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30949
法律基础篇以问题导向的论述方式、精心挑选的实务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介绍并讨论与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常识以及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主要法律问题。*篇共分为10章,每章有不同侧重:*章简要阐述海外投资与国际投资法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讨论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第三章阐述国际投资法的主要渊源,第四章阐述投资和投资者的界定,第五章聚焦投资合同,第六章聚焦投资准入问题,第七章聚焦外资待遇标准,第八章探讨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第九章介绍海外投资的风险担保,第十章介绍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
实务操作篇以海外投资者为视角、按投资活动的完整流程划分,对投资活动不同阶段的风险与法律防范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篇共分为5章,从前期准备、项目谈判、项目运营实施、撤资、纠纷预防与处理5个阶段分别讨论国际投资活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要点。
附录篇汇集了我国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立法及规范性文件、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国际条约及仲裁规则、我国对外签订的重要投资类协定一览表、全球主要投资仲裁受理机构情况、涉中国国际投资仲裁案件概览、境外投资常用互联网法律资源链接、企业境外投资流程图、中信保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相关规程等实用资料。
本书通俗易懂、深浅适度,既适合不具有法律基础的普通读者作为普及性读物来阅读,也适合具备一定法学理论基础或实际工作经验的读者作进一步的提升。本书的读者群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涉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存在海外投资业务或潜在需求的企业管理层、业务及法务人员,为外商投资或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人员,如律师、会计师,开展有涉外法律课程的大专院校师生,等等。
《中国海外投资法律指南》以问题导向的论述方式、精心挑选的实务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揭示海外投资风险与国际投资法律常识,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两大特色。《中国海外投资法律指南》分为法律基础、实务操作以及附录3篇。其中,法律基础篇10章,分专题、有重点地介绍并讨论海外投资法律常识;实务操作篇5章,以海外投资者为视角、按投资活动的完整流程划分,对前期准备、项目谈判、项目运营实施、撤资、纠纷预防与处理5个阶段的风险与法律防范要点,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附录篇精心汇集了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法律法规、条约文件、业务规程等重要资料,以方便读者参考。
篇法 律 基 础
章海外投资与国际投资法
节海外投资发展概况与主要问题
一、国际投资活动的特点
二、国际投资格局的发展
三、国际投资活动的外部环境
四、中国企业发展海外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五、政府层面应打造中国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节国际投资活动的法律保护
一、海外投资维权终极武器揭秘
二、中国投资者对ISDS机制的利用
第二章海外投资风险
节概说海外投资风险
第二节海外投资的一般风险
一、商业风险
二、非商业风险
第三节海外投资中的特殊风险和新型风险
一、跨国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二、BOT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中的特许协议违约风险
三、海外投资中的新型风险:国家安全审查
第三章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节国内投资立法
一、母国的投资立法
二、东道国的投资立法
第二节国际投资条约
一、双边投资条约
二、区域和部门条约
三、多边条约
第三节其他国际投资法渊源
一、习惯国际法
二、一般法律原则
三、司法裁决
四、权威公法学家的著述
五、软法
六、单方声明
第四章投资和投资者
节“投资”和“投资者”的定义
一、“投资”和“投资者”的定义有何意义和价值?
二、“投资”的定义
三、“投资者”的定义
第二节投资
一、投资的形式
二、投资的资产类型
三、投资的地域
第三节投资者
一、自然人投资者
二、法人投资者
三、股东作为投资者
四、国籍计划与挑选条约
五、利益拒绝条款
第五章投资合同
节投资合同的一生
一、订立——合同的出生
二、履行——合同的成长
三、违约——合同染恙
四、终止——合同的死亡
第二节与商人打交道的投资合同
一、反并购条款:切勿吞食的毒丸
二、合同的目的与基础条款:鸡肋还是保护网
三、价金条款:并购方的钱袋子
四、交付股权条款:并购方的终目的
第三节与政府打交道的投资合同
一、特许协议
二、BOT合同
三、国际石油合作开发合同
第六章投资准入
节法律规制视角:国际投资准入法
一、投资准入国内立法
二、投资准入国际法
第二节东道国视角:投资准入管理模式
一、管制模式
二、自由化模式
第三节投资者视角:投资准入具体法律制度
一、投资准入待遇
二、投资准入范围
三、投资比例
四、对外国投资者权利的限制
五、履行要求
六、东道国法律规范的透明度
七、对外资的审批
第七章外资待遇标准
节概说外资待遇标准
一、外资待遇标准的界定
二、外资待遇标准的意义
三、外资待遇标准的分类
第二节国民待遇标准
一、国民待遇标准的相关立法
二、国民待遇标准的适用方法
第三节惠国待遇标准
一、惠国待遇适用的标准和前提
二、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
三、惠国待遇适用案例分析:中国被诉至ICSID案
第四节公平公正待遇标准
一、公平公正待遇标准有关的条约规定
二、公平公正待遇的要素
三、中国海外投资者的应对
第八章企业社会责任
节企业社会责任简介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一、一马当先的人权
二、蓝色风暴之劳工
三、作为上帝的消费者
四、绿色屏障之环境
五、世界“毒瘤”之腐败
六、其他社会责任
第九章海外投资担保
节海外私人投资保险制度
一、海外私人投资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海外投资保险相关规定
第二节多边投资担保制度
一、承保险别
二、合格投资
三、合格投资者
四、合格东道国
五、东道国同意
六、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投保指引
第十章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节国际投资争议及解决方式
一、国际投资争议的类型
二、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方式
第二节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机制
一、ICSID争端解决机制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
三、《能源宪章条约》争端解决机制
四、《多边投资协议》争端解决机制
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
六、《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争端解决机制
第二篇实 务 操 作
第十一章前期准备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节了解自己
一、设计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控制风险
二、公司内部治理
三、全面人才储备
第二节了解要做的事
一、了解合作对象
二、了解投资具体内容
第三节了解国内审批流程
一、发改委的核准与备案
二、商务部门的核准与备案
三、外管局的外汇登记程序
四、税务机关对境外投资的税收管理
第四节了解要去的地方
一、政治环境
二、法律政策环境
三、市场经济环境
四、社会人文环境
五、自然环境及其他
第十二章项目谈判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节合作对象选择不当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二节谈判对象无资格
一、风险点
二、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节谈判人员选任不当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节谈判陷阱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五节项目自身不确定性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六节社会文化差异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七节合作方式不当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八节谈判保密性
一、风险点
二、风险防范措施
第九节投标决策及招标文件研究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节投标文件编制不当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一节联合投标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二节价格风险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三节报价决策不当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四节谈判流程管理风险
一、风险点
二、案例
三、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三章项目运营实施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节源于投资者自身的风险
一、变幻莫测的市场
二、填不满的资金洞
三、坚固的绿色高墙
四、买不来的人心
五、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罢工企业倒
六、无形资产,有形打击
第二节源于东道国合作方的风险
一、“不够格”的盟友
二、超合同需求——合作方违约
第三节源于第三方的风险
一、“反华势力”兴起引发暴力冲突
二、劳资冲突
三、易堵塞的物流管道
四、手快有,手慢无——恶意抢注商标
五、被围猎的恶债——秃鹫基金
第四节源于东道国政府的风险
一、江山易改,合同难继
二、民意的力量
三、投资容易收益难——外汇风险
四、不是直接征收,胜似直接征收
五、增税新思潮——国家资源主义
六、“人”以稀为贵——原住民权利保护
第五节防不胜防——不可抗力风险
一、自然灾害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十四章撤资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节海外投资中的撤资
一、撤资的原因
二、撤资的方式
第二节海外投资撤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收益风险及防范措施
二、战略风险及防范措施
三、沉淀成本过高风险及防范措施
四、跨境破产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五、征收、国有化风险及防范措施
六、合作对象限制撤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七、东道国政府限制撤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八、其他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十五章纠纷预防与处理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节合同纠纷
一、商事合同
二、国家合同
第二节劳资纠纷
一、忽视与员工进行沟通的风险
二、忽视与工会的关系带来的风险
三、不熟悉当地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所带来的风险
第三节环境纠纷
一、与当地民众的环境纠纷
二、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纠纷
第四节知识产权纠纷
一、中国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引发的纠纷
二、他人侵犯中国投资者知识产权引发的纠纷
第五节税务纠纷
一、税务纠纷国内争议解决程序中的风险
二、相互协商程序中的风险
第六节政府征收行为引发的纠纷
一、直接征收引发的纠纷
二、间接征收引发的纠纷
缩略语
附录
附录一: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国内立法及规范性文件一览表
一、业务管理
二、金融
三、财税
四、外汇管理
五、权益保障
附录二: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国际条约及仲裁规则
一、《关于解决国家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
二、《贸易法委员会投资人与国家间基于条约仲裁透明度规则》
三、《联合国投资人与国家间基于条约仲裁透明度公约》
四、《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五、《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投资争端仲裁规则(试行)》及示范仲裁条款
七、《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
附录三:我国对外签订的重要投资协定一览表
一、我国对外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一览表
二、我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一览表
附录四:全球主要投资仲裁受理机构情况
附录五:涉中国国际投资仲裁案件概览
一、中国投资者诉外国政府案件简要列表
二、外国投资者诉中国政府案简要列表
附录六:境外投资常用互联网资源链接
一、投资信息
二、争端解决
三、相关参考
附录七:中信保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相关规程
参考文献
编写说明
一、编写目的
伴随“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中国海外投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并经历升级转型。与此同时,中资所面临的风险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之处在于国家层面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缺失,以及投资者对海外风险及其法律防范的普遍性认识不足。当前,世界和中国都进入了发展国际投资的黄金时期,加强投资领域的普法教育,培养专门性的海外投资法务人才、构建中国海外投资安全保障体系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海外投资法律研究中心(Wuhan University Center of Overseas Investment Law,COIL)组织编写了这本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海外投资法律指南》,以飨读者。
二、编写体例
本书分为法律基础、实务操作以及附录,共3篇。
法律基础篇以问题导向的论述方式、精心挑选的实务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介绍并讨论与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常识以及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主要法律问题。篇共分为10章,每章有不同侧重:章简要阐述海外投资与国际投资法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讨论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第三章阐述国际投资法的主要渊源,第四章阐述投资和投资者的界定,第五章聚焦投资合同,第六章聚焦投资准入问题,第七章聚焦外资待遇标准,第八章探讨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第九章介绍海外投资的风险担保,第十章介绍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
实务操作篇以海外投资者为视角、按投资活动的完整流程划分,对投资活动不同阶段的风险与法律防范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篇共分为5章,从前期准备、项目谈判、项目运营实施、撤资、纠纷预防与处理5个阶段分别讨论国际投资活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要点。
附录篇汇集了我国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立法及规范性文件、有关境外投资的重要国际条约及仲裁规则、我国对外签订的重要投资类协定一览表、全球主要投资仲裁受理机构情况、涉中国国际投资仲裁案件概览、境外投资常用互联网法律资源链接、企业境外投资流程图、中信保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相关规程等实用资料。
三、适用范围
本书通俗易懂、深浅适度,既适合不具有法律基础的普通读者作为普及性读物来阅读,也适合具备一定法学理论基础或实际工作经验的读者作进一步的提升。本书的读者群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涉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存在海外投资业务或潜在需求的企业管理层、业务及法务人员,为外商投资或海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人员,如律师、会计师,开展有涉外法律课程的大专院校师生,等等。
四、编写分工
本书的体系和大纲由主编提出,各撰稿人按照优势分工撰写,后由主编统一修改定稿。具体分工如下:章(漆彤)、第二章(黄丽萍)、第三章(宁红玲)、第四章(宁红玲)、第五章 (邱文)、第六章(刘相彬)、第七章(刘雷冰)、第八章(王晓晓)、第九章(黄丽萍)、第十章(陈筱丹)、第十一章(邹怡菲)、第十二章(芮心玥)、第十三章(窦云蔚)、第十四章(李建坤)、第十五章(胡思岑)。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疏漏错误定有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漆 彤
2018年春于武汉
总序一
当今之世界,随着全球投资贸易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进步,通信和交通日益便捷,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法律趋同化已成为天下大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际社会重要的行为规范,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日之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内,追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外,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善对外战略布局,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毫无疑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国内法治,而且要在全球治理中高度重视和善于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加强国际法治,推进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良性互动,特别是要完善中国自己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增强中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处理涉外事务,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加强国际法治合作。
当下之中国国际法学界,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国际法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国际法专门人才。而且,广大国际法专家学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问题,产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为国际法学的繁荣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国际法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国家缺乏整体的国际法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法学科建设放任自流,各国际法机构各自为政;国际法人才队伍学术原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活跃在世界国际法舞台的人才不多,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国际法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德行教育与知识传授相分离、理论培养与实践训练相脱离、国内培训与国际培训相隔离;国际法学术研究缺少精品力作,还没有产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创造性思想成果和理论成果,在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大。可以这样说,中国国际法学界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评价、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综上所述,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亟须掌握和运用国际法,中国国际法学界仍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以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状态。我们所处的时代表明,这是一个需要国际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国际法理论创新而且一定能够产生国际法新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国际法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国际法新思想的时代。所有这些,正是我们编辑出版“国际法文库”以推动国际法学繁荣发展的初衷。
“国际法文库”将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张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着力推进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能进入世界学术话语体系的国际法学。
“国际法文库”将坚持问题导向。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常态、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进国际法理论创新和全球治理实现良法善治。
“国际法文库”将坚持跨学科研究。国际法律问题涉及国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跨学科性,需要从多学科视角,运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也就是说,对于国际法律问题,不仅要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国际法学视角进行研究,而且还要从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国内法学视角进行研究;不仅要从法学视角进行研究,而且还要从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全球经济、人类社会变迁、多元文化交融、地球生态文明等视角进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在于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战略性,促进问题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
“国际法文库”将坚持创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引领理论发展的动力。创新,就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国际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只有不断进行探索,才能推进国际法思想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国际法理论创新要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国际法理论创新不必贪大求全,发现新事实、新材料、新现象是创新,阐明一个新原理、提出一种新学说、揭示一条新规律是创新,发明一项新技能、找到一条新路径、创造一种新方法也是创新。
“国际法文库”设专著系列、译著系列、实务系列、文集系列,是法律出版社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共同打造的学术品牌。法律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界特别是法学、法律出版领域的龙头地位自不待言。这里有必要对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多说几句。武汉大学国际法所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国际私法一代宗师韩德培先生于1980年创办的,是我国高校设立的个国际法研究所。该所自创立以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已在学术和实务方面崭露头角的国际法专门人才,产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法学术成果,先后两次被评为重点学科,2000年被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可以肯定地说,武汉大学国际法所是当今中国国际法领域的学术重镇。不断推进中国国际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不仅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它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正是基于这种情怀,武汉大学国际法所与法律出版社携手合作,设立了“国际法文库”,为中国国际法学界开辟一块新的学术园地,建造一个新的学术舞台。“国际法文库”是自由、开放、包容、多元的,海内外的国际法同仁都可以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也都可以在这座舞台上翩翩起舞,崭露头角,一展风采。我真诚希望,所有以国际法为志业、立志为中国国际法事业做出贡献的海内外同仁,都能把“国际法文库”视为我们共同的国际法事业的一部分,关心之、支持之、帮助之、鞭策之,勿忘初心、久久为功,去迎接我们共同期待的中国国际法学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
是为序。
2016年12月1日于北京
总序二
随着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国际法律共同体建设,利用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的正当利益。因此,无论是国际法制度构建,还是国际法理论创新,抑或是国际法实践引领,中国都需要从“被动适应者”向“主动引领者”转变。
由我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私法一代宗师韩德培先生创办的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是1980年由原国家*批准成立的中国高校个国际法研究机构;1981年设立博士点;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00年被*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被批准为“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15年被中宣部确定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她一贯秉持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全面和综合研究,积极拓展联合国法、欧洲联盟法、国际能源法、电子商务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网络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体育法、世贸组织法、海洋法和海商法等前沿学术领域,形成了学科研究方向齐全、学科发展水平一流、咨政服务能力突出、教学科研成果领先的鲜明特色。
但是,无论是作为*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还是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仅仅依靠一个研究所的力量难以实现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创新,难以实现中国从国际法的“被动适应者”向“主动引领者”的转变。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越发凸显其复杂性,许多问题往往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谱系进行合理的理论解释、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而不同学者、学术机构、智库在不同领域具有相对优势,或者因所在区域不同而存在区域政策问题的竞争优势。因此,团结、组织中国国际法学者共同攻关、协同创新是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创新中国国际法理论,进而实现中国从国际法的“被动适应者”向“主动引领者”转变的必由之路。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与法律出版社合作出版“国际法文库”,希望集中展示中国学者的国际法著述和学术见解,及时传播国外国际法学界的研究成果,协同研究中国面临的重大国际法实践问题,不断增强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国际法制度的国际吸引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国际法文库”将面向中国国际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征集选题,通过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由丛书编辑委员会根据其学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决定出版选题。本文库分为专著系列、译著系列、实务系列和文集系列。
专著系列旨在集中呈现中国学者在国际法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导中国国际法学界关注国际学术动态、设置前沿学术议题、营造良好学术风气,推动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以学术性和创新性为选题标准,主要出版中国学者关于国际法领域具体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译著系列旨在全面推介国际社会国际法理论的经典著作和成果,促进中外国际法理论的交流与交锋,促使中外国际法实践的互动与创新。以思想性与新颖性为选题标准,主要出版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作或再版的国际法著作的译作。
实务系列旨在中国国际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之间架起桥梁,促使中国国际法研究更加贴近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国际法理论的支撑下运用国际法规则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对策性与实用性为选题标准,主要出版针对实践中的国际法问题,特别是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国际法问题的著作,强调贴合国家对外交往实际需要,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选择、分析和解决方案。
文集系列旨在及时反映中国国际法学界举办的学术会议成果,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加强学术交流的深度,扩大学术交流的影响。以新颖性与可行性为选题标准,主要出版能够设置学术议题、引领理论前沿的论文集。
我们相信,在中国国际法学界同仁的关心、支持与积极参与下,“国际法文库”一定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为中国国际法的理论创新、制度变革和实践引领贡献她应有的智慧、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2017年元旦于武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