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4370
1. 企鹅出版集团力邀欧美史学大家,十余年打造的多卷本欧洲通史
作为大众图书出版的一大标杆,八十多年来,企鹅出版集团以高品质的图书为数代人的智识生活奠定了根基。自2004年起陆续出版的皇皇九卷“企鹅欧洲史”,是企鹅出版集团打磨了十余年的雄心之作,被誉为“绝妙结合广度与深度”的“当代出版界巨制”。
“企鹅欧洲史”系列由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坎纳丁主编,集九大学者之力,以其完整、可靠、亲切成为多卷本欧洲通史的典范之作。其完整,在于呈现从古典欧洲的诞生到当今欧盟的动荡,从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2017年这近4000年的欧洲历史;其可靠,是基于九位史学界支柱性学者的真确认知,他们对各段历史的认知经过反复的打磨和历练,呈现的不仅是可靠的史实,更有对历史趋势的精辟把握;其亲切,在于用平易的语言、抓人的叙事,将历史的大势与细节呈于纸面。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廉•乔丹撰写,按时间顺序,将中世纪盛期王权和教权的缠斗、政治势力的消长、文学及建筑的复兴与扩张一一铺开,从11世纪讲到14世纪,一切的希望、变革、成就,以及突如其来的饥荒、瘟疫与战祸,都孕育着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欧洲。
2.为历史研究与写作设立新基准的史诗巨制,结合学术品质与大众阅读的惊喜之作
为“企鹅欧洲史”系列执笔的九位享誉世界的欧洲史学者,分别任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知名学府,其中多位具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的身份。他们以在各自领域深耕数十年的积累与见地,在历史学界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独特的谋篇布局、明晰的主线,传达出对各段历史的体认,描画出欧洲近四千年演进历程背后的动力。
史家的责任与学养使他们书写的历史可靠、可信,而他们合力撰写的“企鹅欧洲史”系列,又是面向大众的写作。摒弃学术体例和学界行话,用闪烁着洞见的叙述,将历史的洪流与涓流、大小人物的境遇和事件的发端及余波编织到一起,连缀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全景图。通过主线把握发展大势,用细节与时人共情,带出有兴味、有乐趣、有冲击、有所得的阅读体验。如此写作,让读者不需要学术背景,也能从学术共同体多年来研究、思辨的成果中获益;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储备,就能直接进入历史,看欧洲如何改变世界,又被世界改变。
3.访昨日欧洲,知今日世界。反思欧洲历史,将成为我们应对动荡世界的根基、想象未来的起点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世界曾被欧洲创造、为欧洲所主宰。对于以现代缔结者之姿强力闯入世界各个角落的欧洲,它行动的理由、强大的基础,衰落的缘由,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线索。从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2017年,欧洲历史步步展开,改变、撼动整个世界,也被世界改变和塑造。它曾是文明的标尺,以古代希腊罗马立下文化之根,用信仰和理性塑造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也被视为罪恶的渊薮,酝酿搅动世界的战争与冲突。依靠工业文明、帝国扩张,欧洲曾雄踞世界之巅,也在权力的竞逐中,将世界一度拖入黑暗的深渊。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如今这般格局的动摇、世界的动荡,在欧洲与世界交互演变的历史中,都有线索可循。完整、可靠、亲切的“企鹅欧洲史”系列,是建立整全认知坐标系的开始,对历史的审视与再思,可以成为应对动荡世界的根基、想象未来的起点。
4. 欧美主流媒体力荐:透过这套书,才能真正读懂欧洲!
2004年,“企鹅欧洲史”系列的开篇作、普林斯顿大学威廉•乔丹教授的《中世纪盛期的欧洲》问世,被誉为这一出版界巨制的恢宏开篇。自那以来的十几年中,“企鹅欧洲史”系列备受期待,每有新作推出,无不大受赞赏,不仅在学界广受推崇,还深得大众认可,获得《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年度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书等多项赞誉,被视为“代表学术精神的典范”,“仿佛站在奥林匹斯山上俯瞰近代欧洲的历史”,“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读”,“几十年未见的历史佳作”。透过这套书,才能真正读懂欧洲。
5. 翻译、编校、审读层层打磨,遵循高品质标准将这套恢宏巨制译介中文世界。
“企鹅欧洲史”系列皇皇九卷的汉译工程,借力包括两名联合国翻译在内的译者,经两年翻译,两年编校,学者审读,以高品质的译文和高标准的译校,去除语言的隔阂,以求呈现翻译品质经得起考验的欧洲通史,将历史的丰盈、名家的洞见、学界的真知带入中文世界。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林海教授、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浙江大学吕一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小凌教授更是欣然为“企鹅欧洲史”各卷撰写推荐序言,引导中国读者进入欧洲史的宏大世界。
6. 沿袭企鹅革新性的设计美学,精进印制工艺,完成由书到艺术品的蜕变。
“企鹅欧洲史”全套九卷,封面设计采用革新理念,以及浮雕、烫金等匠心工艺。从1到9的阿拉伯数字把这一整套书连缀起来,数字既代表这一时期在四千年漫长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更是窥见历史的窗口。这个时期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片段,从数字背后的深广世界里迫不及待地跃出,肌理分明的立体浮雕,呼应的是内里一打开书页,就能跳出纸面的鲜活历史。
丛书名“企鹅欧洲史”和主书名烫金,体现集半世纪学界大成、经十余年打磨后,整套书精金般的品质。选用的金色打眼而不张扬,正像阅读这套书的感受:读时冲击力扑面而来,读罢悠长余韵久久不息。
无论自己能意识到多少,我们如何谈论、如何思考,我们相信什么、希冀什么,都带有欧洲的烙印。欧洲古典时期的政制、中世纪的信仰、近代的启蒙、现代的工业……在你我的心灵和思想中都能找到痕迹。一切,都可以从头讲起。
《古典欧洲的诞生》进入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记忆,看古典欧洲如何借助先民眼中的历史创生。《罗马帝国的遗产》揭开罗马帝国陨落后,记忆与制度如何在欧洲各地过渡、变更,恢复中世纪早期本有的光彩。《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循王权和教权的缠斗、信仰和理性的革新讲述欧洲中世纪的复兴,以及突然临到的瘟疫与饥荒。
《企鹅欧洲史·古代中世纪卷》从西方文明的起头开始,讲到今日欧洲的雏形。从青铜时代、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大同,欧洲的面目渐渐清晰。那是理性与信仰、王国与帝国起初的碰撞,欧洲作为文明和政治中心兴起的铺垫,也是深刻影响我们生活世界的欧风美雨的源头
第1卷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从青铜时代到希腊罗马,寻索西方文明源头的历史与记忆
400多页篇幅,架起连接古今的一座桥
第2卷 罗马帝国的遗产:400—1000
揭开被误解掩蔽的中世纪早期,重现帝国之后“黑暗时代”的异彩
填补空白,揭示中世纪早期的辉煌与生机
第3卷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王权与教权缠斗下的中世纪生活,基督教欧洲的革新与危机
★“企鹅欧洲史”系列堪称当代出版界的巨制。
——《新政治家》
★一等的著作,“企鹅欧洲史”系列中的恢宏作品。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全景和细节,就在乔丹的笔下浮现。
——《科克斯评论》
★在乔丹笔下,中世纪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既有哥特式教堂、传奇文学、大学和学院,又有王权和教权的争斗、十字军的远征、饥荒瘟疫的侵扰……以1000—1350年发生在欧洲的众多事件为线,乔丹织成了一幅壮美的壁毯。
——《出版人周刊》
第2 章 地中海地区的欧洲(节选)
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景色让人久久难忘:蓝天明净,盐沼地上的草浪随风起伏;空气温暖潮湿,水鸟或成群成双,或形单影只,翱翔于天际,直到循着潟湖找到捕鱼与休憩之处,方才歇息落脚。波浪拍击着海岸,不远处是广袤的绿色原野,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其上耕作。在遥远的高地上,橡树和冷杉组成了大片林地。村庄中,葡萄藤和繁花盛开的果树散发出晚春和夏季特有的芬芳气味。
地中海没有明显的潮汐现象,这片海域及其欧洲腹地为中世纪的捕鸟者、渔民和水手提供了丰厚的机遇。当地狩猎盛行,贵族鹰猎者喜欢在苍鹭筑巢之地打猎,乡民们则每年捕获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候鸟。据估计,每年约有500 亿只候鸟离开位于非洲的冬季庇护所,迁徙到欧洲的夏季栖息地,而地中海北岸的歇脚处便成了它们的丧命之处。此外,海中也能找到食物,不过地中海盐度较高,鱼群密度不及北欧海洋。来自不同民族、信仰和文化的信使、商人和奴隶出现在港口,这给地中海的居民提供了许多交流接触的机会。
然而,地中海这个伙伴有时也信不过。冬季可能会有狂风暴雨,水手们不愿在此时出海。许多大陆港口都不适合大船停泊,部分原因是海水涨落幅度太小,冲不走平缓河流汇入海中时带去的大量淤泥。盛夏时节,潟湖中散发出恶臭,携带病菌的昆虫肆虐,当地生活变得令人生厌。强劲的海风偶尔吹过,送来新鲜的空气,将成群蚊蚋一扫而空,不过,风暴来临,不在避风处的船只也会因此损毁。
盛夏也带来了干旱。欧洲南部的降水比不上北部。山脉的春季径流形成了无数小河,而到了6 月末7 月初,这些小河的下游就会变成干涸的河床。8 月时,在西班牙中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南部的部分地区,生态已经变得与沙漠相仿。曾经嫩绿的山峦丘陵变成了苍灰色,有如余烬。清晨阳光的热量令大地重现生机,让蜥蜴们愉悦不已,正午骄阳的炙烤,又使它们慵懒闲适起来,人类和家畜只能倦怠地躲在任何能找到的阴凉处所。幸运的是,那里有山脉,比如伊比利亚(Iberia)半岛的坎塔布连(Cantabrian)和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法国南部的赛文山脉(Cevennes),以及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Apennines),靠近群山的地方湖泊常满,溪水常流,附近繁茂的草场能为成群的家畜和野兽提供充足草料,至少曾经如此。在群山中,在海岛上,在南部许多有森林覆盖的地区,土地原本的肥沃程度与人类耕耘的回报多寡因地而异,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的共同点。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干预是关键。在巴伦西亚(Valencia),灌溉技术在穆斯林到来之前就有应用,又在穆斯林手中得到了完善。到11 世纪时,灌溉技术已经使这座城市成了花园般的尘世乐土。在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改变并非如此彻底,却也带来了类似裨益:西西里岛(Sicily)的峡谷风景迷人,那里也是11 世纪欧洲生产力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大陆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谷地中牧草繁茂,吸引平原地区的牧人们在晚春时节长途跋涉而来,哪怕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在许多民间传说中,这里更适合猛兽和未开化之人居住,而非信仰基督教的文明人。
地中海南部的独特环境塑造出这里日常生活的特有形态。夏日正午的酷热使午休成为惯例。就连笃于苦修的本笃会(Benedictine)修士们也得到指令,从大斋节(Lent)直到10 月,都以阅读代替室外劳作。葡萄园无处不在,在没有宗教禁令的地方,生产葡萄酒轻而易举,成本低廉,因此南方人的饮料也不会局限于麦芽酒、苹果酒和牛奶—至少对基督徒和犹太人而言是如此。橄榄树的栽培意味着南方可以用橄榄油作为烹饪用油和制造用油,不像在北方那样只能用动物脂肪。军事和政治的历史也使南方和北方出现了差异。在语言方面,和阿兰人(Alans)、汪达尔人(Vandals)和哥特人(Goths)一波波的入侵和移民相比,罗马帝国的长期统治、拉丁文化的多年浸染更有影响力。在伊比利亚、法兰西、意大利,还有以撒丁岛(Sardinia)上萨尔多(Sardo)为代表的岛屿地区,基于拉丁语或罗曼语的各式方言固然多样,但在语言学上,这些方言依然与遥远北方的日耳曼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谈及法律时,南方人依旧认为自己处于罗马法的约束下。这话的意思是,从他们订立契约的程序和一小部分契约责任的实质中,仍能辨认出古代帝国管理者创立的原则和格式化用语。
评论
还没有评论。