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413018
本书结合孩子的真实提问创作而成
“妈妈,为什么天那么蓝?
妈妈,大海的起点在哪儿?
妈妈,我为什么还有个爸爸?
妈妈,什么东西在我肚子里乱撞?
妈妈,为什么我这么漂亮……”
一旦孩子开始问出*句“为什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的孩子不仅仅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求知欲、创造力、观察力、主动学习、构建社交的能力也已经开启。
在这之后,他的问题会像一座小火山,“嘭”地爆发出来,他会不厌其烦地跟在你的屁股后面,问这问那,问到你崩溃。
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让人实在没法回答。翻看《十万个为什么》?那上面的问题可没有宝宝脑袋里的多,就算有也很难一句两句跟宝宝说清楚。问度娘?如果宝宝从小开始依赖网络,伤了眼睛,有了网瘾,甚至不再主动深入思考,而是坐等现成答案,怎么办?随便糊弄糊弄?那他以后很可能也会随便糊弄学习和考试……
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办呢?
这个故事里被主角小貘烦透了的大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在追求“十万个正确答案”
在博物馆里工作,经常要应对成百上千个问题不断的小鬼的哈佛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五岁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问特点,有的问题,他们是想知道一个准确答案,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他们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对爸爸妈妈说“哇,这个很有趣,我很好奇,我想继续探索它”。
就像这本书里的主角小貘,他一直都在问:鳄鱼晚饭吃什么?
但当一条蛇问他:你为什么想知道鳄鱼吃什么?
小貘非常惊讶——有人在问他问题……这个他可从来没想过,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适度引导,引发深度思考、主动学习
但小貘还是停不下来,问:
“妈妈,为什么我会出生?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吃饭?我饿了。
妈妈,鳄鱼晚饭吃什么?”
“自己去问鳄鱼!”妈妈说。
于是,小貘真的去了。
他琢磨着,鳄鱼应该住在哪儿呢?
他从来没有见过。
“他住在树上吗?在树枝上坐着?
不对,表哥说过,他是在河里游的。
为什么美人鱼要在河里游?
世界上有一条*长的河吗?”
妈妈的举动,使得小貘思考更多。关键,妈妈允许自己不知道,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些大人不知道,甚至不关心的问题。
这其中,家长要特别注意两点:
抓住敏感期,保护求知欲,训练创造力、观察力
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在这时候表现得不耐烦,或者因为烦躁就斥责孩子。
发现背后动机,给予足够陪伴,构建社交
如果孩子在不停地发问之后,家长也耐心地解答了,孩子还是反反复复地问,就要想想是不是因为工作太忙和孩子互动得少了?是不是因为心情不好冷落了孩子?是不是因为近期对孩子的陪伴太少?也就是说,孩子可能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
哪怕在一通折腾之后,孩子变了,像小貘变成了大象!
小貘把自己被拉长的鼻子垂进水里。
蛇看到后很惊讶。“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问。
“我希望它能缩回去。”
“可是这样的一个鼻子会很灵活。你可以用它从树上摘香蕉,可以用它吸水冲个澡,可以当喇叭吹,还能给坏家伙一巴掌,比如鳄鱼。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很有寓意,我觉得家长朋友更应该带着宝宝一起看这本书!平常生活中我们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很不耐心,敷衍了事,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样的行为对于一个孩子的心,是多么的伤害!
东东读者
老大看完以后,带着老二一起看,我老二非常痴迷,连着全都看完了,看完之后问我还有没有别的,而且问了好几遍,看来这书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我看了感觉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语言幽默轻松,非常喜欢里面的主角容易产生共鸣,字体也比较适合孩子看,不费眼。
东东读者
可爱的小貘,被咬了鼻子之后还要问为什么。就像孩子们一样。也很受孩子的欢迎。不错的故事。
东东读者
因为喜欢貘,所以选了这一本,里面的想象天马行空,却没有违和感,孩子很喜欢。
东东读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