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412134
![](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de73e5b5f98496bc19c7e9a_090365.jpg)
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学奖作家倾情创作,生动演绎儿童心理成长的故事。
“小树苗译丛”自2007年陆续在苏少推出。历时十年,这些绘本上市以来,受到了读者和家长的喜爱。
在这个“译丛”中,来自各国的绘本作者们为小读者们讲述了一个个或奇趣好玩、或暖心动人的故事,创造出许多鲜活可爱的人物形象:有学习装死技能却又不断笑场的负鼠,有渴望拥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兔子,有梦想成为荒野之狼的小狗,也有变成恐龙的妈妈,以及慢慢接受爷爷离世事实的男孩。他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值得读者们去感悟发现。
这套图书了蕴涵孩子心灵成长的多种营养素——亲情、友情、智慧、幽默、自信、想象力……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助力!
这是一本反映儿童心理成长的图画书。山姆很困惑,因为年龄小,大孩子们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到底要多大才不算小?当他遇到新来的邻居,通过一环又一环的比较:蚂蚁、树叶、种子、房屋和城市……*终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没有谁,会永远“太小“。
以“小”见“大”
龚慧瑛
这本书的名字挺绕人,唯有“大”与“小”这两个字一目了然。这两个字,恰如这本书的一对“眼睛”,通过它们,我们便能一直看进书的“灵魂”,正所谓“眼睛乃心灵的窗户”。
“大”与“小”是孩子在幼儿期必须认知并掌握的众多相对概念中的一组,它们常常结伴而行,又彼此映衬,让各自的意义显得更鲜明。
当然了,在幼儿的眼中与心中,“大”与“小”总是同许多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这本书中所提及的老鼠与跳蚤、树与叶子、城市与房子,它们的差异完全现于外观;而哥哥
与“我”,除了个头的差异,还有年龄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经历与经验的差异。
正是这,为整个故事奠定了现实基础,也让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转折具有了合理性。
应该承认,这本书的故事性并不是太强,它显然不是靠情节来取胜。那么,它的长处又究竟是什么呢?
概括地说,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即以“我”生活中的小事件来传达一个人生的大道理。
整本书呈递进式结构,有层次地由浅入深地揭示出“大”与“小”的内涵——
由小蚂蚁、跳蚤引起的*轮思考告诉我们:“大”与“小”从来都是相对而论的,世间没有*的“大”,也没有*的“小”。就好比老鼠吧,同跳蚤在一起,它是显得挺大;但同“我”一比,它又显得那么小。
由小树叶、小种子引起的第二轮思考告诉我们:“小”不代表一无是处,就好比种子,它虽然很小,但却是大树的生命之源;树叶虽小,但正是小小的树叶为大树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养分。
那么“大”呢,“大”又代表什么?显然,它也不代表无所不能,否则的话,一直小瞧“我”的哥哥为什么要恳求“我”去把屋顶上的球捡回来——因为他做不到!正是他引以为傲的大个子恰恰成了劣势!
当“我”在屋顶巧遇那个同龄伙伴时,故事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折。新朋友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重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大”与“小”的真正含义。两个小朋友,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市,视野与心胸都变得开阔起来。而那个曾经高大的哥哥,却奇迹般地变得“又小又矮”。
于是,水到渠成,故事核脱颖而出——“没有什么,也没有谁,会永远‘太小’。”
这既是“我”的第三次思考的结论,也是整本书所给出的人生启迪:切勿因“小”而自卑,内心强大,才是真正重要的!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de73e6a5f98496bc19c7e9b_070956.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de73e745f98496bc19c7e9c_070958.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34ad9a7f0f22450111d3be3_070960.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