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78881丛书名: 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国民素质教育培训系列教材
本书具有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继承传统、注重创新、强化素质培养等特点,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区居民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普及素质教育的培训教材,并为书画装裱从业者与收藏爱好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章装裱常识
节中国书画装裱专业名词诠释
一、
“装裱”及其同义词释义
二、
装裱款式名称
三、
书画裱件各部分的名称
四、
装裱操作程序名称
第二节装裱的形制、品式及特点
一、
条幅
二、
长卷
三、
册页
第三节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第四节装裱程序
第五节装裱质量的品评
一、
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
二、
“平、软、薄、光”
第六节装裱的修补
一、
制订修复方案
二、
去污
三、
揭画心
四、
补画心
五、
托画心
六、
全色
第二章装裱设备及工具材料
节书画装裱设备
一、
书画装裱的基础设备
二、
案子的制作方法
三、
挣子的制作方法
第二节常用工具及部分工具的制作
一、
书画装裱的常用工具
二、
部分小工具的制作
第三节书画装裱材料
一、
绫绢的使用历史
二、
绫绢的品类及花色
三、
绫绢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效果
第四节装裱用纸
一、
书画用纸的品类
二、
装裱用纸的使用概况
三、
装裱用纸的使用标准
第五节天地杆与轴头
一、
天地杆的质量标准与要求
二、
天地杆的规格
三、
轴头的品类、型号与质量要求
第六节糨糊
第七节其他辅助材料
第三章装裱的品式
节立轴、中堂
第二节对联
第三节横批
第四节条屏、通景屏
一、
条屏
二、
通景屏
第五节镜片、扇面
一、
镜片
二、
扇面
第六节手卷
第七节册页
第四章装裱中国书画的准备工作
节制作糨糊
一、
概述
二、
制作糨糊的过程
第二节托染绫绢
一、
断绫子
二、
配托纸
三、
清托法
四、
几种常用色调的配兑方法
五、
托染步骤
六、
混托法
第三节托染料纸
第四节托锦绫
第五节其他准备工作
一、
托锦
二、
托染耿绢
三、
托覆背纸
四、
染仿古纸
第六节托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装裱书画的款式、规格及镶料配色
一、
款式和用料
二、
裱件规格的设计
三、
镶料的配色
第五章装裱书画的程序
节托心
一、
配托纸
二、
湿托法
三、
飞托法
四、
搭托法
五、
绢地书画及拓片的托心方法
六、
挖补
七、
托心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第二节方心
一、
起心
二、
方心的方法
三、
方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下料
一、
立轴的下料
二、
横批的下料
三、
对联及条屏的下料
四、
镜心的下料
五、
下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镶活
一、
镶距
二、
全绫镶
三、
锦绫镶及锦镶
四、
半绫镶
五、
纸绫边镶
六、
全纸镶
七、
挖绫镶
八、
多绫镶
九、
宋式镶
十、
对联及条屏的镶法
十一、横批及镜心的镶法
十二、加镶绶带
十三、加镶锦牙
十四、
加镶诗堂
十五、
镶活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齐边
第六节回边
第七节折贴串口
第八节覆背
一、
配覆背纸
二、
配包首
三、
座覆
四、
搭覆
五、
墙覆
六、
覆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和解决的方法
第九节下挣子
第十节砑光与剔边
第十一节批串与量杆
一、
批天串
二、
批地串
三、
量杆
第十二节制杆
一、
制天杆
二、
制地杆
第十三节上杆
一、
上天杆
二、
上地杆
第十四节拴绦与系带
第十五节检验与修整
第十六节特殊书画的装裱
一、
巨幅书画的装裱
二、
上装板
三、
册页的装裱
四、
手卷的装裱
第十七节急就裱、洋纸行活书画的装裱
一、
急就装裱法
二、
洋纸行活书画的装裱
三、
各类板面的糊制
四、
砂筒的制作方法
第十八节如何装裱挂图
一、
装裱挂图
二、
镶活
三、
覆背
四、
上杆
第十九节折叠式裱法
第六章古旧书画的揭裱与修复
节镶料加工
一、
上豆汁法
二、
上胶矾水法
第二节古旧书画的伤残识别
一、
裱件陈旧
二、
裱件产生霉斑或其他色斑
三、
裱件出现破洞
四、
裱件折口撕裂
五、
裱件离皮起壳
第三节闷润
一、
卷闷法
二、
浸泡法
三、
展闷法
第四节洗心
一、
洗心前的准备工作
二、
清水洗心的方法
三、
用化学药品清洗画心
四、
清除画心墨迹的方法
第五节揭心
一、
揭纸本画心
二、
揭绢本画心
第六节修补
一、
碎补做口
二、
整托隐补
三、
斩补
四、
挤缝
第七节托心
第八节处理返铅
第九节古旧书画全色
第十节嵌折
第十一节揭裱古旧书画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节书画裱件变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
伸展与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
镶料与背纸的选用
三、
糨糊的使用与裱件的变形
四、
操作方法与裱件的变形
五、
天地杆与裱件的变形
六、
季节、天气与裱件的变形
七、
裱件幅面形成褶痕的原因
八、
裱件卷起后两端不齐的原因
参考文献
当前全国都在普及推行素质教育,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强化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书画装裱作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际商务交往、丰富社会生活、拉动内需、解决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强劲的上升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活力的绿色朝阳产业。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佳作传世甚多。中国书画从一个侧面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诉求。我国装裱工艺是伴随中国书画发展而产生的。字画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帖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常言道: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四分书画,六分装裱。”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书画精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得益于精湛的装裱艺术。
现代字画装裱的技艺是在古代装裱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的科学技术使造纸、纺织、化工、五金、机械等工业生产出品种繁多、物美价廉的纸张、颜料、黏合剂、刀具、电动机械等,防潮防蛀、去霉去污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完善,这些都为书画装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同时,现代美术馆、博物馆的新型展览空间,也给装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把古代装裱的技艺、经验、优良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完美地结合起来,是目前书画装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字画美术品装裱既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就业、从业、创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能。针对当前我国以书画鉴赏、字画装裱、字画收藏拍卖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急需大量美术艺术作品装裱、收藏与鉴赏专业人才。
本书作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特色教材,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配合国家实施的全民素质教育工程,帮助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书画装裱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本书的出版对协助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社会就业、创业具有特殊意义。
全书共六章,以学习者素质培养为主线,根据书画装裱操作规程,系统介绍装裱形制、品式特点、装裱设备工具、装裱修补、装裱材料、裱件规格设计、古旧书画的揭裱与修复、装裱操作程序和方法等知识,并注重挖掘内涵、传承精髓,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书画装裱技术。
本书融入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具有内容丰富、案例鲜活、继承传统、注重创新、强化素质培养等特点,因此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区居民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普及素质教育的培训教材,并为书画装裱从业者与收藏爱好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本书由李大军总体筹划并具体组织,张宇统改稿,张宇和温丽华担任主编,李毅、商艳玲担任副主编,吴晓慧审订。作者编写分工:
牟惟仲编写了序言,温丽华编写了章,商艳玲编写了第二章,张宇编写了第三章和第五章,富尔雅编写了第四章,李毅编写了第六章,李晓新负责文字修改、版式调整、制作教学课件。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书画装裱的书刊和网站资料,精选收录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优质图片,并得到业界有关专家、教授的细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2月
第三章装裱的品式
(1) 掌握装裱的艺术精神和具体的分类; (2) 认识到古代书画装裱的重要性; (3) 掌握装裱的各种术语名词。
本章介绍的是装裱的品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装裱的分类与具体装裱方法; 充分认识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典范; 了解装裱的具体过程与其装裱内容和装裱的艺术特征; 充分了解装裱在各方面的应用。
节立轴、中堂
立轴也称挂轴,是悬于厅堂、书斋的竖式画幅。立轴中,大的画幅称为中堂,狭长的画幅称为单条。中堂常悬挂于厅堂正壁的中间,因此得名(两旁悬挂对联)。单条则多悬挂于书斋之中或挂于厅堂侧壁。根据书画的形状或大小,立轴又分一色裱、两色裱、三色裱。
图31一色裱
一色裱(如图31所示)也称“一块玉”,其用同一种颜色的材料所配备的边、天头、地头,镶嵌在画心的四周,称为一色裱,一色裱中又有镶裱和挖裱。镶裱就是把将边、天头、地头分别配备并镶接在画心之上; 用整块材料在适当位置挖去比画心略小的一块,将画心镶嵌在空出的位置,称为挖裱。有的在画心上下端镶以仿宋锦的窄条以为装饰,称作锦牙; 有的在画心上端镶接一段题写的诗词、赞语或空白笺纸,名为诗堂; 有的在画幅两旁镶以深色窄条绫边,称为带边、小边或通天边。民间或有以色纸做边和天地头装裱书画,画幅两侧镶上深色绫条的小边以加固裱件,这种做法叫作纸镶绫带边。用纸作材料裱出的书画一般较为平整。无论立轴、对联、条屏或通景屏的画幅,天头上端均装有较细的木条,叫作天杆,其上钉有铜(或铁)丝圈,名为绦圈,也称铜鼻子,上系丝绦,用于悬挂书画,再拴以扎带,以捆缚画幅。地头末端装有圆形地杆,以坠直或卷裹书画,其两端装有装饰性的轴头。
图32两色裱
两色裱(如图32所示)就是在一色裱的基础上,画心与天地头之间加上一段绫料,画心之上的称为上隔界,画心之下的称为下隔界,隔界又称为隔水,元代以前称为引首。上下隔界与边为同一种颜色的相同材料,颜色一般较浅,因其围绕画心四周,故隔界与边合称为“圈”,天地均用另一种颜色略深的材料。天地头与圈共为两色,故称两色裱。若两色裱的天头略显空旷可贴两条经带(又称惊燕带),即成为两色的“宋式裱”,经带与隔界的颜色相同。仿宋裱也不用边,只镶隔界与天地头,然后镶上通天边,贴上经带即可。在两色裱的品式中,也可采用纸裱或半绫裱。采用纸裱时,天地头与圈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纸料,圈的颜色浅,天地头的颜色略深,两侧镶以深色而较窄的绫(绢)通天边,称为两色纸镶绫带边。半绫裱即圈为绫料,天地头为纸料,将天地头的两侧分别裁去1cm宽,再换镶成与圈绫料相同的窄边,为绫圈纸天地。也有镶上纸天地和圈以后,再于两侧镶以通天边的做法。三色裱(如图33所示)在两色裱的基础上,天地头与隔界之间,加上一段区别于其他两色的绫料,称为副隔界,因装裱材料为三种颜色,故名三色裱,此种品式,多适用于画幅较小或略呈方形、横长形的书画。
三色裱也可装裱为仿宋裱的形式,即在副隔界与天地头之间,各加镶一条深色窄条绫料,称为小隔界,画幅两侧再镶上与小隔界同样绫料的通天边,天头贴上两条与正隔界颜色相同的经带,便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仿宋裱。
图33三色裱
凡是立轴,画心以上材料的尺寸,均比画心以下材料的尺寸略大,天头大于地头,上隔界大于下隔界。立轴背面的结构是: 上端有绢包首,裱成的书画卷裹后,上端的一段绢即包裹在卷轴之外(故名包首)。没有做绢包首的则直接以覆背纸代替。包首右上方靠近天杆处贴有签子,也称签条,以题写书画时代、作者、名称。下端两侧,贴有绫条剪成的角绊,用以加强地穿处覆背的强度,使包裹地杆时更加牢固,角绊剪成不同的花式,是有名装裱店铺的标记。角绊的大部分被裱在地杆之上。
第二节对联
将对仗工整、讲究平仄的联语分别书写并装裱为成对的挂轴称为对联,如图34所示。对联的字数多为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十数言。
图34对联
也有数十言、数百言的长联,称为龙门联,一般以木板镌刻后悬挂装饰在门柱两侧,极少有装裱为对联悬挂的。对联一般悬挂在厅堂之上,分置于中堂两侧,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也可在厅堂侧壁或书房成对悬挂(稍留间距)。对联均为一色裱,可加锦牙,或在画心四周加镶深色细线条,称为出线,使裱件更加美观。对联不安装轴头,各部分名称与立轴相同。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生 词 解 释锦牙:“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也称“锦牙”。 仄起平收: 仄起即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也就是三声或四声。平收即下联的尾字为平声,也就是一、二声是平声。
第三节横批
较短的横向画心,一般多裱为横批,如图35所示。横批多为一色裱,也有裱为两色的。一色裱的横批,画心上下镶有绫边,左右两侧镶有立柱。视裱件长短,在横批上下两边,各贴有1~3个由绫条折制的边绊,在悬挂横批时,用以固定上下两边而设置的图钉位置。
图35横批
古时装裱横批,两端多用月牙杆,尾端装两片半圆形木杆,形如月牙,故称月牙杆,收卷时合为圆杆,又称合和杆,取吉祥圆满之意; 前端用一片半圆形木杆,中间钉一“冂”形铜鼻子,用以固定扎带,扎带尾端钉一别子,用以捆扎横批。横向稍短的画心,可用两色装裱,即在一色裱的基础上,于画心和立柱之间前后各加上一段另一种颜色的隔界。现今装裱横批,两端多装以天杆。横批尺幅大者,前后天杆各钉4个铜鼻子; 尺幅小者,前后天杆各钉2个铜鼻子。铜鼻子上系丝绦,丝绦上拴以扎带。在卷裹装天杆的横批时,不能将画幅紧卷,而应卷成六七厘米的空心筒状,以免损伤画心。
生 词 解 释
天杆是书画装裱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一般都由木材制作而成。要选用不易弯曲光滑无疤的木材做原料。有的采用杉木、泡桐这些材质疏松、容易折、未经风干且容易变形的木质材料,北方经常以红松为主,这些材料是由挑选老旧房屋顶板和门窗旧料生产的。经过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这些材料早已干透定型。横批,又叫横幅,是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一般幅度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批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第四节条屏、通景屏一、 条屏条屏(如图36所示)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样式。单独悬挂的称“条屏”,四幅并挂的称“堂屏”。
图36条屏
一般的屏称为条屏,有字屏和画屏之分,由4条以上的双数条屏组成,如4条、8条、12条、16条等。条屏均为一色裱,多悬挂于厅堂侧壁,也有悬挂于书斋之中的,均成组悬挂且稍有间距。常见的屏多为4条,如春、夏、秋、冬四季屏,梅、兰、竹、菊四君子屏等。无论条屏数量多少,均合称为“一堂屏”,每条屏均不安装轴头,各部分名称也同立轴。条屏、通景屏是由大幅的壁画演变而来的一种形式。从宋以后至元、明、清为流行,是古时常用的一种饰壁形式。从“墙皮画和墙围子”的单一形式发展出屏风、四条屏、八扇屏、十二幅通景屏等多种。八条屏多以有字有画的形式装饰堂壁。大凡条屏的装裱要求都不宜过长或太宽,每单屏的地杆都不用装轴头,用锦包裹即可。因数幅条屏需并排挂在一起,所以镶料的使用应统一为一色或两色,尺寸也是相同的。通景屏也是如此。通景屏的画面是由数幅相连而绘于一景的形式组成,所以每幅之间的边口不能用镶料隔开,中间几幅的两边和左右外侧两幅的内边,只能镶加一条0.3cm宽的绫绢窄边,用以加固画面外边的拉力和挺阔度,可以起到装饰和保护作品的作用。但凡这种数幅相连的条屏形式,在装裱时,要求每幅的画心和成活尺寸都是同一规格的,也就是同长同宽。屏风也一样,只是一般的屏风多将画面镶装于木框之中,是古代在堂屋或其他建筑物内用来间隔或挡风的活动屏障,所以称为“屏风”。另外,还有“座屏”“挂屏”等多种新的形式。二、 通景屏通景屏(如图37所示)中国书画装裱形式之一,也称“海幔”“海棠”。例如,画家将四幅画连成一幅,内容是一个整体,山峦河川跨幅连接。过去也有人把一幅大画裁开,分成四幅或六幅改装而成。其装裱与条屏类似,只是中间两幅的左右两边和外侧两幅画的内边,仅仅镶一条约0.5cm窄绢边,隐在画的背后,起到保护画的作用。
图37海幔(海棠)
只有绘画作品才装裱为通景屏,也由4、6、8、12等双数条屏组成。悬挂时按序排列相互紧靠,各条屏画心连接,组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大画,气势宏伟,故名通景屏。通景屏以山水画居多,场景、人物、花鸟画间或有之。其装裱特点是除右边条屏的右侧和左边条屏的左侧各镶一条绫边外,其另一边和中间条屏均不镶明边,只镶暗边。通景屏的制作,有的是将大画分割为数条,左右两条稍窄,镶上绫边后即与其他各条宽度一致,所以装裱完毕的通景屏,各条宽度统一。也有画家在绘制通景屏时,分别绘制成同等宽度的数条画心。装裱时,由于左右两条要各镶一条绫边,故比其余各条稍宽,所以整堂屏的宽度并不一致。通景屏均为一色裱,也不配备轴头。
蝴蝶装
蝴蝶装,也称蝴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张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而定。推篷装推篷装,也称推篷式。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而得名。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而定。经折装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平开册页: 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生 词 解 释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也有用玉作轴头的,以古檀为轴身,因植身重,可取两片刳中空,再合柄为轴,这样轻不损画。到此为玉轴多用于手卷。也有用桐、杉作画轴的,也有用苏木为轴,以石灰汤转色,岁久越佳,且性轻。牛角为轴易引虫,且开卷多有湿气。更不宜用金作轴头,既俗气且易招盗。也有以水晶作轴头的,现因纸筒地杆的使用,出现匹配的专用轴头,并开始全国普及。总之,画轴宜轻,轴重损画。
第五节镜片、扇面一、 镜片(一) 大幅镜片的制作大幅镜片的装裱,如图38所示,画心多由数幅宣纸拼接而成,并以横向拼接居多。简单的装裱方法: 把每张画心单张托心,方裁后拼接在一起,
图38镜片(大幅镜片的装裱)
然后四周镶边; 同样,覆背纸也是单张托制(少数也采用错缝托制的方法),上糨后一张张盖到镜片背后拼接排刷。此方法虽简便,不足之处是镶缝显厚,过渡不自然。而较讲究的装裱方法是: 把每张画心抻平方裁,拼接起来进行整体托心; 覆背纸也采用整幅托制的方法。此方法虽费力费时,但制作完的裱件较为精美。(二) 大幅镜片的加固为防止日后因气候干燥裱件产生崩裂现象,可采取在覆背纸上加托一层网绢等方法,达到加固裱件的目的。湿的镜片覆背后,先进行晾干处理,然后再喷潮上墙抻平。(三) 大幅镜片的贴墙可采取先在地上铺纸,把镜片平铺在上面喷水还潮,四周拍糨,然后用卷筒从尾部卷起画幅的大部分,像上手卷一样,一人持画,一人上墙排刷。也可采取多人合作的方法,几个人一字排开,每人两手拎住画幅上部的一部分,由一人负责上墙固定。如果画幅需贴到较高的墙面位置,则先要搭好稳固的架子,并配好台阶,以保证操作人员及画幅的安全。(四) 转边与包边针对小件镜片,使用转边和包边要制作得更精细些。转边镜片需镶好裱件后方裁,再进行转边,然后覆背,下墙后采取剔边的方法。包边镜片经方裁后,四周先镶上0.3cm左右经染色的皮纸边,翻转画幅,保留0.3cm宽的包边纸,其余裁去,拍糨后包边,然后覆背,下墙采取剔边的方法。(五) 镜片制作方法1. 镶前准备提示: (1) 镜片的镶边尺寸没有定式,可根据镜框尺寸、房间大小确定。(2) 镜片左右两边应对称,上下可对称,也可上六下四分。2. 画心拍糨方法一: (1) 画心正面朝下,拍上稠糨。(2) 把画心往前推,擦净桌上的糨糊。提示: (1) 书法作品可不镶局条。(2) 画因墨色碰到边的情况较多,镶局条后,镶料镶于心子背面,用力排刷镶料。方法二: 通排一遍,起台,再排刷一遍。提示: 水分不够,可喷些水湿润后再镜片上墙。方法三: 画心四周拍糨后,上墙抻平。提示: (1) 大幅镜片伸缩幅度大,贴墙后极易产生镶缝开壳、四周绷边等问题。(2) 可采取先用杆子挑起晾干,再喷水适当还潮,后再上墙抻平的方法。3. 方裁镜片方法: 下墙后,经过上蜡、砑光后即进行方裁。提示: 采取转边、包边的,则须别边。4. 配覆背纸方法: 按所需覆背纸的尺寸,用竹起子裁割宣纸。提示: 小幅镜片可直接在覆背纸上量出尺寸。5. 托覆背纸方法: 层宣纸用稀糨排平整后,第二层托纸可用天杆卷着边放边排刷。提示: (1) 大幅镜片可按尺寸托一张拼接完整的覆背纸。(2) 也可先托成小张,上下须错缝,覆背时拼接。6. 画心喷水方法: (1) 画心正面朝下,喷些细小水花湿润。(2) 把上糨撤过水的覆背纸糨面朝下,覆盖在画心背面。提示: 也可采取湿托的方法,即在刷平的覆背纸上上糨,画心正面朝上,直接排刷在覆背纸上。二、 扇面(一) 扇面常识1. 金银扇面扇面除用云母、矾宣做面外,较多的是在刷了胶矾水的宣纸面上制作洒金、洒银或泥金扇面。金银扇面由于用胶矾做底,当遇到糨水后,特别是热水,金银片容易与扇面底层脱离。因此,在托制这一类材质的画心时,一是用水不宜太多,可把糨上在托纸上,经撤水后排刷到画心背上; 二是排刷时在画心正面衬一层干宣纸,可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2. 扇面挖镶扇面如制成册页式的,可把画心粘在开身纸上进行挖裁,然后嵌到开身纸中对齐碰缝处理。这一装裱形式,底子要托得厚,裱件不能卷,如册页一般平面陈列、平面收藏。另一种装裱形式是,扇面比开身纸开挖尺寸四周大出0.15cm,作为上下粘连的镶缝。底子托几层纸即可,卷后不易开壳,是扇面挖镶的常规制法。3. 装裱形式扇面装裱有几种形式: 一是单片装裱,画心按比例摆放在开身纸的中间。如果采用花绫做开身纸,则四周以染色皮纸包边。二是装裱成推篷式,则上部为空白页,下部为画心页,合拢后,上部起到保护下部画心的作用。三是把几张扇面上下排列成立轴形式。扇面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采用挖裱方式,扇面局条须留出与开身纸四周粘连的镶缝。4. 裁分心纸方法: 把分心纸对折,沿折缝裁去约0.3cm宽的边。提示: (1) 此扇面制成上下对折推篷式,上为空白页,下为挖嵌画心页。(2) 分心纸重叠,两层各裁去0.3cm,平放后折缝宽0.6cm。5. 配底子纸方法: 在底子纸从下往上敛的倒数第二层放置分心纸。
生 词 解 释
底子纸也称“墩子”,扇面底子纸根据开页大小,采用五、七等单数层宣纸托成,如制成单页扇面的,则底子纸的层数可减少。(二) 托扇面心1. 扇面上糨方法: 在画心上均匀地上一遍稍稠的糨。提示: (1) 扇面画心通常是加工过的熟宣,如云母笺、金银笺等。(2) 用糨略稠,以增强托纸的黏结力。2. 加托宣纸方法: 在扇面画心背后连托两层宣纸。提示: 紧贴画心的层糨须厚,第二层糨可薄些。 3. 刮除托纸方法: 在画心四周边口往内0.2cm处,用刀片刮除第二层托纸的内心。提示: (1) 层纸为托画心用,第二层纸为制软局条用。(2) 防止刮破下一层托纸。4. 排刷上墙方法: 在画心四周镶缝上做适当墩刷,排刷后四周上糨,上墙抻平。提示: 避开镶缝喷些细小水花。5. 衬托排刷方法: 把一张与扇面底子纸相同尺寸的空白干宣纸衬垫到已托好的扇面底子纸下。提示: 可撤去部分水分,排刷后宣纸层黏合得更为紧密。6. 衬塑料片方法: 把一小张塑料片衬入扇面底子纸与衬纸中间。提示: 便于扇面底子纸与衬纸分离。7. 用力排刷方法: 用棕刷在多层扇面底子纸上用力排刷。提示: 检查宣纸是否起皱或夹杂排笔毛等。8. 托纸上糨方法: 层宣纸上糨后,加托第二层宣纸,再上糨,再加托。提示: (1) 托多层的扇面底子纸,糨水不能多上,防止表面刷出纸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