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8255
内容简介
艺术品的真赝优劣和价值高低,绝非没有深厚艺术专业素养和市场经验的普通收藏者、投资者所能把握。艺术市场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这市场中“噪音”不断,杂音频传,有关市场骗局的谣传让人望而却步。艺术品市场的问题不是市场本身能够解决的,如果没有政府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政策,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很多情况下只会失灵。从国际视野看,中国艺术市场的弱势和交易机制的不健全,还可能导致艺术创作的价值为西方强势市场所带领以及艺术品的国际定价权为西方人所掌控的风险。因此,探索建立健全艺术品交易的游戏规则并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运作模式,就有着维护中国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双重意义。作者试图运用相关经济原理和艺术学知识来剖析艺术品市场各种形态、各构成要素与环节的运行特性,尝试提出关于健全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体系的建议。同时希冀本研究能抛砖引玉,启发更多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研究成果。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我国艺术品交易机制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艺术赞助和交易的分类与历史分期
二、各类赞助机制的兴衰沉浮
三、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传统艺术品市场的要素构成
一、传统艺术品市场的要素构成
二、交易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艺术市场新业态
__、一、二级市场边界的模糊
二、艺术品网络展示与交易
三、艺术金融产品
四、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五、保税区
六、艺术品价格指数
第四章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PEST分析
一、政策(P)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分析
二、经济(E)与艺术品市场
三、社会审美风尚(S)和网络技术(T)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第五章 艺术品市场相关经济学理论
一、不完全信息与不对称信息理论
二、交易费用理论
第六章 艺术品交易机制的信息不对称
一、艺术品本身的信息不对称特点
二、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
三、艺术品交易机制的信息不对称
第七章 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费用
一、艺术品市场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
二、艺术品市场交易费用的表现
第八章 艺术品交易制度的作用与目标
一、制度的作用与目标
二、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的作用与目标
第九章 构建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体系
一、观念与意识的更新
二、艺术品市场相关法律
三、艺术品市场相关政策配套
四、流通与运营体系
五、市场服务与支撑体系
六、行业自律与全民艺术素养
附录 聚焦案例:艺术品金融化
一、艺术品的金融特点
二、艺术品与金融产品的差异
三、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额外不足
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中国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
唐代的法书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市场上既有前人的书迹,也有当代珍品。人们对法书价值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甚至有人将法书作品与其他贵重物品一样拿到当铺抵押典钱。在这里,“书迹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或价值砝码被使用着,标志着唐人已能够对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进行抽象的理解和测量。对质的深入认识,有利于人们对量的计算。市场交易是一种锱铢必较的行为,它对量(价值量)有着特殊的敏感。而由于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和美学价值很难靠自身尺度来衡量,勉强为之,则量化的准确性也相当差。随着人们对书法作品经济价值的新认识,艺术价值终于有了可靠的尺度,即市场价格。”②
唐代绘画市场上,佣画依然发达,主要是迎合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寺观、宅第建筑等对壁画的需求。同时由于唐朝中外交往频繁,中外佣画匠交互作用,亚洲各国许多画师纷纷来到唐都长安,其中尤以中亚各国侨民居多。同样,中国画匠也辗转到国外佣画。在公元751年中亚但逻斯战役中被俘的杜环,在周游阿拉伯各国后写成《经行记》,其中就有汉人画匠的记载。“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吕礼。”足见当时佣画之盛。
唐朝绘画材料的发展对绘画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之前,绘画以壁画、屏风画为主,多以大型建筑和材料为底,不便移动,所以很难形成独立的画品市场。而唐朝纸绢作为绘画材料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绘画日益普遍起来,有利于画品市场的形成。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卖画场所和专业画商。当时能向皇上进献名画,不仅可以加官晋爵,还可以获得巨额赏金。因此一批善于鉴别书画,又有经营头脑的人便开始专门从事书画的收购和贩卖业务。这些人或称为“卖书画人”:贞元初,有卖书画人孙方颙,与余家买得真迹不少…一①
随着画品市场的发展,唐朝的绘画作品价值及其价格评估已经开始具体化,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唐代绘画市场的有关材料中,已经有关于大量画品明确价格的记载。或以金钱计,或以绢帛计,如:“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文宗朝有河阳从事李涿者,性好奇古,与寺僧善,尝与之同观寺库中旧物,忽于破瓮内得物如被幅裂汗,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绢三十匹换之。令家人装治,幅长丈余,因持访于常侍柳公权,乃知张萱所画《石桥图》。”②
张彦远在自己著作中列出了名家画屏价目表:“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而“杨契丹、田僧亮、郑法轮、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③
宋代整个社会风尚爱好古玩字画,附庸风雅,因而绘画市场获得广泛发展,上自皇宫、官府、寺院,下至寻常人家,乃至食店茶肆也都以张挂字画为雅事。加上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民间雕版印刷版画的新的绘画形态,进一步满足了民间对绘画的大量需求。
……
唐代的法书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市场上既有前人的书迹,也有当代珍品。人们对法书价值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甚至有人将法书作品与其他贵重物品一样拿到当铺抵押典钱。在这里,“书迹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或价值砝码被使用着,标志着唐人已能够对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进行抽象的理解和测量。对质的深入认识,有利于人们对量的计算。市场交易是一种锱铢必较的行为,它对量(价值量)有着特殊的敏感。而由于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和美学价值很难靠自身尺度来衡量,勉强为之,则量化的准确性也相当差。随着人们对书法作品经济价值的新认识,艺术价值终于有了可靠的尺度,即市场价格。”②
唐代绘画市场上,佣画依然发达,主要是迎合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寺观、宅第建筑等对壁画的需求。同时由于唐朝中外交往频繁,中外佣画匠交互作用,亚洲各国许多画师纷纷来到唐都长安,其中尤以中亚各国侨民居多。同样,中国画匠也辗转到国外佣画。在公元751年中亚但逻斯战役中被俘的杜环,在周游阿拉伯各国后写成《经行记》,其中就有汉人画匠的记载。“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吕礼。”足见当时佣画之盛。
唐朝绘画材料的发展对绘画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之前,绘画以壁画、屏风画为主,多以大型建筑和材料为底,不便移动,所以很难形成独立的画品市场。而唐朝纸绢作为绘画材料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绘画日益普遍起来,有利于画品市场的形成。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卖画场所和专业画商。当时能向皇上进献名画,不仅可以加官晋爵,还可以获得巨额赏金。因此一批善于鉴别书画,又有经营头脑的人便开始专门从事书画的收购和贩卖业务。这些人或称为“卖书画人”:贞元初,有卖书画人孙方颙,与余家买得真迹不少…一①
随着画品市场的发展,唐朝的绘画作品价值及其价格评估已经开始具体化,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唐代绘画市场的有关材料中,已经有关于大量画品明确价格的记载。或以金钱计,或以绢帛计,如:“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文宗朝有河阳从事李涿者,性好奇古,与寺僧善,尝与之同观寺库中旧物,忽于破瓮内得物如被幅裂汗,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绢三十匹换之。令家人装治,幅长丈余,因持访于常侍柳公权,乃知张萱所画《石桥图》。”②
张彦远在自己著作中列出了名家画屏价目表:“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而“杨契丹、田僧亮、郑法轮、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③
宋代整个社会风尚爱好古玩字画,附庸风雅,因而绘画市场获得广泛发展,上自皇宫、官府、寺院,下至寻常人家,乃至食店茶肆也都以张挂字画为雅事。加上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民间雕版印刷版画的新的绘画形态,进一步满足了民间对绘画的大量需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