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85069
设计师的城市随想 ×
调香师的幻化之手
设计师:庄卉家(Della Chuang),Della Chuang Creatives创意工作室主持人,2011年国际设计联盟百大设计师之一,曾任拉尔夫·劳伦香水品牌艺术总监、汤姆·福特香氛美妆特约设计顾问等。
调香师:纽约DreamAir公司主持人、首席调香师,Perfumery and Aromatics学会主席及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拉尔夫·劳伦“Polo Blue”香水、倩碧“Happy Heart”香水。
看一座城市的味道,如何凝聚于一瓶香水
设计师的灵感,艺术家的故事,*终装进这一瓶香中。它是专属于京都的味道,也是一本书首次有了自己的气味标签。
京都,是什么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质感与情绪气息,但什么才能表达出京都的气味?
纽约下城咖啡馆里简单的一杯水,却唤起了作者对京都*鲜活的记忆。这是她私密的创意叙述,将京都如何燃起一位设计师的想象娓娓道来。这也是暂停“观看所以思考”的惯性,以感觉开启思绪的一本城市笔记,它是设计师眼中属于京都的美学进路。
本书分为“逸事流”、“记忆京都”、“瓶装记忆”三个篇章。在“逸事流”篇,作者以设计师的敏锐感官,探索于生活细节中体味到日式美学,捕捉旺盛的设计灵感。“记忆京都”是作者记述对六位日本艺术家的采访,寻找他们记忆中有关京都的味道。当灵感与故事相遇,便有了独特的“瓶装记忆”,这是作者为京都和这本书设计的香水,它专属于京都的味道。
寻味而来,当有形的实体随目光的转换渐渐淡去,留在记忆深处的,那是什么?
起首语
【逸事流】
有关一杯水
一杯水
隐含之意
液忆
有关创意思考
蚱蜢似的跳跃思考
像Manu Chao一样思考
莫里斯·鲁塞尔先生,难怪点子爱上你
有关创作心灵
肠枯思竭
悖论
放开
有关热诚
葛饰北斋,浮世绘的御宅族
陶土禅
中川幸夫先生,日本插花艺术的局外人
有关美学
日本美学词汇
寂
盆栽
有关暧昧
“暧昧”,模棱两可的心态
请问您想用些茶泡饭吗?
村上春树式的爱情
暧昧的空间——缘侧
有关日本风
在安藤广重的魔咒下——梵高的日本风
纯美式风格的平面艺术家——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有关设计
简洁
爱死了哆啦A梦(我如何撑过小学数学课的方法!)
讲求企业效率的设计年代
简单却精湛
百“闻”不如一见
祝君健康,与君共“闻”
有关生活
简约的旅行
“一期一会”
谋杀佛陀
老奶奶的纸鹤
“吾唯足知”
不完美的完美
有关色彩
即兴的彩色
多彩的康丁斯基
京都色彩
有关声音
听到飘零的银杏叶, 在京都
扑通一声
我的弦外之音,你听懂了吗?
有关味觉
京都滋味的重要元素
一碗茶
季节的甜味
有关触觉
雨滴前奏曲
搔得脑袋好过瘾
有关气味
听香
味道
这不是玫瑰
“谁袖”:谁的衣裳?
色彩的气味
莫里斯· 鲁塞尔先生笔下的Della
有关记忆
凭空想象的记忆
芬芳的记忆
视觉的记忆
京都诗人
【记忆京都】
町屋的记忆
我是辻村久信,建筑师
爱情&音乐
简洁
京都,我的家乡
地下足袋的记忆
我是若林刚之,设计师
“粋”,日本的审美概念
日本心,设计情
传统就在当下
漫画书的记忆
我是长井秀文,平面设计师
漫画就是灵感
活在当下
一次邂逅,一次机会
“三条通”众生相的记忆
我是流麻二果,画家
每个人对我都意义非凡
色彩与光线
为谁而画?
和服的记忆
我是森田元子,和服搭配师
禅
和服纪事
色彩的选搭
做自己的主人
挂单寺庙的记忆
我是小松恭子,书法家
快乐
笔触
说一说花的故事
被激赏
【瓶装记忆】
我记得……
调香师Christophe Laudamiel
设计师与调香师的对话
怜情惜物
设计师眼中的简洁
调香师鼻下的简洁
编织入味的记忆
KyotEauTM,京都之水
【附录】
Della的美学京都地图
视觉地图
听觉地图
触觉地图
味觉地图
嗅觉地图
传统街区与现代建筑
京都旅游信息
参与本书的艺术家们
“《京都之水》一书独特,因为它同时拥有‘历险纪’、‘忏悔录’、‘方法论’三种个人探索角度,在地理和知识广度上则拉开‘法国香水文本’和‘京都物质美学’两个对张版块。也因而与市面上过量出版、已近‘浮光掠影’程度的‘彩色设计书’不同,《京都之水》有着个人私密体验的系谱、跨文化的客观诠释,以及与历史对话的某种震慑之存在感。”——詹伟雄
一杯水
这本书从一杯水开始。
那是一个无事可做的下雨天,我翻阅着一些旧杂物,发现了这一张水杯的特写照片。
那是我在纽约下城一家小咖啡馆里拍摄的,日期是2006年2月2日,星期一早上,也是我辞去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 香水部门艺术总监的个上午。记得我坐在桌前, 凝视着清晨7点55分的光一点一点地在桌面上跃动。阳光一爱抚,水和杯子似乎都鲜活起来,好像它们曾经是夏日阳光下的雨滴,满载悲伤的微风与冒险的光影……一起跨越千万里,漂洋过海到这个城市与我相会。
此时此刻,我尝试闭起眼睛,用触觉去感受这杯水的味道,用嗅觉去记忆一种很远很远的呼唤……在幽玄的潜意识里,感官一旦被撩拨,就开始蠢蠢欲动。
隐含之意
2006年在纽约,我日夜都在接二连三的香水设计案里打转。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高,能动性却很低。失眠次数很多,快乐却很少。在企业体系越来越讲究利润与效率之下,我发现自由的创意舞台越来越窄,焦虑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习惯。终我只能从纽约逃走,到京都去避一避。
在挂单的寺庙里,我遇见了一位老和尚。善哉,这位和尚察觉到我的不安,不徐不缓地为我开示。他指着桌上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说:“这只杯子就像我们的人生。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承担的东西超过了你能负荷的范围。就拿这个装满水的杯子来说,如果我们倒更多的水进去,水会满溢出来。而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课题,就是学着怎么放空……”
美国作家与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曾说:“玫瑰,就是玫瑰长成玫瑰的样子。”(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这句话常常被解释为“东西,就是我们叫它东西的东西”。以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观点来看,单纯就一件物品的名称,已经可以让人联想出与这件物品相关的形象与情感,这也是这句话所要阐述的事实。
对我而言,一个玻璃杯就是老和尚的玻璃杯的样子,杯里装载着关于京都液忆的无形隐意。
液忆
“Water”、“水”(shuǐ)或“みず”(mizu),我们赋予这个字读音。字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当我们运用同一个符号系统去沟通传达所有曾经体验的抽象和无形事物,字就变得很有趣了。当我回忆起纽约小咖啡馆的那一杯水,水杯的象征含义延伸了我在京都的所知所感。顿时,纽约的忧郁与京都的沉淀融合为一,变成一种不可言喻的情绪,总是在我的创意领域里探头探脑。
我决定像剥洋葱般,一层一层打开我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打开我的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记忆,打开我生命里的京都经验,构造一个丰富而细腻的感知作品。
我积习成癖,待解决的设计问题总是吸引着我,这也是当一名设计师有趣的部分。
葛饰北斋,浮世绘的御宅族
埋首设计或写作时,自我怀疑的阴霾偶尔会笼罩着我。每当这个现象发作,我会归罪于自己的笨拙、懒散。在这种非常时刻,
只有一位艺术家的话能抚平我的负面情绪。“敝人从五岁开始迷上静物素描。五十岁左右,已经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七十岁之前的画作,对敝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引人注目之处。敝人是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才开始领悟到一些飞禽走兽、昆虫、游鱼的真实特质,体会到绿草和大树的生气勃勃。因此,敝人在八十岁时应该算小有进步,九十岁时能更深入地探讨万物的真谛,一百岁时应该算得上有点了不起。到了一百一十岁,敝人画出来的每个点、每条线理应栩栩如生,充满着生命力。敝人在此仅求,能活到这把岁数的众生们,竭力流传此言之真理—北斋,一个画痴老汉笔。”这是江户时代(1603—1868) 的浮世绘传奇人物,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的一段话,写在他有名的画册《富岳百景》的后一页。
北斋的笔触完美利落、苍劲有力,再加上鲜艳细致的淡彩笔法,让他成为全日本出色的艺术家、浮世绘版画大师,也是漫画的创始者。但就在1849年,北斋死前,他还谦虚地说:“如果上天让敝人再活十年,或五年,敝人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
葛饰北斋一生共画了逾三万张作品。和北斋相比,想想我只要再持续埋首伏案三十年就能成为“一位画家”,实在令人欣慰。加油,Della!
陶土禅
辻村史郎(Tsujimura Shiro,1947— )是日本负盛名的陶艺家之一,他常常在一天内烧出四百个茶碗或一千个清酒杯。而他那位于奈良森林的住所里头,则堆满了成千上万的茶碗、花瓶和杯子。
十八岁时,辻村史郎进入奈良三松禅寺,接受严格的禅训。两年以后,东京日本民艺馆里一只叫人难以忘怀的茶碗让他决定投身陶业。即使现在拥有举世名声,辻村史郎仍然秉持着创办禅宗分支曹洞宗的道元禅师的教训:唯有通过身体力行而非理论去面对自我,才能达到领悟。对辻村史郎而言,与其在寺庙中坐禅,在转轮上全神贯注地捏陶更能给予他启发和领悟。
接触黏土的时候,辻村史郎会放空心思,摒除所有的脑中残像。除了在转轮上移动的双手,他什么也不做。彻底执行自学的辻村史郎认为:“我们在寺庙里学习如何全心投入生活。打扫的时候,彻底清扫;用餐的时候,认真进食。这是禅训的精髓……我一天烧一千件作品是为了创作出一件我真正想要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从来不担心每一件作品的结果。”
“我想要做出让使用者惊叹的作品,一个能诱使人们像欣赏碗的内部一样,去看看碗底落款的茶碗。”辻村史郎同时兼顾了整体与细节,成为该派禅宗让人印象深刻的例证。
我是若林刚之, 设计师
我如此向往京都的大自然。
想独处的时候,我常常在人称“真实森林”(糺の森)的林间参道中漫步,置身位于下鸭神社的这一片枝丫缠绕、浑然天成的树林里,特别让人感到悠然自在。我尤其享受黄昏时刻徐徐拂来的春风,这种微风就像特立独行的禅宗和尚、诗人一休宗纯(Ikkyu Soujun,1394—1481)所描绘的:“信手拨开樱树却不见樱花朵朵,灿烂花海的香味迎面扑鼻而来。”夕阳里的微风洗涤了我一整天下来扛背的深沉空虚,为我添加上一份安详和乐。
从古至今,日本民族向来赞颂自然的美景、四季节奏分明的月亮、灿烂的樱花、河川与森林。受到自然脉动的启发,
他们依循生命的四季更迭,开启了冥想与思索,表达着人类经验本质上的大道真理。
“粋”,日本的审美概念
人类的生活经验模式形成了文化, 反映在文化、艺术和大自然上的关键性省思则塑造了审美观。日文读音的“Zen” 就是中国的“禅”,这个概念源自中国,在13世纪时于日本扎根。禅宗强调简约、虚无、自然世界的短暂无常,并由此衍生出日本独特的审美观。对日本的审美观念、艺术阐释以及其他文化元素而言,对大自然的欣赏一直是根本的基础。
然而,歌颂去芜存菁的日本审美观不只包含大自然中的感性外在元素,它也概括了深受大自然影响的人类情绪。日本民族的美学核心观念是万物皆有其生命,理所与之和谐共存。“粋”(いき)表现了日本的传统审美理念,也阐明了与大自然紧密相扣的价值观。
“粋”并非单纯的日本产物。它几乎可以适用在万事万物上,尤其是人的方面。“粋”并不存在于大自然里,但我们却可以在欣赏自然之美中发现它。“粋”可以套用在简单、即兴、直接、临时、浪漫、短暂、原创、精致、低调等等的事物或情况上;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行事作风,如:大胆、潇洒、活泼、缄默、感性、不矫揉造作、冷静、平凡、不刻意搔首弄姿、心胸开阔、内敛沉稳。
对我来说,京都俵屋旅馆的老板佐藤年女士是“粋”的代言人。除了佐藤年女士的个人风格令我印象深刻,她的时尚、建筑、生活品位和待客之道更让我受益良多。由京都传统激发创造新的风格,佐藤女士是其中当之无愧的先锋。
日本心,设计情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曾经因为对拉尔夫·劳伦设计品牌的痴迷而被叫作“美国男孩”。三十岁后不久,我开始站在日本设计师的角度思索自己追逐西方流行的背后动机。我自问,
什么才是“现代”日本风格? 如同你,Della-san,虽然你在美国接受教育,但你根在亚洲,而不是光以西方的观点来欣赏艺术和文学吧,是不是?
日本与西方的美学系统大相径庭。比如说:
* 在对分长方形时,相较于西方世界里的精确几何数值,日本人会用对角线做等分,而不是用垂直或水平分割。
* 在西方,绘画品质立基于对实体的感受;日本人则以抽象形式描绘从大自然中萃取出来的视觉元素。
* 西方人崇尚永恒不灭之美与包罗万象的内容;日本赞许推崇的却是自然之美与和谐简洁。
身为设计师,我开放地接受所有事物。不过,那些需要聚精会神、超越身心体能极限的事物能引起我的注意,如书法、茶道、传统手工艺。不朽的日本审美观启发了我的灵感,也让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舍本逐末,一味迎合西方美学。有感于唤回日本传统价值的必要,我立意取材传统、推陈出新,创立了“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品牌—SOU·SOU。
SOU·SOU 念起来像英文的“so-so”,却也极度充分地表达出日本的生活形态。在谈话中点着头说着这个字眼,以此维持着友善与和谐的气氛,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社交礼仪。这个字眼虽然没有传达出“是”的含义,却隐含了“我同意”、“我了解”的意思。
SOU·SOU 一直全力以赴地去发现与阐释日本的前卫艺术,还有与这个国家自身传统里的美学文化价值密不可分的根本。无论这设计是为了地下足袋或伊势棉织品,所有SOU·SOU 的作品,其审美价值都源于笃信唯有完美的执行,才能臻至完美!
传统就在当下
走进下鸭神社的庭院,我看见日落余晖渐渐深沉,披挂在鸟居上。即使京都是个拥有超过百万居民的现代都市,在著名的寺庙神社与艺伎意象之下,历史重量和传统力量仍然赋予这个城市的街道一种毋庸置疑的、统一而和谐的氛围。
传统存在于现在,也是我们通往过去的钥匙。
编织入味的记忆
如果色彩无法让人联想到一大段曲调,又如果声音和气味无法流畅地表达一个想法,那生活就少了灵动的美。在波德莱尔的诗作《通感》(Correspondances)中,诗人叙述“感觉、色彩与声音会相互应答”。而在他另一篇诗作《黄昏的和谐》(Har monie du Soir)里也提到:“声音与味道缭绕在黄昏的空气中。”音乐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后来借用了这句有名的诗,作为其钢琴前奏曲其中某一首的曲名。在这首前奏曲中,德彪西巧妙地以跳动的音符来诠释声音与香味的水乳交融。
在京都,我的眼神从竹子游移到和服织品、稻田、线香、町屋、纸糊的灯笼、苔藓庭园、满月、寺庙。触目所及的一屋一瓦、一草一木,甚至是这城市本身,早已在我脑海中转化为一种感性的语言。漫步在京都的街道上,徜徉在京都的大自然中,这座城市无处不让我联想到巴赫音乐里的严谨与内在凝聚力。
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在《我的名字叫红》(Benim Ad?m K?r m?z?)一书中,有一段生动描述两位眼盲的细密画家如何争辩“红色”的故事情节。帕慕克感性的笔触,让我文思泉涌地改编了一首他在书中的诗,希望借着《如果》这首诗,表达京都不是只用“看”,而是用“心”去感觉的城市……
《如果》
如果在艳阳高照下观看,它呈现深沉的棕色。
如果在幽暗的月光下凝视,它则会显露混沌的白蜡银色。
如果用指尖触摸,它感觉起来像是木头。
如果紧握在手掌里,它轻轻低吟。
如果拿来品尝,它有米粒的口感。
如果用嘴唇轻抿,它带给我丝丝暖意。
如果它是个乐器,那会是把低音大提琴。
如果去聆听,它便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如果去嗅闻,它的气味像植物。
如果它是一朵花,闻起来会像菊花,而不是栀子花。
《如果》道尽我记忆中的京都精髓。以这首诗为蓝本,香水概念、颜色、采用的成分,于焉开展。以下摘录了Christophe Laudamiel 和我的电子邮件对谈。这些罗列的片段与花絮,简单扼要地记载了我们在创作香水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瓶颈与问题。
香水的颜色
Della:“如果我要求一种透明乌黑色或浓得像黑墨般的香水颜色,你会不会觉得我的脑袋有问题?对我来说,黑色代表宁静,深具东洋风味,但会不会带来负面阴影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Christophe:“问题是会弄脏衣服……”
说得一点也没错。小学时练习毛笔字,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毁了一堆白色校服,怎么就忘了呢?
简洁的概念
Della:“这款香水和香水包装设计的概念是‘简洁’。请读读看我对简洁的见解……我会寄给你更多照片当参考,包括龙安寺的枯山水、圆通寺的建筑与三千院的青苔庭园。”
Christophe:“喔,原来如此。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为何‘拷问’我对简洁的看法了……我认同你对简洁所下的视觉注解,
而且我们对京都的看法恰好不谋而合:木头材质、深棕色、青苔。(顺带一提,我参观了京都有名的青苔庭园——苔寺,也尝试了毛笔训练课程,棒透了。)我同意再简化香水的成分,如你所说,上次调的香味过于鲜艳花哨,如晚宴的粉色和服。不过,让我再试试加入桧木和柚子的味道会如何。”
柚子是日本人生活中的常用品。运用在调香上的柚子算是一种昂贵的香料,不过,清新柚香虽美,但少了几分京都沉稳与知性的气味。后,我们还是拿掉了柚子这个香料成分。
香水瓶的色彩
Christophe:“瓶子是透明的吗?香水的颜色对你的设计是否有影响?有没有任何香水的颜色是你无法接受的?你的答案攸关我在香水成分与品质上的选择与运用。”
Della:“如果用透明的瓶子,香水的颜色当然是重点。我脑海中浮现出两个理想的颜色,除了纯粹简单的透明无色之外,透光的青苔绿也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说,我对三千院里那些覆盖在石头上、笃定地存在的苔藓的颜色无法抗拒。这样的绿色令人联想到亚热带地区阵雨后,湿润清凉的仲夏黄昏。”
香水色度的稳定性
Della:“你猜怎么样?我决定不用之前给你看过的那只透明的香水瓶了。新的瓶子色如黑漆。我想你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一定如释重负。这样一来,我们都不需要担心香水色度的稳定性了。”
Christophe:“真是巧合!当我打开你这封电子邮件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连串的嗅觉测试,判断我是否可以改变香水中的某个特定成分,以便调整色度。好,我已经调制了一些香水样品,不过还是K-2让我动心。K-2带点深绿、棕褐、苔藓的香水色调,也刚好与你的京都色彩概念不谋而合。既然现在不用考量颜色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决定采用K-2了!你之前给我看的设计出了什么问题吗?纯粹好奇。”
香水瓶的重新设计
Della:“噢,撞瓶了……我朋友G先生告诉我,我的瓶子与一个新企划案里的香水瓶非常相似。尽管我可以确定,我和另一位设计师作品的雷同之处并非刻意,但是我可不愿意被套上‘剽窃’之名。话说回来,设计本来就是做了再撤销、三思之后再重头来的创意过程……关于我的新设计,是这样的……”
Christophe:“……从木头的淳厚触感延伸黑色的视觉美感,呈现出现代、饱满的香水瓶造型,嗯,你的描述让我非常期待。新的设计应该可以和我们的香水融合为一。”
香水的浓度
Della:“我们的香水属于淡香水(Eau de Toilette)吗?”
Christophe:“以调配方式与成分品质来说,这款香水应该可以称为香水(Eau de Parfum)。如果因为‘淡香水’比较吻合你的设计,这也完全不成问题。或许称为淡香水会比较好,这样才不会吓走那些打心底就不喜欢厚重浓郁的亚洲人。不过,即使这款香水集优美、饱满、强劲之大成,呈现出完美和谐的独特气息,但是在大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心态下,或许我们不需要标示任何香水浓度在包装上。顺带一提,业界并没有任何明文法规在规定香水的浓度。换句话说,被A 公司视为淡香水(Eau de Toilette)的产品,可能是B 公司的香水(Eau de Parfum)。淡香水或香水只是企业的营销手法,端看各家品牌自取所需,所以要叫什么随我们的便。”
香水的调性
Della:“其实,我认为闻香经验美的部分,往往不只是外在可见的形式,而是一层又一层的形式所包容的那个虚拟的内在空间。好像达·芬奇说的,一个好的教堂,应该是让人感觉到进入了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还需要让读者知道香味的前调、中调与基调吗?”
Christophe:“不需要。那样解读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况且香水也不是那样架构起来的。我认为读者应该了解的事情是:
十三种天然香料:茉莉原精、橡苔、乳香、广藿香、两种(不同特质的)甲位甲基桂醇(Cypriol)、丝柏和杜松子(桧木科)、古云香膠、蜡菊、柑橘、佛手柑、发酵小麦。
二十一种化学成分:菊花香调、桧木香调、稻米香调与蔺草香调(香水界里没有这些植物的天然萃取物可以运用),再添加树藓、野生柑橘和优雅柑橘的化学结合效应。
二种合成香料: 橡苔合成香料和茉莉合成香料,以符合的化妆品安全法规。
京都的重要传统工艺之一是制造线香。为了强化京都印象,我特别采用了日本的线香香料,如广藿香、乳香和甲位甲基桂醇。
细致、湿润(清新却像亚热带的温暖)、温和典雅,这种气息应该是京都给人的个‘嗅觉’印象,并由此依循推展,进入深沉壮丽的嗅觉冥思。京都散发出有点温文、有点优雅、有点神秘、有点沉稳的和谐气味。京都后沉淀的气味也令人为之惊叹,其感性的味道洋溢着东洋的美感及生命活力。而京都的香水,就如同这座古都的精神一般,神秘、独特,却也平易近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