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3929850
知名集邮家与建筑学者首度跨界合作,以全新视角、权威解读邮票知识和建筑文化。
人们习惯把邮票称作“国家的名片”,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审美。在新中国六十多年发行的邮票中,有超过20%的邮票都有建筑题材的呈现,这说明建筑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它能直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建设成就。因此,该系列两书将这些邮票归纳整理并加以介绍,某种程度上梳理出一部新中国邮票发展史,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大全和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一部独特的新中国建设发展史。
人们习惯把邮票称作“国家的名片”,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审美。在新中国六十多年发行的邮票中,有超过20%的邮票都有建筑题材的呈现,这说明建筑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它能直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建设成就。因此,该系列两书将这些邮票归纳整理并加以介绍,某种程度上梳理出一部新中国邮票发展史,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大全和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一部独特的新中国建设发展史。
序
一、“纪”字头纪念邮票
二、“特”字头特种邮票
三、“J”字头纪念邮票
四、“T”字头特种邮票
五、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
六、普通邮票
七、个性化邮票
八、香港地区发行邮票
九、澳门地区发行邮票
十、常用集邮专业名词解释
附录:
本书邮票名称索引
集邮专业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冯舒拉同志为作者的新书《新中国邮票上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和《新中国邮票上的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宣传集邮文化的一件好事,向冯舒拉同志表示祝贺!
邮票反映的是国家中有代表性的政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历史、风情。邮票诞生一百多年来,各种建筑的图案,是世界各国邮票票面图案的重要主题。建筑作为人类生活之所,在不同国家、民族间发展出多姿多彩的形制,是人们认识异国文化和各类建筑功能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邮票上展现了大量的古今建筑,既有雕梁画栋、斗拱交错、具有历史传承的古代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的宏伟遗存,也有湖光山色、宁静小镇体现民族特色的民俗居屋;有现代的标志性建筑,也有功能性的各类场馆,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式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建筑之美,邮票上的建筑可称得上是中国建筑的微缩展览馆、袖珍的建筑百科全书。欣赏这些邮票,既可了解我国璀璨的建筑成就,又能达到拓展视野、愉悦心情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收集邮票、研究邮票,向大众传播集邮知识和百科知识,是集邮人士的优势,也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我国许多集邮家为此付出了很多辛劳,做出了很大贡献。
集邮,不是单纯的收藏,更不应是造势炒作、待价而沽的盈利手段,而是要通过宣传、展示、文字、图书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集邮这一文化载体,让更多的人喜爱邮票,了解和知晓邮票上的事物和寓意,进而增长知识、提高文明素养和欣赏能力,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冯舒拉同志是全国集邮联合会的会士,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他编组的邮集在国内外邮展中多次获奖,著作《邮海求索》在 2013年年初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撰写的邮文,经常在集邮报刊上发表,主讲的集邮讲座深受欢迎。可以说,他是我国一位执着的、有一定成就的中年集邮家。他长期在基层县市邮政局、集邮协会担任领导工作,积极支持和开展当地的邮协工作,参与过多次在集邮界有较大影响的集邮活动。由于他在国内集邮界的突出成绩, 2008年他还受邀来京参与中国邮政主办的“ 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筹备,分管集邮展览部工作,后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负责票品审核处工作。可以说,他的本职工作和业余生活都在为邮政、集邮事业的发展做着贡献。现在,他又以编著集邮图书的形式为宣传集邮文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王南老师,他是知名学者、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顾问。两位作者专业各有侧重,各展所长,互为补充,使书的内容更加具有专业水准,同时,能够让集邮收藏者获得更为系统、科学的建筑知识,让喜爱建筑的人们领略邮票上建筑的魅力和美感。
这本书按新中国邮票发行的种类和时间顺序排列,融集邮知识和建筑知识于一体,既可以作为知识性图书欣赏,也可以作为收集建筑邮票的工具书,我相信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爱。在《新中国邮票上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新中国邮票上的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两书出版之际,谨以为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