师早年就读于现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著名的南通师范学校,受过多位名师的教育与熏陶。而她五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小学教育基地正是南通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南通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师范学校与附属小学教学科研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从南通师范学校得到很多指导和支持。同时,南通的高等师范院校以及江苏、上海乃至全国的一些高水平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们都一直关注着李吉林老师的实验与改革,为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成长发展,为情境教育实践研究的深化和提高,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支持。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水平的师范教育对发展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基础教育名师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既忧虑地看到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基础教育的发展很不相适应,我们也热切地期待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以及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新形势下得到重视和加强。
第四点感想和启示是关于南通这座城市,这里是李吉林老师和情境教育成长的地方。李吉林老师在南通成长为教育家,将情境教育在南通实验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南通这座千年古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20世纪初叶,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和南通的先贤们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筚路蓝缕,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乡村中小学、职业学校、残疾儿童学校和地方高等院校。在一个世纪前,这个城市就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了悠久而浑厚的教育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有着坚定基础的南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普及成就和办学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教育质量特别高,尤其基础教育质量之高,闻名遐迩。南通教育形成了“以生为本,以师为基,科研兴教,精致管理,优质高效”的鲜明特色。南通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名校,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李吉林老师就是在这样一座教育名城里成长起来的。情境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之乡里实验、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教育家的成长和造就、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重大成果的取得与区域教育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名师、名家、名校与教育名城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鼓励和促进地方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争创教育名城。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育家成长起来;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才能早日建成。因此,我们在向李吉林老师致敬的同时,也要向培养了李吉林这样的优秀教育家,培育了情境教育这样优秀的教育改革成果的教育名城南通致敬。
2012年冬
自序 为儿童奏响的心曲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是三十多年探索与研究,跨越的三个台阶。不少专家和老师美誉其为“情境教育三部曲”,并建议我围绕这个题目出版一套丛书。回想漫长的历程,感受颇多,感悟亦深。出版一套书,也足以有感而发。再说“情境教育三部曲”作为丛书的书名,也颇有些诗情画意,自己不禁心有所动。
在“三部曲”的心路历程中,自己不断地走近儿童,每日欣喜地凝望着一个个鲜活、晶莹的生命,目不暇接的画面、曼妙的歌唱、天籁般的欢声笑语……伴随其间,让我倾听儿童心灵纯真的童声,追记儿童心灵美妙的音符,像演奏家触摸心爱的琴弦那样,轻抚儿童情感的微波和浪花,并且努力地去把握它的节奏,去美美地猜想着那童年的梦幻和憧憬……每每都会令我陶醉,独自冥想良久,让我细细地体验、品味其真、其美、其妙。多少次,多少回,我从中汲取生命和智慧的养料,于是看到“田野上的花朵”得以萌发,听到“云雀之歌”的鸣唱,并深情地向往“美的彼岸”。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厌倦,更无懈怠。《情境教育三部曲》便是我沉浸其中,与儿童情与智互动的记录,是跨越“三个台阶”自己内心的感动、反思和收获的积淀。每当拿起笔撰写时,常常进入一种儿童在我心上、恩师在我眼前的境界,甚至产生文学创作般的冲动。
在构思这三卷书时,我首先想到我的恩师,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杜殿坤老师,他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像带研究生似的,每次让我坐在他的书桌旁给予我悉心指导。是他第一个告诉我“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是他第一个肯定了情境教学的提出;是他一再谆谆教诲我,要注重儿童的发展,“一般发展”、“特殊发展”。由此,“儿童的发展”日久天长成为我教育的核心理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影响着我,导引着情境教育整个实验与研究的正确方向,让我没有走弯路,正确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带领儿童走向真、美、情、思教育的高境界……
杜老师在我的第一本书《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的序言中热忱地鼓励我,在殷切的期望中为我指路:
“我相信,只要作者继续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新的高度,那么,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新的教学流派终究会出现于我国教育科研的百花园里。”
我用实际行动感恩、怀念杜老师。我相信,如今情境教学的喜人态势正是杜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也正是在杜老师的启发和追问下,我才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并由此推论出“五要素”不仅适合语文教学,同样适用于小学其他各科教学。于是情境教学顺乎自然地拓展到了情境教育。
写到这里,我同样不能忘记杜殿坤老师的弟子、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高文女士。是她向我传递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及与“情境认知”相关的理论。她还对我说:“你七十年代就开始情境教学的探索,和西方的情境认知几乎同步,真不容易。”短短的一个信息,使我顿生无穷的信心和探索的勇气,使我后来有意识地从国际视野去探索、研究情境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为情境教育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使我,一个中国的小学教师在国际教育的论坛上赢得了话语权。高文老师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知音。她以诗歌为我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作序。她轻轻地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揭示了我进行情境教育探索的缘由和力的源泉,她在诗中写道:
家庭的清贫,孕育了你一生的坚韧与正直;
放飞的心灵,激活了你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扎根于实践,触发了你无尽的创意与灵感;
理性的思考,赋予了你深邃的真知与灼见。
她还热情地赞美情境教育:
扎根于中华文脉的情境,
聚焦于“大写的”儿童。
三十几个春夏秋冬,写成情境教育“三部曲”,
带着“中国建构”的印记,走向世界!
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著名学者对一名小学一线教师真情的呵护和对情境教育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大家的情怀,她的诗句给予我的是温暖,是力量。
是的,情境教育聚焦的就是“大写的儿童”。多少年来,我心中追求的是让儿童飞得更高、更远,且能飞、能鸣。情境教育就是我心中的“云雀之歌”。
在情境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也忘不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8月改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卓晴君、潘仲茗、袁振国,他们悉心为我策划,给予支持。2000年底,卓晴君所长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吕达、郭思乐、张铁道,江苏的成尚荣等七位专家冒着冬日的严寒走进我们校园,对我主持的“九五”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进行现场结题。他们看了教学现场、儿童活动,听了我的结题报告后,赞许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对课题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令我无比振奋。
结题会上,卓晴君所长郑重地宣读鉴定意见:
“李吉林同志主持的课题积极顺应国际基础教育的趋势,坚持不懈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素质教育模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李吉林同志开创性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听罢,我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话:“我的路走对了!”事业的艰辛与成功交织在一起,使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是对我二十多年探索的最高奖赏。权威专家的评价表明:情境教育为儿童寻找到了一条快乐成长、高效学习的路径。于是我渴望着让更多的老师去运用,在运用中让更多的儿童获益,真正地享受教育。这是我半个世纪来追求的教育的高境界,是我心中“美的彼岸”。
我还不能忘记从柳斌、王湛等部、省、市的多任领导到顾明远、吕型伟、鲁洁这样的资深学者。当然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刘佛年、庄辉明、任友群校长,南京师范大学的张焕庭、朱小蔓、吴康宁校长,以及恽昭世、杨九俊、裴娣娜、郝京华、吴刚、裴新宁等一群著名专家给予我长久的关爱与无私的帮助,恕我不能在此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但在我的心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连同我们学校和许多同行的参与,让我在学术的摇篮里逐渐长大,在教育科学的园地里,收获了硕果,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在这儿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与他未曾谋面的恩师,即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著名学者张楚廷教授。他为我的《为儿童的学习》写了序。文章虽篇幅短小,但是内涵很深。他在序中从国际视野看情境课程,将情境课程与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杜威和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联系起来作评述,并与后现代教育观作比较。这不仅给我鼓励,还让我认识自我,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张楚廷先生在序言最后写的“任何高深的学问,都会在教育面前保持自己的虔诚,尤其是在直通人的心灵的地方发生的教育”。这充满哲理的格言引起我极大的共鸣,让我铭记心中。
为了不负众望,为了寻求更多的情境教育的志同道合者,进一步完善、发展情境教育,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著作出版后近二十年间的新的探索、新的感悟、新的事件、新的发展,蘸着心中涌动的情感的清泉写下来,将情境教育从江北小城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并逐渐形成情境教育学派的历程勾勒出来,并从原来的著述中提取精华,一并融入“三部曲”中。而今,我带着一片真诚将她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套《情境教育三部曲》丛书,说到底是倾听儿童的心声,为儿童奏响的。心中没有儿童,就没有“三部曲”。是儿童给了我创作的动力,是儿童给了我创造的智慧。我深感,情境教育是属于儿童的,是为了儿童的。唯有如此,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唱响真情芬芳的乐章。
我将继续“执着”地、充满激情地与更多老师携手,大步前行。
在记忆中,年幼时就喜欢小鸟,傻乎乎地向往小鸟飞翔的快乐。当了五十多年小学老师,知道大凡孩子都喜欢小鸟,因为小鸟会飞,而且飞得高远。我曾经亲耳听见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花丛边对飞舞的蝴蝶悄悄地说:“花蝴蝶,你的翅膀借给我吧!”那是多么精彩的诗句,让我不得不为之心动。心想,神话里的小天使,不就是长翅膀的吗?其实那就是孩子的生动写照。尽管现在舞台上也多见背着一对翅膀的女演员,不过在我看来,那对翅膀只是一种故弄玄虚的装饰而已,几乎是多余的。那神奇的双翼是属于小天使的,是属于孩子的。从此,“小鸟”、“长翅膀的小天使”,成了我心中的图腾。
进而我又想到小鸟是“能飞能鸣”的。蓦地,我想到年轻时读普希金抒情诗时,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么动听的、会引起人们遐想的小鸟的名字——云雀。在我孩子般的心里,云雀必然能飞得很高、很高,直上云端,且会在云朵间快乐地歌唱……
日久天长,逐渐悟到教师还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添翼,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我曾经向孩子们表述过“你们做长翅膀的小博士”的意愿。
记得读《文心雕龙》时,其中“神思”篇所描述的诗人创作时进入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的意境,并由此得到了启迪,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云雀,联想到儿童高远的、且能唱响的心愿,而这也正是自己对教育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由此,我便努力地将可以看见、可以捉摸的,限量的、规定性的教育空间与内涵拓展、充实,放大到极量,让课堂丰富起来,让教育丰富起来,让儿童快乐地自由自在地成长。这正是情境教育诗篇的神韵所在。情境教育就是一首给孩子带来快乐的、让他们幼小心灵向往的云雀之歌。
序
王湛(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
我长期在江苏工作,李吉林老师又是我熟悉和尊敬的一位教育家,我为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在教育改革、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为江苏省、南通市尊师重教、尊重教育家、重视发挥教育家作用感到鼓舞;同时,也产生很多感想,得到很多的启示和教益。
第一点是由李吉林老师的成就得到的启示。李吉林老师的主要成就是通过三十多年持之不断的实验与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积极探索并遵循儿童的认知和成长的规律,充分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且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注重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来不断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学习生动而有效率,使儿童的成长更加健康全面。这是对以抽象化的课本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封闭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有力突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教育教学领域里的改革,千改万改,总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调整、矫正教育教学的方向,使之更加契合既定的培养目标;二是提高教育效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决定,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着重强调了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国家对教育教学领域里改革的要求,主要指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就是要突破以往教育中重抽象知识的传授、封闭的课堂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教育使学生疏远实践、脱离社会的现状,让教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没有这样的突破和转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自然、社会和儿童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有启示,很有借鉴意义。
第二点是从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得到的启示。李吉林老师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对教育事业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李吉林老师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是江苏基础教育领域里教育家的优秀代表。李吉林老师无疑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她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她五十余年坚守在小学教育的岗位上,一直在南通师范二附小辛勤耕耘。她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选准了一个课题,又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放弃,不见异思迁,不断深入,不断提高,终于登攀到一个辉煌的高度。她五十多年来,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她向中外教育大师学,向其他学科的专家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精益多师,终于自成一家。她五十余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至今虽逾古稀,仍然童心不泯,与儿童少年教学相长、鱼水交融。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成功的后面,我们感受到另一种“情”和另一种“境”。这“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情,对儿童和学生的挚爱之情;“境”是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断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境界。有了这另一种“情”与另一种“境”,才有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努力,也才有她“蓦然回首”一般灿烂光明的成功景象。李吉林老师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值得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向教育家高峰攀登的后来者学习。
第三点启示是从李吉林的成长想到教师教育。李吉林老师成长为名师、教育家,教师教育功不可没。李吉林老师早年就读于现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著名的南通师范学校,受过多位名师的教育与熏陶。而她五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小学教育基地正是南通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南通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师范学校与附属小学教学科研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从南通师范学校得到很多指导和支持。同时,南通的高等师范院校以及江苏、上海乃至全国的一些高水平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们都一直关注着李吉林老师的实验与改革,为李吉林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成长发展,为情境教育实践研究的深化和提高,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支持。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水平的师范教育对发展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基础教育名师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既忧虑地看到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基础教育的发展很不相适应,我们也热切地期待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以及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新形势下得到重视和加强。
第四点感想和启示是关于南通这座城市,这里是李吉林老师和情境教育成长的地方。李吉林老师在南通成长为教育家,将情境教育在南通实验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南通这座千年古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20世纪初叶,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和南通的先贤们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筚路蓝缕,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乡村中小学、职业学校、残疾儿童学校和地方高等院校。在一个世纪前,这个城市就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了悠久而浑厚的教育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有着坚定基础的南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普及成就和办学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教育质量特别高,尤其基础教育质量之高,闻名遐迩。南通教育形成了“以生为本,以师为基,科研兴教,精致管理,优质高效”的鲜明特色。南通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名校,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李吉林老师就是在这样一座教育名城里成长起来的。情境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之乡里实验、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教育家的成长和造就、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重大成果的取得与区域教育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名师、名家、名校与教育名城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鼓励和促进地方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争创教育名城。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育家成长起来;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才能早日建成。因此,我们在向李吉林老师致敬的同时,也要向培养了李吉林这样的优秀教育家,培育了情境教育这样优秀的教育改革成果的教育名城南通致敬。
2012年冬
自序 为儿童奏响的心曲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是三十多年探索与研究,跨越的三个台阶。不少专家和老师美誉其为“情境教育三部曲”,并建议我围绕这个题目出版一套丛书。回想漫长的历程,感受颇多,感悟亦深。出版一套书,也足以有感而发。再说“情境教育三部曲”作为丛书的书名,也颇有些诗情画意,自己不禁心有所动。
在“三部曲”的心路历程中,自己不断地走近儿童,每日欣喜地凝望着一个个鲜活、晶莹的生命,目不暇接的画面、曼妙的歌唱、天籁般的欢声笑语……伴随其间,让我倾听儿童心灵纯真的童声,追记儿童心灵美妙的音符,像演奏家触摸心爱的琴弦那样,轻抚儿童情感的微波和浪花,并且努力地去把握它的节奏,去美美地猜想着那童年的梦幻和憧憬……每每都会令我陶醉,独自冥想良久,让我细细地体验、品味其真、其美、其妙。多少次,多少回,我从中汲取生命和智慧的养料,于是看到“田野上的花朵”得以萌发,听到“云雀之歌”的鸣唱,并深情地向往“美的彼岸”。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厌倦,更无懈怠。《情境教育三部曲》便是我沉浸其中,与儿童情与智互动的记录,是跨越“三个台阶”自己内心的感动、反思和收获的积淀。每当拿起笔撰写时,常常进入一种儿童在我心上、恩师在我眼前的境界,甚至产生文学创作般的冲动。
在构思这三卷书时,我首先想到我的恩师,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杜殿坤老师,他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像带研究生似的,每次让我坐在他的书桌旁给予我悉心指导。是他第一个告诉我“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是他第一个肯定了情境教学的提出;是他一再谆谆教诲我,要注重儿童的发展,“一般发展”、“特殊发展”。由此,“儿童的发展”日久天长成为我教育的核心理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影响着我,导引着情境教育整个实验与研究的正确方向,让我没有走弯路,正确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带领儿童走向真、美、情、思教育的高境界……
杜老师在我的第一本书《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的序言中热忱地鼓励我,在殷切的期望中为我指路:
“我相信,只要作者继续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新的高度,那么,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新的教学流派终究会出现于我国教育科研的百花园里。”
我用实际行动感恩、怀念杜老师。我相信,如今情境教学的喜人态势正是杜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也正是在杜老师的启发和追问下,我才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并由此推论出“五要素”不仅适合语文教学,同样适用于小学其他各科教学。于是情境教学顺乎自然地拓展到了情境教育。
写到这里,我同样不能忘记杜殿坤老师的弟子、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高文女士。是她向我传递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及与“情境认知”相关的理论。她还对我说:“你七十年代就开始情境教学的探索,和西方的情境认知几乎同步,真不容易。”短短的一个信息,使我顿生无穷的信心和探索的勇气,使我后来有意识地从国际视野去探索、研究情境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为情境教育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使我,一个中国的小学教师在国际教育的论坛上赢得了话语权。高文老师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知音。她以诗歌为我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作序。她轻轻地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揭示了我进行情境教育探索的缘由和力的源泉,她在诗中写道:
家庭的清贫,孕育了你一生的坚韧与正直;
放飞的心灵,激活了你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扎根于实践,触发了你无尽的创意与灵感;
理性的思考,赋予了你深邃的真知与灼见。
她还热情地赞美情境教育:
扎根于中华文脉的情境,
聚焦于“大写的”儿童。
三十几个春夏秋冬,写成情境教育“三部曲”,
带着“中国建构”的印记,走向世界!
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著名学者对一名小学一线教师真情的呵护和对情境教育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大家的情怀,她的诗句给予我的是温暖,是力量。
是的,情境教育聚焦的就是“大写的儿童”。多少年来,我心中追求的是让儿童飞得更高、更远,且能飞、能鸣。情境教育就是我心中的“云雀之歌”。
在情境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也忘不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8月改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卓晴君、潘仲茗、袁振国,他们悉心为我策划,给予支持。2000年底,卓晴君所长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吕达、郭思乐、张铁道,江苏的成尚荣等七位专家冒着冬日的严寒走进我们校园,对我主持的“九五”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进行现场结题。他们看了教学现场、儿童活动,听了我的结题报告后,赞许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对课题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令我无比振奋。
结题会上,卓晴君所长郑重地宣读鉴定意见:
“李吉林同志主持的课题积极顺应国际基础教育的趋势,坚持不懈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素质教育模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李吉林同志开创性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听罢,我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话:“我的路走对了!”事业的艰辛与成功交织在一起,使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是对我二十多年探索的最高奖赏。权威专家的评价表明:情境教育为儿童寻找到了一条快乐成长、高效学习的路径。于是我渴望着让更多的老师去运用,在运用中让更多的儿童获益,真正地享受教育。这是我半个世纪来追求的教育的高境界,是我心中“美的彼岸”。
我还不能忘记从柳斌、王湛等部、省、市的多任领导到顾明远、吕型伟、鲁洁这样的资深学者。当然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刘佛年、庄辉明、任友群校长,南京师范大学的张焕庭、朱小蔓、吴康宁校长,以及恽昭世、杨九俊、裴娣娜、郝京华、吴刚、裴新宁等一群著名专家给予我长久的关爱与无私的帮助,恕我不能在此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但在我的心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连同我们学校和许多同行的参与,让我在学术的摇篮里逐渐长大,在教育科学的园地里,收获了硕果,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在这儿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与他未曾谋面的恩师,即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著名学者张楚廷教授。他为我的《为儿童的学习》写了序。文章虽篇幅短小,但是内涵很深。他在序中从国际视野看情境课程,将情境课程与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杜威和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联系起来作评述,并与后现代教育观作比较。这不仅给我鼓励,还让我认识自我,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张楚廷先生在序言最后写的“任何高深的学问,都会在教育面前保持自己的虔诚,尤其是在直通人的心灵的地方发生的教育”。这充满哲理的格言引起我极大的共鸣,让我铭记心中。
为了不负众望,为了寻求更多的情境教育的志同道合者,进一步完善、发展情境教育,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著作出版后近二十年间的新的探索、新的感悟、新的事件、新的发展,蘸着心中涌动的情感的清泉写下来,将情境教育从江北小城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并逐渐形成情境教育学派的历程勾勒出来,并从原来的著述中提取精华,一并融入“三部曲”中。而今,我带着一片真诚将她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套《情境教育三部曲》丛书,说到底是倾听儿童的心声,为儿童奏响的。心中没有儿童,就没有“三部曲”。是儿童给了我创作的动力,是儿童给了我创造的智慧。我深感,情境教育是属于儿童的,是为了儿童的。唯有如此,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唱响真情芬芳的乐章。
我将继续“执着”地、充满激情地与更多老师携手,大步前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